爲什麽古人相信玉可以避邪甚至起死回生?

前兩天去了漢武展,看見金縷玉衣和玉九竅塞。古人相信玉對人的功能有沒有一個起源點?


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

是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

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徵意義

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徵物,成為維繫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

同時,玉在喪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無比的神秘宗教意義。

------------------------------------------------分割線...以上是一段概述------------------------------------------------

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有一種圖騰崇拜,這種強烈的圖騰崇拜跟人的早期精神追求有關。

我們看當時的很多玉器,完全看不懂。今天無論多少學者,下多大精力,苦苦地去追求,得到的答案往往不能統一,各說各的。但有一個意見大致都認同:當時的人一定追求精神上的享樂。早期人類的生活比較單一,跟今天不一樣。今天可以去旅遊,去滑雪,去聽音樂會,去會朋友,各種事很多。古人沒有,一天就為一件事——吃,就是想如何生存。他們的生存環境比較單一,又很惡劣,經常面臨著自然災害、兇猛的野獸等等。他們不能解釋自然現象,比如打雷打閃,今天誰都了解打雷打閃是怎麼回事,但古人一看到這些,就非常害怕,可能有一個人被雷劈死了,其他人就會產生巨大的恐懼,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那麼當恐懼發生的時候,什麼能給人以安慰呢?古人偶然發現,手裡攥一塊圓滑的石頭,我們姑且稱之為「玉」的石頭,情緒就會相對安定。其實今天也是這樣,當你激動、害怕、憤怒,情緒比較激烈的時候,手中抓住一個圓滑的東西,就會獲得適度的安定,這是今天殘留的痕迹。我們可以回想自己是否有這種情況。那麼,當早期人類把一塊玉抓在手裡的時候,忽然發現這塊玉有極大的精神作用,這就是玉帶來的原始的精神上的好處。

根據對大量殷墟玉器和少量半成品的考察得知,武丁時期的琢玉工藝已達到高度發展,選料、用料、琢玉工藝首在選料、用料,有比較縝密的考慮。殷墟玉器的造型豐富多彩,刻劃細膩,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以來玉石的造型器的造型模式,創作了不少諸如人像、獸畜、禽鳥等多種圓雕作品。如墓中所出的某些玉石人像、有極強的寫實性,圓雕的獸禽和昆蟲或行或立,大多形象逼真,有些還突出了外形的主要特點,如象的長鼻、虎的利齒、螳螂的刀足等,相當神似。浮雕的獸畜和禽鳥,多設計成側視形,肥瘦適中,以作靜止狀態的居多;少數則作運動狀態,如急馳的的虎、衝天直上的鷹。對於某些神話性動物,如蟠龍、鳳、怪鳥等,造型也很優美。充公反映了當時的設計者對現實世界的深入觀察和對神話世界的嚮往。

玉,最早是被巫用來通靈的。巫要跟神去溝通,中間要有一個媒介,是什麼呢?就是玉。《說文》中有這樣的解釋:「靈,靈巫也。以玉事神。」「靈」就是一個巫師。我們今天說:「這事兒靈不靈啊?」也是這麼來的。再比如《紅樓夢》里的賈寶玉,有一塊「通靈寶玉」,整部書里的人物身世、關係,都圍繞著虛構的一塊玉來展開。

清代有個人叫段玉裁,他對《說文》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巫能以玉事神。」就是說巫用玉跟神溝通,玉成為一種道具。玉是神的物質表現,神又是巫的精神體現,玉、巫、神在這裡三位一體,營造出神秘感。當對這個自然世界知之甚少的時候,當不能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時候,古人寧願相信神的存在。

紅山文化中,有一種箍形器,它是中空的,沒有底。箍形器在紅山文化中有很多,學者對它的用途解釋不一。我剛才說了,歷史上有很多東西,今天沒有辦法準確解釋它是幹什麼用的。有學者認為它就是一個發箍,沒什麼複雜的,跟今天女孩子頭上的發箍一樣,只不過那個箍特別大。我們看到的箍形器都很粗,很大。如果把頭髮通過這個箍伸出來,會顯得非常誇張。而恰恰原始的巫就運用了這種誇張,使他顯得能夠通神靈。相同的情形還有印第安人誇張的羽毛頭飾,都是精神上的一種暗示。

賞玉容天地,方寸藏古今

對和田玉知識需要幫助者,本人樂意為大家提供有限的知識和經驗


一種玉文化。


於惟懿主,瑛瑤其質。

英之一字,古同瑛。

瑛,玉之光彩也。古人有借瑛以喻玉的,謂玉曰瑛之祖。

至於為什麼親近玉可以長壽,甚至起死回生,這我不能告訴你。


一、佩玉可以避邪

相傳盤古死後,他的呼吸變成風和雲,他的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就變成玉石和珍珠,因此玉器被視為吉祥物,具有驅邪避凶的魔力。

《山海經》亦有雲「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就是說,君子若佩戴玉,可以抵禦不祥之物的襲擊,得到保護而平安無事。

《拾遺記·高辛》也記載有玉器的驅鬼防邪之事。「丹丘之地有夜叉駒跋之鬼,能以赤馬瑙為瓶盂及樂器,皆精妙輕麗,中國人有用者,則魅不能逢之」。

而在唐代《杜陽雜編》則記載了一種香白玉,是一種奇玉,本身有天然的香味,可在數百米外嗅到,縱使藏於錦盒或金函、石匣中,也不能掩其氣味。據說還能辟邪。

其實,古人認為玉能辟邪主要還是精神上的。人心情煩躁、苦悶、無聊、落寞或疲倦時玩玩玉,是很好的調劑。

尤其是現世人事複雜而紛擾,生活方式平板枯燥而機械化,生活步調亦過於匆促。 人生亦多災禍、意外、傷病、不幸和一些猝不及防的事情使人覺得不安全、疑惑、動蕩、受苦、茫然、無奈、不知所措。

玉,卻給人帶來一種安全感,使人重拾信心。 從古至今,人的生活總不安穩,令人對生死和命運感到惶惑而不可把握。

自古以來,民間男女相信玉能護身、定驚、避凶、安家、驅邪、令人如意吉祥、平安順利,玉代表生命中的正氣、好運、德行、內涵和靈性,因而能幫助人於在不可信任的生命中重獲意義與自信。

故從心理上分析,相信玉能護身,便不純是盲目的迷信,而是帶有遠古迄今的民族心理,十分微妙。可以說玉象徵了生命某些東西,人們佩帶玉、收藏玉、擺設玉,是但求心之所安。

在日常生活中,安心和信心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多變而複雜的社會中,卻又是不少人難以獲得的東西。

二、佩玉彰顯有德

早在春秋時期,君子就「比德以玉」,更有管仲、孔子相應提出「玉有九德」、「玉有十一德」,發展到漢朝最終形成了許慎所說的「玉有五德」。

從古至今,人們都給玉這種最質樸的自然物,賦予堅毅、溫良、清麗、儒雅等品性,並以此比喻文人君子的道德與行為,把玉推崇至品德美的極高程度。

那麼,既然玉被比喻為聖潔、完美之極,佩玉者也就是無比高尚的人,都是翩翩君子,因為他們已獲得了如玉一般的道德品質。

儒家更是將佩玉與道德高尚與否相聯繫,進一步規定「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這種社會道德觀的形成千百年來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言行舉止,所以,佩玉風尚一直流行至今。

三、佩玉可以長壽 我國從古至今的各流派氣功大師一致認為,人身有「精、氣、神」三寶,「氣」的使用尤為突出,只要保留精氣存在,人體就會長存,而且還有可能復生。

而玉石正是蓄「氣」最充沛的物質。

所以,很多人相信玉石有使人長生不老的功能。

西晉葛洪《抱朴子內篇·仙藥》云:「玉亦仙藥,但難得耳。」《玉經》曰:「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又稱玉為「玄真」,「服玄真者,其命不極,玄真者,玉之別名也。令人身飛輕舉,不但地仙而已。」

《淮南子》云:「終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得天地之精也。」

人們一直祈求平安如意,但常常在無意之間已經到了貪慾的程度,對玉器的希望也是如此。

這點在道教思想中表現無遺。

道教思想的中心,在於滿足現實世界的人們的心理慾望,獲得一切美好的事物,但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宇宙中的結構與過程狀態,它們是無窮無極的,這就導致了貪慾的產生。

道教認為人生有三欲:長生不死、生命快樂和超世成仙。

它們都和長壽相關,所以,從道教出現開始,都有人為了長壽或長生不老而尋求不死仙藥。

如秦始皇派徐福帶3000童男童女去蓬萊尋取丹藥;漢武帝取金莖露和玉屑服用,說這樣可以長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此風更甚,一些玄學、道家認為玉石有助於長生不老,將玉器認為是仙藥。

李時珍對玉的功能的看法,他說:「漢武帝取金莖露和玉屑服雲可長生,即此物也,但玉未必能使生者不死,惟使死者不朽耳。養屍招盜,反成暴棄,若速朽歸虛之為見理哉。」

說得如此透徹,實不愧是一位曠古絕今的醫藥學家。


鐵器時代 對 石器時代的一種懷念

當一種器物退出實用功能,大家自然就把它 當成一種 藝術了

比如現代的書法,刀劍


題主,是這個意思是不?


題主小時候有沒有拿著塊鐵塊啊樹枝啊幻想是什麼神兵利器的體驗?古人也是這麼想的


我就想起來,小時候我也沒事喜歡撿奇奇怪怪的石頭回家放著,當寶貝一樣供起來。那時候一屋子都是我從外面撿回來的石頭,每天還會拿水澆在上面,看一眼花紋才開心。每天去院子里玩,小夥伴們還會比較誰的石頭更漂亮。不過後來我媽全給扔了。。。

不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喜歡漂亮的稀奇古怪的石頭,是很自然的事情啊,這是本能吧


這是我朋友八卦毒物的經歷:

這次的事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雖然就一天之內的事,後來想想還是挺不可思議的。時有很多事情,冥冥之中就想安排好了似得,真的是無法去解釋的。

有年秋天我去了新疆遊玩,由於當時別的朋友都有事我就獨自出遊了。因為當時還不流行網上訂票,我就去附近的一個售票點買票。由於買的是當天的票,航班只有下午的了,到了烏魯木齊也要晚上十點左右了。我就買了第二天早一點的票,這樣的話到了地方下午還能出去轉一轉,去吃大盤雞和烤羊肉了,這可是我最期待事情了。

我第二天一早就去了機場,這是我第一次去新疆,雖然臉上沒啥表情,內心可是無比激動的。後來飛機到達烏魯木齊後我打了個的士出去,上了車之後師傅問我去哪裡,我就說我要去哪裡玩,你就在那個附近有賓館的地方給我停下來就好了。這裡我是人生地不熟,沒有跟團也沒有提前計劃好,只知道要去哪裡玩,吃什麼。司機白了我一眼,油門一踩就出發了。

到了之後我付了五十多的的士費,按那個時候的物價還是蠻肉疼的。我下車後就在旁邊的賓館開了個房間,我要單人間老闆卻說只有雙人間了。心想出來是玩的,就玩得舒心點吧,也就點頭默許了。

進了房間我發現這房間有點陰冷,不是風水不好就是有不幹凈的東西。想著平時不幹凈的東西我見得多了,加上我急著出去玩和吃東西也就沒去找老闆換房間。就匆匆的丟下行李,帶上錢包就出去玩了。

出了賓館我就直奔附近的美食街,我找到一家人比較多的餐館(吃的人多肯定味道是不錯的),點了大盤雞和一份烤羊肉,然後老闆問我主食吃什麼,我看他們在吃哪種很大的餅,圓圓的的那種,上面還撒了芝麻的,上面還有花紋,我指了指那個說給我一個就好了。

大盤雞上來的時候,我嘗了一口之後就再也沒抬起過頭,我那個饕餮相估計會嚇壞所有人。服務員看了我一眼,笑眯眯的就轉過頭去和別人說了幾句,弄的我挺不好意思的。心想果然還是這裡的正宗啊,這味道,不知道要甩我以前吃過的大盤雞幾條街。後來上來的烤羊肉撒上了孜然和胡椒粉,吃的我是不想回北京了。有機會去新疆的,真的一定要試試烤羊肉和那個大盤雞。至於那個餅,我沒吃直接打包的,因為已經吃不下了,實在是分量太足了。

吃完後我就慢悠悠的在附近晃悠,準備消消食,再看看有什麼特產好帶回去的。也就邊走邊看,一個小時之後吧我手上已經提了很多東西了。這要是被我朋友看見估計得說我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了,不管怎麼說吧,我這職業難得出去遊玩,出來一次必須是要開心的。

後來我在路邊看到一維族的老大爺在賣玉器,我站在旁邊看了會發現一塊玉很特別。怎麼個特別法呢,就是這塊玉上面刻的全是龍紋下邊是方的,上面卻刻出來一個完整的龍頭,龍的眼睛、鬍子和犄角都雕刻的十分清晰和立體。整體看起來就是一塊龍紋玉珏,很像古時候祭祀用的東西。我拿起來看看,發現這與上面並沒有什麼靈異或者一些古人殘存的信息,是塊新玉。由於雕工十分精細,龍鱗都雕刻的栩栩如生,我拿在手上是越看越喜歡。

「小夥子,這是塊好玉,可以保平安的,喜歡就買去吧。」老大爺一口新疆口音。

「你這價格多少啊?能便宜賣給我么?」

「小夥子,你要是真心喜歡600塊你拿去吧,我賣玉很多年了,不會騙你的。」看出我喜歡這塊玉,老大爺也很想做成這生意很實誠的說。

說實話,我比較木訥不太會說話,要是王曇在的話不僅可以幫我看看玉的成色,還能幫我還還價格。我看他也是年紀大,更不好意思還價格了。就逃了600塊給他,就帶著玉回賓館了。

回到賓館後又看了看這塊玉,因為我對玉的材質一竅不通,心裡感覺被騙了。就把玉放在枕頭底下,去洗澡準備睡覺了。因為新疆晝夜溫差很大,這時候一般街上早就沒人了,十分的靜謐。加上我一天都沒停下來,又酒足飯飽,很快就睡著了。

睡著之後我做了個很奇怪的夢,在夢裡有兩個人看不清長相,一個人坐在我床頭一個人坐在我床尾。剛開始他們就那麼坐著,後來他們兩個開始說話,嘰里呱啦的我一句也聽不懂。雖然聽不懂說什麼,但是我感覺再說我,因為他們時不時的看看我。後來他們聊著聊著越來越開心,就在這時候他們會時不時的摸摸我的頭還摸摸我的腳。

剛開始摸我的頭和腳,我只是覺的一陣一陣的發冷,後來他們摸的次數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就感覺是自己身體里被抽走了什麼東西一樣。這時候這兩個人好像更開心了,嘀嘀咕咕的聲音越來越大。到後來我整個人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開始抽搐,感覺就是我就站在死亡的邊緣一樣。到此時我心裡是又悔又恨,就算見多了靈異也該有所防備的,畢竟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

本來以為我這次是死定了,遇到兩個惡鬼,這兩個惡鬼勢必是要害死我才會罷休的。沒想到這時候我枕頭底下出現一陣又一陣的叫聲和嘶吼聲,聲音很沉但是卻十分的有力。這時候這兩個惡鬼先是一驚,後來一個人摸著我的頭,一個人抓著我的腳就不鬆開手了。沒想到此時我從頸部感覺到一股暖流慢慢的流進身體,呼吸開始慢慢平復。

這兩個惡鬼,面面相覷,不知道為什麼這裡會有這麼厲害的東西在這房間里。後來我的身體越來越暖,惡鬼嚇得趕快把手拿開,就跟見了閻王似得的逃得沒影子了。我很清楚的記得看到一個惡鬼還很不甘心的回了一下頭,隨即就在牆縫裡消失了。

等我醒來之後天已經亮了,我拿起枕頭下面的玉用手摸了摸,要不是它估計我昨晚就得死在那兩個惡鬼手裡了。起床後我我用一塊布把這塊玉包好,放在貼身口袋裡,吃完午飯後我去街上去找昨天那個賣玉的老大爺,想問他這玉是誰雕刻出來的。沒想到我連續幾天都沒遇到老大爺,估計找不到他了。

後來回到北京後我把這塊玉給懂行的人看了,人家說這玉的本質很普通,但是雕刻卻十分精細,應該是出自某位大師之手。想必這個大師的修為應該不淺,在雕刻這塊玉的時候慢慢的影響了玉,使得他有了驅邪的作用。加上雕刻龍圖案,使得辟邪能力更強了,不然我在賓館那晚是無法得救的。

在古代君子以玉自詡,佩戴寶玉來顯示自身的美好品德,所以才有「君子無故,與不離身」的詩句。在《本草綱目》中石部·玉篇中記載玉也叫作玉屑,氣味甘、平、無毒。玉石具有「除中熱,解煩悶,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疏血脈,明耳目······」等功效。俗話有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有些玉不僅可以保健,當她與主人之間產生特有的聯繫之後他就有了保護主人驅邪納福的作用。

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的玉又分很多種類,不同的玉它的作用是不同的,用的時候一定要分清作用才好。由於我對玉質地的了解不是很多無法給大家仔細的科普,這點還是本人欠缺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包涵了。我一個朋友告訴我玉倒是無所謂真假(人工炮製的除外),無非就是成色和質地的差別而已,它們所起的作用是沒什麼差別的。所以你聽到有人對你說越高價格的玉石作用越好,這八成是騙你的,就像我上面也說了,不同的玉,不同作用,就是這麼簡單。

有一類玉石大家最好是別碰的,那就是古玉。古玉一般都會經手很多人,帶有不同氣息和記憶甚至是一些怨氣或者是仇恨,那麼這樣的玉石自然氣息不良,不再適合我們佩戴。所以這類玉石不但起不到養人的作用的,有時候反而還會讓人生病,心神不寧。除非是帝王所用過的玉,還得是賢明君主,或者是心中正氣的開國君王,才能起到好的作用。這類玉一般市面上都是沒有的,大多在博物館了,或者被某些人私藏了,市面上是很少會看到這類的玉石。所以說古玉,一般人還是不要去收藏為好。

通常人帶玉石無非就是為了避邪,保平安一類的。這樣的話大家完全可以去買一個合適自己的新玉石(可以根據自己的五行所缺和喜用神來購買),貼身佩戴,保證玉的清潔,常常用手去撫摸它。這樣久而久之你們之間取得了特有的聯繫,這塊玉石就真正的屬於你,他就開始保護你啦。


關於中國玉文化的起源,馬未都在《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中有過一段猜想論述,個人覺得比較合理,引述如下:

「早期人類的生活比較單一,跟今天不一樣。今天可以去旅遊,去滑雪,去聽音樂會,去會朋友,各種事很多。古人沒有,一天就為一件事--吃,就是想如何生存。他們的生存環境比較單一,又很惡劣,經常面臨著自然災害、兇猛的野獸等等。他們不能解釋自然現象,比如打雷打閃,今天誰都了解打雷打閃是怎麼回事,但古人一看到這些,就非常害怕,可能有一個人被雷劈死了,其他人就會產生巨大的恐懼,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那麼當恐懼發生的時候,什麼能給人以安慰呢?古人偶然發現,手裡攥一塊圓滑的石頭,我們姑且稱之為"玉"的石頭,情緒就會相對安定。其實今天也是這樣,當你激動、害怕、憤怒,情緒比較激烈的時候,手中抓住一個圓滑的東西,就會獲得適度的安定,這是今天殘留的痕迹。我們可以回想自己是否有這種情況。那麼,當早期人類把一塊玉抓在手裡的時候,忽然發現這塊玉有極大的精神作用,這就是玉帶來的原始的精神上的好處。」

有時覺得史前人類的一些想法就像小孩子一樣,通過觀察兒童的一些思想行為也可以對探究遠古人想法有所啟發。畢竟,遠古人類認知範圍窄,又沒有現在的道德體系、教育體系,除了在某些生活技能上比較熟練,其他方面很有點不諳世事的小孩子的感覺。

今年科學出版社出了一本《怎探古人何所思》,對探究古人想法有所涉及,還想找來看看來著,不知寫的怎麼樣。


起死回生我不知道。我媽跟我說一個女的摔下樓梯,身上的玉碎了,人卻沒事。我之後手身上一直戴著玉,戴了也有三年多了。加上人比較膽小,感覺自己有點通靈體質。就當是一種護身符吧。


形成一個好玉要有好的水分好的氣候以及生成時好的機遇,還要成千上億年的時間,可能是讓人聯想過多,相信它是日月精華,相信它有靈魂吧!


古人最開始佩戴玉器用於祭祀,認為玉可同天,雖然現在想想是無稽之談,但是玉文化已經根深蒂固,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可證明玉文化成為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玉超脫物質的束縛,成為君子的象,是古人追求的完美的魂。


玉為神食,饗以美玉,佑我平安


題主可以留意下,現在人們有很多也是這麼想的


現在的人相信鑽石代表永恆一樣,這只是一種精神寄託而已!


古代版概念營銷


玉器在部落時代是專門用來與神溝通的,所以有關生死。後來玉器發展為皇權擁有的,統治階級專用的物件。再後來玉器發展為代表君子精神的濃縮,所以君子無故玉不離身。

每個階段不是割裂的,所以生死觀在漢代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另外厚葬是從有私有財產就出現的現象,所以玉器是貴族階級陪葬必須的。


我玩個遊戲還要穿戰靴,披戰袍,放戰歌~恕瑞瑪,你們的皇帝回來了!!


因為很多佩戴玉佩的摔了,玉碎而人全,估計是力學的問題


今天上課聽老師講

玉石大理石不要隨便用

來自宇宙的宇宙射線隨時可能穿透你的玉石

整個Co60啥的放射一下

據說,剛發現物質的放射性的時候

貴族用它做牙膏

可以消炎呢~

玉石的效果感覺就是放射性物質損害人體捎帶手殺了點小病毒啥的呢


推薦閱讀:

現在發掘得到的古代國庫金塊是作為黃金儲備還是文物,若是文物那它有什麼價值?
如何評價這次海昏侯考古發掘的驚人發現?
馬家窯文化的小口尖底瓶是如何使用的?如何立起來?
有哪些好看的考古紀錄片?
國外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TAG:玉石 | 考古 | 漢朝 | 喪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