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理解、評價楊麗萍監製的《十面埋伏》?

我是從韓信胯下那一幕有點頭緒的,其它的很多地方似懂非懂。


昨晚剛看完演出,忍不住想說兩句。正好知乎有這個問題,就強行來答了。

去年巡演的時候我人不在國內,但是有看到新聞和朋友發的一些相關的東西,所以一直很期待。今年正好趕上了就迫不及待買了票去看了。

總的來說乏善可陳,沒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接下來分開了詳細說(含大量劇透)。

舞美:看到葉錦添的名字基本上就可以放心了。

入場第一眼的舞台設計就很吸引人。滿天的尖銳金屬和右下角一襲白衣剪紙的姑娘,對比很強烈。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掛著的都是一把把剪刀,正好也和剪紙用的剪刀相呼應。當時就在想,這個設計真是巧妙。由於金屬的反光效果,在作為背景的同時這些剪刀也能成為後面正式演出的燈光增色不少。事實也的確如此。(據說這個設計出自華裔藝術家劉北立)

葉錦添一向偏重於濃烈而單一的色調。包括服裝,道具,舞美和燈光的配合,都延續他的「新東方主義」,使用黑白紅來作為不同場景的主色調。這樣的設計衝擊力很強,同時也能使舞台保持視覺上的「乾淨」純粹。配合這個題材,大量的黑、紅運用使得整個作品的基調被限制為正統,嚴肅,緊張,甚至略陰暗的。這也是他的一貫風格,比如與李少紅合作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有出現過。

實際上舞蹈作品中,這種極簡風格的舞美更多是用於現代舞作品,其目的也是為了將關注點更好地集中於舞者和動作本身;換言之,這需要作品的編排有足夠的實力來豐富舞台並表現出比舞美更強的張力和衝擊力。畢竟對於舞劇來說舞美只是點綴,舞蹈本身才是主體。然而《十面埋伏》看下來後,舞美卻比舞蹈更勝一籌,這主要還是因為編排和表演實力上的欠缺。

編排:楊老師是我從小就很喜歡和崇拜的舞蹈家,最後選擇這個行業可以說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受她的影響,其作品雖然沒有看全卻也算是八九不離十了。在《十面》之前,她的創作都一直是在民族民間舞類別,所以這一次無論是題材還是形式,我想對於她來說都是一個嘗試和挑戰。但是是否成功了呢?我認為並不很。

首先,對於人物的塑造有些不夠走心。

雖然這一題材已經有無數媒介載體對其進行了改編創作,包括樂曲,文學,戲曲,電視等等。但是我並不認為跳過正經的主體,而通過將這些二次創作過的人物形象進行整合重塑是一種高明的做法。比如劉邦,好歹是個豁達開朗,氣宇軒昂的大丈夫,獨舞那段的體態、動作卻活脫脫被塑造成一個猥瑣小人。以這種對比來襯托項羽的霸王之姿未免太小兒科了點。再比如蕭何,被拿來當串場就算了,京劇腔念文學性不強的一段段大白話就算了,裘繼戎肌肉控制力很好,動作也很有自己的風格,但是措不及防的凹了個S形造型還是嚇得我在座位上抖了抖。

尤其想說的是虞姬的角色塑造。雖然史書對虞姬的介紹極少。但是根據她和歌自刎的傳說來看,大抵上也是個才貌雙全,德淑兼備的女子,卻在一出場就扭成了蛇精……並不是說那段獨舞不好看,動作的編排很有楊麗萍自己的風格,也很能展示演員的實力。這段舞如果跳的是其他女子,是妲己,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哪怕只是抒個情,動作都是可以的。但是這是為了交代虞姬這個形象,這樣處理就不太妥。畢竟如果舞蹈動作不為其所表現的主題服務的話,再好看,再高難度又有什麼意義呢?

其次,整體節奏把握的不太好。

一方面段落切得太碎,再加上每個片段之間跨度很大,基本上場景人物全變了,所以整個劇看下來沒有連貫性。另一方面片段本身有亮點的很少,整場看下來,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大概只有虞姬項羽歡愛那段,和最後四面楚歌一段。虞姬項羽那一段,將項羽的霸氣,和對虞姬的柔情展現的非常好;同時虞姬的玲瓏身段在這一場景中就很張弛有度。個人覺得,比後面的霸王別姬更有韻味。而結尾段「四面楚歌」,應該是整部劇中最出彩的部分。無論是舞台設計還是編排,都很花心思。滿場的血紅色羽毛和最後措不及防落下的剪刀視覺衝擊很震撼。思想上,從赤身裸體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到項羽站立著死亡的那種不甘遺恨;以及最後劉邦毫無喜悅之情,甚至是悲壯的走上前,身後的剪刀落下,預示著這並非勝利,只是從一場爾虞我詐走向另一場勾心鬥角都很精彩。特別最後這個點睛之筆直接深化了主題,進入到對戰爭背後的思考,可以說將作品的思想性提高了不少。而從創作手法來看,這個場景不作過多的贅述,剪刀落下後只有短暫停頓便結束。這種留白使觀眾有更多的空間思考和回味,從思想層面直接接觸和參與到作品中,也是現代藝術中屢試不爽的一種處理方式。

但其他的片段基本上都是中規中矩,還沒被吸引進去就黑幕進入下一章。包括最主要的「十面埋伏」段落,肢體語言蒼白無力,舞台調動基本沒有,演員一陣花拳繡腿就結束了。

再次,前面說了,這個作品的基調是嚴肅而緊張的。從整個框架以及動作的編排中也能看出,楊麗萍是努力想要維持這種基調的。但像她這個高度的藝術家,個人風格早已塑造和被塑造的非常強烈。無論是其背景,經歷,藝術出發點和關注點,從來就不是這個路子的。因此在這部劇中,頻繁出現的一些風格不符的動律、動作,雖然能理解這種不自覺地自我風格介入,但還是很讓人齣戲,無法集中。

演員:幾個主演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身體素質很棒,角色塑造和演繹雖然有幾個走偏了點,但那是編排的問題,總體來說還是很高水準的。但是其他的群舞演員,說句不好聽的,很業餘。判斷舞蹈演員是否專業的標準不僅僅是腿能抬多高,翻能翻幾個,而更在於演員整個人的狀態。這種狀態包括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而在這部劇中,群舞演員動作僵硬,不流暢的地方太多,這是身體不在狀態,即肌肉掌控能力達不到。但更加不足的是演員本身並未進入到角色狀態,因此群舞演員的表演讓人感覺有些機械,刻意,不自然;雙人以上的配合就像過家家,動作沒有張力,身體接觸沒有實質性的交流。這大概也是「十面埋伏」這個主片段讓人覺得氣勢不足的原因之一。

音響:雲南藝術劇院這一場音響效果很差。設備的不足導致琵琶演奏和演員獨白時頻繁爆音,音響師大概也在走神,甚至出現演出中音樂中斷,話筒中斷的情況。

雖然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尤其是雖然沒提到但是很重要的觀眾素質極低的問題(全程有人照相攝像甚至開閃光燈、全程有人走動、大聲說話、小孩哭鬧、電話鈴聲甚至鬧鐘響……算了說不下去了),導致這一次觀劇體驗並不好。但是就國內現有的舞蹈作品來說,《十面埋伏》應該算得上是優秀的舞劇了。特別對於現代舞這一分類來說,本身其起源和發展都是在西方,中國接觸和認識的又比較晚,大部分從業者至今都出還處於學習和摸索的階段,所以詮釋的不夠好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個人覺得楊麗萍老師和她的團隊作為國內獨立舞團的代表,應該能有更加完美的作品呈現出來。

期待他們下一個作品能有更好的表現,也預祝這一次《十面埋伏》的巡演能取得成功。


一念至誠 功不唐捐

《十面埋伏》是琵琶曲,是電影,是舞劇。京劇是國粹,是皇家的富麗消遣,是至今不肯分享的窖藏。舞蹈是歌唱的配角,是可視化的情緒語言,是與生俱來的能量。音樂、舞美是舞台的不可或缺。而,剪紙,這民間智慧的登台亮相,自然兼蓄力道。

貫穿始終的唱念做打,黑白紅金的輕盈廓形,激蕩柔美的且急且慢,清晰明確的劇情性格。

每一次展現都巧盡心思,為我們所接受,為更多的人所接受,扯去故弄玄虛。

將相帝姬,忍謀搏殤,每一個場景都有多維度的表達。印象最深的是霸王虞姬,最經典的片段在舞劇里自然不會破功。男人飾演虞姬從視覺從過往從生旦凈丑都是理所當然,極盡柔美凄厲,典範成格。不論霸王別姬烏江自刎,你們都是十面埋伏的絕對主角。歌劇是凄,舞劇是戚。

那個,見到女神,嗨森極了。


昨晚東藝看完,恕我直言。

毛多肉少,真正應該用舞者肢體語言構築的舞劇變得蒼白。動作銜接還是老套路,演員又像交作業一樣不走心,楊麗萍的特點其他人完成度達不到那個水準,哪都欠一點。

京劇念白被裘繼戎用普通話念出,這根本不是創新。京劇我不太懂,但是我知道那普通話念出來的東西真是

「什麼玩意兒?」

裘繼戎自好舞蹈之後,舞蹈功力、舞蹈語言豐富度沒有大提升。

舞台舞美服裝是葉錦添的手筆,很棒。

為了迎合中國國情,前面放了一個姑娘全程坐著不動來舉著牌子:「靜」、「始」、「將」、「相」、「帝」、「姬」………「殤」………

傻嗎?腿麻嗎?

關鍵在這樣的情況下,ok那你每段的舞蹈都出彩好了,都服務於主旨好了。

沒有。

印象深刻是群舞有一段展示韓信胯下之辱這個典故的。

胯下之辱

跟垓下之圍十面埋伏有半毛錢關係??

這一段只有一個目的:告訴觀眾這個穿白衣服的是韓信。

淚流滿面

看到這我都已經快走了。

楊麗萍老師應當也看過不少國際優秀作品了,就算為了中國本土觀眾能看明白,也不至於犧牲舞蹈藝術的純粹至斯吧。

舞蹈沒有了靈魂,我感覺不到悲歡。

不匿


期待很久的楊麗萍的「十面埋伏」

這舞劇的舞美設計真的沒話說 先受我一跪

密密麻麻的剪刀整個懸掛舞台之上金屬的聲音和碰撞,升降或反光,冰冷冷的,前面的小屁孩居然害怕的抱住了她老媽的胳膊

keke

舞台虛實層次變化多樣,尤其霸王出場,剪紙一般旗幟組合的戲服和盔甲,黃色染色燈逆光從後面打過來,真是神秘又逆天

四面楚歌 燈光特么一打出來紅色的一片片羽毛一般的鋪滿整個舞台厚厚一層。我真是給舞美設計師跪下 浴血奮戰的感覺真的唯美死了 果然亮點 當之無愧

雖說很喜歡裘繼戎,但是每次看他不同的獨舞感覺怎麼跳的動作都一樣? 有這種感覺也可能是我的問題,而且略有些打醬油,說著串詞飄來飄去

劉邦太土了,為什麼一定要把他塑造成山大王似得,襯托霸王么 ,太傻逼了

整個劇情似乎不太連貫,媽的,心也累死了

配樂……那位邊打鼓邊pogo的韓信,給個滿分

反串的虞姬看得我毛都立起來了,在頂燈下扭動全身,肌肉陰影一條條的 舞姿很是妖嬈 但是還是有點受不了

舞美簡直把這劇整體提升了一個層次,果然就該多看看劇讓自己更熱愛一點自己的專業

分享一張裘繼戎從我身邊走過的背影


個人感覺還是比較關注「戰爭之殤」這個問題的。包括全程剪紙提示劇情的小姑娘,最後變成了墳塚。以及最後在紅色的血泊中跳舞,是項羽漫長的死亡。舞台上空的1萬把剪刀,也是極有象徵意蘊的。感覺還是很花心思的一部作品。


剛看完。

感覺把劉邦和韓信刻意的醜化了。這點不大喜歡。

舞台缺乏變化,第一眼看到大量剪刀還挺震撼的,但全場看就審美疲勞了。

人物演的不錯,動作飄逸瀟洒。

霸王的氣場真強。

一開始還以為剪紙妹子是虞姬。。結束後演員謝幕,剪紙妹子用紙把自己遮住,贊。

舞蹈的故事性的確有點弱啊,自己還是喜歡話劇。


每段舞都很棒,舞者的動態,肢體都很美,音樂,造型,舞台也都可以的,但是怎麼說呢,可能是導演的統籌工作沒到位吧,整個劇抑揚頓挫,轉折起伏,總覺得不夠,有點平,各種元素都擺上來,像一盤雜亂的寶石。


冒昧的問一下,你們可知蕭何獨唱是哪個唱段?就是虞姬在旁邊的那段。我就記得「。。。大王~~」可能是翻唱。謝謝!!


推薦閱讀:

那些練童子功並且長大以後愛上這一行的人,小時候喜歡練功嗎?
控腿這一舞蹈基本功是如何訓練的?
對舞劇《孔子》怎麼理解?
芭蕾舞者的一整天的時間安排?

TAG: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