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孚電池大好行勢為什麼會被吉列收購?

南孚電池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幾乎壟斷,出口也極高,為什麼突然被競爭對手收購了?


瀉藥。但是這都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事情已經發展了幾輪了

南孚電池被吉列收購;

寶潔收購吉列;

中國財團(鼎暉為首)收購南孚電池,現在南孚回到中國懷抱

參考閱讀:大潰敗----歐洲巨頭全面收縮

http://zhuanlan.zhihu.com/europe-economy-culture/20093227


金霸王都被股神收了朋友,還問介個問題。

又:上面那位朋友答的真靠譜。


------主要是母公司的股東想套現了。

1999年,我國開始出現大規模引進外資熱潮。當年,正值南孚的黃金時期,在福建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資的要求下,南孚引入摩根斯坦利等國外戰略機構。

  1999年9月8日,在中國廈門舉辦的第三屆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南平市政府找來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此後,中金公司與南孚簽約,南孚原來的數家股東以企業存量資產評估後的69%出資,與摩根斯坦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合資組建控股公司——中國電池有限公司,總股本1萬股,其股東結構為中方各股東佔51%、外方投資機構佔49%。由於中國電池擁有南孚的絕對控制權,外方股東如果增加2%股份,就可通過中國電池間接控股南孚電池。事實正是如此,中方逐漸失去對南孚股權的控制,最終未能避免被競爭對手收購的悲劇。

  股權控制旁落

  股份公司的成立從此改變了南孚電池的命運。

  2000年,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虧損了幾千萬美元,為了償還債務,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20%的股份轉讓給基地總公司的另外一個子公司,並將餘下的股份賣給摩根斯坦利,這8.25%的股份出讓,意味著中方已經失去中國電池的控股權。

  2001年,基地總公司的子公司將其持有的20%中國電池股份,以78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富邦控股集團,之後,摩根斯坦利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從富邦控股手中買回了這些股份。

  據了解,本來摩根斯坦利希望中國電池有限公司能夠在海外上市,從而給它帶來巨額的股票收益,但是由於股權變動頻繁,中國電池沒有取得在香港上市的資格。上市擱淺後,南平地方政府也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股權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外資股東。

  2003年8月,生產剃鬚刀和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Gillette)公司,從摩根斯坦利、鼎暉投資、新加坡政府投資等公司手中買走了香港(中國)電池公司的全部股權,進而控股南孚電池。經過數次的轉讓,中國電池的股份已經完全轉移到了外資股東手中。中國電池公司大約擁有南孚72%的股份。另外28%的股份分別由南平國投、中國出口商品基地總公司、大豐電器公司持有。

  2005年,寶潔公司以570億美元的價格併購吉列,南孚又成了寶潔公司的子公司。


位於美國中部俄亥俄州西南端的工業城市辛辛那提,在2014年1月迎來了幾位中國客人。這座人口不到300萬的小城市,因為擁有寶潔這家全球日化巨擘而備受矚目。2014財年,其營收高達830億美元(約合5152.64億人民幣)。

但繁榮之下,寶潔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富禮卻正忙於「瘦身」。調整後,原本擁有200個品牌的寶潔將更專註於70至80個品牌,每一個留存的品牌都是戰略性的品牌,90至100個品牌被淘汰。美國金霸王公司(下稱金霸王電池)、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下稱南孚電池)亦名列其中。

極少有人窺見其中的商機,但一些聰明的中國人正尋跡而來。

儘管金霸王電池是全球電池行業的霸主,南孚電池則長期佔據中國電池市場龍頭老大的位置,但對於寶潔公司而言,這些並非核心業務資產。寶潔曾表示將在2015年拆分金霸王電池,並讓流通股股東選擇將他們的股票轉換成新成立的公司的股票,此舉引發各路資本紛紛出動。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及排名中國本土PE(私募股權基金)首位的鼎暉投資也加入競購之戰。

兩樁看似普通的併購交易背後暗流涌動。鼎暉投資創始合伙人、總裁焦震抵達辛辛那提時已是午夜時分。這位神情嚴肅、外表精幹的中年人,與他的團隊成員鼎暉創始合伙人王霖等人必須馬不停蹄地前往當地酒店。他們希望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能順利完成任務,並登上明日下午的飛機重返北京辦公室。

&>&>2014年8月,寶潔CFO喬恩·莫勒飛到北京,在鼎暉投資北京辦公室與焦震見面相談

時間如金,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第二天上午是與寶潔的談判會議,焦震認為談判時間需嚴格控制在半小時內。「只能是半小時,這非常重要,40分鐘或1小時都不行。」焦震回憶說。這是多年來焦震及其團隊遵循的原則:談判之前充足準備,談判時只談要害,并力爭在半小時內結束戰鬥。

事實上,這條談判原則也吸引了談判方寶潔的注意,「後來我們每次跟他們開會都少於半小時。第一次的時候,他們覺得奇怪,這些中國人來了以後,沒有高談闊論,而是非常坦誠直接地談核心問題。」焦震說。

討論問題一針見血,說話直接且不留情面,這是焦震給對方的第一印象。然而,正是他這種簡單直接的溝通方式,避免了很多投資公司在投資過程中的一個大麻煩:將簡單問題複雜化。

會談結束後,焦震必須馬不停蹄地趕回北京,對他而言,重要的事情還在後面,那就是執行效率。用焦震的話來說,就是保證「對方(在談判上)說每一句話我都能有反應,說的每一件事都有跟蹤,並及時跟進,把難辦的事放在前面做,積極推動事情往前走。」

這正是鼎暉的風格,依靠在細小事情上的點滴努力,讓項目合作方對其行事風格和執行效率建立起信任。初步的信任建立起來後,接下來便是如何推動談判進程。

而此時寶潔是怎麼設想的?

鼎暉認為,對寶潔而言,一旦它決定出售以後,會涉及三個方面的關鍵問題:第一是它的決策希望做什麼,是希望有人買,且賣得好——能在市場上收回投資成本,這是談判的基本前提;第二,因為寶潔是公眾公司,所以在程序上必須保證股東的利益,給股東一個清晰的交代;第三,賣的時候必須體現寶潔公司的責任感。即新買家併購之後將如何發展?會如何對待公司的員工?

果不其然,在談判期間,寶潔非常關心過渡期的安排、公司未來的發展走向以及員工的去留。焦震認為這三個都是談判中肯定會遇到的要害問題。「寶潔在選擇收購夥伴的時候,這三個問題,要評分的話,會佔到談判的9分比重。」

但此時,其他競購者也紛紛來到辛辛那提,對金霸王電池和南孚電池虎視眈眈。鼎暉的投資團隊明白,做兼并收購最好的辦法,就是收購方與出售方簽訂獨家協議。但鑒於寶潔是公眾公司,不能隨意簽獨家協議,於是雙方便開始圍繞這個話題展開探討。

「我第一天去,就希望能簽獨家協議,如果不簽,那麼請給出你的理由是什麼?如果這個理由是我們能夠清除的障礙,那就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焦震說。

正是憑藉這種坦誠直接的談判及執行效率,鼎暉與寶潔的談判進展反而極為順利。而焦震的底氣,源於鼎暉團隊在處理美國收購兼并的相關技術問題及美國商業運作規則時所擁有豐富的經驗。正是鼎暉的出現,才讓世界最大豬肉生產商萬洲國際斷斷續續的上市故事畫上句號。總部位於中國河南漯河的萬洲國際是雙匯國際以70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產物,之前兩者都是各自市場的最大企業。這個龐然大物還持有歐洲肉類製品企業Campofrio逾三分之一的股權——鼎暉則持有萬洲國際約三分之一的股份。這筆交易迄今為止仍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

「談判中,寶潔要求免掉中間人環節,如果鼎暉的團隊沒有國際經驗,絕對不敢答應這事,因為我們預先的計劃不是這樣準備的。我認為所有的信任與不信任都是細節積累出來的。首先,我們對南孚電池和公司管理層的了解就要比別人充分得多;其次,它涉及美國的收購兼并、跨境審批等等,如此複雜的交易,到最後寶潔都認為只有選擇我們,這筆交易做成功的可能性才比較大。」焦震說。

鼎暉最終贏得了寶潔的青睞。

半年後7月底的一天,焦震從西班牙再次飛到辛辛那提,下午與寶潔開了短暫的會議,晚上則與寶潔高層進行了一個工作晚餐,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從此之後,南孚項目開始塵埃落定。

寶潔:十年南孚情緣

四個月後的2014年11月13日,這是奇妙的一天。在短短的數小時內,發生了兩件大事。「股神」沃倫·巴菲特宣布以47億美元收購寶潔旗下的金霸王電池。而在此數小時之前,鼎暉投資也從寶潔手中收購了南孚電池。

儘管一開始,鼎暉希望能同時收購金霸王電池和南孚電池,但最終調整方案,只如願收購了南孚電池。2014年12月6日,中國銀行與鼎暉投資在澳門舉行了「歡迎南孚回家」的慶祝活動。

推杯把盞之間,南孚電池總經理丁曦明對此備感興奮。對於他而言,南孚電池多年前被外資競爭對手收購,在經歷漫長11年的飄泊後,它終於能掙脫制約,重歸本土。

對於鼎暉而言,意義亦非比尋常。南孚電池曾是鼎暉投資從中金公司獨立出來後,做的第一單投資業務。對於焦震而言,南孚電池是他在鼎暉投資操作的第一個項目,他前後跟蹤南孚長達15年,感情極深。

1997年,一位朋友向焦震引薦了一家名叫和平海灣做鎳氫電池的企業。當時市場上有三種電池:一種是碳性電池;另一種叫鹼性電池,它就是南孚生產的;還有一種就是能反覆充電的鎳氫電池。當時的南孚已經不生產碳性電池。鹼性電池與碳性電池相比更環保,可以隨生活垃圾一起丟棄,且使用時間長。當時, 需要長時間使用電池的「BB機」銷售火爆,南孚電池便抓住這一機會,迅速佔領市場。焦震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我就把電池行業研究了一遍,去了很多電池廠,看完以後,到福建南平看南孚,突然發現這個比原來的都好。」焦震回憶說。

彼時的南孚藏於閨閣,並不廣為人知。憑藉對市場的敏銳直覺,鼎暉的投研團隊認為鹼性電池潛力巨大,而南孚電池的團隊率先嗅到BB機市場的需求,並善於自我變革,令人刮目相看。

「從當初到現在的十年之內,南孚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上升至65%,再至75%。今天南孚的團隊同樣在跟蹤行業的變化。現在唯一需要應對的就是變化,不是不變。你要變得比他還快才行。」焦震表示。

之後的故事卻令人唏噓。1999年,摩根士丹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鼎暉投資以及南平電池廠、基地公司等在香港組建中國電池,中國電池通過股權轉讓獲得南孚電池69%的股份。對於鼎暉而言,能夠有機會投資南孚電池,這原本是個美好的開始。但後續一系列的變故卻令南孚電池多次被易主。中國電池的部分中資股東由於經營壓力,向外資股東出售了部分股權。在多次轉讓過後,中國電池及其旗下的南孚電池的絕大部分股權都被外資股東控制。

當時的南孚電池已經佔據全國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即便如此,它依然無法逃脫被出售的命運。2003年8月11日,生產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公司宣布,已買下中國電池生產商南孚電池的多數股權——南孚成為吉列的子公司。

2005年,當寶潔公司通過收購吉列成為南孚電池的大股東之後,原有的矛盾又轉化為新的衝突。在南孚的11名董事會成員中,有9名來自控股方寶潔,其餘兩名來自南孚第二大股東,而大豐電器和最後一名小股東則沒有機會參與董事會。

但是南孚並沒有因此走上高速發展的道路。雖然寶潔控股之後,為南孚引入了西方的科學經營理念、管理制度、財務制度、軟體管理等,對於提升南孚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幫助,但寶潔旗下的金霸王也憑藉南孚的銷售渠道在中國遍地開花。由於同室操戈,寶潔此舉被質疑為通過控制公司董事會侵害中小股東利益,小股東與寶潔甚至兩度對薄公堂。

2007年12月,南孚電池的小股東大豐電器首度發難寶潔,理由是寶潔利用南孚的銷售渠道代工、銷售金霸王電池。4年後,大豐電器勝訴。之後,另一小股東中基企和再次起訴寶潔利用其在南孚的實際控制地位,使得南孚在「雅典娜項目」設備採購中多支付成本達上千萬元,因此寶潔應予承擔賠償責任。2013年2月5日,判決書下達,寶潔再次敗訴。

然而,勝訴並未給南孚電池帶來轉機。內訌之下,南孚的管理層開始為南孚的未來擔憂。2014年,寶潔為「瘦身」決心出售南孚,這讓董事長丁曦明看到了希望,也為鼎暉的入主帶來了契機。

令人稱奇的是自2003年南孚電池被轉賣給吉列之後,焦震及王霖並沒有就此與南孚失去聯繫。與之相反,在此後的十多年裡,他們每年都會去南平與南孚的企業高層聊天敘舊,並拜訪當地的政府部門。

此前,由於受股東的制約,南孚一直無法拓展國際市場。如今,南孚電池順利「回家」,焦震認為鼎暉和南孚的合作做了兩件事:「第一步把南孚電池的天花板給掀了;第二步把以前捆綁的繩子給解開了,剩下的就看南孚自己怎麼努力了。」

南孚:寶潔旗下滲透最深品牌

對於多年從事股權投資的焦震而言,除了希望通過股權投資或併購交易獲得回報外,他向記者坦言,自己更想做的事,是通過系列併購改變行業的格局,藉此擴大中國品牌的影響力,使之更加國際化。

但國際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於中國企業而言,若想國際化,不能跨越的兩個市場就是美國和中國。「南孚要想國際化,首先要立足本土市場再發展,首先在中國市場上必須做好。如今對於國際性企業而言,不能說中國企業就有成本優勢,很多跨國企業到越南、印尼建工廠降低成本,所以關鍵還在於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和人才,這方面南孚曾在寶潔門下『留學』11年,是有一些國際化基礎的。」焦震表示。

經此一役,鼎暉投資共收購南孚電池78.775%的股份。收購完成後,投後管理將成為重中之重。目前,焦震已出任南孚電池董事長,在收購後的第一次南孚電池董事會上,焦震對南孚的管理層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是五年之內,電池銷量翻番;第二個是拓寬業務渠道,電池業務佔南孚的業務比重從100%下降到50%。

為此,他提出了「721」戰略。所謂「721」主要是指公司的業務構成。7是公司的主業佔比,2是邊緣業務,1就是創新業務。創新業務雖然可能失敗,但對未來有重大的戰略影響,為此,公司願意拿出利潤的10%來支持創新。

無論你變與不變,時代都在改變。「將來是否會有一種新能源出來替代鹼性電池?這是有可能的。所以現在要讓團隊應對這個變化,別人要革你的命,你先革自己的命。」焦震說。他認為南孚需要應對的變化,包括鹼性電池的變化以及非鹼性電池的變化。但無論世界怎麼變,除了公共能源,社會還需要個人能源。而在個人能源領域,南孚潛力巨大,還可以繼續擴張。

對此,南孚管理層躊躊滿志。丁曦明向記者表示:「之前,南孚要走向國際市場,受到了種種制約。鼎暉收購後,給了南孚自由發展的空間。為此,管理層也在近期開展了很多針對國際化的培訓和準備工作,為2015年的出海鋪路。」

南孚的增長後勁很足。南孚電池副總經理劉榮海透露,寶潔之前曾做過一個調查,寶潔中國有諸多產品品類,如洗頭水、電動剃鬚刀等,但銷售渠道滲透最深和最廣的卻是南孚電池,後者在中國有200萬個零售銷售商。多年的堅持一步一步累計至今,南孚電池在國內擁有數千個經銷商,幾乎和所有的大零售商都有業務往來,這是一個巨大的競爭優勢,也是競爭對手非常難跨越的門檻。

劉榮海認為,南孚電池在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現在鹼性電池的使用量不到45%,還有大量二三線城市在使用碳性電池。南孚渠道的延伸,無論從寬度到深度,都有非常大的空間。「比如在北部,我們還要加強。最近南孚準備推出一些創新產品,公司還打算從2015年開始,正式向國際市場銷售,這都是未來利潤的增長點。另外,我們希望利用現有渠道,拓展銷售業務,比如家居產品。未來還會引入新產品,在這個平台上銷售,把銷售渠道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劉榮海說。

然而,一旦正式進軍國際市場,南孚將不可避免將與它的昔日冤家金霸王正面競爭。對鼎暉而言,其最初的設想是希望能將金霸王電池一起收購。但情況發生變化時,它也適時調整了戰略。

「因為不是寶潔旗下的重點業務,所以金霸王的發展空間沒完全打開。它在境外成熟的歐美市場的增長率已經非常低,所以無論誰去買金霸王,未來的發展重點將是中國市場,當然在非洲和其他市場還有業務。誰能夠在中國給金霸王帶來價值,那對金霸王的管理層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藉此便能獲得金霸王管理層的認可。」焦震解釋說。

事實上,鼎暉團隊曾獲得金霸王管理層的認可。為了收購金霸王,在2014年1月與寶潔初次見面的3個月後,鼎暉牽頭並聯合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中投、CVC投資等投資機構,以及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花旗銀行等參與金霸王收購,並簽署獨家收購協議。鼎暉團隊代表整個收購團隊在紐約向金霸王的管理層做了演講。演講曾受到金霸王管理層的交口稱讚。

然而,到了2014年的7月初,因為整體交易結構的複雜性,為了使交易能夠順利完成,鼎暉投資臨時決定「單飛」,最終選擇只收購南孚電池——寶潔則將金霸王、南孚兩家公司拆開分別出售。而依照協議,寶潔將收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持有的47億美元股票。據FactSet統計,伯克希爾是寶潔第五大股東,持有5280萬股股票,佔全部股份的近2%。

「今天的商業戰爭就是品牌的戰爭,巴菲特一直很注重消費品品牌,金霸王連續幾年被評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100個品牌,所以他想盡辦法買下金霸王。今天很多事實證明,產品的發展依靠品牌的價值。」焦震認為鼎暉與巴菲特之間在資本市場的較量並不會就此結束。「我們(和巴菲特)肯定會見面,這是被迫的,這也是品牌和企業發展的路線圖。因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品牌的發展,不可能逃避美國和中國的市場基礎,我們肯定還會因為金霸王和南孚的事情再度見面的。」


推薦閱讀:

吉列 為什麼同時推出「 鋒速」和 「鋒隱」 兩款剃鬚刀呢? 而且兩款產品差異性很小!

TAG:寶潔P&G | 企業併購 | 吉列 | 併購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