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國軍各友軍間互相拆台,不救援,真的是普遍現象嗎?

例如,43常德保衛戰中,57師師長余程萬發電報說:「彈盡人亡,城已破,友軍觀望不前...」

但是從軍事指揮的角度看,這很奇怪。因為部署救援是上一級軍事部門的職責,如果上級部署救援,友軍敢不救嗎?不怕軍事審判?

最近的電視劇《戰長沙》也說衡陽保衛戰中友軍不救方先覺的第10軍,導致第10軍孤軍作戰。不知道「友軍」說的是誰,不怕老蔣槍斃嗎?

———————————————————————————————————————————

剛查到,在衡陽保衛戰中奉命解圍的是 黃濤的62軍和 王甲本的79軍。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

簡單來說就牽扯到當時軍隊的狀況。

袁世凱身敗名裂之後,北洋軍四分五裂,接下來幾十年,全國無數軍閥混戰(紅色軍閥只是其中的幾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抗戰爆發的前一刻。

所以,答案就是:

1.軍隊沒有實現國家化,部隊長對中央的命令往往存在保留。除了嫡系中央軍好一些之外,晉綏軍,粵軍,桂軍,川軍,西北軍,東北軍,部分旁系中央軍其實都是部隊長自己的兵馬。

2.雜牌軍心存顧慮,覺得這是空一格蔣委員長借刀殺人的計策,逡巡不敢前。

去增援的話,增援成功與否,都會損失自己的實力,而且還有可能被救部隊趁機突圍,留下增援部隊反被圍。(有木有一種扶老人反而被訛詐的感覺)


張靈甫最常乾的就是見死不救,一樣飛黃騰達。最後死在這上面怪誰。這就是國軍的傳統。


豈止是現象...

從某種意義上有人拚死增援簡直可以說是奇蹟了。


中國那時候其實還是散沙,國民黨並沒有完成國家的真正統一,軍閥還是不聽中央的


守衡陽的第十軍才不到兩萬人,這可是中央軍嫡系部隊,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43年常德會戰,救余程萬最賣力的除了57師的上級單位74軍就是這個第十軍,所以上萬最大,如今孤軍守衡陽,部隊還沒能恢復滿編!你說誰敢拚死救援,順便提一下你說的62、79是救援最賣力的但是可惜缺乏統一指揮,這兩個軍不協同,還有,王甲本殉國,10軍的老軍長李玉堂以集總副總司令的身份到62軍軍部督戰。


一樓說的很正確了,你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國軍?晉綏軍,粵軍,桂軍,川軍,西北軍,東北軍,八路軍,新四軍,中央軍,這些在抗戰期間都屬於國軍戰鬥序列,但你認為蔣介石除了中央軍外能完全指揮的動他們?


推薦閱讀:

對於雙方士兵人數少,一百多人,並且每個士兵技藝高超,這樣的戰場會是什麼情況?
如何評價「人海戰術」?請從使用條件、有效性等方面舉例說明。?
共軍是怎麼由游擊隊員變成解放軍的?指揮官的心態怎麼發生改變的?
傘兵的戰術價值如何?
戰爭劇中有很多衝鋒的場面都是大軍衝鋒在前,機槍在後面掩護,衝鋒時在後方掃射機槍不是很容易誤傷自己人嗎?

TAG:戰爭 | 抗日戰爭 | 中國國民黨 | 國民革命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