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軍事才能如何?

如題,或者如果沒有希特勒的干預,如叫停敦刻爾克、如死守斯大林格勒、如爭奪陸軍最高指揮權,二戰會不會是另一個結局


其實我認為元首從始至終最大的麻煩一直就是那些「優秀」的普魯士軍官團。

前期軍官團看不起一戰下士,各種拖後腿放水跑肚拉稀,然後元首靠著個人的號召力和一群「被穿小鞋」的邊緣化將軍們贏得了輝煌的勝利。各種戰果赤裸裸打臉。

到了後期,需要有人站出來對國家提出質疑聲時,將軍們又都一個個成了縮頭的鵪鶉只會跪舔,張口閉口「元首英明」。你們的骨氣呢?唯一想到的對抗元首的方法也還是肉體消滅,最成功的一次還是一個上校是主謀,一群將軍後面騎牆圍觀。丟人不?

戰局順利時忙著與納粹爭權奪利,

戰局不順時密謀政變和英美苟合。

等到戰爭結束後,將軍們總結:

勝利歸於國防軍,

榮譽屬於軍官團,

黑鍋甩給黨衛隊,

屎盆子扣給希特勒←_←

都說戈林是豬隊友,

都說義大利是反法西斯主力,

軍官團:「難道軍功章上就沒我的一份啦?」

恩恩,

我沒說普魯士軍官團們的水平不行。

我只是想吐槽他們滿滿的節操。


應該是二十世紀大國領導人裡面比較高的,在軍事將領中也不算低。

說真的,很多情況下比他那些自吹自擂的將軍們厲害多了。當然,有時候也很sb。

具體來說,早期空地一體裝甲戰爭理念沒有形成的時候,希特勒對戰機的把握,要比他大多數沒當過突擊士兵的將軍們敏銳多了。這是因為他在一戰的戰壕經驗,在戰爭初期是很有價值的,能夠使他理解戰爭的維度、戰機和具體困難。

但是,隨著裝甲作戰的成熟,戰爭對後勤的要求急劇增大,戰場布置情勢的變化(步兵防禦陣地的間隔急劇增長),他的過往經驗就成為他的致命之處了,這就讓他對戰爭情勢的判斷出現重大錯誤,也很容易出現低級失誤。比如藍色計劃中,德軍分兵高加索,以及後勤困難的低估。

到了後期,德軍損失日益增大,很多師團名存實亡之後,希特勒的指揮就開始混亂起來。

不過,阿登反擊戰這樣瘋狂但巧妙的構想,也只有希特勒本人才能夠設計出來,曼陀菲爾和古德里安可不敢這麼想。

總之,希特勒是20世紀大國領導人中(戴高樂除外),最具軍事才能的,但他的失敗並不是軍事指揮高低的問題,而是盲目自大後犯下的戰略錯誤所致。我很認可威廉伊勒對阿道夫希特勒的評價,這個人具有不可思議的才能和聰明,但最終輸給自己的自負。

畢竟,斯大林元帥和丘吉爾可以犯下一百次指揮錯誤,還能夠捲土重來,但希特勒只要在頓河錯判一次,就滿盤皆輸了。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wtt1316606212


瀉藥

多了解點歷史事實

多了解了解

從1935年以來希特勒做了什麼軍事決策

神TM一口一個力排眾議....


希特勒是政治家,不是軍事家。

軍事永遠是為政治服務的,你可以說敦克爾克是政治上的失誤,但不能說這是軍事上的失誤。

希特勒有著當時那個時代所有高層一樣的缺點:並不願意相信裝甲部隊的強大實力。但他比他們強的一點在於:我可以給你們機會證明一下自己。

不管是英德戰爭還是蘇德戰爭,這是戰略上或者說政治上的失誤,希特勒難辭其咎。

但不能因為這兩場戰爭的慘敗而說他毫無軍事才能,就像不能因為德軍攻陷法國而說希特勒軍事才能無雙一樣。

歸根結底,他只是個政治家。


希特勒本人在部隊建設和軍事指揮上的直覺分為兩個階段,應以莫斯科會戰作為分水嶺。

作為統攬全局的統帥,而不是負責幾萬人槍的將領,更不是參謀總部的參謀軍官!!!他的基本任務是選擇一個合理的戰略戰役決策。

在第一個階段是合格的,甚至是優良的。支持古德里安組建德國裝甲部隊,並選擇以集中的裝甲力量實施縱深突破的戰役法,西線戰役選擇了曼施坦因的鐮刀閃擊計劃,敦刻爾克叫停古德里安部隊,巴巴羅薩中南下基輔的戰略決策,希特勒本人的軍事直覺和相應的戰略戰役決策都是合理的,靈敏的,甚至是優秀的。

他作為最高統帥,很多軍事相關事宜,沒有他的首肯是不足以展開的。

在這一階段是遠超知乎戰略家們的存在。

但是,直覺不能替代系統性的訓練和深刻的軍事實踐,直覺是不穩定的,易變得。

第二個階段即莫斯科戰役之後,一步也不許後退的決策避免了德軍在中路戰線的崩潰,這一次正確的決策蒙蔽了希特勒的軍事直覺,從而使得希特勒本人過分迷信於蘇德戰場上堅守作戰的意義(也可能是對優柔的普魯士軍官團體根本的不信任,曼施坦因丟掉烏克蘭可能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在蘇聯大縱深戰役不斷成長成熟的的背景下,屢次不許後撤的命令都葬送了德國精銳的武裝力量。失去了戰略戰役上的靈活性。

當然,德國部署在東線極寬大戰線上的力量也不足以完成屢次更改的戰略目標。

在這一階段同樣是完全超越知乎戰略家們的存在。


雖然不甚高明,但至少比他手下的那幫普魯士軍官靠譜。

敦刻爾克的時候,古德里安在裝甲部隊與提供掩護的步兵、炮兵、空軍嚴重脫節的情況下,仍然意圖繼續攻擊被圍困的聯軍,結果被希特勒連夜叫停。事實證明英軍一個裝甲旅的一次反擊,就幾乎讓隆美爾陷入困境當中,可見聯軍並不如德軍將領所想像的那樣潰不成軍。

而44年年底,當德軍節節敗退之時,又是希特勒判斷出盟軍的攻勢接近頂點,快要轉攻為守時,果斷地下令進行反擊,結果就是阿登戰役,搞得艾森豪威爾狼狽不已。

但希特勒並算不上是軍神,他也常有出昏招的時候,這個放到民主國家的軍隊里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對於德軍來說,那就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了!那些自詡很有能力的普魯士軍官們,幾乎沒人敢出來反對希特勒那些明顯不靠譜的決策,都擔心會惹領袖不高興,而盲目去執行。而到了戰後,以曼斯坦恩為代表的這幫普魯士軍人們更是節操統統扔進廁所里了,把幾乎所有的過錯全都推到死人希特勒頭上。


二戰初期德國取得的勝利少不了一個因素:那就是德國的密碼被英國破譯了。

我沒寫錯,就是因為英國每一次都成功的破獲了德軍的作戰情報,所以法國和北非戰役,英國及其盟軍都是按照破譯的情報針對性的進行部署的。

然而,開打的時候德軍根本不按照元首的計劃打。。。。

德國進攻法國最初的計劃是一個一戰計劃的翻版,這個戰略計劃被希特勒通過,然後被英國截獲了。後來希特勒在曼斯坦因的建議下更改了方案,但這個方案和後來德軍的行動比起來保守很多。原計劃裝甲師翻越阿登高地之後就要停下等待步兵跟上,結果開戰後古德里安就停不下來了。

北非戰役就更典型了。英國截獲希特勒的部署中明確命令隆美爾不得進攻,而且隆美爾帶了多少部隊、裝備如何英軍都一清二楚。所以丘吉爾才放心的把非洲的部隊調往希臘等更緊迫的地方。當隆美爾一到非洲就發起進攻的時候,英國整個是蒙逼的。

也正因為戰爭初期英國的情報屢屢坑爹,所以當英國拿著破獲的巴巴羅薩計劃給斯大林看的時候,斯大林才會打死也不相信。

所以說德軍之所以不好對付,就在於德軍指揮官在戰場上有極高的自主性,可以依照戰局隨機應變不拘一格。因此才有了拿高射炮打坦克這樣的神來之筆。相比之下,其它國家用兵太死板,尤其是蘇聯,在被合圍的情況下,沒有斯大林的命令也不會主動突圍,坐等彈盡糧絕。

但是自對蘇聯作戰之後,希特勒因為一次次勝利而極度自我膨脹,開始不那麼虛心的聽從將領的意見了,再加上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德軍將領集體撂挑子,希特勒就沒有自知之明的自己當指揮官了。

倒是蘇聯那邊,斯大林在一次次慘敗中終於清楚自己不是個將才,把軍隊交給將軍指揮自己不再搗亂了。結果就是之後蘇聯越打越有腦子,德軍倒是一點沒有了戰爭初期的靈活機動,打起了德國初期極力避免的陣地戰和消耗戰。

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希特勒並非現在人醜化的那樣不堪。德國在二戰中最出色的將領,幾乎都是希特勒破格提拔的。而且希特勒在德國各個部門選拔的人才也都可圈可點。可見希特勒是個很有才華的領導者,無論是慧眼識人還是鼓舞人心都是一把好手,一個平庸的領袖是無法讓德國爆發那樣的戰鬥力的。

然而,種族主義和擴張思想讓希特勒選擇了錯誤的方向,高度獨裁讓希特勒失去了對自我能力的客觀判斷和自我控制,在長期的山呼萬歲和軍事賭博中,希特勒完全喪失了理智判斷的心態。


他適合回到一戰,重新當那個不怕槍林彈雨衝鋒的士兵。


略低於毛,時常比他手下的將軍靠譜,也時常出錯,比常公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比蔣中正略高


和他的畫作水平一樣。


作為希特勒也挺難的,放手下去吧,估計就會打成一戰模式了,不放手吧,最後又得背黑鍋。

德國基本上以一己之力(義大利、羅馬尼亞之類的僕從國能算助力嗎?)對抗整個歐洲(包括蘇聯),後來還加上美國,無論從哪個角度,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兩場戰役的勝敗不會改變結果。不妨換個角度,如果希特勒不插手,誰能指揮德軍獲得最終勝利?曼施坦因?凱瑟林?隆美爾?龍德施泰特?

希特勒也許唯一的機會是同意蘇聯加入軸心國(蘇聯40年曾與德國正式商談加入軸心國),當然最後二者仍可能反目。


情緒不穩定,輸不起的業餘愛好者。


評價元首的軍事才能這事,年年都拿出來爭一番,弄得好像爭的人都是地堡里投胎過來的一樣細節清楚的不得了。

你比曼施坦因還懂行,你怎麼不寫本回憶錄發表一下,讓所有人都評一評?


在微操領域和老蔣有的一拼。


希特勒將德國從一戰後一片廢墟以及凡爾賽條約的制約下建設成當時可以說是世界第一陸軍強國(一個月擊敗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他顯然具備極高的現代軍事素養。蘇聯戰場失敗當然有希特勒錯誤指揮的原因,但更致命的便是蘇聯那年提前到來的冬天,當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都能看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紅色塔頂時,德國步兵被殘酷的冬天羈絆了,就像當年的拿破崙,歷史是殘酷的,何來如果,但不可否認希特勒的軍事才華。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