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漢人的音樂能力是文明民族中最低的,至今依然》?
題主不是學音樂的,看到這篇文章感到很震驚,希望專業人士能否評價下這篇文章觀點是否偏頗?謝謝!
文章鏈接:漢人的音樂能力是文明民族中最低的,至今依然 【貓眼看人】
只要具有基本的邏輯學知識,就可以發現這篇文章是不能自圓其說的。
舉例來看,如文章的一個小標題『在中國,各種藝術門類的發展中,最弱的就是音樂。』在中國,各種藝術門類的發展中,最弱的就是音樂。其他門類如視覺藝術—書法、篆刻、繪畫、建築、工藝美術等,文學藝術、味覺藝術—中餐,形體藝術—舞蹈和武術、雜技等,都高度發達。
這個部分的內容不能證明我們民族的音樂能力是文明民族中最低的,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就算這一部分的內容成立,也只能證明我們民族的音樂能力是各種文藝能力中最低的——其他藝術都高度發達,音樂不是高度發達。但是不是高度發達就是文明最低?不是高度發達,還可能是發達、中等偏上、一般水平呀!
來個類比可能更能說明,『對於張繼科,各種乒乓球基本能力的訓練中,最弱的就是削球。』這句話能證明張繼科在所有運動員中削球能力最差嗎?張繼科肯定比很多其他運動員削球能力強得多。
『小澤征爾給遼寧省交響樂團補課的故事』就更是不知所云了。
小澤征爾給遼寧省交響樂團補課的故事:
看過一個故事,小澤征爾曾經訪問瀋陽,和遼寧省交響樂團合作。 但是裡面的樂手卻連基本功都不過關,小澤征爾還花了很多時間給他們補課。他們自己不好意思,說算了,打算放棄,還是小澤不斷鼓勵他們,最後才算勉強完成演出任務。 小澤征爾出生在中國,據說對中國感情很深,發現這種現象後,他流淚了。
文章作者只是證明了『遼寧省交響樂團基本功不足又沒自信』『小澤征爾流淚了』等等內容,連我國的交響樂訓練體系都沒有批判,更扯不上整個民族的音樂能力了。
文章中的大部分內容,都屬於和主旨擦點邊,但是又說不上有什麼明確的聯繫。我建議文章作者還是好好回去學寫中學議論文,起碼得了解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係。
單純羅列缺點,並不能證明一個事物不行。至少,你的缺點也得列在點子上吧?這文章被頂那麼多次,也是部分網民缺乏基本邏輯思維能力的表現。卸腰。
第一,單從民族音樂的角度,和很多其他民族比起來,漢族在音樂上的造詣的確不算高。
第二,從與民族音樂對應的那個西方古典音樂的角度,漢族人通過體系化的音樂學習一樣可以成為最優秀的那一批音樂家,而且現在本來就有很多。第三,這篇文章屬於想黑卻黑不到點子上自己暴露了智商的那個類型。
考試周沒時間詳說,下周有時間再來補充。這種文字不是寫給知識分子看的,是寫給怨婦看的。
我們古代優秀的詩詞的確比好的曲子多,經常出現的就是一個曲子,然後很多很多的詞。上面有很多人列舉了很多我們古代經典的曲子,但是這些並不足以證明我們的音樂能力很強。我感覺一個名族或者種族的音樂能力還是要看對整個世界的音樂發展起到多大的推動力,比如黑人的藍調,沒有藍調就沒有後來的搖滾樂,沒有今天的流行音樂。有一句話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們沒有貝多芬 ,柴可夫斯基那樣的音樂家;沒有披頭士 ,滾石那樣的樂隊,沒有泰勒斯威 夫特這樣風靡世界的流行歌手,有的只是一些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古曲和今天的滑板鞋,這究竟是好是壞呢。
我不是很懂得音樂史之類的事,只作為一個外行人說一句。。。
音樂審美不是也是一種審美么。。。現在的大潮流也還是西方的那一套啊。。。類比一下,覺得這個文章某幾段很像在說:「中國女生不好看,因為她們沒有大眼睛深眼窩高鼻樑小臉白皮膚,而且她們的胸也普遍不大,腿也沒有歐美女生的長,甚至很多不是天生雙眼皮,不熱衷於健身,看起來盈盈弱弱的,古代圖畫中的女生也是這樣,甚至她們到現在還是這樣。。。」
可是中國女生有自己韻味啊,以前的審美不是柳葉眉小胸吊眼梢什麼的么。。。那時候人們看歐美女人大概覺得像猩猩像鬼。。。古人聽嘿嘿哈呵的還會覺得是野蠻人好奇怪有什麼好聽的沒進化好吧。咱們本來就是追求大音希聲的,本來就是追求遠山黛眉的。。。這有什麼好吐槽的。。。怪只怪漢族文化沒有拿到國際主流流行話語權,要是反過來大概世界流行音樂可能都是「餘音繞梁」式的,然後輪到那些碧眼高鼻樑體毛深重的反思自己「本民族音樂造詣實在不高,搞出的什麼破東西,本民族語言也是弱爆,那麼多音節,完全不適用於單音餘韻的高雅哲學式音樂審美」。利益相關:我是滿族人。。。此邏輯類似於:模擬考試得過第一的好學生高考時竄稀沒去。所以他成績在全世界都是倒數第一。
在我國,侮辱、歧視漢族與漢族文化習俗不是犯罪。但「侮辱、歧視少數民族」就是刑事犯罪。某些名人、節目喜歡靠抹黑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東西來吸引眼球。少民大爺得罪不起,那不就只能抹黑漢族了嘛。
類似論調:漢族軍事能力世界倒數第一;漢族智商倒數第一;漢族皇帝都是昏君;漢族出過的明君其實都是少數民族。。正如樓上所說,這點我記得看矮大緊的曉說裡面講過,
漢人無音樂,都特么賴老祖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5NzcxOTI4.html?tpa=dW5pb25faWQ9MTAzMjU1XzEwMDAwMV8wMV8wMQx民族音樂的問題,並不僅僅是音樂的問題,而是民族的性格和對藝術的狂熱程度,世界上有些民族在我們看來稱不上「文明」古國,但他們卻有一種高貴的氣質我們東亞人沒有,那就是——風情:
《Siente Mi Amor 》-【墨西哥往事】主題曲上面這個是墨西哥流行音樂,MV一開頭無論是令人著迷的異域畫面還是深情的旋律都一下把我們拉離天天洗腦、天天分手感情造作生硬的,日本人發明的「東亞流行音樂」,世界上從沒有真正的流行音樂,所有的現代音樂都是世俗化了的民族音樂,將我們引向那遙遠的,未知的國度。分享幾種國外的民族音樂從古代延續現代化後並成為「世界音樂」這個風格類別下最廣為世界所知的風格的現場視頻:【葡萄牙法朵王后Mariza - Gente Da Minha Terra】【Luz Casal y Concha Buika - cantan Sombras】【Estrella Morente - Tangos】【墨西哥音樂 重慶現場】【震撼以色列音樂 葉門布魯斯 重慶現場】
【Beloved】還有一段非常難得的視頻,中國和葡萄牙民俗音樂的現場碰撞:龔琳娜 《走西口》與葡萄牙民歌漢族人經常有一個習慣,就是提到少數民族時就說人家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言下之意就是我們不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假如樓主沒有出過國門去仔細體驗過,即使要舉例子從側面說明也太多了,比如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打擊樂器,尤其是手鼓,非常多,而你看過漢族人有一種傳遍全中國的手鼓嗎?沒有,我們有安塞腰鼓但不是給音樂伴奏的鼓。在唐朝的時候我們用三弦兒彈唱音樂,三弦兒的共鳴箱就是由唐朝的手鼓改裝了一下而來的,現在日本民族音樂還在使用三弦兒,但我們在秦腔表演里才能看到,手鼓這種東西更是銷聲匿跡了,取而代之的是京劇噪音般尖銳的咣當隆冬強和大紅鼓。也許曾經我們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我們整個民族在這個時代的音樂造詣真的是非常非常低,拉丁美洲的人均收入和我們基本在一個數量級上,但人家樂隊一出場就能帶十幾種打擊樂器,全是他們的民族樂器,拉丁音樂已經傳遍了世界並且影響了西班牙、義大利的民間音樂,催生了現代爵士樂,而黑人則是把布魯斯音樂變成了美國人的民族音樂。通過改良,這些民族音樂都成了現代音樂的基礎性風格,而我們平日唱的中國流行歌曲不過是日本人發明的一種流行音樂,用日語唱會更好聽,而完全不能代表現代音樂。早期威爾士的民族音樂、凱爾特音樂都有類似漢族這種五聲小調的曲子,配合風笛很好聽,只是歐洲人後來都搞古典音樂去了,我們以為他們好像沒有民族音樂一樣。事實上大多數文明民族國家都有幾種延續了上千年的歌舞形式,在歐洲、阿拉伯地區、印度地區一般是彈撥樂器、各種鼓和打擊樂、唱歌、舞蹈組合為一體的形式。其實老外也跳廣場舞,但他們跳廣場舞不會像我們是放伴奏,而是直接用自己的民族樂器來現場伴奏,音樂也是自己的民族音樂,有些還是一千多年前的歌。還有一點就是你如果看國外民樂現場,上檔次一點的樂隊,演奏者都是六七十甚至七八十歲的白髮大師,你看我們何時看得到拉二胡的、彈古琴的出來是一個白髮老頭在演奏,而不是工業化、流程化培養的「音樂神童」?按理說越老越有資格。二胡古稱「胡琴」,為西域樂器。幾千年前波斯人發明了這種樂器的原型。從歌舞結合的角度看,我們貌似不知道有什麼一千多年前的漢族音樂可以一邊樂隊演奏一邊跳舞的,我們跳的「民族舞」恐怕也不是真正的漢族舞,而是一種現代舞。而我們的唱歌就更不是漢族歌了,什麼「古風」之類的只能說用了漢族的小調,而完全不是漢族音樂,民族音樂最起碼的得有它自己的唱腔,就像秦腔和京劇一樣,而我們的大博士大教授搞出來一個「民族美聲」,既不像歌劇美聲能上大雅之堂,也把我們民族的原生唱腔全毀了,毀壞民族音樂這些音樂教授功不可沒。目前中國能長久維持原生態的,恐怕也就蒙古和維吾爾哈薩克音樂了,你去喀什還能看見他們跳廣場舞可以用自己的民族樂器在旁邊彈奏而不全是依賴喇叭放的也不知道該算啥風格的「網路神曲」。
從音樂的技術性看,我們沒有復調音樂,侗族有一種復調和聲演唱的山歌叫侗族大歌,整個中國除了蒙古和維吾爾、哈薩克的民族音樂和漢族的一些瀕臨滅絕的戲曲老調之外,其它基本沒什麼太高的樂器合奏難度(這裡民族音樂只指那種茶餘飯後普通平民演奏的音樂,而不指雅的上流社會音樂)。漢族人的音樂觀念非常奇特,他認為音樂是高雅的,俗間演奏的音樂也算是一門藝術,但歸根結底是低三下四的,事實證明我們的民間音樂除了阿炳等極少數作曲家之外,大多都土得不能再土了,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做茶餘飯後小酒吧里大家一起娛樂的音樂也會考慮服裝的美感、場景布置的美感等,所以他們的民族歌舞通常拿出來通常能直接上大雅之堂,如果在國家大劇院扭秧歌無論從服裝或者其他方面都有很強的違和感,這裡不是貶低自己的東西,而是客觀確實如此。而民間音樂之外的上流社會的雅士或者宮廷樂師呢,我們的大音樂家一寫曲子主題動不動就是高山流水啊,江河水啊,十面埋伏之類脫離俗世的主題,這種主題只能說用音樂去表述極其崇高而抽象的東西,可以說是7分神韻3分音樂,從相當多民族的思維方式看來,古琴曲壓根就不能算是音樂,而是披著音樂殼子的其它東西。
神韻角度的音樂,是不存在嚴格好不好聽的,也是不能判定高下的,在世界上隨便不知名的民族,亂彈一首曲子也未必會直接覺得比十面埋伏差:
巴基斯坦音樂 (並不是只有遠東的音樂才具有神韻,個人感受這種音樂神韻並不比古琴獨奏差)中東烏德琴泛印度地區Tabla手鼓(從公元前200年流行至今)北泛印度地區的小提琴Sarangi,極其難學,和古琴一樣可作為冥想用的法器,起源於公元前5000年,19世紀手風琴傳入印度後開始衰退很多古琴曲沒有節奏,也沒有明顯旋律,大多數人聽古琴曲會感覺每首曲子都差不多。而翻開西班牙的吉他教材,你會看到第一句話就是「節奏是音樂之根本,沒有節奏將無法形成音樂」。這就是東西方人對音樂觀念的最大差異,東方過於追求神韻而非旋律性和節奏性,而東方(漢族、日、韓為主)之外的所有民族都認為,即便沒有旋律光有鼓也能稱作音樂,所以我們看到他們民樂的節奏型極其複雜,鼓手必須經過嚴苛的訓練。至於東方音樂的神韻,我在文章最後列舉的印巴音樂視頻同樣具有,而且我國的道教音樂來自印度婆羅門教音樂,而婆羅門更神奇,認為該音樂是「諸天隱韻」並非來自地球,印度、中東也用五聲大小調創作音樂,有些還和中國一些古曲調子神似。
西班牙延續了上千年良好的樂手培養模式,由於他們的音樂要用於快節奏伴舞,所以對節奏要求自古就極其嚴苛必須一分一毫不差,否則和踢踏會合不上。另外他們初學的時候靠耳朵學習曲子而不靠樂譜,所以學成之後看別人彈一遍基本就知道別人彈的什麼,而我國民樂一直沒找到科學培養的方式,甚至有些樂器還專門提倡不用譜,師父帶徒弟式的學,認為這樣更容易融入自然,可對比:西班牙弗拉明戈歌舞視頻看了上面這首曲子我相信觀眾都能感受到這種強大的民族歌舞技藝不止是東方,其它地區民族的歌舞水平也是遠遠達不到的,一個合格的西班牙吉他手要想達到獨奏水平,先要和其它樂器一起給這種舞蹈伴奏10到20年。在這個簡短的小紀錄片里你可以了解到西班牙人如何通過傳統的方式去培養樂手:Solea The_Flamenco_of_Seville(Solea是其中的一種曲式,意為「孤獨」,西班牙吉他手會在黑暗中獨自練習,他們的音樂主要表達人內心最深沉的情感,演奏這種音樂時舞者、樂手和歌手的表情充滿真實的痛苦,訴說著經年的流浪和愛情的憂傷和永不可及的美。)而片中的舞者、吉他手大多是上了年紀的,這也是在流行歌舞和偽民族歌舞中不常見的,越是人民的,就越遠離浮華和功利,反觀我們國家則是要挑年輕的、漂亮的去演出的階段,可見我們的民族歌舞並非是大眾的藝術,也不是技藝隨著年齡增長的藝術。
而我國在千年之後的今天,民樂教學仍然無視和聲原理,更無視完美節奏感的培養,所以我們當代的二胡創作大師賈鵬芳選擇日本人為其編寫伴奏,因為在日本隨便抓個國際級的鋼琴吉他大師都能為東方五聲小調寫出優美而帶有東方色彩的伴奏,參見日本人給我們《二泉映月》等編配的伴奏:
《睡蓮》尺八 藤原道山 賈鵬芳 (尺八為我國唐代民族樂器,宋朝失傳,而今演奏大師全是日本人)賈鵬芳【二泉映月(ニセンエイゲツ)】日本鋼琴大師坂本龍一基於中國五聲小調創作的轟動西方的名曲:《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好萊塢拍攝的奧斯卡金像獎電影《末代皇帝》雖然是講的中國,但整部電影的中國式配樂創作卻選用日本鋼琴家坂本龍一,而不是中國人。老祖宗的恥辱,不光是科技水平和財富能衡量的。為什麼題主的文章,和我的回答要在此猛烈的批評,因為我們中國人在民族音樂現代化的道路上不夠努力,我們的宮商角子羽反而日本人還在幫忙做各種嘗試:
【古箏、尺八合奏】【三味線、太鼓合奏】【尺八、三味線合奏 明鏡】
【長山洋子 三味線】看到上面三弦在日本的盛況,當今中國則慘不忍睹:【趙牧陽三弦兒彈唱】從趙牧陽先生的彈唱中,你可以明顯聽出來,漢族音樂絕非現在玩「古風」的小孩子的「宮商角子羽」的五聲小調能夠涵蓋的,西北和雲南地區的人現在是較其它地區更熱愛民間音樂的。東方上流社會的音樂就像西方的交響樂也是和交響樂同樣偉大的音樂,但在普通市民角度,賣煎餅的、挑貨物的、開茶館的肯定不願意去欣賞這種音樂,市民就喜歡打打鼓唱唱跳跳的音樂,而我們至今沒有一種比較像樣的呈現形式,也就是說這些歌舞在現代之前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改良和進步,而到現代其審美標準已經很難直接跨越鴻溝,這並不是因為審美標準西化了,比如薩頂頂做的蒙古音樂搭配融合東方各民族的服飾和舞台藝術就能完美達到國際水準,但這樣的形式並不代表漢族,這樣的藝術家也太少。【薩頂頂BBC獲獎-英國皇家阿爾伯特劇院演唱會視頻】
以東亞的美學、音樂總和在一起,我們倘若能在幾百年前出現薩頂頂這樣的音樂,也就不難影響世界了,而像周杰倫之類的流行歌手那怕當今有無數個都無法對歐美造成任何影響,這種流行音樂日本人是鼻祖且做得遠比我們好而但現今能在歐美開萬人演唱會的日本音樂人只能說僅僅比中韓多。在非常晚的時代,我們才有了元代的戲曲,秦腔和京劇等戲劇已經瀕臨滅絕了。在世界民間民族音樂的版圖上,技術性最高的西班牙音樂是唯一一個普通市民茶語飯後演奏音樂的技藝能超越古典音樂般嚴苛的民族音樂,最早實現了融合印度、阿拉伯、猶太、摩爾及歐洲民間音樂,在大航海時代它又融合了拉丁音樂的旋律性和複雜的手鼓節奏,也把阿根廷探戈等音樂、舞蹈帶回了西班牙,最後成就了一門終極民族歌舞藝術——弗拉門戈。一門偉大的藝術需要不停進步。
我真心希望漢族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知道以前是不是,但目前一定還不是。下圖為西班牙民族音樂吉他手Paco de Lucia的葬禮,他晚年旅居巴西,於近年不幸去世,遺體回歸馬德里時萬人空巷,而葡萄牙民族音樂Fado的著名歌手安瑪莉亞 羅德里格斯去世時,葡萄牙舉國降半旗哀悼三天。什麼時候我們國家一個二胡大師、古琴大師去世了能受到人民的此等待遇,也就離能歌善舞的民族不遠了。如果有興趣繼續了解其它偉大民族的音樂,可以看下面更多視頻,遠比文字有力。西方不只有古典音樂,民族音樂也是非常震撼的,人家不會拿古典音樂來和我們比,我們也不用拿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或者宮廷音樂和別人比,原因很簡單這些音樂並不來自市井,均來自上流社會或者王公貴族,是才華出眾的精英階層,以中國古代的人口和物質豐裕,音樂影響力本來就該更大的。要比就比市井平民下班之後在小酒吧、大街上隨處能唱起,彈起、跟著跳起來的「民間音樂」,如果一個民族的音樂連根基都沒有,談何上層建築?
———————————————————————————————————————————
西班牙民族音樂(世界民族音樂中技巧最高超的一種,大多數以流浪、憂傷、永恆之美為主題,且至今歌舞和上千年前形式大致一樣,沒有被時間改變)西班牙弗拉明戈Vicente AmigoSolea__The_Flamenco_of_Seville俄羅斯街頭藝人演奏西班牙民族音樂葡萄牙民族音樂(以憂傷出名)
ANA MOURA - FADO LOUCURA波爾圖的Fado沈醉葡萄牙的憂傷吧—Mariza Miguel Poveda-Meu fado meu猶太音樂(有很多種,視頻里這種樂理上講很接近中國音樂)Yemen Blues - Trape La Verite(超好聽)巴西民族音樂Há Dias - Luca Mundaca墨西哥民族音樂(最風靡世界的民族音樂,全墨西哥有超過170種民族音樂)2015世界音樂節重慶站~Celso Pina~墨西哥 拉丁音樂 重慶演出現場(這就是上面說的,為什麼如此強調漢族音樂沒有手鼓的原因)印度民族音樂(神一般高端的樂器)
吉他與印度西塔琴演奏Bulerias印度古典音樂——之六(西塔爾大師拉維·香卡)巴基斯坦音樂伊朗-波斯民族音樂:
(聽這個音樂就能感受到波斯為什麼能在文化科技上碾壓西方上千年,任何一個偉大的文明都有其宏大的體現)Inon Zur - Healing Ground-天籟之音Lotfi烏德琴波斯古典音樂合奏欣賞土耳其民族音樂
微博視頻Gülbahar(加入民樂元素的New Age音樂大師)蒙古、西藏民族音樂
《悲歌》《金秋》《Namgar - Tunka》黑人民族音樂
B B King--2011年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演唱會古巴民族音樂Las cuarenta (Carlos Montero).阿根廷探戈Libertango 世界冠軍Arunas Katusha維吾爾民族音樂新疆喀什-刀郎木卡姆表演榮耀維吾爾族小孩的精彩表演!哈薩克民族音樂
哈薩克傳統音樂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wNDU1MjM2.html?from=y1.7-1.2北歐/凱爾特民謠的現代化版——民謠重金屬Eluveitie Finntroll Inis Mona近年來一些比較好的嘗試創新:
胡莎莎《唱念愛》譚維維 中國之星中國之星 零壹樂隊(攻入德國的帶有中國民俗風格的搖滾樂)香港招魂樂隊EVOCATION 2014年 (攻入德國的帶有中國民俗風格的搖滾樂)不同民族的音樂是怎樣的,其實從他們的面容上都能看出來,所以這也並非單純是個音樂造詣比較高下的問題,我喜歡東亞神秘的隱韻恰似天道之行陰,也喜歡異域的流浪與憂傷恰似人間的滄桑。我反正覺得,能達到以下這種音樂水平的民族是很少的——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隨便一個荷蕢者都能從音樂里聽出人的志向)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能從音樂中聽出人的模樣啊!)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這大合唱不談了~)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蛾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讀音yu四聲,賣)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讀音li二聲,棟,中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讀音bian四聲,鼓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通『仿』,效仿)娥之遺聲也。」文章槽點滿滿,只選其一來吐。中國音樂沒有和聲,沒有復調。但是這些本來就不是一個體系里的東西,用西方的審美來要求中國音樂,就好比說拼音用起來沒有英語簡潔,因此漢語比英語劣等一樣。漢族是單聲部音樂,其美主要表現於腔調,最能反應出這種價值追求的就是古琴曲了。與西方音樂嚴謹的記譜不同的是,古琴曲記譜一般都是只記錄大概的框架,然後由演奏者即興發揮。演奏者一般會根據環境的不同做出不一樣的調整,比如在混響大的房間,可能音與音之間的間隔會被加長,在山林里可能會稍短但是音量更大一些。這是因為古琴十分講究腔調,一個音結束了以後,並不算真正結束,其回聲,環境噪音等,都算做音樂的一部分。漢民族音樂的哲學是講究人與音樂與自然與環境應當是融為一體的,講究「天人合一」。古人彈琴,更多地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哲學思考,音樂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從這點上看,漢族古時候的音樂頗有當代「偶然音樂」的影子。當然,你還是可以說中國沒有和聲沒有復調。但是這兩種不同的審美下,音樂的演進自然是沿著不同的路徑,中國沒有格力高利聖詠時期,發展不出復調,乃至後來的和聲。與西方弦樂組銅管組木管組那種有「共性」和「邏輯」的樂器不同,中國的樂器能傳承下來的,都是很有「個性」和難融合的如二胡琵琶古琴楊琴等等,這就意味著我們也不可能發展出大編製的樂隊,就算有,也不是主流。但是西方的體系並不是說中國人就學不好,當代中國還是有許多優秀作曲家的,不能僅從流行樂角度來看。就算從流行樂角度看,每個國家都有偏好的風格,歐美重節奏和混音的電子,日本重Fusion和爵士,韓國重Hiphop,互相之間偏好不同,很難走出國門也是正常。我們有時候覺得歐美音樂好,大多還是因為經濟實力的原因吧,假設西非如果是像美國一樣強大的存在的話,我們現在的討論應該就變成了「漢族音樂節奏好差,和非洲比起來差太多了。」(該段純吐槽,無邏輯)
寫這個文章的人,對音樂和音樂史的了解程度僅僅停留在百科查資料的水平,業餘的嘴炮。從邏輯上來講,他只是把漢族音樂的劣勢列舉了一下,也並沒有證明它在世界民族上處於什麼地位,起不好一個標題。行文的能力也是可見一斑。
可以承認的是音樂確實不算漢族的強項,我覺得沒必要過分高看它,也沒必要過分貶低它。文中談到12平均律沒收到重視,這是事實,中國音樂沒有和聲,嚴格講沒有和聲體系也是事實。
但是說到律制,作者首先不知道什麼叫律制;說到現代作曲家,我也完全看不到王西麟,郭文景,陳其鋼等等這些名字。把中國嚴肅音樂界當成那些搞紅歌的,說明對中國音樂界基本長相缺乏了解。
再論及樂器這個,可以參見我的專欄文章。文明的發展從來都是相互影響的,古典音樂也不只是日耳曼民族單打獨鬥弄出來的,單獨拿漢族說事本來就違背了中國古代文化歷史的發展規律。另外用西方古典音樂的標準來看待中國古代音樂總是有不妥的,大家的審美訴求就完全不同,時間階段也差的很遠。不是你不能持有這種審視音樂的方式,而是它的客觀性是很低的。
總而言之,中國音樂目前發展的滯後性跟所謂的民族劣根性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假如我要夾帶私貨地寫一篇認為中國人對音樂了解程度之膚淺的文章,原貼和底下的回復會成為很好的材料。墊底不至於,但過分教條的成長環境造成我們表達感情的能力太差,這就不僅僅是音樂的問題了。
就像一個上百人的班,班級總成績第二名的人,每科都在前五名,除了音樂是第20名,於是乎大家都覺得他音樂差,都來奚落他,好像每個人音樂都比他好了似的說漢人音樂能力是文明民族中最低的,讓2400年前的複雜龐大的曾侯乙編鐘情何以堪讓世界最早提出十二平均律的朱載堉情何以堪讓旅行者一號帶著的一曲《流水》情何以堪讓國粹崑曲京劇等上百種各地戲曲情何以堪除非這世界只有德意法俄和華夏這幾個算是「文明民族」再搞這種論斷吧,呵呵-----------------------------------------轉下18歲時寫的一篇空間日記,文字還是青澀的仙樂飛來耳暫鳴——對國樂的一點感想
(上學期選修音樂欣賞課,欣賞名目包括了歐洲古典音樂、電影音樂、世界民族音樂、流行音樂……中國音樂部分僅用一點帶有原始氣息的x族音樂來充數了,為此我感到很遺憾,很可悲。在這兒沒有貶低的意思,但……難道真正華夏的東西都絕種了?或許早已在意識里絕種了……)
也許是身中的漢家血脈,讓我對中國傳統國樂充滿深厚的感情,宮商角徵羽彷彿在前世就為我所日夜聆聽。
也喜愛歐洲音樂,也曾學習過小提琴和鋼琴……它們的聲音很美,但不知為何,弦間流過的《狩獵波爾卡》的旋律對我來說,只是一種單純的聽覺享受,亦或情感的波動。
深究其中,其內涵總是蒼白乏力。是的,我對歐洲的文化、歷史了解只浮於表面。無法感受到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忠貞……無法進入音樂之上那個歐洲文明的精神世界。
中國本身也是一個文明的母體,它是外來文化的接受者,但同時更是一個偉大文明的締造者。我在中國文化的滋養下長大,華夏文化的精神才是我最終的歸宿。
於是,我又開始學習古箏,當一曲《漁舟唱晚》從指尖划過……內心終於感到了平靜。此時此刻,耳畔迴響起滕王閣下王勃的「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或是洞庭湖畔,范仲淹的「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終於感受到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動,神思進入了華夏傳統的深遠意境。這是一種血脈相依的本能。
從先秦遺響,到六朝之音,從大唐的盛世絕唱到宋代的詞曲婉約、明代的北曲南戲……華夏之音伴隨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從歷史的迷霧中走過千年。
「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海!」鍾子期和俞伯牙的知音之情隨著《高山流水》樂曲流傳千古。 「山有水則靈 , 水有山則秀」 , 彈奏《高山流水》時,我能從大撮的低音中感到山的巍峨雄渾,從花指中聽到水的婉轉流暢……《廣陵散》是現存最古老的古琴曲。東晉名士嵇康因善彈此曲而聞名,即使到了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一曲《廣陵散》,慷慨悲壯,哀慟人心,終成「千古絕唱」。
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記載著一曲《越九歌·帝舜楚調》,詞曲相依,美不勝收——「央央帝旗,群冕相輿。聿來我媯,我芸綠滋。維湘與楚,謂狩在陼。雲橫九疑,帝若來下,我懷厥初,孰耕孰漁。忽忘惠康,疇匪帝余?博碩子俎,維錯於豆。瑤灑玉離,侑此桂酒。」
一千年過去了……作為這份文明的繼承者,我已經讀不太懂這篇歌詞的意思,但其空靈之美,讓人神思連連,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曾在一雜誌上讀過這段文字,難以平靜——「鬧中帶靜追求琴德合一的古琴家袁中平,近年穿一襲漢服攜琴走天下,拜名師於吳門,訪高士于山林,樂琴棋於洞府,清奇而脫俗,遺世而獨立。當年他青春不留白,如今踏遍青山人未老,青海高原,戈壁灘上,廬山腳下,仙人洞內,黃河邊,玉門關……處處留下他的蹤影和琴聲。而在滾滾紅塵的紐約,他則是大隱於世的古琴演奏家,過著一種閑雲野鶴,雲遊四海的生活。」
讀罷,淚流滿面,想這位琴家在高山流水之間撫琴那刻,看到了被生硬撕裂的華夏傳統,與現代中國完美的交融了!這就是音樂!一種文化的傳承,聲聲不息,餘音繞梁,響徹千年!
當我們漸漸老去之時,一壺濁酒,一把琴,幾位老友,淺吟低唱,笑談古今,此生自是悠然自得……
聽過秦王破陣樂和霓裳羽衣曲嗎?聽過出水蓮、步步清風、深山禪林、大悲咒、畫水蓮華、江山迎佛嗎?聽過廣陵散嗎?聽過箜篌彈的湘妃淚嗎?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聽過嗎?二胡拉的二泉映月聽過嗎?聽過黃梅戲嗎?中國古典音樂年鑒都聽過了嗎?沒有聽過,瞎胡扯什麼?!
貓眼看人…………
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禮樂制度在古代中國可不是開玩笑的。自周代確立周禮以來,沒有一個民族像漢族這樣把音樂上升到國家政治層面。編鐘、雅樂被吃了嗎?記得有一種說法,歐洲的樂譜其實是受到中國古代減字譜的影響而創立的。其實我們這些現代人永遠無法真正公平的評價各國古代音樂成就,因為我們都是在西方音樂的思維下成長起來的,天生帶有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