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的必然性?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我們不應該只留意於戰爭本身,單純一場戰爭的勝利,並不一定就能決定什麼——鴉片戰爭是各種因素經過漫長的醞釀、博弈之後的結果——你說它必然發生自然沒錯,但具體什麼時間發生就不是必然的了。

我的意思是,在戰爭發生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滲透就開始了。因為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做生意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個勃興的工業國家到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大規模做生意就更不容易。英國在戰爭之前,是怎麼實現這一點的呢?那顯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解決很多問題:衣食住行、人身安全、市場、消費者、中介、各個領域內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的生意顯然不止有鴉片。

如果你也曾到遠方去做生意,你就更能明白這一點,如果沒有相應的社會基礎,比如資金、人脈、市場乃至政策等保障,你想做大是不可能的。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初步結束後,完全可以說,英國等西方的國家的商人們,已經在中國擁有了相當的社會基礎,初步進入了中國社會的運行。所缺乏的,只是中國政府在政策上的配合——但事實上,這種所謂的政策也只是明面上的法律政策罷了,因為你要說西方國家進入中國社會的過程中沒有大量上層人士和底層勢力的參與,鬼都不會相信的——所以,當鴉片戰爭爆發時,所謂的夷狄們,已經在中國擁有盤根錯節的關係網了。

但是一切都還沒端到檯面上,它的規模就是有限度的,社會利益,不在府庫就在私人——隨著清政府的財政危機越來越嚴重——這種危機是每個王朝到了衰落時期都會出現的——於是終於無法忍受這種與政府爭利的事情——按說有關稅的存在,政府怎麼從中獲利有限呢?因為法律是人在執行,以王朝的末期的官僚那種貪污水平,西方商人有一萬種法子偷稅漏稅——所謂虎門銷煙,一方面是打擊這種黑色經濟,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為了沿海的穩定——那些商人當然不是什麼善男信女,而且都有武裝支持,再者還有隨著他們而來的傳教士。這一切都容易導致獨立於政府之外的強大力量誕生:大量政府無法控制的人力、物力、財力乃至文化力量,是所有政府的公敵。

但是西方國家看來,自然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這正是他們想要的——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用戰爭來解決了,讓在黑暗中進行的滲透和侵略合法化吧——反正你打不過我,嗯,這就是終極遊戲規則,由最強者制定的規則。


因為明清以來的中外貿易,中國規定以貨易貨,中國金銀不準流出去,只能用外國的銀兩來進行貿易。還有中國是穩定的自然經濟,不像現在的商品經濟。自然經濟一切自給自足,不需要外來的貨物。並且中英文化又不一樣,中國百姓不接受外來的貨物。像是什麼餐刀餐叉,中國人認為他們是原始人,吃飯用刀!睡衣睡帽,中國人認為這是暴斂天物,睡覺還穿衣服?褲衩背心就行了。

而英國想在與中國的貿易中獲得大的利潤,並且讓中國成為它長期的經濟基地。準備在中國獲取長期的利潤。但是沒有成功。

所以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中英貿易中中國的出超。英國賠了錢,於是一些英國的個體商人就開始販賣鴉片。魯迅先生說:洋人拿鴉片治病而國人拿鴉片當飯吃。一賣鴉片,中國由出超變成入超,英國開始賺錢。

中國的林則徐給皇帝上書:『』鴉片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興思至此,能無股慄?『』股慄就是大腿抖。皇上聽了,大腿也跟著發抖。便派林則徐禁煙。虎門銷煙之後,英國的議院在維多利亞女皇的御裁下發起投票。勉強以271:262發動了對華戰爭的提案。

鴉片戰爭的最終目的是在中國獲取長期利益,虎門銷煙只是一個導火索,英國人開戰的借口而已。


這個在《馬恩選集》里貌似有很好的解釋。//前兩天被馬克思老師強制要求寫一篇馬恩選集的讀後感

英國在中國傾銷鴉片,這麼一本萬利,利潤極高的產業,被中國政府硝煙破壞,當然不能坐以待斃,所以戰爭由此而來


傾銷與反傾銷


推薦閱讀:

如果外國沒打過來,清朝會延續多少年,被誰滅掉?
論國民黨和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
如果山西始終保持在閻錫山及其傳人的手中直到今天,會發展成什麼樣?
如何評價袁世凱稱帝?
慈禧會說滿語嗎?

TAG:中國近代史 | 鴉片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