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半音階口琴的腹震和手震,求指點?

我在自學口琴,現在一般的簡單曲子可以吹下來,但是沒有技巧,整首曲子乾巴巴的,沒有靈魂,所以想學習震音,震音好像分為手震,腹震,還有喉震。據說腹震的效果最好,但是需要先學會腹式呼吸,同學告訴我躺下肚子頂著字典練習,我練了一下,除了肚子能把字典頂起來,就沒學會別的了。有沒有大神能稍微詳細的告訴我一下應該找到一種什麼感覺,我知道這東西是需要練習,不可能知道技巧就一下學會,我只是不知道該找一種什麼感覺,該怎麼進行下去,誰能指點我一下。還有就是,手震該怎麼震?我在網上沒查到技巧。謝謝了


這是我們口琴會長編的書,希望圖片上的內容對題主有用


我自己用的是喉震的技巧,有時候遇到表現力比較強的地方,則會喉震腹震一起用,效果都很不錯。

很多時候這種裝飾效果的出現,是隨著樂曲情感的表達自然而然發生的。你可以想像成我們自己在唱歌時,遇到樂曲綿長細膩的地方,由於情緒到了,我們的情感自然而然帶動了身體的肌肉,而口琴就好比我們唱歌時使用的聲帶(實際上聲帶也是一種樂器,正所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就是在說我們人人都有的樂器——聲帶)震動產生裝飾音。而為什麼需要用到腹震呢?很多時候是由於我們在演奏時,氣息的強度跟持久度都不夠,才需要藉助收縮腹部肌肉來輔助吹出一些生動的長音效果。

使用震音的習慣以及技巧的選擇,應當根據樂曲的特色以及個人的詮釋方式來決定。甚至有時候震音過多,裝飾太過花哨,反而有礙於一些質樸的曲風表達。

至於手震音,我常常嫌麻煩不喜歡用。手震的好處是,好看。演奏起來有板有眼,聲音的形態可以藉由手部的動作明顯地傳達給聽眾,令觀眾感受到一種聲音的形象化,也讓演奏者看起來非常地優雅專業。比如我就曾經聽過日本半音階大師和谷泰夫的現場演奏,他對半音階的手震技巧可說是運用得非常到位,而且很注重手部動作所形成的共鳴系統,在層次豐富的裝飾音基礎上,達到了拓展與潤飾音色的效果,樂曲的表達非常細膩動人。

明白了以上幾種震音的特色之後,再來選擇適合我們自己的,練習起來就會更加事半功倍啦。

對於喉震音,前面說到可以類比我們唱歌時聲帶的震動,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在學口琴以前,聲帶震動的這一技巧好像不知不覺就已具備了。就像西文裡的大舌音那樣,有的人天生就會大舌音,有的練一練也會,有的就怎麼都學不會,也有的也會,但震在了別的地方。都很難說,這個不妨自己體會一下。

至於腹震音所具備的腹式呼吸法,它需要的是一種跟練習長跑差不多的毅力。基本上來講,你同學說躺下用肚子頂字典,原理是對的。我初學的時候練習腹式呼吸,我的師父教我用一把複音口琴直直頂著肚臍以下一吋左右的地方,雙手用適當的力氣 hold 住琴,在深呼與深吸之間,感受複音口琴被肚皮頂開,其實跟你說的頂字典,是一樣的道理。

腹式呼吸會了之後,就是怎麼變厲害的問題了。所有的器樂演奏,說白了就是我們身體(尤其是肌肉群)對於樂器的控制程度。當我們的肌肉靈活到足以表達我們想要表達的效果,那麼技巧可以說就算是練成了。剩下的就是怎麼繼續開發更加細膩的控制層次的問題。

因此,就頂字典或頂複音口琴之於腹式呼吸而言,我們可能初步知道了達成這技巧所要運用到的肌肉位置,我們知道這位置大概在哪個地方,剩下的就是如何去維持一種跟這肌肉的意識同步性。用意識反過來去感受身體,再反過來用身體加強意識的感受,在這往返過程裡,身體會越來越靈活,意識的表達也會越來越自由。

具體的練習方法可以是,當你躺在床上覺察到腹部已將字典頂到最高點,這時就做閉氣練習,憋到不能再憋,均勻地放氣,這時候腹部肌肉又會重新收縮;同理,當收縮到最極致,感受到腹部空氣被全部壓出體外以後,繼續憋氣,憋足夠長,長到受不了,這時候再繼續慢慢地吸氣,用均勻的力道再一次頂起字典。如此往復,每天堅持練習十到十五分鐘,你會發現自己的長音吹得既長又穩。

其實簡單來說,腹式呼吸就是在練習長音,練習長音也就是在練習腹式呼吸。當你發現長音能夠吹得平穩而持久時,恭喜你,腹式呼吸已成功練成,這也就意味著,你已經找到了控制腹部肌肉群的方法並且切實掌握了它,相信到那時,腹震也就不是什麼問題了。祝好運。


推薦閱讀:

對初學口琴者「24孔」有什麼好的建議?
布魯斯口琴,單音吹不準,對沒多少時間練習的人有哪些有效的練習方法推薦?
新手自學口琴方法以及應該選擇哪種類型哪種音調的口琴?
口琴入門難嗎?自學難度大不大?如果天天練大概多久可以入門?天鵝牌複音口音怎麼樣?

TAG:口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