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各主要文明裡,養殖蟲子食用都不像養豬養牛養雞那樣普遍?
我注意到幾個基礎條件:
1. 很多文明都有食用某些蟲子的習慣(如蟬、蠶蛹、蚱蜢、螞蟻等)2. 相比大型動物,蟲子飼養周期短,沒骨頭還都是肉,料肉比高,更划算3. 古代人普遍肉食少,更缺蛋白質4. 蟲類攜帶的人感染寄生蟲和疾病更少,飼養起來更衛生但為什麼主要的文明(中、印、歐、阿拉伯等),好像都沒有形成大量飼養蟲子供食用的習慣?
誰 說 蟲 子 馴 化 更 容 易 的?
在世界上已經被人類馴化了的昆蟲十分少見,主要的只有兩個:蠶蛾和蜜蜂。但是這兩種昆蟲的馴化都由於其自身特點而決定的。蠶在幼蟲時期行動緩慢,在給與桑葉的封閉條件下就可以人工飼養,並在成年的蛾形態前,其活動範圍都不大,這就為蠶絲的採取創造了極好的條件。而蜜蜂雖然活動範圍更大,但是由於它的主要出產物蜂蜜(也包括蜂蠟)主要來自於它的巢,所以人類也可以加以利用,並在果園菜園中利用蜜蜂進行授粉。但是題主例舉的昆蟲之所以沒有成為人類的主要食物,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1.無法大規模馴養。現代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蝗蟲、螞蟻等養殖場的確可以養殖成千上萬的昆蟲,但是這種大規模的飼養必須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比如飼養蝗蟲需要大棚,周圍用鐵絲網圍起來,頂部配有塑料布可以保證光源以及控制降水。但是在古代的農業,蝗蟲根本沒有辦法圍困住,籬笆必須建的密不透風,而且要足夠的高,不然蝗蟲就可以飛出來,並對其他作物造成恐怖的傷害;蟬也是如此,現代的養蟬技術都要種植比較矮的喬木,然後頂部用尼龍網罩起來以保證蟬無法飛走。古代的人們哪有這種技術?
二是穩定的飼養條件。在古代飼養蝗蟲完全是不可持續的,蝗蟲之所以是害蟲,就是因為它啃食作物,比如小麥、甘薯、白菜等,與人類的生存直接鬥爭。蝗蟲群會給一片草地和植物群造成不可逆轉的完全破壞,一旦泛濫可能給方圓數十里地的農業生產帶來滅頂之災。蟬雖然不會帶來這種後果,但是難度也極大,因為蟬的生長周期極長,從幾年到十數年不等,只有吃飽了撐得沒事幹的農民才會有興緻去如此嘗試養蟬。
2.昆蟲無法成為充足的食物來源。300隻蝗蟲也僅僅有一斤重,在古代的技術條件落後的情況下,這些蝗蟲都要一隻只抓。而宰殺牛羊獲取肉類則方便的多,而且提供的肉類也更加充足。
3.昆蟲無法為人類提供附加利益。大多數昆蟲一旦大規模養殖就很可能帶來禍害,而大型的哺乳動物卻可以供人類騎乘(如驢、馬、牛、駱駝)、幫助農業生產(犁地、拉磨、看家)、運輸(拉雪橇、穿越沙漠、拉車輛),有些小型動物滿足人類的情感需求。(比如狗、貓等)而養昆蟲作為食物,除了吃,沒有任何附加利益,而且一旦控制不當就會成為禍害。在此以一句經典的名言結尾:安娜·卡列尼娜原則:「可馴化的動物都被人類所馴化了,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槍炮、病菌與鋼鐵》
這題我答過,從人類食物歷史說起:
遠古人類的食物主要靠採集和漁獵得來。採集植物果實,這主要是婦女兒童做的事。外出打獵,這主要是青壯年男性做的事。
後來演化出了馴養動植物。動物比如豬牛馬羊雞鴨鵝。植物比如稻麥大豆高粱及各種蔬菜水果。之後幾十萬年,人類的食譜主要圍繞這些動植物展開。
幾十萬年,這本身具備了合理性。
這個過程,始終沒有出現昆蟲。不僅東方,在西方文化那裡,也沒出現過。為什麼?因為已有的動植物——豬牛羊雞鴨鵝水稻小麥是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下,在世界各個氣候地理條件下,投入最少收益最高的品種。
(原)題目提到蝗蟲營養價值高為什麼沒人養。在古代,誰知道蝗蟲的營養價值高?更多的是擔心這個會吐不明汁液的動物有毒。擔心有毒,這是很根本的原因。其他包括蜈蚣蟾蜍眼鏡蛇。雖然今天我們知道眼鏡蛇毒屬於蛋白質,高溫加熱後會變性變為無毒,所以眼鏡蛇也可以煮著吃。但請注意,這生化知識對古代人和很大一部分現代人來說,太高深了。
就算知道了無毒,這個動物在遠古人類那裡,沒辦法穩定獲得;得到了也不像野豬野馬,一隻就夠族裡吃一周。採集蝗蟲這些小動物的成本相當高,供給並不穩定,不如將精力投入到其他物種那裡,比如種植水稻小麥,比如馴養豬牛羊。
物種的生存是存在競爭的。近些年來,玉米的強勢崛起,高粱和紅薯的衰落,這不是偶然。豬牛羊雞鴨長期成為人類肉食的主要來源,也不是偶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在仍在繼續。我國的養蠶史就不說了吧,絲綢自古以來一直是出口貿易的大頭,蠶蛹入饌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據悉蠶蛹蒸煮入宴有1400多年的歷史。沒有普及的很大原因是蟲子挑食,食物源過於單一,例如桑蠶只吃桑葉,柞蠶只吃柞葉.而且對於季節的依賴性太強,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穩定供應.而且昆蟲普遍低脂肪,比起蛋白質,人類對脂肪的追求更加強烈一些.另外以中國為例,中國人古代平民雖然缺乏肉食,主要蛋白質可以從豆製品中攝取.
蟲子很難養,你以為蟲子很容易養嗎?
太小了不夠塞牙縫……
在沒有人為飼養的情況下,蟲子的數量都相當龐大,如果給它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就問你:怕!不!怕!
首先從外觀上來看,蟲子的外觀大多是有很多腿或者乾脆沒有腿,加上各種觸角和光滑的外骨骼,看起來和人類差距很大,天生讓人感到恐懼並且產生遠離它的情緒,這是人類的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你都想遠離它了怎麼還會想起來吃它?對於古人來說,他們第一次嘗試食用某種東西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科技用來分析什麼蛋白質含量和寄生蟲的問題,他們的判斷標準是:「這玩意看起來好像能吃! (? ̄?? ̄??)??° 」(西紅柿淚目。)他們別說吃蟲子了,對於不堪其擾的跳蚤和蝗蟲一類的印象就足夠讓他們遠離蟲子了,更不用說外觀的問題。至於這種對於外觀的恐懼情緒有多麼重…舉個栗子,外觀上螃蟹和蟲子應該是有些相似點的,在上海青浦的淞澤文化和浙江餘杭的良渚文化的先民遺址發掘中,發現了河蟹的蟹殼(說的是河裡的螃蟹,不是神獸),距今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了,可是我至今不吃螃蟹。原因無他,看到螃蟹的腿和嘴就覺得渾身不舒服。而我們現在也用「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形容勇敢無畏的先驅者,足見這種情緒的威力。
其次從食物加工上,蟲類很多都具備堅硬的外骨骼和很小的體型,作為食物,從收集到處理對早期的人類來說不會很輕鬆,尤其在他們僅僅是使用烤這種方式來處理食物的時候。
還有從養殖上來看,養殖數目足夠多到用來食用以及填飽肚子的蟲子的成本也是不低的,你需要巨大的空間和特定的濕度和溫度,比如冬天來了還得防止它們被凍死,我覺得在人類文明早期階段達不到這個條件。
加一個小疑問,興許從肉質的口感上,蟲類的肉不如別的肉好吃?有沒有大神能從化學或者生物的方面論證一下。
最後說一點自己的推想,人類之所以吃某種東西,或者說某種東西成為了人類的主流食物列表中的一員,這個過程是有很長時間的經驗積累的,一個人在進行食物收集的行動時總是傾向於效率最高的方式,以節省體力和資源。試想在原始社會,大家都需要填飽肚子,拋棄烹飪條件和情感厭惡等因素,你靠捕捉蟲子謀生,別人靠獵取大型哺乳動物謀生。你需要跑遍很多地方,翻開很多石頭,瞪大眼睛仔細找,才能找齊你所需要的數量。別人只要獵取上一隻就夠一個家庭長時間所需,久而久之,相信你也會傾向於獵取大型哺乳動物的方式,慢慢大家都受到這種方式的影響,食物習慣也就形成了。當社會繼續發展,出現了圈養行為的時候,暫且不論蟲子是否具備被圈養的可能,一種被排除在主流食物列表中的動物,定然是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圈養行為的。
至於主流食物列表的影響力,參見這個視頻亞洲鯉魚泛濫成災 美國芝加哥考慮對魚開戰視頻
這麼多連釣都不用釣自己往船上蹦的大鯉魚你們竟然不吃! (╯°Д°)╯︵ ┻━┻
綜上來看,蟲子作為一種主流食物是不太可能的,雖然人類有少數食用蟲子的歷史,但是各文明應該無法出現對於食用蟲類的大規模的養殖。
至於螃蟹和蛇,我覺得應當是體形的問題。螃蟹和蛇比較大的體形對於人類的食用來說具備優勢,並且........味道據說還不錯。但是,如果蟲子具備足夠大的體形的話......憑它的威力就能吃人然後佔據地球了好嘛!
有想到再補充。看看蠶絲和蜂蜜還有大閘蟹(誤)的價格吧
1、可養殖的蟲子脂肪含量低。2、養殖蟲子需要的土地多,要不是養蠶可以出絲,誰會消耗那麼大的勞動量種桑樹摘葉子再去喂蠶。3、凡是可以輕易獲得的東西,價格都不高。你做五十斤炸蝗蟲,是好吃,可是你敢賣50一斤么?賣不了,那還養它作甚。
@吳靜海 我添加不了評論所以單開個回答。不知道為什麼你戾氣這麼重,探討蟲子就探討蟲子,要不要臉的事是幾個意思?我對你有什麼不禮貌的言語么?還強調題目里蟲子的含義,那古人還把生物分成羽蟲、毛蟲、甲蟲、鱗蟲等等。
題目就錯了,蝦和蟹大家都是愛吃的,你不能因為你吃習慣了就不叫蟲子了。
因為豬牛羊用幾根樹棍就可以圍起來,同樣重量的一堆昆蟲會飛會爬,穴居人怎麼把它們圍起來?殺死一頭豬剝皮去毛容易,還是殺死一萬隻蟲子剝皮去毛容易?
看到牛羊大家通常沒什麼感覺,看到蟲子蛇蠍什麼感覺?很多人都會有厭惡害怕之類的負面感覺,為什麼?
這種感覺都是先天的寫在你的基因里的,是人對世界的本能認識,是那些在進化路上最終活下來的前輩們留給你的經驗,你之所以能獲得對蟲子的厭惡感是因為那些吃蟲子的前輩生物大都死掉了,沒吃的大都都活下來來了,換言之,這是種曾經的進化優勢。不吃的,人類自然不會去飼養。
無來源無引文,請盡情摺疊啊 我在一個叫荒野廚神的節目里看到有世界各個地區的食物 其中就有好多是蟲子……
有個叫胡胡蟲的蟲子 白白胖胖的 當地人從腐爛的木頭裡挖出來 煮了吃……題主說的蟲子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如果養蟲子, 密集恐懼症的人能遭得住嘛。。。
中國的養蠶業很發達的
蟲子料肉比高???真的嗎?不知道呢,有文獻依據嗎?
養雞就用金肥寶,金肥寶-促長節料,調節免疫 !-功能保健類-【官網】山東興安牧業科技集團
死的快
那是因為恐懼,為啥?因為陰謀論中,蟲族從太空中來,是統治者,咱們是悲慘的奴隸。大家想像當你可能面對一隻盤子大小蟲子時,以蜘蛛為例,是啥感覺,噁心,恐懼,害怕。來自靈魂深處的那種驚悚,有木有。當你面對一隻東北虎時,你可能只是會感到害怕,甚至還有勇氣反抗。
古代不如現代飼養蟲子技術那麼成熟!
這裡是不是有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啊,尤其古代,吃蟲子多了容易生病吧,我粗淺的這麼一想
推薦閱讀:
※電影《飲食男女》在講什麼?
※1985到95年間,有哪些英國另類搖滾樂隊可推薦?
※廣告行為在社會中的作用?
※有哪些被誤解的成語 諺語之類?
※生活常識方面每天智商被老婆碾壓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