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並稱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與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並為『日本推理文壇三大高峰』」。請問這是書商的炒作還是確有這兩種說法?這些說法貌似在維基百科裡從沒有被提到過啊~


我始終都不認同松本清張的社會派理念,我堅持認為推理小說就應該是作家與讀者的智慧競賽,是解謎的遊戲,高級的娛樂。

暴露社會問題,批判社會制度,用純文學一樣能達到這個效果,社會派推理小說在我看來只是加入推理元素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只有側重詭計的才是純正的推理小說。


前一種說法如果真的有,我也只能認為是書商的炒作——從成就和影響力上,松本清張和前兩位無法相提並論。簡單的說就是你去看看亞馬遜上能買到多少松本清張的英文版書籍,再看看另兩位。

後一種說法更為常見。我沒有找到合理的源出處,但就個人的意見上,這三位並稱是合適的(只是時代顯得有些擁擠,並且真正可以稱為高峰的作品應該是出現在三位之後……

既然只是說法,不管你是百度搜索還是維基百科,意義都不是很大。我覺得題中涉及的幾位都是名作家了,那麼讀讀代表作自己下判斷,應該比較容易理解這兩種說法的靠譜度。


松本清張在日本推理界地位確實很高。他是社會派創始人,把人性寫進推理小說,後經森誠村一發揚光大。


第一次接觸松本清張的作品是少年時代的一本連環畫,名為《血疑》,只是那時候並不知道其改編自松本清張的作品《砂器》。

直到多年之後,偶然間讀了推理小說《點與線》,被書中人物深深吸引繼而尋找他其他推理小說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小時候讀的連環畫出自《砂器》,它們都來自於一個叫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家。能把推理小說寫的緊扣社會現實,反應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的,在我有限的視野中,大概是無出其右。

當我發現再也不會像喜歡他的推理小說那樣去喜歡其他的書時,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再讀其他人的書了。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現在又想,我看過的松本清站的書,終究只是他書籍中的一部分,何不找齊他的書籍,重新再讀一遍?

 我喜歡推理小說,最初迷戀的是柯南道爾,最終喜歡的就是松本清張。松本清張(1909-1992)日本文壇一代宗師,傑出的推理小說家,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並列為世界推理小說三大宗師。

我讀松本清張的傳記,他雖少時家境貧寒,運勢低微,卻從不放棄努力,終於在40歲時花開絢爛。1950年,41歲的松本清張發表了處女作《西鄉紙幣》,入圍當年直木獎,一鳴驚人;1953年又以《某(小倉日記)傳》摘得芥川獎桂冠,從此躍登文壇,開啟專業作家的生涯。1957年2月起在《旅》月刊連載《點與線》,引起巨大反響,作品在傳統推理小說的詭計解謎之外,加入了社會寫實內容和犯罪動機分析開創了世界推理小說社會反派的先河,並確立了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創作形態。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很奇妙,可以跨越時空,可以互不相識,單憑文字,就可以惺惺相惜。


謝邀。

「怎樣看待松本清張???」---這著實是個很宏大的命題。要知道,就算是一個普通人,想要相對客觀的完整描述和評價都很難,何況一個大器晚成、筆耕不綴、頗有建樹的作家。當然,如果結合問題描述,還是可以斗膽簡述自己不成熟的觀點。

首先:「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關於這種稱法,其實是很一廂情願的,炒作也好,偏頗也好,都在所難免。我的看法是:為了吸引讀者或者快速構建作者的文壇地位,這樣的宣傳少不了,也不會消失。但對於讀過些許作品之後的讀者自己,就不必太在意了。因為,總不可能將世界上所有的推理小說作家的所有作品都讀完,並且放在同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評價體系下去比較。因此,這類三大、BIG4,Top10之類的榜單或者排名,真的不必介意。順便說一句,從我國的當代文化角度看出去,英語國家的很多文化產品都有了先天的優勢,這是信息渠道的問題。試想一個學俄語或學法語的傢伙,一天到晚讀托爾斯泰、大仲馬、車爾尼雪夫斯基和雨果,或者學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的,讀什麼博爾赫斯塞萬提斯的....估計都不會正眼瞧一下什麼柯南道爾...最多就是當奇異故事讀讀解悶罷了...

其次:「日本推理文壇三大高峰」。如果僅從島國的當代推理小說史來看,這種說法也不一定站得住腳。我想,這麼表達,無非是為了闡明這三人作品的重要性,特別是從流傳度和創作數量上,是具有時代代表性的,但不是他們每本小說都是高質量的保證。所以,也可以當作是宣傳的口號,旨在吸引大家更廣泛的閱讀,最終為這個文化產業的提升做出貢獻。

最後:「看待」。從我的角度看,松本清張大器晚成、挺勵志;一輩子N多創作,挺勤奮;他的作品改編為電視劇或電影,能不止一次由北野武出演主角,挺有影響力;而且去世這麼久,還能繼續為出版業和業界新人所推崇和提起,挺了不起!至少,是個劃時代的人物。而我,也很喜歡其中的一些作品,比如《零的焦點》和《點與線》。(當然也有不喜歡的,就不提了...)


首先,反對排名第一的答案。我尊重喜歡看傳統推理遊戲小說的讀者的喜好,但是,所謂社會派推理,尤其是松本清張的小說,事實上是披著推理皮的社會問題小說。

其實這本身就是個選擇不同的問題,喜歡詭計的看的是推理遊戲,喜歡松本的看的是他筆下幾近現實的世態人生。不過說句實話,大多數傳統意義上的推理小說更注重詭計本身,而非小說應當注重的衝突,且大多數詭計實際上都有一定的巧合性在裡面,現實中是還原不了,因此故事中以為嚴謹的推理永遠是不嚴謹的。當然這不是攻擊,每種類型小說都必然有其局限性,但依舊不減其樂。

事實上,松本的小說更適合中年人看,雖然我是高中時期就迷上了。

那麼松本小說為什麼好看呢?

個人認為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道德感。松本清張的小說始終帶著對弱勢群體的同情,有著人文關懷,當然,這和松本掙扎在底層的前半生有著密切的關係。《點與線》里捲入大人物的陰謀而失去生命的時子,《砂器》中不斷掙扎著想要改變命運的麻風病人之子和賀英良,《隔牆有眼》里因為被詐騙而自盡的善良的科長……

松本清張的這種人文關懷是貫穿始終的,或許也正因如此,他的小說大多是悲劇。《球形的荒野》裡面對女兒而不能相認,《波之塔》里因為一段禁斷之戀男主被迫辭掉檢cha官的職務,而女主走向自殺森林……

2.對現實的揭露,對黑暗的抨擊,對社會問題的反思。比如《點與線》涉及的今貝污,小人物白白犧牲性命,大人物升官發財,比如《砂器》中涉及的麻風病人受到歧視,再比如《零的焦點》里的邦邦女郎(後來森村誠一寫的同題材小說,《人性的證明》)。因為善,所以更加憎恨惡。

3.對人性的刻畫。松本的小說始終在悲憫中對人性進行刻畫。這不是個簡單的善惡問題,而是對人性的墮落進行的深刻刻畫。比如和賀英良,原本努力上進的青年,卻不得不謀殺自己的恩人。他是惡人嗎?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別無選擇。再比如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惡女,惡女可以說松本的一大特色,善良的女人逐步墜入犯罪的深淵,比如《零的焦點》,比如《獸之道》,比如《黑色皮革手冊》。除了寫惡之外,對於人的絕望的描寫也是一絕,《十萬分之一的可能》里兇手最終發瘋,從電線杆上墜下,《隔牆有眼》開始,科長發現被騙後決定自殺,在滿是情侶的大街上回憶起之前和妻子在這裡遊玩的時光,《波之塔》里,女主自殺前的心理描寫。

4.寫景。其實松本的小說真的像遊記啊,裡面很多寫景太漂亮了,有人覺得劇情慢,但我是感覺太好看了的,比如《零的焦點》——

外面的雪堆在流動。在陽光尚未照射的鬱郁蒼蒼中,一個個雪堆,堆得高高的。黑色的樹木形成一道線,埋在雪堆中,在低矮的屋頂下露出微弱的燈光。有的地方焚火,火色鮮明奪目。天空陰沉,被煤灰色封住了。

——這就是北國了。

這簡直就是一幅畫啊。

總之,松本的小說,有著深厚的人文關懷,有著一定的對社會問題的反思,有著對人性的考驗

不懂世間的疾苦痛楚,沒有他那樣的胸懷、悲憫和憤怒的人,或許很難和他產生共鳴吧。

ps:不喜歡,完全可以不看,沒到歲數,沒那個心境。但是,不看,還要吐槽,只想說,你們這些年輕人吶,大概還要學習一個吧。


我一直覺得,相比後來許多推理小說,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系列,不能簡單歸類於推理小說。


不同方式的推理小說家,而已


我喜愛日本推理小說,但最近才開始讀松本清張。拋開書商的炒作語言我覺得松本和其他推理作家相比最大特點是讀者可以從他小說中了解到現代日本社會方方面面的變遷。他的大量文字都用於對人情,風俗,文化和行業的描寫,作為犯罪動機的深厚鋪墊。


看標籤寫的是推理,就先說推理啦~

松本清張對推理小說最大的貢獻在於打破了日本推理小說界本格派和變格派的固定模式,成功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嚴格來說不是最早的,但是最成功),同時也因為受眾擴大提高了推理小說在日本文學界的地位。對後面橫溝正史,東野圭吾的出現都多少有些影響。

不過說句實話哈,他的作品產出量雖大,但質量的確有些參差不齊……偵探迷的話看多了確實挺沒意思的~

但是如果完全把他當做一個推理小說家,我覺得還是太惋惜了。他的寫作範圍其實很廣,還曾經被稱為「日本的巴爾扎克」,早期的純文學作品《某〈小倉日記〉傳》就獲過芥川獎,還發表過不少反應社會問題的時代小說和歷史小說等等。

最深刻印象:雖然大氣晚成,但他的作品可真多啊~


就現在來看應該可以和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相提並論了 畢竟現在社會派是主流 開宗祖師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拜讀了三本大師的名著,只想說我就是喜歡如此現實的推理小說


去過一次他紀念館,我擦,藏書不少


推薦閱讀:

從本格推理的角度講,目前誰的書比較值得一看?
島田莊司的作品除了最初的作品之外,值得一看的有哪些?
有哪些被濫用或誤用的名言或熟語?
有什麼文字在現代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如何用一句話形容一個人看遍了罪惡,卻還能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TAG:文學 | 推理小說 | 推理 | 松本清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