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到底有多少真實多少虛構?

我前段時間剛看完貨幣戰爭,雖然深感懷疑,但是其中的很多概念已經深深的影響了我(我之前只看科普,上了大學看完的第一本「經濟書籍」)。

請問各位知友,到底有多少是靠譜的內容?雖然我來知乎,已經很明確的知道這本書是小說了。但是,我不希望我或者別的讀者,有一天忘記了這本書,但是記住了它的觀點和論述。

希望知友能明確的指出它的邏輯矛盾和前提錯誤,好讓我以及看到這個問題的讀者能徹底的消除這本書的錯誤影響,鞠躬。

下面是我的一點疑惑:

我記得霍金在《時間簡史》中說,檢驗一個理論的是否正確的標準之一是用其預測未來,成立則很可能是真理。

我用 書中說的銀行家討厭金本位,就是因為這樣貨幣就不能無限增發了 的理論,是不是能解釋比特幣這樣一個穩定發行、總量有限的貨幣被故意用手段破壞了呢?根據書上,金本位好像也是這樣給廢掉的吧。

求指教,也希望知友能順便推薦一些正統的入門書,我是學化學的,但是不希望我這個人太理性了,所以想學學文科的東西


兼聽則明。反面的觀點也要看一看,看看是否有合理的成份。這是一個智者的選擇。

但我看到都是一面倒的評論,甚至語言上「暴力」,倒象是水軍一樣,十分不解。


當年讀完這書之後很激動地去圖書館借了本專門講美聯儲成立過程的書看,看得我都快睡著了。。完全沒有貨幣戰爭講的那麼激動人心好嗎!完全不是一回事好嗎!

還有一個建議是。。不要在對一個理論一知半解的時候用它去解釋其他現象。這種嘗試往往會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看法。比方說,你用供求理論解釋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商品價格試試——大約會感嘆「這玩意根本不準嘛!」反方向的例子是——貼吧里的動漫哲學家們,用叔本華解釋火影,用黑格爾解釋海賊王,用尼采解釋老虛,等等,這幫人的共同特點就是看了一點書然後就興奮地用來套各種作品,然後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喜歡的作品竟然蘊含著如此深刻的哲♂學性,真不愧為神作啊!

書就不知道推薦什麼好了,雖然一般人都推薦《經濟學原理》之類的,但樓主對金本位這麼感興趣,我懷疑你強忍著熬過了供求理論的草地和生產者消費者的雪山,在見到外部性之前就跪了。。看書嘛,興趣最重要,所以建議樓主對哪方面感興趣,就找本正規的書去看,然後自己判斷好了。


剛開始我受同事大哥的推薦看..說貨幣戰爭和精子戰爭是兩部奇書..都看了。當時確實是大開眼界。

多年以後想想,貨幣戰爭里寫得對我來講都是TM扯淡,比精子戰爭差遠了。我也沒法說它是真是假,總之是我認識和接觸能力以外的世界,對我來講沒毛用,全當假的看。


該書充斥了2手、3手、N手的陰謀論和傳聞的資料,本人看了第一部,就沒再繼續看。

作者把自己對於金融政治的歪曲理解統統表達了出來。

關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故事,可以去看看」

羅斯柴爾德家族」,作者: 尼爾·弗格森 中信出版社,共4部,非常詳盡,具體批駁了一些傳聞八卦。


貨幣戰爭這本書相當於三國演義,但是你不能把它當成三國志。如果你想了解真實的貨幣歷史,貨幣戰爭顯然不夠格,但是我懷疑非經濟學專業的的學生僅僅出於愛好是否可以讀的懂描述國際貨幣歷史的專業書籍。如果你覺得可以,推薦你看看Barry Eichengreen的Globalizing Capital - A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Capital_Flows and_Crises等書,英文版。但看這些書之前可能需要國際金融學的一些知識,則可以看看保羅克魯格曼的國際經濟學一書,但是在這之前可能還要具備宏觀經濟學的知識,則可以先看看曼昆、斯蒂格利茨等人的經濟學。


作為門外漢,看到這種類型的書籍,在看的過程中會覺得跌宕起伏,看完之後感覺總是缺點什麼 後來上了微博,看到很多經濟學集大成者都在批判這本書,幸虧沒買,(看三國的歷史還是讀三國志吧,不需要三國演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網文《本輪房價上漲本質,掩護10萬億地方債務轉移》?
九十年代的「七七七」救市,具體是什麼?
利率市場化後,城商行的競爭點在哪裡?怎麼看其未來的發展?
金融人才流向互聯網科技公司,真的存在這種趨勢嗎?為什麼?

TAG:貨幣戰爭書籍 | 陰謀論 | 內幕 | 金融 | 人文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