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如何面對死亡的?

23歲,重要資料該備份的備份,尷尬文件該銷毀的銷毀,遺囑做好,葬禮定製好——殯儀館一天都不要多待,直接火化,骨灰栽樹。

然後自己一個人抱著貓喝著茶看著書畫著畫把剩下的時間平平靜靜地過完。

自己不哭不鬧,父母就不會崩潰,身邊的朋友也不會太傷心。


第一個月: 恐懼 憤恨 留戀

第二個月 :思考餘生 做還未做完事

第三個月: 感恩與告別

人的一生里總要明白幾分道理,糊塗的來明白的去。不執著就不會有執念,生與死,看似對立實則一樣。就像我不記得我如何生,今後也不知道何時死一樣。

我只想說別怕,所有人都會這樣。這大概是這世界上最最公平的事了。


樓主三個月的設定好多人沒有注意。

26歲,如無意外,對於死亡的態度就是坦然。

如有意外,比如三個月之後是檢測結果,那這三個月會隱瞞親人照舊生活。

如三個月期限是醫生預計的存活期,會先回家,不交待,與在乎的人(父母愛人)度過一個月。然後交代。。。度過倆月。

希望能給他們一些美好的記憶,也有時間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些安排(比如錄一些vcr,然後為他們準備些未來的驚喜),最後尊重他們的知情權,也努力讓他們接受生死由命,可以難過但不要太難過(我自己是這麼想的,父母應該差不太多)。如果可以,為父母領養一個孤兒。畢竟活下去的人更難,需要一些年輕的活力為他們支撐。也不浪費我死了父母的愛,可以幫助關懷一個小孩。

說起來這個話題發現:如果死,就只是有點擔心父母而已啊~


大概我要放下思考如何渡過這個問題,去見想見的人與想見我的人。

如果同時又要等待一份報告,依然不會動搖前面的選擇。

因為,知道結果又能怎樣,人生是要你自己過呀!難訴衷腸大概是,花費了太多不那麼必要的時間在其他事情上,包括猶豫。

我,想與你,與你們一起,僅此而已。

可如果是一個人的話,也不會那麼無聊恐懼的啦。光是曬著驕陽,淋著大雨,抱著狂風,感受這一分,這一秒,已經覺得沒有什麼遺憾啦。

如果我不在了, 請把我那份也一併看了吧。

有時間的話,來和我說說最近又找到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以及好笑的事情吧。

約束よ。

23歲的奇葩少年,

腦子裡想的其實是,

手上的事情做完沒有,會不會給別人造成困擾,有時會過度擔心,目前強行避開死亡flag。

以上,2014.7.1


我認為死只是一個人在睡,只不過他沒有夢沒有存在而已,死亡並不可怕,也沒什麼可讓人恐懼的,人終有那麼一天要面對,何不看淡,釋然,也許會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惜命不得 就向死而生

生命是圓 生死只是當中質點

輪迴無始無終

推薦閱讀典著《西藏生死書》


1.完美的句號

我曾經想過,倘若我得了腫瘤,年輕時能手術就盡量手術,有得治盡量治;沒得治時,我要去瑞士、去希臘,走到哪兒死到哪兒;若我已經老去,我會找一個安靜景色優美的地方默默消逝,絕不在自己身上動刀,嘗試化療放療的痛楚。

以上引用自急診科女超人。

2.強烈推薦這套書,作者系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張羽博士

uestion/25023182/answer/94238117

以下全部引用自《只有醫生知道》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劉向

奶奶一心希望年老時候能夠速死,可謂決絕。她一定沒有想過,她的親人要經歷多長時間或者多少痛苦和失落,才能逐漸接受這麼一個愛打牌、愛逛街、愛美食的開心果老太太說沒就沒了的事實。

如果一個人沒有在健康或者意識清醒的時候簽署「生前預囑」,說明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或者臨終之時,要或者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那麼一個走到生命盡頭的人,很有可能無法享受最後的安詳,反而要忍受心外按壓、氣管切開、心臟電擊以及心內注射等驚心動魄的急救措施。問題的關鍵在於,即使搶救成功,也不能真正擺脫死亡,而只是依賴生命支持系統維持毫無質量的植物狀態。

如果不趁自己清醒之時簽署一份「生前預囑」,你甚至不能決定自己突然倒地之後的一切後續治療,萬一你很不幸,發病後被路過的清潔工及時發現,撥打120將你迅速送往急診,醫生就會按照既定程序不遺餘力地搶救你。

除了抽血打針輸液,往你身體內灌注各種升壓、強心、抗休克的救命葯,醫生還要輪流為你進行心外按壓。咔嚓,你的一根早已骨質疏鬆、和北京大蝦酥糖差不多質地的肋骨斷了。更不幸的是,斷掉的肋骨扎破你的肺臟,你又出現氣胸,醫生一邊給你的胸腔穿刺放氣,一邊還得把你衰老的身體完全暴露,開足馬力一次又一次在你滿是耦合劑的胸部進行電除顫。

你被插上氣管插管,再接上冷峻的呼吸機,被各種設定好的參數不由分說地鼓動著喘氣,好歹保住性命,但是沒有任何醫生認為你有徹底蘇醒的可能,這時你的親人聞訊趕到,他們愛你,不願意失去你,可能幾天甚至幾個月都沒法下決心讓你走。

你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ICU,那裡24小時開燈,不分黑夜和白天地轉入和轉出各種危重症病人。你不能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全身上下都是管子,只蓋一張毫無生活色彩的白色被單。因為大便失禁,你像嬰兒一樣時刻穿著成人尿不濕,萬一護士發現不及時,就會在一段時間內泡在自己的糞便之中。小便全靠導尿管,再也感覺不到膀胱憋脹後痛快撒尿的輕快感。喘氣靠一根越過深喉插入氣管的管子,頻率完全由機器決定。吃東西靠鼻子里的胃腸營養管,完全喪失咀嚼和品嘗的幸福,你再也感覺不到腹中飢餓後暢快進食的滿足感。身不能動,嘴不能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很多人自己願意簽署「生前預囑」,認可並且主動選擇自然死亡的方式,但是在為別人,尤其是為親人決定死亡方式的時候,卻異常艱難。畢竟,在親自簽署那些諸如拔掉氣管插管、停止滴注營養液的文件後,他們將會眼睜睜地看著深愛的人死去。


2011年,我已經在泰國生活了14個年頭。

那時候有了女朋友,是個泰國華裔(第三代)。

她母親家是大家族。過去老爺生意做得不小。從進口汽車零配件,一直到房地產。曾經十分紅火。

如今,她姥爺姥姥都80多歲了。

上周日晚上兩個人看電影時, 她父親突然來電話, 說姥爺病危, 讓她速到醫院。

我開車, 兩個人風風火火的趕了過來。

進入醫院, 有些忐忑。 自己還沒經歷過生死離別,也怕看到別人哭,自己心裡也難受。

但是當打開重症病房門的那一刻, 我被眼前的一幕驚了。

姥爺嘴裡插著管, 閉著眼, 身上插著很多不認識的儀器。

滿滿一屋子。。。15,6口人

她的姥姥, 還有幾個姨 (姥爺有9個女兒, 1個兒子)都來了, 這會兒正圍在姥爺床邊, 溫柔的為他唱歌。

都是些泰國的老一代歌曲, 中間還夾雜著英文的」雪絨花「, 日文歌, 以及中文的」甜蜜蜜「。說都是老人喜歡聽得。

歌聲很優雅, 合唱的也挺好。 想來平時就經常一起唱。

看到我進來, 她母親過來解釋說, 老爺子一直就喜愛音樂。 喜歡聽歌, 唱歌。 所以越在這種關頭, 越要讓他寧寧之中感覺到, 家人都在身邊。為他唱他喜歡的歌。

就這樣一首接一首。

中間,她的姥姥還拉著姥爺的手連唱了3首泰國的老歌。其中一首我印象深的, 歌詞大意是:我是多麼的愛你。

唱完後還說, 「你看, 我們的孩子們都長大了, 一個個都很有出息, 你可以安心啊。「

十分感人,但整個病房裡並沒有悲傷的氣氛。只是個別人會偶爾扭過頭,擦擦眼淚。。 猜是觸景生情,回憶到了過去的點點滴滴。

我看到這裡實在是很感動。

這和我想像的, 或者說潛意識裡的重症病房裡的情景大不一樣。

自己沒有親身經歷,但一般看到國內電視里的離別場面, 都是幾個人抱頭痛哭。 會說」嗚嗚嗚, 你一個人走了, 留下我們這些個可怎麼活啊..."之類的。 彷彿這樣才是孝順。

都是真情表露,但想來這就是文化的差異吧。

我有時也在想, 如果當自己摯愛的親人快不行了的時候。 自己會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

前一陣看電影, 裡面有一段大概是說 「 如果親人走時你正在身邊陪著, 那就是莫大的安慰了。」

還有幾點

1. 每次唱歌, 都可以看到老人心跳的頻率有起伏。 說明他還是對歌聲有反應的。

2. 她姥爺已經在重症病房一個多月的。 這次是心律不穩, 醫生說也許撐不過去。

3. 到今天老人還沒有撒手, 以我女朋友的話講, 「姥爺還在鬥爭著, 還沒聽夠歌。。。」

祝福他

-----------------------------------------------------------------------------------------

現在是2017年11月,女友老爺已經去世6個年頭。我們也已經結婚。

希望他老人家在天之靈,保佑我們。

喜歡泰國,喜歡閑聊:請關注公眾號 :泰系列


19歲。

如果我只有三個月的性命,我會先將身後事處理好,隨後將自己即將死去的信息儘可能多地告知與我有來往的人,讓他們為這件事的到來及其發生以後的生活做計劃和準備,接下來生活照常(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的話)。

即使那只是一個關乎生死的檢查結果,我還是會預設死亡的結果,把即將到來的死訊告知認識的人,如果檢查結果是安全的,那就當作一次預演吧。

反正總會有這麼一個時候,但能否把握好這個行動的時間點則未可知。死亡的到訪幾乎從不按部就班,相比之下題主給出的三個月期限可以說是相當人性化了。沒有這確定三個月,我的死亡可能會打斷與我有關的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節奏。

死亡無法避免,只要活著就會對其產生恐懼,我希望我能把這所有的恐懼留到最後一刻,盡量不讓它感染身邊的人。


如何面對死亡時不恐懼,應該就是盡最大可能將此生活得絢爛吧。

有時候會羨慕那些不考慮這些問題,按部就班活一輩子的人,他們活得好輕鬆啊。

而我,真的無法說服自己,不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召喚。

所以,越來越覺得奔波真的是命中注定。


30歲。

一年前思考過 衰老 癌症

不要等到來臨的時候才去想它,那時已經來不及。

其實這兩個等同於一個話題,都是人之將死,知道自己必死無疑。當然死之前就開始受折磨,一直折磨至死。

老死或病死,真的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必須以一種糟糕的方式得到一個最壞的結果。從成為人的那一刻就被註定,而你偏偏毫無選擇。生命,其實是最霸道的。這樣來看,中途意外死亡的人倒是幸運的。再富有、自由、瀟洒的人,也是生命的奴役。哼,再不羨慕誰。

貢獻自己,自己一點也不重要,才是永恆的。貢獻自己給誰呢?貢獻給宇宙,我們是宇宙的一個細胞。順應主的意思,每一刻都樂見其成。

人沒有生不生,死不死,化為不同的形態。今天我化為人形,明天我化為無形。其實一直都在。

死,並不是結果,更不是最壞的結果,而是新的開始,另一個偉大的起步。

生、死,是相同意義的狀態。臨界點是既生既死的狀態。人在身體成熟以後,所有的歲月,都在為死做準備。

所以,所有的感受,是既生既死的感受,是有形化無形的感受。是存在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每一環,都是獨特的一個門面。我們作為存在,當然都要走過。

對應的,還存在無形化有形的階段,又是相當不同於無形的體驗。

看了大家的答案發現,好像我這些觀點,有點佛學的思想。


如何坦然面對死亡?
我認為能夠坦然面對死亡的人,都是命運的明白人。
拋去一些不可控因素。一個人若能坦然面對死亡,那麼他必然心裡早有預判,也就是說,他知道並接受了自己在某次行動中會有較高的死亡概率,當這個瞬間來臨時,由於早有心理準備,也就不會慌亂,也就能坦然面對。
一個坦然面對死亡的人,至少做到了這兩點∶
一,有足夠的智力認知死神來臨的幾率。
二,有足夠的勇氣接受生命終結的結局。
只有命運的明白人能夠做到這兩點,絕大多數人不具備這樣的智力和勇氣,所以,也就很難坦然面對死亡。


自殺是我做每件事都會考慮進去的選擇,但是我想我自殺的機會跟我要成為千萬富翁一樣的不靠譜,我不怕死,因為我認為的死亡是一種解脫,經常看電視劇裡邊的跳樓者被別人勸:你要多想想你的父母啊,多為你的孩子孩子考慮啊,我認為死亡了便是意味著和這世界沒有任何關係,你只是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具令人討厭和恐懼的屍體,或許會有人因為想念你而感到痛苦,但是他如果要在這個世界繼續活下去,他就不能因為想念你而影響到他自己的生活,電影喜歡拿懷念死去的人來表達生活帶給人的感動,在我看來這不是對的,但是這確實是人類文明或者進步的一個表現。
我不怕死亡,如果哪天我被車撞了沒死,我一定不會怪司機,但是我一定會讓司機賠我很多錢。{(假設,只是為了闡述我自己精神世界的一個場景,或許現實中我會去做也更大可能的我只是一個鍵盤俠。)再或者在馬路上我有足夠的反應速度的情況下能救下一個即將被車撞我並不討厭的人,而且那天我心情也不是特別憤世的時候,我會去救下那人即使我可能會死。}
這只是我現在的想法,死亡是一件很平常的一件事,或許以後我會變吧。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先生的遺言


如果沒有靈魂呢?大家怕不怕死?


開國大將羅瑞卿女兒羅點點和陳毅之子陳小魯組建了一個「臨終不插管」俱樂部,意在宣揚每個人如何有尊嚴的去選擇人生最後階段的觀點,竊以為正是人道之舉。人無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有權也一定可以選擇生命的結束,選擇躺在病床上去被迫接受種種先進儀器的挽救並讓家人扛起物質和精神的沉重負擔,還是選擇一個優雅而富有尊嚴的告別的姿態,尤其在國人傳統的意識形態中理性往往被道德和所謂的遺憾緊緊綁架。

生命拜父母所賜,我們吸收了天地精華,成長為具備強大意識和思考力的高級生命體,本是一件幸事。經歷了年少的青蔥,壯年的沉浮,中年的淡泊和年邁的從容,臨了如果不能抉擇自己的去路無疑是真正的糊塗,二十八歲的我覺得彼時的糊塗才是人生最大的憾事!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