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份證,為什麼還要戶口本,以後身份證能不能集戶口本的功能於一身呢?就像美俄等其它國家一樣


身份證只能證明你是一個有身份的人。

還需要戶口本來證明你是一個有地位的人。


瀉藥。

1,身份證人人都可以辦理,身份證只能代表本人的個體。北上廣深的身份證也沒有什麼特殊功效,頂多提升下內心的優越感。

2,戶口本就不一樣了。196x年左右的時候大饑荒災民只能在限制區域內活動,即使外省有多餘糧食供應的可能也不許跨省。所以各種地區戶籍限制本質上就是為了阻礙人民的順利遷徙。一直以來我國歷史上也都是這麼處理問題的,哪個地區出問題,限制在本地區內解決,絕不擴散影響周邊省份。不過這個也不算是我Dang首創。戶口本的存在更像是幾百年上千年前的連坐,森嚴的等級制度,地區隔閡,主要用來內耗。既保障中央集權的權力有效釋放,又不受地方小民上訴的干擾。

3,戶口基本不可能取消,就像小米不可能開放熱門機型的購買一樣。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zf不想一線城市的房價跌的離譜(跌是市場化),那麼北上廣深等的戶籍只會越來越嚴(限制)。

4,所以戶口本在天朝來說才是地位的象徵。廣大遷徙打工的農民兄弟哪個不是在戶口本的壓迫下創造GDP,大學畢業堅持不逃離北上廣的哪個不羨慕那個小冊子。既然戶口本這麼厲害,怎麼可能輕易像身份證一樣開放給你。

5,綜上,身份證是為了方便人(方便辦理手機號,銀行卡等)。戶口本是為了麻煩人(孩子出生,上學,社保等)。如果兩者必須合併為一,那麼留下來的更大的可能是集成身份證功能的戶口本,而不會是集成戶口本功能的身份證。

----------------------------------------

引自互動百科 中國古代戶籍制度

中國古代歷代政府用以稽查戶口、徵收賦稅、調派徭役、維護統治秩序的制度。戶籍是登記、管理人戶的冊籍,亦稱籍帳。

戶籍起源很早。春秋時發展為書社制度,25家為社,「社之戶口書於版圖」,版即戶籍。戰國時,強國「少料其民」,並實行上計制度,地方長官每年要將境內戶口登記狀況和賦稅收入預算呈報國君。秦國商鞅變法後,嚴格戶籍管理,又將之與軍事編組相結合,五家為保,十家為連,行「什伍連坐法」。


操他媽的瀉藥

戶口簿_百度百科

戶口簿是指登記住戶人員姓名、籍貫、出生年月日等內容的薄冊。

中國的戶口簿,是全面反映住戶人口個人身份、親屬關係、法定住址等人口基本信息的基本戶政文書。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常住人口登記簿》,戶口登記機關留 存備用,是整個戶口登記管理最基本的準據文檔;一種是《居民戶口簿》,由戶口登記機關加蓋「戶口專用章」,戶口個人頁加蓋「戶口登記章」之後頒發所登記的 住戶居民自己保存備用。財政部和發改委2012年12月30日聯合下發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取消和免徵戶口簿工本費。

看來功能不一樣,一個是表示身份,一個是登記住戶。

操他媽的我也覺得沒必要,其實有個身份證號就行了,像美帝一個社保號多好。


以後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現在由於歷史原因,應該還有很多數據不一致。

比如身份證庫裡面有3個數據,戶口庫裡面有8個數據。而且,他們之間相同的數據主項一致,即名字一致,但是其他項目不一致。

未來幾年要對這兩個庫進行整合。

以上純屬從技術角度的猜測。


改革開放後戶籍在社會財富的第一次分配的作用明顯加強了。

所以說,短期內談什麼撤掉戶籍制度基本沒戲。。

那句中國必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發展初期就說明了問題


我認為就是為了限制人的流動。。。所以我建議你出國。。。


大勢所趨。只不過改革的阻力大。


推薦閱讀:

公安系統身份證查詢介面如何申請?
異地真的不能補辦身份證嗎?
身份證和本人不一樣是什麼感覺?
異地辦理身份證政策什麼時候開始全面實施?
身份證和手機可以放一起嗎?

TAG:身份證 | 生活常識 | 證件 | 戶口本 | 護照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