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這樣的綜藝節目,需要哪些設備才能進行錄製?
我先跑來扔個磚吧,如題主所述,這種晚會式舞台綜藝,設備也是以演播室設備為中心,進行擴展。
我列舉一下:一、演播室燈光,演播室有光才有一切,這必須寫在前面,包括:
基礎類光源:Par燈、聚光燈等;效果光:圖案燈Spot、染色燈wash
輔助燈光:各種日常燈光,輔助照明用。 調光台:控制燈光顏色、照度、方向等等。 一般有追求的導演會與燈光部分設計燈光效果,但上述綜藝節目,基本上也都已電視台招牌的大白光為主。。二、演播室視頻系統:
1.攝像機: 被Sony/Panasonic壟斷了的所謂廣播級,質量還行,但價格更高級。。這部分機器的質素還算不錯,白平衡準確、暗部表現比較乾淨,光圈和焦距可以無級變換、鏡頭質素都不錯,精細手動變焦、聚焦系統,還有質量很好的LED尋像器,其他還有對講系統、遮光板等。以攝像機為中心,還需要附件如:腳架、搖臂系統、軌道、視頻線等,還有微波收發器可以實現無線收發,這個一般對機動性要求很高的節目使用。
現在的演播室的攝像機都是數字高清1080p,原始信號確實不錯,但經過播出系統,損失就很大了,現在電視製作和電視機都已經具備了1080p,16:9,播出系統升級還是太慢了。 攝像機視頻信號發給視頻製作區,高清系統使用光纜傳輸,一根光纜實現了視頻信號、對講音頻等的雙向信號傳輸,攝像可以跟導播對話,也可以在尋像器中看到切出的視頻信號,很方便,但光纖還是嬌氣了一點。演播室舞台節目一般至少3-5個固定機位,舞台附近1-3台遊動機位,搖臂機位也是必需的,還有軌道等,機位主要由導演設計,但也需要視頻系統的支持。
2.視頻技術設備:
這部分設備在導播室或附近,有些時候為了兼顧多個演播室使用,或者為了戶外活動的錄製,這部分可以集成在改裝車體上,成了移動製作、導播車。切換台:大家對電視製作除了攝像機,第二注意到的就是切換台了——鏡頭特寫推動混合桿,推上去的那一剎那——節目開始,這也是導播全盤控制節目製作的地方。這部分的原理超級簡單,就是將信號源輸入給切換台,導播在檯子上用按鈕選取理想的信號源播出/錄製下來而已,那個印象中鏡頭特寫的混合桿是用來疊畫兩路信號用的。切換台的高階操作還有分割畫面、畫中畫、劃象、上字幕等等。由於本朝電視特點,為避免風險,這種特效一般不在切換台製作,導播就主要負責切畫面。雖然道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要時刻選擇10多路信號,時刻注意切換的時機和節奏,也並不簡單,所以有時候切換要分2級,副導播負責一部分信號,導播負責最後的切出。干這行尤其直播時承受巨大的壓力,每次導播出錯都連坐一大批人,所以導播的膽量會越來越小,業務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提升。
CCU:演播室系統的攝像要隨時準備取景、對焦,無法兼顧其他如調白、調黑、調光圈等,這部分工作是由其他技術人員在CCU,也就是Camera Control Unit來完成,這部分設備一般都在視頻製作區,技術人員可以方便地參考示波器等輔助工具來進行精確調整。
錄像機:演播室攝像機一般不是攝錄一體的,也就相當於一個高級的攝像頭,而經過切換的攝像的信號、或者事先準備好的視頻素材(請看VCR),都是由高清錄像機存儲在可擦寫的磁帶或者藍光碟上的,磁帶或藍光碟的數字視頻碼率可以達到50Mbps,對於長時間、大數據量的讀寫,目前還是磁帶穩定性最高,也因為廣電系統一直以來都是使用磁帶,形成了行業習慣。
字幕/包裝系統:演播室直播節目中會出現各種字幕、片頭、片尾,這些都是由專人先製作完成,現場按節目的進度一行一行的「拍」上去的。而題主所述的綜藝節目一般都是後期加字幕,這個就從容很多了。
信號變換、矩陣、跳線板等:除了攝像機信號,電視節目還可以用到各種格式、形式的信號源,如衛星外來信號、模擬信號、標清信號等,尤其是高清/標清過渡期,高標清信號的變換是個大問題,還有視頻和聲音的分離/合併(稱為加嵌/解嵌),對於數碼的視頻格式來說,無非是一個「算」字,但在電視製作過程中,是不允許格式工廠慢慢運算的,所以就有了負責相應專門運算的板卡來實現這一功能。同樣,對於設備龐雜的導播間,有時是因為特殊情況/排除故障/臨時應急,需要連接任意兩台設備,這時如果人為去機器後面拿一根根線連接,是太不經濟、不方便的,所以就有了跳線設備,將所有設備輸入輸出端接在一個矩陣設備上,根據需要,隨時可以改變線路的連接,這種矩陣是需要運算的,其實也是一台工業電腦。相對簡單的有跳線板,通過插拔跳線來改變線路連接。
對講系統:也是一整套設備,每個工作區都有一台對講系統的終端,各工種可以實現相互對講,而在節目錄製過程中,基本上是導播在講其他人在聽,這時聽到其他人說話,基本上這哥們肯定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設備歇菜了。
其他輔助視頻設備:體育比賽中必須的慢動作回放系統,基本上EVS這家公司一家獨大,其實核心還是一台電腦。。。
三、音頻系統:
音頻有兩套系統,一部分收集並調整現場聲音,並回放給現場觀眾,類似於較傳統的擴聲;另一套系統在導播附近,負責調整電視節目所需音響,並做精細調整。 兩套系統可以分開互相連接,也可以在一起同時運作,但基本上兩套調音台和兩套人馬是必須的。 現場擴聲部分需要各種話筒,按形式分:手持/立桿/胸麥/耳麥等;按連接方式:有線/無線;按原理:動圈/電容等;還有從天花板吊下收觀眾席音響的話筒。有些現場需要樂器的,也要一一準備DI及連線。 話筒連接到調音台,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接著送給各種效果器(這我就不一一細表了),接功放,接著送給現場音像出聲。 這部分音響的工作是保證按時給出需要的聲音,類似導播的工作,道理簡單,但實際工作中也有很多意外。拾音是第一步的,使用話筒的人不會注意拾音效果,音頻的工作人員必須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對離話筒八丈遠的,第一時間把電平推大;對於芒果台這種主持人多的,加上嘉賓,同時要控制7、8個話筒的推子,也是有難度的。無線話筒出的問題更多,以前話筒設計沒有考慮到,很多主持人上台前不斷摳開關,真上台了,他正好把話筒給關了,大家都玩完。。而且無線話筒時刻要注意電池電量,否則錄製時主持人說半截沒聲音音頻就抓瞎了。還有話筒和音像會因為循環放大而自激,不過這在長期使用的演播室一般不太常見,大家都有經驗和專門的設備來防止這個問題。 電視製作部分的調音,也是聲音的導播的工作,負責配合導播切出的畫面播出相應的聲音:去現場——放音效——放VCR——觀眾鼓掌聲等等。四、舞美:
拋去布景不講,現在電視還有一大元素就是LED,2012春晚央視的LED立方體已經把這東西用到一個新標準了。普通演播室節目的LED主要是放背景VCR和效果視頻,這些需要專人製作,並在現場合適的時間配合導播播出。五、後期:
離題稍有點遠了,題主所述芒果台的兩大綜藝節目,都是錄播,所以很多情況下工作沒有我上述那麼嚴苛,但上述設備都是必需的。對於錄製節目,現場完成,還有一部分需要後期製作,包括:
非編:這點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設備核心也就是電腦和高清視頻編碼卡,加上高清錄像機用於上載/下載視頻,監視器隨時看看效果,還有各台集中採購的各家廠商的非編軟體:AVID/APPLE/大洋/索貝等等。 特效/包裝:主要是節目中各種3D動畫、字幕設計結合視頻,以及片頭片尾等的特效。 配音:部分環節的解說或其他需要配音的地方。。。 調色:這次《我是歌手》是正經調過色的,雖然看起來只動過飽和度,但這也算是一大進步。六、總結 看著電視需要這麼多人力物力,就決定了電視是個遺憾的藝術,尤其是本朝的電視體制下。因為環節眾多,每個部門都能出錯而影響全局,並且大家的藝術修養與業務水平都是相當的不整齊,所以咱們自產的電視節目質量是不太可以高的。而只要是質量高的節目,一定是體制外團隊參與並主創的。 現階段,本朝電視維持點滴進步就可以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電視節目的設備、技術都是個Pi,關鍵的還是想法創意和內容,鏡頭裡面表演好看,誰管你是不是高清?拋磚引玉了下。
一.錄製節目一般有如下幾種形式:1.導控室在本地錄製
2.利用EFP箱載錄製(優點靈活性高,缺點去不同地方錄製得重新連線)3.利用OBVAN轉播車錄製(特點就是可以移動演播室,缺點就是受場地限制,畢竟車要能開到)二.演播室系統一般分為以下系統
1.視頻系統 2.音頻系統 3. 通話系統 4.同步系統 5.tally系統 6.控制系統 7燈光系統其中1-6屬於弱電系統,主要是信號傳輸, 7屬於強電系統,不太懂。。視頻系統: 最複雜,設備最多的就是視頻系統了,簡單來說:所有和看到的有關的都和視頻系統有關。信號一般流程:信號源經過周邊機箱設備處理(輸出到切換台,矩陣,各種監視器,經過2選1後 最終輸出的PGM信號送到播出系統(1.視頻信號源:攝像機信號,錄像機信號,播出伺服器信號,外來信號,字幕機信號等)(2.周邊機箱設備的各種板卡實現各種功能:視頻分配,音頻分配,加/解嵌,幀同步,上下變換等)(3.切換台主要功能是上鍵,切換信號,矩陣功能是調度信號)音頻系統和視頻系統很像,音頻信號源:麥克風,播出素材的音頻,外來信號的音頻等。
本想狠狠吐槽一番,後來看了職業,已經很不錯了,很不錯的科普文章,糾正點小錯誤吧,行業從業8年,一線電視台小技術一枚 綜藝體育政治都有涉足,英美法同行都有合作,1000場節目不到一點做了。
1.補充攝像機品牌,廣播級的主要是日系的索尼,松下,日立和池上,各有千秋,歐洲還有個湯姆遜,都不錯,我看各國都有混用,說明各有長處,沒有誰特別差混日子。sony目前常用2580 efp攝像機的價格在20w左右,包含機身、ccu、ocp,不含鏡頭,我們第一批買的時候70w+,沒辦法,新的總歸比較貴。機器使用的鏡頭類似單反概念,可以裝標鏡、廣角、長焦。使用廣播專用的B4卡口,和單反不一樣,和電影機也不一樣2,沒有廣播級的1080p存在,因為做系統的都知道,必須要兼容,標清只有pal和ntsc,高清時代就是1080/50i(我國國標)和1080/60i,也有720p等衍生格式,沒法用1080p,不然轉成標清播出會有鋸齒,目前各國還未完全取消標清,所有高標清同播還是會有很長時間的3,光纖不是雙向的,廣播使用的基本都是單向,必須有光發和光收,所以會把兩根光纖,一對供電線和一對控制線合併成一根粗的光纖,一般我們叫攝像機光纖,當中使用耐拉的材料做核心,可以承受100kg以上的拉扯,還算結實,不是很嫩的,我自己汽車壓過去問題不大4.EVS是台基於dos的系統,但是不能說是電腦,他又多塊模板組成,pc板基本就是一塊電腦,還有硬碟陣列(最新的是8個500gssd陣列),視音頻編碼器,一般價格現在的新款8通道的在250w左右,國際標準,k2在抄襲,目前還趕不上,sony在4k階段也除了相應產品,前景未知5.複雜的對講系統是接進了電話,各個指揮工種,無線有線各種背包,還要能設計的互不干擾,可以有按鍵給你,你可以按照需要叫不同的人,再把不同的人編成組,舉個簡單例子導演叫攝像,攝像之間講話互相都聽得到,音頻叫現場各音頻人員,拿話筒,舉吊杆,燈光控制追光,副導演可以分開指揮,家裡的演播室可以叫現場的記者進行連線直播等等等,有很多玩法,國內慢慢開始重視,相關設備也開始多起來6.調色不懂,但是肯定不是只調飽和度,明暗部的細節什麼都是可以調整的,緊緊飽和度ocp是可以調整的額,還有ccu只是個機箱,所有調整都是在ocp/rcp上做的,類似於一個遙控面板,這種製作方式叫efp製作,與之相對的就是eng製作,efp攝像機屁股上是光傳輸模塊,相對eng攝像機屁股上就是錄像帶帶倉時間有限,隨便說點,不是吐槽,已經很全面的科普了,我只針對我知道的部分做點補充,目前大的綜藝節目的製作費在億元左右,比起明星通告費差一些,但是也是在飛速增長的。ps:內容為王,做了太多億元的sb節目,想想都覺得替這些設備可惜。好像說的和播一次就把器材和導演扔了一樣。
需要一個電視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鄭爽說不會去快本,不接廣告,學生時代被打不還手,只會記住你?
※為什麼芒果台的《快樂大本營》能夠穩坐綜藝節目第一席位?
※如何看待《快樂大本營》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