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說「不是歌德創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用文學理論知識,如何理解?


榮格認為,每個作者身上都有兩種力量在鬥爭,一種是他作為作者的創造力(一種創作激情),一種是他作為普通人的生命力(對於世俗幸福的渴望)。

而偉大的作家身上的巨大創造力必然壓過生命力並消耗生命力。而一個人為了使自己的生命火花不至於被巨大的創造力泯滅,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自私、殘忍的狀態。(作家都是自戀的。)

而他那神秘的創造力是出生就伴隨著他成長的,來源於他無意識的深處。每當創造力佔據優勢,他的精神就受無意識的統治和影響,而有意識的自我會成為一個旁觀者,旁觀這一心理現象的發生。創作更像是一種註定的命運,決定了作家的精神的走向。

所以說不是歌德創造《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

而浮士德形象的來源,是由於這個形象本身是一種集體無意識潛藏在每個德國人的心中,歌德只是促成了他的誕生。這部作品的成功也在於它觸動了每個德國人心中的原始意象,激起了他們心中的迴響。

這種集體無意識有什麼作用?每當社會出現危機,由於普遍的社會意識開始動搖,這種原始的無意識就會被激活,顯現在人們的夢和藝術家詩人們的作品中,維繫著這一時代的心理平衡。


昨晚上睡前剛看的傳播學綱要裡面講到的!

第七章 文藝傳播 第二節文學傳播的敘事和「母題」中 榮格的敘事理論

榮格在研究心理學時,也為文學研究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

他認為,無論何時,當創造力佔優勢時,人類生活就是由無意識控制和模鑄的,以與能動的意志相對抗,而意識的自我則被一股潛流席捲而去,不過是諸事件的一個無助的旁觀者。處於進程中的作品成了詩人的命運,決定著他的心理發展。

因為浮士德精神是潛藏於所有德國人心靈深處的集體無意識,歌德只不過用他的筆作將其展現給世人。榮格據此提出了「原型」理論。原型在文學創作中就是反覆出現的「原始意象」

榮格認為,在人類的大腦結構中先駐著祖先的」經驗「。一般人通常並不能感知,甚至可能從來沒有感知到過;文藝家則不同,他們的創作活動意味著原型的復活,猶如沉睡的地火找到了出口。文藝家能夠使原型復活,並不是無條件的,它有賴於原型情境的發生。文藝家一旦進入原型情境,意識的」自我「就被懸置起來,這時文藝家不再是以」個人「的名義說話,而是在源源不斷地傳遞著世代相傳的信息。

榮格將文學創作分為心理型和幻覺型兩種,心理型文學表現的是人的意識層面的東西,其素材主要來源於外在於人的外部世界;幻覺型文學表現的是人類的集體無意識,是對人類精神家園的認同和回歸,因而幻覺型文學較之心理型文學更具魅力,永久且耐讀,具有傳世價值。


彷彿有人拿著他的手,寫下了這本書。


因為原型也就是集體無意識對文學創作很重要~歌德是按照原型來創作《浮士德》的~所以才能不朽


這是文論里文學活動四要素中世界和作者的關係吧,作業要自己做啊,小夥子。


推薦閱讀:

你身邊寫詩、詞的人都是什麼樣子的?
如何成為一個文藝而又不娘的男人?
勵志又文藝的一句話?
為什麼那麼多人黑tf boys?那些不喜歡tf的人說他們的粉絲腦殘是不是太狹隘了?
為什麼感覺網易的應用都那麼文藝逼格高?

TAG:文藝 | 文學 | 文學評論 | 浮士德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