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國家隊雙面反膠的打法佔了很大比例,其他國家乒乓球隊貌似也是?長膠、生膠、正膠為什麼用的人少了?
01-21
因為所有膠粒都沒有主動造旋轉的能力,擊球沒有弧線,所以受大球、無機膠水的影響更大,發揮的餘地更小了。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以球網高度與對手球台長度作為兩條直角邊作直角三角形,可得一個斜邊,將斜邊延長至自己擊球的站位垂直線,交點即為快攻的擊球最低高度。低於此高度的膠粒只能使用防守技術(磕、削、刮、撇等),可以說無法發揮出膠粒快速的特點,完全喪失主動。因此,膠粒選手必須搶在球的上升期進行擊打,容錯性差,對運動員的要求更高。在大球無機時代,膠粒的生存空間變得更小,因為膠粒的速度下降了,威脅變小了,反膠弧圈打法更好防禦;而反膠的弧圈球只要膠粒選手有一板沒搶到高點擊球,後面只剩搏殺跟退台防守。 本人作為膠粒打法的愛好者,衷心希望乒聯修改膠粒的部分限制,推動器材進步,使得比賽更具有觀賞性、娛樂性。
別人是本來沒有,中國隊是打沒了。
因為國家隊把技術玩透了,頂尖選手拼的就是速度、力量,全部膠皮里反膠的速度、力量是最大的。(指純球速,非回合頻率)
不過業餘打顆粒膠效果很不錯,最近改40+球速進一步降低,拉弧圈的話對力量協調性要求增加,業餘顆粒膠選手贏面會增大。反膠是萬金油。
上面很少談到正膠,我來說說吧。其實還在小球時代,郭躍華正膠改反膠就指出了正膠的缺陷:當時為了提升正膠進攻的穩定性,流行正膠弧圈技術,可是既然要拉球,為何不選擇摩擦更好的反膠呢?是的,基本上所有正膠的技術都可以用反膠完成,而很多反膠的技術正膠打不了,處於一個被完爆的地位。分析一下大球時代還存活並活躍於國際賽場的選手吧。首先是高軍阿姨,一大把年紀了還能用老式打法與王楠張怡寧對抗,也是6的不行。她的打法可以說是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正膠的特性:怪。招牌技術是推擠,又慢又沉,讓對方渾身難受,而對方一鬆懈還能冷不防突擊你一板。基本可以說是當時最強女子正膠。王增羿,正手正膠反手橫打,球風有點類似劉國梁,也是先拉後打風格兇狠,但我覺得還是挺難在大球時代生存的,相持時經常打的很無奈。不過人家也不把打球當主業了,能把愛好打成世界排名前100我也是服。何志文,左手單面正膠,五十多了前些時還拿了個公開賽雙打冠軍。看他打球簡直就是看到活化石啊,全是經典的老式技術動作,左推右攻從不退台,動作小而快,還能蓋打弧圈球。不少沒見過這種打法的外國運動員被打的一臉懵逼。德國的單曉娜,也是老式單面正膠,推擋紮實,正手凶穩結合,最近好像拿到了奧運資格,期待她的表現。塑料球降了旋轉,讓生膠的木子打出來了,不知能不能讓正膠迴光返照一點。真心跪求乒聯別升高球網了給條活路不行嗎
因為弧圈球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顆粒不能拉弧圈,威力大為減弱,對業餘的還可以用顆粒贏球,專業的可以拿弧圈球克制顆粒,顆粒的發展空間很小,所以頂尖高手裡很少顆粒了
傳說中的全需黨在此
我打長膠 反膠 生膠 正膠 防弧膠 都打過一些小打小鬧的比賽
削球顆粒先排除 1.懂顆粒的教練不會讓孩子練顆粒 不懂的更加的不會 所以 從基礎人數上就少2.在強勢的弧圈面前 顆粒膠毫無生存餘地 我就經常說 底線加轉搓配合底線加轉弧圈可以破一切顆粒3.反膠的海綿隨著各個公司不斷的研發 顆粒膠止步不前 為什麼? 因為規則 規定了高度 規定了密度 規定了顆粒半徑 改大球 改無機 改塑料 目前為止 顆粒膠的唯一有利規則是11分制 3.2.不符合規定的顆粒 我認為有能力與反膠對抗 比如某前化工公司專家泡出的長膠 在這我不說了 他的長膠單膠皮可以防省隊級別的爆沖球不出台 (就是第二跳不出台 打乒乓球的都知道 不出台的球是沒辦法爆沖的 只能搓 ) 手感好甚至能回跳 4.根本原因 先扯一段 很多人動不動就說 兩面不準同色 改大球 禁劉國梁 鄧亞萍的膠皮 禁遮擋發球 無機膠水 都是針對中國隊 國際乒聯的任何改動從未針對過中國隊國際乒聯的任何改動從未針對過中國隊
國際乒聯的任何改動從未針對過中國隊 重要的話說三次國際乒聯是為了觀賞性 誰願意看一局比賽全是大顆粒直接防弧圈不出台? 誰願意看一局比賽全是吃發球?誰願意看一局比賽全是轉拍子 然後對面判斷不清全是失誤? 誰願意看一局比賽全是一板過? 誰願意看一局比賽全是搓來搓去的台內球 然後下網或者出高球被打死(我愛 不過是從學習角度 不是審美角度? 也許有人說 我就是喜歡看 那我只能說他不代表大眾 大家愛看對拉 大家愛看弧線各種拐來拐去 大家愛看攻削大戰 顆粒膠主要是本身的性能(快攻 怪球 近台防守) 與觀眾的審美不同 ps。削球的 水谷等一票放高球的觀賞性很好 但是他們只符合的觀賞 沒符合競技本身 放高球 削球本身就是被動作為一名正反反長橫拍的業餘乒乓球員為我大顆粒的衰落深深嘆息,以後大家還是打雙反吧,顆粒對控制的要求太高了
顆粒打法在別人不熟悉你的情況下可以出奇兵,但是到國家隊以後主要還是打實力,平常都有特殊打法的給正式隊員當陪練,正式比賽的時候碰上顆粒就沒有奇兵的效果了。
怪膠在業餘選手中佔優勢,因為它怪,難控制。在專業選手面前優勢削弱,尤其是隨新技術的發展,不僅不怕怪膠,而且怪膠可用的技術少
同意前面兩位的答案,補充一點:由於國際乒聯的改革,尤其是改大球,也限制了顆粒膠的發展。
- 大球降低了球在空中飛行的速度,正膠和生膠」快「的特點變得優勢不明顯了
- 大球減弱了球的旋轉,使得在旋轉上以「怪」取勝的長膠優勢變小
樓上幾位都說的比較好。補充一下,第一,速度,長膠生膠正膠,速度是312,回球是比較慢的,也許會有人說長膠扣殺速度超快迅猛,但是在專業領域,球出台之後,速度會放慢,而這三位老兄相對於反膠而言速度減慢的趨勢大高技術的削球手容易控制高度和弧圈,比較危險。基礎的回球,這三位的速度也是較慢的,雖然生膠優勢在於速度。但是相對反膠來講,都慢。海綿都是比較軟的,彈性略低。第二,力量,前面已經提到海綿的問題,這三位打起來比較費力,但是回球力量比較小。第三,旋轉,長膠追求反旋轉,生膠不吃轉,正膠減弱旋轉。那麼長膠自己就不會產生旋轉。所以,發球很是有局限性,在11分的比賽中,三位的發球已經很是吃虧了,而在這個旋轉球發球控制球局的時代,三位更是吃虧。雖然有的人可以11分制先吃對手不熟悉的機會。而接球一方面,自己不能產生旋轉,那麼,進入持久戰,就會容易被對手抓住特點,進行反攻。第四,可主動進攻少,被動防禦多,而大部分人已經進入了這個誤區。戰場上,被動挨打,吃對手失誤,在世界頂級高手間,是不怎麼好的。朱世赫的反膠弧圈比普通世界級選手不差這是另個方面。第五,適用範圍,高質量弧圈已是主流,而高水平的運動員們勇於創新,身強體壯,用易於發展身體優勢的反膠最好,而長膠生膠的減弱速度和減少拉球,片面上看是減少了進攻的機會。第六,這三種膠皮在遇到高質量旋轉或者大角奔球,高吊弧圈都不能很好的相持甚至直接接不住。除非橫板長膠削球可以有效防禦,但是更大程度減少了進攻機會。綜上,長膠正膠生膠在進入高質量穩定旋轉弧圈球的領域,種種局限性被放大,而優勢被弱化,這就是為什麼長膠生膠正膠成為不了主流的原因。而發展的路,在於創造進攻吧。 文自玩過幾年長膠正膠的業餘。
因為在專業中幾乎只有弧圈的威力是破不了的。
顆粒膠片本身就難控制。
怪膠雖然打出的球怪,但控制也難,但這個怪是針對業餘選手的,在專業選手里不算怪,自己失誤率又高,當然沒有市場了
以王濤為標準的生膠運動員心理 成績等等波動太大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平野美宇這麼可愛?
※專業的乒乓球運動員,真的有像動畫《乒乓》中的聽球辨別球員實力的能力嗎?
※如何評價胖球隊的雙打?
※如何評價許昕在2016年世界盃決賽輸給樊振東?
※兩名削球運動員比賽是什麼效果?
TAG:乒乓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