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簡約至上》強調為主流用戶而設計?難道不能將「非主流用戶」定義為細分目標用戶嗎?
請看清作者對三種類型用戶的定義!
1.專家型用戶:願意探索你的產品或服務,並提各種建議,捨得花時間研究新產品;2.隨意型用戶:有興趣使用更高級更 複雜產品,但不願接觸全新東西,學習意願不強烈;3.主流用戶:他們為完成某項任務而來,永遠不會產生學會所有功能的想法。口頭禪:「我的手機只要能打電 話、能發簡訊就行了。」這三種用戶幾乎不可能升級轉變。-------------------------------------------難道不能將「專家型用戶」、「隨意型用戶」定義為細分目標用戶嗎?
理解有誤。
一般把用戶分為新手用戶、中間用戶(主流用戶)和專家型用戶,是依據用戶在這個產品里的使用行為和經驗,而不是這些用戶本身的背景。
以知乎為例,同樣存在新手用戶、中間用戶和專家型用戶。無論用戶是專業的產品經理、工程師還是其他任何經驗豐富的用戶,在剛使用知乎時,他們就是新手用戶。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他們中的大部分會專為中間用戶(主流用戶),然後其中的一部分又會繼續轉化為專家用戶。專家用戶可能會通曉知乎里的各種功能,也許經常要處理上百個消息,也許有很多他們自己認為重要的需求需要被滿足。但是這些並不是中間用戶(主流用戶)所面對和所需要的。我是提問者,謝謝馬力的回答,但答非所問,請看清問題。
我一開始就說了該書定義了三種用戶類型:
1.專家型用戶:願意探索你的產品或服務,並提各種建議,捨得花時間研究新產品;
2.隨意型用戶:有興趣使用更高級更複雜產品,但不願接觸全新東西,學習意願不強烈;3.主流用戶:他們為完成某項任務而來,永遠不會產生學會所有功能的想法。口頭禪:「我的手機只要能打電話、能發簡訊就行了。」這三種用戶幾乎不可能升級轉變。馬力的定義並不符合作者的定義,是偷換概念。我已補充說明。並且,作者強調,這三種用戶是不可轉變的。這一點我認同,因為這更像是基於人格類型的差異,就像是INTJ與ESFP的不可轉變。
--------------------------《簡約至上》第三章,強調「忽略專家型用戶(他們追求主流用戶根本不在乎的功能)」,而應把主流用戶作為目標用戶。我很懷疑作者觀點。
針對專家型用戶、隨意型用戶做細分市場,我們看到很多案例。
各類垂直社區或專業應用,不可謂全是失敗品。另外,作者認為:」如果你想簡單,想要被看成創新設計的先鋒,主流用戶才應該是你的目標用戶。「
這一點我也非常不贊同。至少在中國,在我的經驗中,這一點並非真理。 針對主流用戶的各類門戶網站,曾經首頁率最高的HAO123,對比Yahoo!你不得不承認中國主流網站的」繁榮昌盛「。 相反,針對專家型用戶、隨意性用戶的設計更容易創新,因為這是一個細分目標市場。成功案例很多,包括知乎、豆瓣都是針對」專家型用戶「的產品。
-----PS.如果把這一理念從互聯網產品推及其他領域,比如音樂、電影、文學、藝術,甚至任何一款專業實驗分析儀器,好吧,我只感覺1984彷彿來臨。這是一個範圍很廣的話題,不僅涉及產品設計,如果向上追溯,是兩種思維邏輯的碰撞。僅在互聯網領域,這是2/8原則與長尾理論的討論範疇,但其還是由產品本身的目標用戶群及產品形態決定。且在同一體系下,這兩種設計思想完全可以並存。例如:ios的系統設計處處充斥著為80%用戶設計20%功能,這20%的功能則涵蓋80%的用戶需求。以此能保證整個系統的優雅精簡及高效。而ios系統的app化及app store則利用長尾效應,集合廣大開發者的力量,共同貢獻價值,以保證整個系統的持續繁榮,形成良性生態系統。
偽問題。
兩碼事,範疇不一樣。強調「為主流用戶設計」之中「主流用戶」這個概念指的是「你設計目標」中統計優勢群體。而你問題中「主流用戶」被換成了「互聯網用戶中的統計優勢群體」。
將「非主流用戶」定義為細分目標用戶這個行為本身就讓你的「非主流用戶」變成了作者的「主流用戶」作者是在將「設計不該被非目標群體稀釋」,是設計階段的重要理念。你講的是「應該關注長尾市場」是產品定義階段的重要理念。沒有任何矛盾的地方。比如說知乎月經問題「關閉放左邊還是右邊」你給WIN用戶做放左邊,給OS用戶放右邊。就這樣。可以,作者的意圖是告訴讀者設計產品要分優先順序,而主流用戶基數最大肯定是要優先滿足的。產品每個階段服務的對象可能會有差別
很多人對《簡約至上》的用戶分類理解有所偏差。例如英文原書標題《simple and usable》,直譯的話是《簡單易用》;中文翻譯「簡約至上」將它拔高到設計哲學的高度。中國知識分子嘛,當然不會跟你說「簡單易用」這種大白話,總要拔高到玄之又玄讓人似懂非懂,才能顯出自己的概況水平。題主是被翻譯者坑了!!
談分類,就要先知道分類的標準。
很多人本能認為「小概率事件」指的是買彩票中500萬這種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但數學中的「小概率」指的是發生概率小於5%。數學家通過數據統計得出結論「官員貪污是小概率事件」,你說一般p民會認同嗎?
根據個人理解,《簡約至上》是根據學習新功能的主動性將用戶分為3類。下面是原文總結及我作為產品人的理解:
1、experts:happy to explore. push to the limits of what it can do.
主動探索(新功能)者:樂於探索(新功能),了解產品的每一個功能跟細節;
2、willing to adopters:
Already use some similar products or services. Accept new features only when they know how to use it.
樂於接受(新功能)者:
曾經用過類似的產品或服務,能夠接受之前沒碰到的功能,只要這些功能足夠簡單。(原文的例子是:他們可能會對更先進的手機感興趣,但是必須保證能夠輕鬆導入他們的通訊錄。否則他們就會放棄。)
3、Mainstreamers:
Use technology to get job done.
Only pay attention to important functions and won』t explore new features.
Want ease of control.
Like examples and stories.
不樂意接受(新功能)者:(mainstreanmers主流用戶,其實是第二類用戶的反面;即unwilling to adopters)
他們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使用產品的目標是要輕易地完成任務,而不會主動探索新功能。
————————總結————————
1、按照學習新功能的主動性來分類,這幾類用戶的比例是幾乎不可能發生改變的(原文觀點)。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想想洗衣機、電視機、有線電話...他們都有厚厚的說明書,反正我看了才知道有很多功能是我之前不知道的;就算看了我也沒有真正去使用過。我就是mainstreamers中的一員。這是符合人性的。
2、你認為豆瓣、知乎是專家用戶群體,是指這兩個產品的用戶群體在本類目的綜合素質較高。但是我相信知乎的用戶也絕大部分只是查查問題,看到答案就走了;而不會因為痴迷而去主動探索他的答案排序原理、內容管理思路;甚至很多人對「摺疊答案」、「發現」、「圓桌會議」、「專欄」等產品概念都不清晰。
3、《簡約至上》用戶分類對產品的意義:對一個產品,絕大多數人都是用來完成主要任務的;少數用戶會用到一些高級功能(要足夠簡單),只有極少的人會用到全部功能。套用80-20原理:80%的人只關心你20%的功能。所以要把重要功能設計得簡單;添加功能要注意別影響到主要功能;對於少部分專家用戶的需求可以忽略。
4、 @馬力 所說的是從時間上將用戶分類,詳見 Allan Cooper的《About Face》跟《簡約至上》的分類標準不一樣的。兩者有相關性,但都成立。而題主所說的又是一個標準,可能對應的3個分類是「高級用戶」「中級用戶「」屌絲用戶」
好吧 簡約設計不是萬能葯作者無非想強調 簡約設計 主要針對 主流客戶非主流用戶 你用 簡約設計 就 一定 能搞定嗎? 非主流用戶 定義為細分目標用戶 沒問題 但不是作者研究的課題
1、主流用戶與非主流用戶的最本質是用以區別整款產品設計的優先順序,再根據用戶人群的行為特性進行篩選,做出更符合主流用戶也就是最大用戶群的設計。2、主流用戶和非主流用戶細分要考慮產品的商業模式,比如你的產品是依靠什麼賺錢盈利的,是依靠非主流用戶提供高質量內容變現?還是依靠主流用戶的無腦流量?3、非主流用戶的細分是取決於產品運營與市場來把握的,如果產品的價值是由極少數的非主流產品去帶動大多數的主流用戶的話,那麼就要細分滿足該人群的需求,而如果產品的核心價值和非主流用戶沒有啥太大關係的話,是可以不用管他們的..(雖然這麼說聽起來很混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豆瓣影評的評分?
※分答、得到、知乎live、豆瓣時間、一直播都在搞不同形式的內容付費?內容付費真的是一個風口嗎?
※知乎和豆瓣哪個用戶數多一點?
※為何馮小剛的《1942》在豆瓣評分低?
※如何看待豆瓣上面《大聖歸來》一星的評價?
TAG:市場營銷 | 產品經理 | 設計 | 產品設計 | 用戶心理學 | 用戶體驗設計 | 用戶研究 | 豆瓣 | 專家用戶 | 市場分析 | 市場細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