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每天死亡幾十萬人都沒有多少新聞關注,而一旦發生恐怖事件死幾個人,所有媒體都要搞個大新聞?
死於非命,天天都有那麼多人。比如癌症啊,車禍啊,自殺啊,等等。那些問題就不算重要了?那才是媒體最應該關注的事吧。無法理解。
如果真有一天,恐怖襲擊不再是大新聞,你願意活在那樣的世界裡嗎?
為什麼疾病,車禍,甚至自殺,自然災害都沒有恐怖襲擊吸引眼球?概率啊我的同志們。
發生概率越低的事件越有新聞價值,反之就沒有。倒過來看,一個社會中,什麼樣的事件成為(不成為)新聞也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個社會對此類事件的接受程度。
911為什麼成為大新聞?因為前所未有。昨天的倫敦恐襲為什麼就沒有成為911那樣的新聞?因為這已經成為「新常態」。實話說,我看到新聞的時候還以為是在說三月份倫敦恐襲的舊聞,都是卡車撞人然後拿刀捅,很難分清好嗎。想想吧,這已經成為一個什麼世界了?曾幾何時,倫敦恐襲四個字只代表七七地鐵事件,現在你不帶個月份日期,人家都分不清你說的是哪個倫敦恐襲,以後難道要把年份帶上才能分清?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怖襲擊可能真的不再是大新聞了。
不管你們如何,反正我不樂意生活在一個恐怖襲擊都不算大新聞的世界裡。
你要能死出花樣,也可以報道你啊
有人死於車禍,那麼你自己開車、走路時小心謹慎,可以大大降低遭遇車禍的概率
有人入室殺人,那麼你關好門窗,不露富,可以大大降低被殺的概率
有人犯了死罪被槍斃,那麼你自己遵紀守法就不會被槍斃
某原始森林裡有食人族,那麼你不去那裡作死,他們也不可能跑到你面前來吃你
但恐怖襲擊是難以採取措施來避免的
首先遭遇襲擊的理由很難避免,你僅僅因為不遵從他們的信仰就要被他們殺
其次受害者大多是無辜者,有人一輩子行善積德到頭來仍然可能被殺
再者恐怖分子不是躲在原始森林裡的食人族,他們會主動跑到大城市來殺人,避無可避
並且恐怖分子大多極端封閉排外,唯獨在武器上不封閉,戰鬥力比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食人族強得多了
癌症只會死患病的人,並不會對社會造成動亂。車禍只會死撞的人,追究個人刑事責任和賠償責任,社會影響不大。自殺死的是要放棄生命的人,對社會影響幾乎沒有,也不會有什麼很惡劣的影響,最多以自殺威脅討薪之類的影響比較大,炒股失敗的都不算大事,不會造成動亂啊。恐怖襲擊,就是本來安安穩穩的一天,突然有人不僅要自己死還要拉很多人一起死,這是非常意外的事,反人格反社會,誰他媽喜歡今天天氣晴朗,突然就被……從此不再屬於這個世界。這是影響社會動亂的事情,肯定會攪動人心,不利於維穩。不管哪個國家還是地區,都希望維穩,穩定的社會有利於發展。比如身體,小病小痛無傷大雅,熬熬就過去了,靜脈出血能救,大動脈出血還能治嗎?再比如妹紙來姨媽是大出血,心臟大出血什麼概念,不都是出血嗎?怎麼心臟大出血就不行了?恐怖襲擊的性質不一樣呀,畢竟那種不確定性威脅的是所有人,肯定就成了大新聞。死有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所謂的癌症、車禍、自殺,對社會整體危害輕於鴻毛,恐怖襲擊則是時刻威脅社會整體。
中國有句古話「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兩天後這句話會被無數考生引用,並據此慷慨陳詞,說出一套又一套道理。
遺憾的是,西方人可能並不能理解這句話。是的,中國人就是這麼政治不正確,我們從來不認為人在死亡面前是平等的。死亡對人類是平等的,但有的人死得有價值,有的人死得沒價值。我們不認為死去的人都是受了天父的召喚,該去天堂的上天堂,該去地獄的下地獄。我們用歷史代替上帝,像懦夫一樣死的,我們罵,像英雄一樣死的,我們敬。病死的,我們痛惜,意外死的,我們悲憤,壽終正寢的,我們無可奈何。但被恐怖份子殺死的呢?我們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無意義,無差別的謀殺,他們死得毫無價值,他們的死沉重如泰山。恐怖襲擊,是人類之癌。有時候我走在路上,會不由自主地覺得,我們的生活,存在著極大的漏洞。
過馬路要等紅綠燈,看病要挂號,買票要排隊。在所有人都遵守規則的情況下,安全才能成立。文明就是建立在這脆弱的安全感上。但如果有人不遵守規則呢?如果有人把油罐車開到鬧市橫衝直撞。如果有人持刀進了醫院。如果有人在節日慶典持槍橫掃。我們的平靜生活來源於秩序,這些便是秩序的漏洞。如果有人這樣做,於是我們上不了街,看不了病,節日也快樂不起來。這樣做的就是恐怖分子。
他們不止是謀殺者,他們是文明的敵人。今天光翼兄問:每天都死十幾萬人,車禍的,生病的,壽終正寢的,為何偏偏只關注恐怖襲擊?
我不知道他是出於什麼心理才提出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那麼我只能正兒八經地回答:我們的紅綠燈,不就是為了防止發生車禍么?我們的醫院,不就是為了治病救人么?我們的節日,不就是為了排解生命中的無可奈何么?但是今天有人不想我們好,他們破壞了秩序,選擇與文明為敵。那還有什麼好說的?他們是我們的敵人。為什麼不關注每天死的幾十萬人?因為人固有一死。
為什麼偏偏要關注在恐怖襲擊中喪生的人?因為他們的死重於泰山。以上就是對於光翼問題的回答。我知道還有其他有待解決的問題,我的回答是:不原諒。不妥協。抹殺之。與文明為敵,便是與人類為敵。對待敵人,要如冬天般寒冷。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搗毀恐怖主義,理所當然。誰敢與我們為敵,就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萬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對付恐怖主義,就該如此。
這裡我想引用一個我很欣賞的右派哲學家,德國的彼得·斯洛特迪克。他對全球化做了個很睿智的觀察。他說全球化並不意味著我們處在一個全球社會裡,他說全球同時意味著穹頂意義上的球形,把我們分組與他人區分開來。他指的可能是電影《極樂世界》里的情景,在那裡特權精英生活在一個保護性的球形艙里。而這種情況在今天越來越多。到拉美去看看:那裡有好萊塢、聖塔莫妮卡和英格爾伍德象徵性的圓頂建築,如果你有特權,那麼你理性上知道存在貧民窟,但你並不會真正看到貧民窟。你只會在暴亂、抗議和爆炸時才意識到貧民窟的存在。
——齊澤克拿我自己舉個例子:
我這種又窮又丑又沒前途的中年老臘肉,找不到妹子,光棍一個人,這絕對不是新聞。
哪天我找到妹子了,那才是新聞。像中東啊,非洲啊,拉美啊,印度啊,這些地方,死人這種事情,就和我找不到妹子一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然算不得新聞。
歐洲這種天下太平的地方,謀殺案發生率在十萬分之零點幾,一千萬人的國家,一年死於謀殺的,不過幾十個人。恐怖襲擊一下子就是十幾個乃至幾十個,怎麼能不是大新聞呢?日本著名恐怖片《咒怨》被奉為恐怖的經典。因為它的設定就是不管你善良與否,從事什麼工作,你只要經過一個受詛咒的地方都會被弄死。
相比之下美國異形片一群探險者因為貪財作死挖墓穴然後被異形追著咬這樣的設定其實一點都不恐怖——因為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恐怖襲擊和其他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區別在於,這是一種脫離了社會倫理和秩序的行為。
搶劫殺人,車禍事故等等我們都可以通過社會倫理和法制追究責任。個人也能採取一些防範措施。比如出門過馬路注意紅綠燈,晚上不要一個人去偏僻地方等。
但是恐怖襲擊不同,之所以稱之「恐怖」是因為它的目的就是殺人,它的對象就是無辜人群。無論你有沒有罪你都會死。
「不,不要誤會,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得死。」——穆罕默德?XXX
你沒有做任何虧心事,也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大白天堂堂正正在街上走,就被人炸死了,死相難看。
這才是真正的恐怖。閱讀賞析:為啥摔死在浴缸里和被恐怖分子殺掉不是一回事
感謝@萌才是正義的翻譯。(見最後)
A False Comparison Between Terror Deaths and Bathtub Deaths
https://www.theatlantic.com/national/archive/2011/09/a-false-comparison-between-terror-deaths-and-bathtub-deaths/244457/
Via Mike Allen, a Los Angeles Times story raises interesting question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post 9/11 homeland security spending, but falls short but failing to question what has become a standard argument used by those who oppose heightened, and therefore more costly, security measures: the specious, "More people are killed by (fill-in-the-blank) than by terrorists, so why do we worry so much about terrorism?" argument.
The "fill-in-the-blank" in the LAT story is bathtub death, but I"ve also seen pool drownings, kitchen accidents, and gardening mishaps used to make the case that we overreact -- and overspend -- when protecting ourselves from terrorism. The story frames the question this way:
A decade after the Sept. 11, 2001, attacks on the World Trade Center and the Pentagon, feder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are spending about $75 billion a year on domestic security, setting up sophisticated radio networks, upgrading emergency medical response equipment, installing surveillance cameras and bombproof walls, and outfitting airport screeners to detect an ever-evolving list of mobile explosives.
But how effective has that 10-year spending spree been?
"The number of people worldwide who are killed by Muslim-type terrorists, Al Qaeda wannabes, is maybe a few hundred outside of war zones. It"s basically the same number of people who die drowning in the bathtub each year," said John Mueller, an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ofessor who has written extensively about the balance between threat and expenditures in fighting terrorism.
"So if your chance of being killed by a terrorist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1 in 3.5 million, the question is, how much do you want to spend to get that down to 1 in 4.5 million?" he said.
But Mueller"s thesis fails to recognize is that a bathtub death is in most ways not equivalent in impact to a death caused by terrorists. The death of someone in a bathtub accident is obviously a terrible tragedy for that person"s family and friends. But unlike a death caused by terrorism, a bathtub death has few, if any, political, economic, foreign policy, societal and constitutional ramifications. In other words, a spate of bathtub deaths might cause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s to seek stronger regulation of bathtub manufacturers, and the bathtub industry might be forced to design safety features whose cost might be passed on to the consumer. But that"s about it.
Deaths caused by terrorism, on the other hand, can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The deaths of ten people in bathtub accidents won"t cause people to fear leaving their homes; but imagine the impact of 10 deaths in a terrorist bombing of a shopping mall, or a movie theater. And imagine if it happens more than once. The economic impact could be devastating; the impact on the emotional health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would be profound. Bathtub deaths are preventable through individual action and self-awareness. The average citizen, on the other hand, is relatively helpless in the face of a car-bombing, mass shooting, or hijacking (yes, the passengers rose up on one of the four airplanes hijacked on September 11th, and they prevented mass death below, but they still died themselves).
And consider the impact of terrorism on the Constitution, and on our collective self-conception as an open and free society. Just look at the stress placed on our constitutional freedoms by 9/11. A sustained terror campaign, even one with much lower death tolls than 9/11, would inevitably lead to the curtailment of our rights. Bathtub deaths have no such ramifications. Terrorism places terrible stress on intergroup relations; bathtub deaths do no such thing. And an effective terrorist, in this age of easy access to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gents, could cause death on a scale much larger than 9/11. We will never see a dramatic spike in the number of bathtub drownings, but we could very well see such a spike in terror-caused deaths. Most people intuitive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bathtub"s ability to cause mass mayhem, and a terrorist"s ability to destablize society.
On the story"s larger point, that much of our spending is wasteful, duplicative, and poorly-targeted, you"re not going to get much of an argument from me. What is needed is better, smarter, spending, not necessarily a massive letting-down of our guard. Terrorism"s capacity to affect the functioning of our society, and to fray the bonds that tie citizens together, and to cause mass-casualty events that would dwarf 9/11, makes it a unique and dangerous challenge.
恐怖襲擊死亡和浴缸死亡之間的錯誤對比洛杉磯時報報道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有關公示的911國土安全費用開支的有效性,這些錢很昂貴,但是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且也沒法回答那些反對增加的人所提出的標準的爭論。既然有那麼多人都死於(某原因)而不是所謂的恐怖襲擊,那我們為啥還要那麼擔心恐怖主義呢?這個報道里的某原因填寫的是浴缸摔死。當然我們也知道有游泳池溺水,廚房事故,園藝事故,這些原因同樣適用這裡,當我們為保護自己免受恐怖主義超支的時候而對這些原因也過度反應。這個報道的大體框架是這樣的:自從2011年9月11日的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恐怖襲擊發生後的十年,聯邦和州政府每年在國土安全方面花費750億美元,用於建立複雜的無線網路,升級緊急醫療急救設備,安裝監控攝像頭和防爆牆,投入機場安檢人員來探測每一個可能在不停移動的炸藥。但這十年里的瘋狂花費到底效果如何呢?全世界範圍里被穆斯林恐怖主義基地組織殺害的人數在戰爭地區可能也就幾百人,基本上是和每年在浴缸里死的人的數量是相同的。這句話出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約翰米勒教授,他曾經發表過大量有關恐怖主義威脅和打擊恐怖主義的支出之間的平衡的文章。他又說了,你在美國可能被恐怖分子殺害的幾率是350萬分之一,那你願為了把這個幾率下降到450萬分之一花費多少錢呢?但是他的論文沒有認識到的是,大多數情況下,浴池死亡的影響是不等效於恐怖襲擊死亡的。在浴室里的死亡事件,顯然對於家人和朋友是一件非常可怕的悲劇。同恐怖主義造成的死亡不同,一個人的浴池死亡通常是幾乎不涉及影響政治,經濟,外交政策,社會和憲法。換句話講,如果發生大量的浴室死亡,可能會導致國家和聯邦政府尋求加強監管浴缸製造商,浴缸行業可能會因此被迫設計安全功能,同時這個成本是轉嫁給消費者的,但也僅此而已罷了。恐怖主義造成的死亡另一方面,可能對社會和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十個人在浴缸里的事故都不會引起人們擔心離開家園,但是想一想,在一個購物中心或者電影院爆發造成十人死亡的恐怖爆炸事件。想像一下,如果發生了不止一次。這對經濟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對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與健康的影響也是深遠的。通過個人行動和自我意識,浴缸死亡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普通民眾在面對突然發生的槍擊事件和劫持事件(911事件中被劫持的飛機客戶,他們努力阻止大規模死亡事件的發生,可是他們也還是逝世了)是無助的。當我們從憲法層面考慮恐怖主義的影響時,所謂的集體的概念是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看看911事件給我們的憲法自由所施加的壓力,甚至連續不斷的死亡人數低於911事件的恐怖事件,也將不可避免地縮減我們的權利。浴缸死亡可沒有這樣的後果。恐怖主義可怕是對於人們群際關係的壓力,而浴缸死亡可沒這樣的事情。這個時代的某些厲害的恐怖分子,利用化學和生物藥劑,造成的死亡規模可能比911更大。我們永遠不會看到一個偶然浴缸摔傷數量的增加,但很有可能看到越來越多的恐怖襲擊的死亡。大多數人是要直觀區分了解浴缸死亡導致大規模混亂的能力和恐怖分子擾亂社會的能力。這篇報道最大的論點是,我們的花費是重複的,浪費的,目標不明確,從我的觀點你可以知道我們並不會得到多少好處。現在需要的是更好的,更巧妙的,花費,不下降的警惕。恐怖主義影響我們社會功能的能力,以及令群體緊張都將我們都緊密聯繫在一起,並且因為他會造成一些使911看著渺小的更大的殺傷性事件,這都使它成為一個獨特又危險的挑戰。
英國的國情我不太清楚,就簡單說說中國吧!
在中國,危害國家安全罪是最重的罪之一,在97年之前,有一項罪名叫現行反革命罪,後來也併入到危害國家安全罪中去了,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對「自己人」民主,對「敵人」專政,如果說,在中國有人敢搞恐怖襲擊,是會直接被標為敵人的,國家會全力抓捕、懲戒之,嚴重點說這是要掉腦袋的。
雖然現在可能以美國為主導的普世價值觀認為,人權大於一切,但是我相信各國政要都不是傻子,大家心裡都清楚沒有主權就什麼也沒了,只是有的時候有的國家不敢堂堂正正地把這個觀點說出來。(國際上很多小國,是真的沒有主權,那些國家在我看來就非常可憐,舉動無法自專由,就如同一個失去人身自由的人)
恐怖襲擊是什麼概念,首先降低國民安全感,待其繼續擴大就會影響政府管控實效,如果沒能及時扼殺,嚴重者甚至會顛覆政權,這樣國家主權就被分裂了,那還算什麼國家呢,沒了國家,又哪來的人民呢。
這是一點,我認為恐襲是很嚴重的危害。
另外我再補充一點,恐襲不但危害大,而且更需要得到關注。
如果我是新聞工作者,我一定會優先報道這類題材的新聞。或許在很多人眼中,這種新聞沒有什麼用,很沒有必要,恰如題主所說的,車禍、癌症每天帶走那麼多人的生命,為何不優先報道?
但車禍和癌症是固然之災,你把它寫在頭版,或置於版邊都很難改變其每日帶走的生命的數量;而恐怖襲擊是可控之災,你把它寫在頭版,讓更多人看到,藉由新聞工作者的文字激發民眾的反恐熱情,下一次國會如果提出反恐議案,會間接地得到更多議員的支持,這樣國家就對反恐投入更大的力氣,恐怖襲擊造成的危害就被降低了。
同樣是恐怖襲擊,敘利亞的恐襲炸死幾十個人,新聞最多就一句話。
而英國的恐襲,起碼得循環間隔播放個一整天。
我沒有嘲諷意思,而是世界上的人命確實是分貴重輕賤的。
對不起我要罵人了!我都被新聞嚇哭了!真的是嚇死了哇!媽媽我不要讀書了啊啊啊?_?
------分割線-----
題主取匿之後有人要我改答案!老娘才不改呢哼!試想一下如果題主不是光翼,或者光翼不是腐國人,或者光翼既不是腐國人也不是聰明絕頂,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鍵盤俠提了這麼一個奇葩問題,還有人給他洗地嘛?!恕答主身份低微見識淺陋,實在理解不了天才的腦迴路。答主這樣的凡人最多能理解到光翼老是被邀回答祖國不好的問題畢竟煩…可問題是摸著良心講…腐國被恐襲了這麼多次,公共交通系統里都沒有安檢,怨不得別人說啊…
---------原答案---------
恐怖襲擊是死於非命好不好!!!!好不好!如果防範嚴密可以制止的好不好!!如果放任自流就死的不是幾個人!是幾百上千人好不好!!!
恐怖襲擊你越想掩蓋越猖狂不懂的啊!至少像我這樣要呆在恐怖襲擊高發區的小寶寶能窩在家裡閉門不出吧!如果我啥都不知道天天還在外面瞎浪估計一不小心就炸了!!題主你在哪兒大言不慚心繫天下喲誰病了誰車禍了blabla!因為這些事情都不太怎麼有可能發生在你自己身上!
站著說話不腰疼!要是你樓下剛發生了恐怖襲擊還會不會說這種鬼話!題主你感受一下!你在家睡得好好的!突然外面就爆炸了!!就殺人了!!拿刀割喉了!!!!人被碾成肉醬了!什麼心情好伐!!
人在街上走………禍從天上來………
而你說的那十幾萬是 壽終正寢+不治之症+作死blabla……
有點癌症不治身亡是現有醫療條件還有局限的緣故!你天天寫文章抨擊醫院喬布斯就能活過來了嘛!!真是氣死我了……………
車禍你天天罵交警有個卵用!!司機就不酒駕不闖紅燈了嘛!!!
至於跳樓討薪玩脫了的!媒體有那麼多錢天天幫黑心包工頭髮錢啊!!!!
哪裡跑出來的奇葩真是氣死爹了…光翼君,你已經學會怎麼釣魚了呀。不,這不能算釣魚,這是妥妥的炸魚呀!
2005年倫敦地鐵恐怖襲擊,一位在爆炸中受了傷的老兄,一邊流著血一邊一瘸一拐的走出來。記者見了趕忙衝上去採訪。
問:發生了什麼事呀
答:哦,剛才發生了爆炸
問:您受傷嚴重嗎需要救護車嗎
一臉鎮定,答:哦沒事沒事。一邊用袖子擦去了臉上的血。
那麼今年呢?
國王都發話了:keep calm and drink tea
記得從書上讀到過二戰時期的一個故事。當時德國轟炸倫敦,圖書館被炸,就在轟炸過後圖書館的廢墟上,一個年輕人從倒塌的圖書館廢墟中撿起一本書,慢慢地讀起來。
真不愧是英國人!
光翼君,要說評風度論鎮定,還有人比得過你們英國人嗎?!
這次恐怖襲擊之後,推特上都炸了鍋了,相反,英國媒體很快就淡然下來。美國人到底比不了英國人。
你一個赤果果的英國精英,自己地盤被恐怖襲擊了,一邊用袖子擦著臉上的血,一邊keep calm and drink tea。現在還要調戲世界上著名的喜歡圍觀、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中國人,「這有什麼好關心的呀」。
你們這幫該死的英國佬!
如果說真的是 @Lightwing 問出了這麼一個問題,我覺得歐洲藥丸。
Lightwing我之前也看過他的一些回答,總體來說是很優雅,很有文化的一個人。應該也當得上一個詞:精英。
但就是這麼一個精英,問出這麼一個在我看來很愚蠢的問題。我只能說,也許歐洲有相當一部分的精英,就真的是這麼一個想法。歐洲民主,政治正確教育出來的人,和我們社會主義集權教育出來的人,思路真的完全不一樣。
還有什麼可說的呢?都說洗腦,其實大家都被洗腦。中國人被洗成了這樣,歐洲人被洗成了那樣。
不管怎樣,再過個一二十年,也許就能看出一個大致的結果。我目前還是保持我的觀點:如果歐洲人都如這般想法,歐洲文明再過一二十年就會滅亡,而掘墓人,正是他們自己。
你這個問題過於艱深,不好回答。但下面有個段子應該可以解答你的一些困惑。
「 布希與鮑威爾出席記者招待會。
CNN記者問:噢,見到你們真是我的榮幸。尊敬的總統先生,有什麼大事要發生嗎?
布希說:「我們準備槍殺4千萬伊拉克人和1個修單車的。」
CNN記者:1個修單車的?!為什麼要殺死一個修單車的?
布希轉身拍拍鮑威爾的肩膀:看吧,我都說沒有人會關心那4千萬伊拉克人!」
轉載自豆瓣。因為疾病、心理疾病如自殺、車禍對生命帶來的威脅僅限於個別,只不過他們數量多罷了
而恐怖襲擊,威脅的不僅僅是這次被襲擊的受害者,更是所有人。互相遵守交通規則,車禍的悲劇就不會降臨於彼此。你保持心態健康,自殺的悲劇就不會降臨於你。而如果你對恐怖襲擊視而不見,那很難保證你不是下一個目標。俗話說就是「nobody is an island」
而且對於自殺,人們也並沒有「不關注」,我謝謝你同樣都是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的解決人口過多的問題……
放在80年前,新聞媒體叫它法西斯……
放在35年前,新聞媒體叫它剝奪人權……
放在16年前,新聞媒體叫它恐怖主義……
放在現在,新聞媒體就該不去關注了么?
神馬羅技……
你家鄰居出車禍了你會感到害怕,還是你家鄰居被一個住在隔壁的恐怖分子給殘殺了你會感到害怕?
好端端花錢買的一個報社,在電視台里爭取到的一個黃金段,居然用來播報車禍?你是在做公益活動么?@Lightwing 既然你說無法理解,那我們就試著來理解一下吧。
Dizzy In Science - 不務正業的奧斯卡影帝,竟去研究大腦發論文,引無數學霸折腰(分享自知乎網)https://zhuanlan.zhihu.com/p/25112502?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註:這篇文章里好像有個筆誤,川普應該是杏仁核大。
不止這篇文章,知乎上還有幾篇關於杏仁核的探討文章。
一般來說杏仁核大的,對潛在的威脅就越敏感,杏仁核小(可能表述不大嚴謹)的,對潛在威脅就不敏感。
恐怖襲擊讓人引起高度關注的不是死傷了多少人,而是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還會來一發,這和確定會掛、不得不掛的事情是有區別的,而且恐怖分子背後的勢力一直在覬覦著和平社會裡的資源,這叫作潛在威脅。你不能理解潛在威脅的恐懼,那隻好理解為你的杏仁核偏小了。再者也有個調查有這樣的結論,杏仁核偏小的平均智商較之杏仁核大的平均智商要高,擅長做研究,這和你的情況也是接近的。
你有條件可以去做個大腦掃描,也許結果真的如此。
後註:不管杏仁核大還是杏仁核小,都是有好有壞,大家理性對待。如果恐怖襲擊每天都發生,而又無法避免,那它的確不值得比癌症,車禍,自殺更值得新聞關注。但那是怎樣一個地獄啊……
說到底,是因為人類進化出了忽略習以為常的事物的天性,包括死亡。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都有人出生,每天都有人生病,每天都有人結婚,習以為常了,當然就漠不關心了。只有當政要死亡,皇儲降生,明星結婚,權傾天下者生病這些幾年難見一次的事情發生,人們才會給予關注。反而事事關心,才是病態的,不健康的。想像一下,如果有人或者媒體整天因為地球上的某人死了而處於亢奮狀態,哪有多恐怖。
恐怖襲擊之所以受關注,準確的說,歐美受恐怖襲擊之所以受關注,是因為並不常發生,並不常在以安全和平的歐美髮達國家發生。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每天死於恐怖襲擊的平民那麼多,也沒有人會相對多的關注,媒體也許會報道,但是很多人會把他當做股票指數,天氣情況,體育比分一樣,掃一眼忽略掉。就連中國發生恐怖襲擊,在中國之外的人們不也聽信媒體,把恐怖主義行為當成暴力行為而漠不關心么?
在人們心中,歐美早就擺脫了戰亂,建立起了相對穩定得公共秩序的地區。歐美被襲擊,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情,那麼富裕和諧而又強大的國家都不安全了,我們怎麼辦?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雖然也發生恐怖襲擊,但大家默認那裡是秩序崩壞,戰亂頻仍的地區。所以歐美被襲擊比這些地方天天發生襲擊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我們不能譴責人們只關心自己,畢竟自身的生命權是最大的人權。當然,如果在關心自身安全的同時,也關注那些在戰火中人們的人,也關注那些飽受癌症折磨,死於車禍,或收到精神問題困擾的人自然是更好的。
當然,中國人關注歐美被襲擊還有另外一層原因。中國有句古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歐美被恐怖襲擊的始作俑者就是他們自己,歐美給恐怖襲擊策源地帶去的是什麼,那個地方的人就會還以什麼。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並不是你打著送民主送自由的旗號就能避免的。要記住,極端勢力很多是歐美扶持的,宗教衝突很多是歐美挑起的,戰亂地區很多是歐美插手造成的。
那麼,歐美恐怖襲擊被當做天道輪迴,因果報應的活劇,被中國人更多關注,這難道很難理解么?
「歐洲的恐襲」現在還被人關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發生的相對來說還是太不頻繁了。新聞版面和時間有限,只能關注「離奇」的事情,在目前來說,歐洲的恐襲還可以算上離奇(幾個月一次)。這就和地震洪水森林大火造成死亡被人關注是一個道理。要是每天地震幾十次,保證地震死人也上不了新聞。伊拉克敘利亞恐襲上不了新聞也是一個道理。
但由於近一年以來歐洲恐襲頻率實在增加太快,有從半年一次進步到半個月一次的趨勢,所以我們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得到其得到的關注再明顯下降。巴黎和尼斯恐襲的時候描寫案發現場情況的答案可以一天時間得到2000多贊,而現在倫敦恐襲已經很難培養出超過千贊的答案了。大家見怪不怪了。如果按照這個頻率下去的話,估計很快題主說的「和車禍一樣的關注率」就會出現了。
廣東省冬天有人凍死肯定能上新聞,但是在俄羅斯就上不了新聞。
所以如果題主是個歐洲人的話,還是珍惜現在恐襲還能得到關注的時光吧。
種族歧視不正確的原因是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種族;性別歧視不正確的原因是人無法選擇自己的性別。而且種族和性別並不必然和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相關。
但我不覺得有誰真的像膚色和性別一樣,無法選擇自己的宗教。
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這個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信任。我們可以正常的出門,工作,學習,旅遊,交朋友。我坐在地鐵上,不會擔心旁邊的人突然拿出刀來捅我,因為我相信他們都不會這麼做,所以可以安心的看我的書。我去開party,可以玩的很開心喝很多酒喝的很醉,是因為我相信自己是安全的。越發達的文明社會營造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就越強。我在有些地方可以近乎毫無保留的相信一個陌生人,但是在另一些地方就不會相信任何陌生人。前段時間才跟一個墨西哥朋友聊過,她跟我說墨西哥是個非常糟糕的國家,因為她在那裡毫無安全感,儘管她家在墨西哥也算中上層,她16歲的時候就要學會怎麼開槍怎麼保護自己。她家的鄰居有天就突然被拋屍街頭,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城市裡經常會有槍戰,不明原因的;你不能相信警察和政府,很多時候他們和毒梟是一夥的。我說在中國要好多了,我在蘇州上海南京的時候都覺得挺有安全感的,我說了一個朋友旅行回來把錢花光了都沒錢回學校,警察叔叔給他錢讓他回來。我們在中國大城市生活的人對社會的秩序是有信任的。當然,我們也討論了,很多歐洲人,日本人會表現出甚至可以說天真的信任,近乎於無保留的信任一個陌生人。這是高度發達的社會才會養成的一種性格,學都學不會的。為什麼恐怖襲擊這麼受人關注,因為它在破壞人的這種信任。我不得不說的是,面對現代文明,那些僵化的,被拋棄和淘汰的東西,只能掩藏進黑暗裡,做出他們唯一能做出的反擊,恐怖主義,因為在正面的對抗上,是毫無希望的,這是意識形態上碾壓式的優勢。直到有一天,我們不再那麼相信別人,不再那麼相信我們的社會和現代秩序,我們不相信與自己不同膚色的人,不相信與自己不同圈子的人,不相信見到的每一個人,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家庭,恐怖分子就成功把我們拉進了一個層次的黑暗裡,我們與他們再無二致,現代社會就成功破壞了。這就是意識形態的鬥爭,具體的事件,受傷死亡的人數都不是重點。哪怕一個人都沒有死亡,恐慌,憂慮,仇恨,與不信任,這就是恐怖主義要的一切。
我感覺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認為其實這個問題是想問:「對人類死亡方式區別對待真的有意義么?」
我感覺沒啥意義,而且我覺得人類只是對「可控制的威脅」報道和宣傳,那種即使控制了也仍然存在死亡率的話題一般為了消除大眾顧慮很少報道。就像那種恐怖襲擊,很顯然是一種「可控制的威脅」,只要幹掉所有恐怖分子問題就能解決了,但是對於癌症,事故等問題,即使控制了也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放在這麼龐大的人群中總會有那麼幾個人中招,索性就不報道了~
如果恐怖主義不能根除,那報道的篇幅就會減少了,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就像敘利亞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已經成為了恐怖分子必備的進攻和恐怖襲擊方式了,報道篇幅j比原先少了許多。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敘利亞發生大規模化學武器襲擊是否應該引起媒體重視?」 我覺得也沒必要,因為我覺得被炮彈和子彈殺傷的人並不比被化學武器攻擊的人好多少。都是殘忍的殺人,卻偏偏強調用這種手段不行,這樣有什麼意義么?
這個問題的延伸就是「我們應該對每個人的死平等對待么?」
應該~古時候肺癆是重病,一人得了全村知道,為此還燒了幾個女巫,後來人們見得多了,習慣了。
汽車撞死人在19世紀是大新聞,後來撞死的太多了,習慣了。上吊自縊在古代會衍生出各種鬼故事,後來人們習慣了。今天,每有一次恐怖襲擊就要全球報道。
你看敘利亞,他們早習慣了。嗯,題主說的很對,怎麼都是死,憑什麼單單要把因恐怖襲擊死亡的人單列出來大書特書呢?媒體就會搞個大新聞。反正只要我每天遵守交通規則、積極樂觀向上、多吃健康食品、合理作息時間、沒事兒多運動,那恐怖襲擊是肯定不會襲擊到我和我家人的頭上的。
嗯,
西方媒體應該平均分配報道到所有死人事件,無論什麼病、自殺、事故死掉的一律平等報道,一條命報道50個詞。
這樣就可以把恐怖襲擊的報道淹沒在正常死亡的海洋里了!!!
死於疾病的人很多,所以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來進行醫療工作以及研究。
死於車禍的人很多,所以我們付出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進行交通管制以及宣教。
死於自殺的人很多,所以你百度一下自殺,會跳出不一樣的界面,連百度這種缺德冒泡的貨色都知道要阻止自殺者
然後說到恐怖襲擊,也應該採取措施來避免它,但是不同於疾病車禍自殺的是,專業人士應對它的經驗與能力不足,經驗不夠,掣肘太多。
我們相信醫生能有效的治病,交警能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美好的生活能讓我們開心樂觀的生活每一天。但是,恐怖分子,真的無能為力啊。我們不相信警察叔叔能完全封死恐怖分子。所以格外關注恐怖襲擊事件。而且醫療交通問題都有個防患於未然的手段,對高危隱患人群都有個處理手段,而恐怖襲擊方面對此是空白
還有恐怖襲擊死人,不能簡單的和常規的疾病車禍等同,應該和化工廠泄露導致該地區絕症幾率暴增等同,應該和富二代飆車七十碼等同我覺得題主是在暗示我們某教徒之於社會恰似癌症之於人體,酒精之於司機。
畢竟在這個吃飯也難保食物中毒,走路上也可能被旁邊的高樓上亂扔的啤酒瓶砸死的世界上,我們也的確沒必要關注某銀行的回民專用飲水機,也沒必要關注某航班只提供大腸桿菌餐,同樣也沒必要關注某旅行app用了某個不清真的動物做名字。
英國這位著名的白左,自信心估計被頻繁的恐襲打爆了吧?轉移話題的功力不夠啊!還得學習一個。
最開始,
白左:用愛感化它們,「休想得到我們的恨」;吃瓜群眾:以德報怨,聖人之志哉,給大神跪了,膜拜學習!後來恐襲多了,
白左:我們沒有輸,我們不會投降!我們要團結起來,不要伊斯蘭恐懼症,團結溫和派、世俗派……吃瓜群眾:???wtf???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再後來,越來越頻繁,(白左心想:艹,這可咋辦?忽悠不下去了,轉移個注意力吧。雖然我自己也怕被炸,但是忽悠到底更重要啊!)白左:都是死人的事兒,憑啥恐襲你們就這麼關注?自殺、車禍、事故等等,你們咋不去關注?你們就不能不揭穿我的虛偽面目,讓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同時忽悠一下小清新么?吃瓜群眾:這個瓜是皿煮的瓜、是自由的瓜、是發達的瓜、是高水平的瓜、是日不落帝國老牌資本主義的瓜、是白皮的瓜、是仇人的瓜,不吃白不吃!!!哼……為了繼承知乎對人不對事的光榮傳統,我還是要說,題主還是不要想從這樣的角度來討論政治問題。我本人因為共產主義者的立場和你就有類似觀點,穆斯林有一幫恐怖襲擊的但不代表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當然我認為工作重點不在於澄清這些,重點還是在於怎麼幹掉教權派。對於天主教,基督教,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一樣的待遇。比如把「黃帝廟孔子廟改廁所」這種事情會比較刺激,不過上一位這麼說的被某些極端民族主義者黑的體無完膚。階級分析一下你也知道,知乎上的主體階層就是這樣的。這個階層上一次還heil那誰,有些東西你無法說服的。。題主和羅思義有點類似,而我也不明白為什麼英國工黨托派會對資本主義最堅固的堡壘感興趣。當然,例行的懟你乎的#becool,你乎隨意嘲諷題主,攻擊他人智商可以說非常爆笑了。關於本題題主可以去搜索一下嘛,小粉紅應該是會翻牆的。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網上的人討論恐怖襲擊 ,跟村口大媽八卦是一個性質。
你們覺得看新聞的這幾千萬人裡面有多少是真正關心死者的。
大部分人看這個無非是湊個熱鬧,看個新鮮。
有人愛看,才有人搶著報。
報什麼,當然是報熱鬧,稀奇,反差大的東西,這才能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張屠夫手持鋼刀嚇跑了兩個小混混和張屠夫被一個十歲的小朋友用樹枝爆了菊花。
你要是記者你報哪個,你要是觀眾你看哪個?
富饒強大的燈塔國,空氣中都瀰漫著自由氣息的天堂國度,無數仁人志士的理想鄉,今天又是快樂和平的一天和幾個綠綠在這個國家BOOM了一下,爆了這個強大國家的菊花。
你要是記者你報哪個,你要是觀眾你看哪個?
想讓大家不關注這個地方的恐怖襲擊,很簡單。
讓這事兒不稀奇,反差不大了,就沒人關注了。
燈塔國今天BOOM了三回,明天BOOM了五回,連續BOOM上一年,BOOM的大家審美疲勞了,新鮮勁過去了,你再看看,這地方的新聞一準在網易新聞的最下一行。
今天燈塔國又發生一起恐怖襲擊,炸死無辜群眾數名。
連人數都懶的給你點清了,別說人名了。
不信你看看同一天敘利亞死多少人,倫敦死多少人,倫敦可是頭條,敘利亞,呵呵。
真有那一天,倫敦想搶回頭條,就得靠下面這種新聞了。
一名美籍亞裔基督徒女士,隻身來倫敦作戰,俘虜72名極端恐怖組織分子當性奴。
我是來看評論的。順便吐槽下,從題主問的問題,就可以看出題主平時都看些什麼新聞。
1914年,一個奧匈帝國的大公被刺殺。那時候,歐洲還飽受天花的困擾,失業也席捲著整個資本主義。一個人的死亡有什麼可以引起關注的,接下來,是幾年的一戰,死傷過千萬。
1937年,宛平只是走丟了一個日本兵。同期中國還有很多人飽受飢餓,媒體也沒必要關注一個日本人的失聯。接下來,是持續八年的抗日戰爭,死傷過千萬。
1933年,一名叫做希特勒的人上台,開始頒發一系列針對猶太人的政策。同期,歐美依然被資本危機困擾,破產失業的人數不勝數。接下來,是百萬猶太人的屠殺。
1936年,德國軍隊開進萊茵區,後來英國首相拿著和平條約回到了英國。
某些人在中國呆了幾年,嘴上喊著,擁有著中國人的思想。我建議,找個語文或者歷史老師給你補補課。
中國有幾句話,可以給你一些人生經驗。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國雖大,好戰必亡。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
國有難,回必亂。
抬頭看蒼天,蒼天繞過誰。
對了,免費在送你一句。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對政客來說一方面是需要使民眾處於恐懼好維護統治,另一方面就是用恐怖襲擊做借口,可以逃避責任。對保險公司來說,死於交通事故需要賠償,但是死於恐怖襲擊是免責的,因此保險公司也特別喜歡把事故歸因於恐怖襲擊。有利益推動民眾當然看到的就是這些年來動不動就是說暴力事件是恐怖襲擊。
為什麼今年英國恐怖襲擊特別多,看看英國政府在幹啥就不難猜到。去年英國立法要求ISP屏蔽色情網站,今年英國通過了《調查權法》,英國的政客還在鼓吹建立一個政府監控的互聯網。不弄點恐怖襲擊恐嚇一下民眾,這麼荒唐的法案怎麼可能通得過。
只可惜愚蠢的英國民眾對1933年的希特勒國會大廈縱火案忘得一乾二淨,只有他們經歷德國戰敗那樣慘痛的教訓之後才能記得住吧。
英國目前在上演的,就是《V for Vendetta》前傳。只是現實世界裡,不一定有那個V來阻止這一切。
我想,我找到白左同情恐怖分子的根源了
客觀現實確實存在,但是我們總是透過信念和價值觀的眼鏡觀察它們。
原答案:
-------------------------------------------------------------------這屬於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原因:新聞受眾與新聞人物的情感距離
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貶低遠離自己的人或失去個性的人。甚至對於巨大的災難,人們也無動於衷。儈子手常常用布蒙住受刑者的頭,使其失去個性。戰爭法允許從40000英尺高的地方對手無寸鐵的村民投擲炸彈,但不允許對他們開槍射擊。在於敵人進行近距離肉搏時,許多士兵既不開火,也不瞄準。這種不服從行為,對於那些接到命令,後以遠距離火炮和飛機進行殺戮的人來說是很罕見的。(想像一下,你有能力阻止會令另一半球25000人喪命的潮水,或者有能力阻止本地機場會令250人喪生的事故,或阻止你的一位朋友的死亡,你會阻止哪一個呢?)
從積極一面講,人們對於個性化的人是最富有同情心的。對比:讓受害者人格化
一場核戰爭所統計的死亡人數是無法人格化的,所以也就很難被人理解。 如果你了解在大災難中喪生的每一個人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愛好,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就像你了解你的朋友一樣,你就不會覺得這場災難只是造成了地球人口一個尾數的消失,而是感受真正的一個個像你一樣的人的突然死亡而帶來的的震撼,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社會心理學》第八版 David Myers p160也不用想那麼複雜這和死多少人是什麼死法沒太大關係中東東南亞時不時來個爆炸也沒什麼人關注啊上個星期菲律賓發生暴亂坦克都開進城了有幾個人知道啊因為那些地方向來就亂啊只不過現在爆炸到了歐洲,大家圖新鮮罷了等適應了新常態,自然就不會有人關注了
狗咬人常見 人咬狗就是大新聞
中東國家恐怖襲擊頻繁的和吃飯一樣 媒體也懶得報
謝邀。死亡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要麼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要麼是意外造成的。我們可以決定自己怎麼生活,而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決定意外在什麼時候發生,這些都是可控或必然發生的死亡——然而,如果不是因為自身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意外,那麼,生存權是基本人權——恐怖襲擊殘忍粗暴的剝奪了人們最基本的人權——這就與我們自己和自然規律或客觀規律無關了,這是明確的、人為的、可以預防卻很難預測的、隨機性很強的、目標明確的剝奪和侵犯,是對人類尊嚴的挑戰,是對人性之惡不加約束的展現,是最嚴重的罪惡之一。
沒有人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除非被決定者自己做錯了什麼——而恐怖襲擊的襲擊者們,往往襲擊的都是無辜者,他們在決定別人的生死。
除此之外,恐怖襲擊最可怕的地方,並不是說到底殺了多少人,而是要將恐怖的心理狀態,將恐怖的情緒進行傳播,那才是真正的殺人誅心。恐怖分子要滅掉的,並不是哪個具體的人或者政府,而是要滅掉人心、滅掉希望。
這才是恐怖襲擊最可怕的地方,習慣上,我們稱之為:誅心。
第三點,我們基本上都不會成為恐怖襲擊的施暴者,然而我們都很有可能會成為恐怖襲擊的受害者。相比較而言,成為受害者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會引起關注。「Terrorism is a term used in its broadest sense to describe the use of intentionally indiscriminate violence as a means to create terror or fear, in order to achieve a political, religious or ideological aim.」 --Wikipedia
報道多是因為我們害怕。
害怕是因為它殘忍,因為它無差別襲擊,因為它可能就會發生在我們認識的,愛著的,在意的任何一個人身上。
ps看了很多不怎麼友善的回答,很多回答感覺和我理解的題目都不一樣。我的理解lightwing問的意思是不覺得英國人比其他人種或者其他死法的人高貴或者不同。正如有人認為科爾賓很假而特別討厭科爾賓一樣,我也能理解挺多人deep down討厭科爾賓。
昨天和一個記者鄰居討論英國大選,背景大概是我家算白左吧,我說明明工黨對民眾切身福利更好(教育醫療警察等),按理個人收入在80k以上的才能真正在保守黨稅收政策上得利,但是個人收入過80k的不到3%,為什麼保守黨還是領先?鄰居說看看你老公,他為什麼收入高卻是白左?我忽然就明白了,很多時候人做決定並不能按照完全邏輯(所謂邏輯的標準也不一樣)。所以@Lightwing你也要理解大部分人做決定的時候不一定是按個人得失判斷的。
和題主一樣,以前無法理解為什麼吃狗肉馬肉就很惡毒,吃豬肉雞肉就沒問題。因為在我眼裡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為什麼英國人死了更可憐的道理和為什麼寵物死了更傷心道理一樣的。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比如人類一般關注比自己強的國家,主流媒體控制權在歐美手裡之類的,這些原因你肯定比我明白。我個人認為再過幾年(或者幾十年幾百年)回頭看你這些被人說是白左的觀點會不覺得奇怪,就像現在英國人很多都沒有僕人,每個人都可以投票,同性戀可以結婚一樣。所有人生活在某種秩序與規則之下,幾十萬人在這種規則之內死亡,大家同情但是都很理解。而恐怖襲擊是一種對生活秩序的破壞,我們都在這個秩序規則之下得以正常的生活,有人要破壞掉這個秩序,這還不是大新聞?
一個事件發生的概率越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太陽從東邊升起大家習以為常,太陽從西邊升起可就是大新聞了。
1.車禍全世界到處都有,所以一般事故城市/國家自己會當作新聞報道。
2.每個人都要死,醫院死人幾乎從沒有上新聞的。
3.敘利亞/阿富汗這種久戰之地,發生了恐怖襲擊大家也關注,但是次數多了人們也麻木了。
但是,承平日久,絕對意義的發達國家,也開始這麼boom+碰碰車,其中承載了多少信息量?我們就當作平常的一次車禍一般對其視而不見?
人們對待概率問題時常憑藉直覺和情緒而不是理性。媒體這種看似「博人眼球」的做法,可能只是出於大眾對這一類事件的關注程度。
從我們對待心臟病、車禍和空難的態度就能看出,人們並不傾向於分析概率和風險。死於心臟病的人數是死於車禍人數的四倍,而空難人數更是遠遠低於陸上交通,但人們還是潛意識認為坐飛機比開車更危險,出車禍比死於心臟病的更多。比起突發的事件,面對日常發生的高危事件我們更佳麻木。
大多數人對於生活中的風險評估還建立在「能否被自己控制」之上,得心臟病一定是那個人生活不規律,出車禍一定是那個人不遵守交通規則,我是一個好寶寶所以這些離我很遠,但恐襲我可說不準。但事實上,很多疾病、交通事故的產生也無法被當事人控制。
排除政治因素,我認為即便是一個較為自由的媒體,也更傾向於報道恐怖襲擊而非某種疾病的死亡率。更何況頻發的恐襲已從「低概率高風險」上升為「高概率高風險」,民眾對於這類事件的關注度陡然提升,無論出於競爭流量還是人文關懷,媒體都應該報道。海外終於解禁了orz…
光翼同學,是不是曼城爆炸案之後經歷了很漫長的思想鬥爭啊?
恐襲的影響遠遠不限於死亡人數,它帶來的是非常廣泛的社會效應。恐襲導致民眾普遍缺乏安全感,加劇對政府的不信任感,更傾向於囤積物資、減少在公共場合活動、拋售股票等等,更會使不同族裔抱團排外、加劇隔閡,還會使溫和msl向極端陣營靠攏,影響力遠不是車禍死亡能比的。
雖然可以大致理解你希望淡化恐襲影響的立場,但要知道,如果恐襲發生的頻率超出貴國國民的心理承受底線,而政府又無作為的話,社會秩序會全面崩塌。
不要太低估恐怖襲擊的影響力。
——————————————————
好多答案都在懟光翼,其實我覺得不應該。生活在多元文化社會,可能真的意識不到那些無法被主流文化同化的封閉小群體,會在特定條件下變成怎樣一種不穩定因素。
以強勢文化同化少數族裔一直是中國歷史的主旋律,所以我們才會對頑固拒絕被同化的虔誠穆斯林群體報以很強的警惕性。可能光翼這段時間經歷了很多顛覆他認知的事,三觀正在重塑吧,請別人身攻擊他。看了看添加問題的那個精英~ 嗯。我毫不意外呢。白左應該有的愚蠢思維與想法,我簡直想拍手稱讚。
不過題主作為英國白左居然能夠這樣花式洗地,我簡直拜服。明天是不是要上街遊行歡迎難民?譴責面對穆斯林我們英國人還有哪些做的不夠好?按照這種邏輯您今天被殺死了,怎麼能責怪殺人犯呢?反正每天都有無數人死亡嘛。中國每年正常死亡那麼多人,怎麼一個辱母案就會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
算啦算啦,我反倒是對這幾年的恐襲有點司空見慣了。爆一爆,然後再「那不是真正的穆斯林」我們要抱一抱,大家都為誤解了這個群體而低下了羞愧的頭。抱一抱之後再爆一爆。反正這十年來的死循環就是這樣。因為那些普通的死沒有賣點,媒體從業者越來越難編出吸引人的標題。記者得吃飯啊,為什麼要關心那些沒人看得東西。
天災是沒有意志的惡意,是隨機的,大部分人都不相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人禍是有意志的惡意,一個群體懷抱殺意向另一個群體揮刀,人家的砍刀是必然落在自己頭上的,當然可怕得多。
有一些人真的是生活在自己的泡泡里,比如題主。
為了讓自己的觀點顯得正確,都寧可媒體不去報道那些可能觸犯你的粉色的世界夢的慘劇。
你可以拋開一些背景去定義自己,並且把不願那麼做的人看成是「蠢貨」,但你不能否認絕大部分人就是這麼定義自己的。我們出生的國家,信仰的宗教,我們各自永遠不會也沒法去改變的膚色,我們的性別,出生的家庭是貧是富是中產。而且即使你也把自己歸屬在「世界公民」「無神論」這類頭銜之下吧。
說句不動聽的話,即使你一口中文,哪個中國人真的把你當中國人看呢?
我原先說題主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世界公民,現在我覺得題主這樣的人也許僅僅是討厭母國才選擇在這裡生活的。
不要標榜「世界公民」這類概念了,這些衝突就在那裡,你願不願意看見,媒體願不願意報道,都在那裡。就像你怎麼看待自己不重要,這片土地的人會用這片土地一直以來的區分方法來看待你。
另外,題主雖然這麼問,但恐怕媒體真的報道起車禍癌症食物中毒,怕也是不會去關心的。僅僅是不想聽到可能動搖你的觀念的新聞而已。
答非所問,但題主這個問題導向太明顯,我也就這麼回答一下。
。。。 @Lightwing 你這問題提得。不如問,發達國家受到恐怖襲擊 為何比 欠發達國家發生的恐怖襲擊 更受關注。
閣下是被盜號了么?
一般來說,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大多人可能會懟一句「這不是傻,就是壞」。我更想說的是不止傻,而且還壞!
題主說天天都有那麼多人死於非命。為什麼偏偏關注於恐怖事件?這特么是多麼的壞呢,當然是因為恐怖啊!!!恐襲之所以叫做恐襲,就是因為恐。它要為了那些滿嘴道義大喊Allah Akbar自以為世界都在欠他們的,以恐怖惡行實施無差別的攻擊,以心理震懾達到政治訴求。如果這個世界上的人,能對這種懷有深深的惡意都能視之為如癌症一樣簡單或者不如癌症的話,這個世界會是多麼的麻木不仁。大家都知道二戰前,以英國為首的老牌兒大國對Nazi德國的綏靖,最後世界發生了什麼。不要以為把恐襲當做家常便飯,就以為能夠使其「恐怖無效化」。這就是傻,就是壞!因恐怖襲擊而死的人原本應該好好活著的
看來英國人真的是已經習慣了
我能理解題主的意思,你可能想表達的是,所有生命的死去都是值得關注並尊重的但被疾病奪走生命,和被人謀殺奪走生命,性質的惡劣程度是不同的更關注被謀殺奪走的人,並不是對死於疾病或者其它意外事故的人不尊重,這和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是不衝突的
你天天吃沙縣小吃不會發朋友圈,突然有天吃了頓法國大餐,沒準就刷屏朋友圈了。一個道理,請自行體會。
這個問題。。。 日常生活不具備報道性把。。
小明扶了老太太過馬路,沒人看啊,還得找噱頭
1。獨立性,自殺車禍絕症等事件是獨立的,無組織的,一個事件解決結束之後,與另一個事件並沒有聯繫。而恐怖事件有一個共同的黑手,isis,報道這些也是在對isis表示憤慨吧,不過似乎沒啥用,也許哪天出兵isis的話就有用了。
2。影響性,有人自殺絕症火災,我當然很同情,但說句很現實很冷血的話,這些事件影響不到我。比如禽流感的時候,病例寥寥數例,得病的概率和中彩票差不多,但全國的雞鴨銷量顯著降低。英國發生的這些恐怖襲擊,傷亡人口不高,但這會影響許多打算去英國的人不去英國,已經在英國的人少去人口密集的場所。
3。難民事件,恐襲事件,對msl的態度,已經成為劃分陣營,區別你我的標誌之一了。報道這些事件,讓人們認識到切身的危害。會讓他們更加支持某些領導人的政策。死於疾病、自然災害屬於【正常死亡】,不管是誰遇到那個場景都會因為不可抗力而死亡,遇到了就是遇到了,沒法扭轉,只能哀悼。
恐怖襲擊、謀殺、暗殺是【非正常死亡】,意味著人為地、有目的性地、有預謀地、有組織有紀律地,破壞一個生命,或者一群生命應該有的權益。沒有人能夠決定他人的生死,我們不害怕天災人禍是因為我們知道它不可抵抗,而暴力是可以抵抗的,可以為了正義和大多數人的利益打壓乃至消滅的,這就是區別。友善度不要了,樓上說陰謀論的、噴題主的根本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在問什麼,都是撒幣,全部拉黑不用寫。西方媒體:死人了嗎?不就是死掉了一群牲口嗎?
連狗都不如的東西,也配上新聞?
西方比較關注的是東亞的吃狗問題,似乎是個人都知道,也很關注。
非洲餓死人了啦?一群?國人把一大堆新鮮熱乎乎的食物倒掉,因為吃不完了。然後回到1000平方24小時不停空調的別墅,上個網,痛聲呵斥東亞竟然有吃狗肉的風俗。
不要以為個別白左假惺惺掉下的幾顆眼淚就以為是善良,他只是吃飽了自我精神滿足一下而已。
這個問題我是中午看到的。說實話,一開始看到Lightwing問出這樣的問題,覺得挺坑爹的。但是想想,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想了半天,有了一點自己的想法,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看了一下現有的答案中靠前的幾個,@M3小蘑菇 說,恐怖襲擊之所以受關注是因為它很難採取措施來避免,這個說法我不完全認同,我認為沒有說到點子上。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恐怖襲擊之所以收到關注,是因為它的「情態不穩定性」。
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們不妨來看幾個例子。1.
自1981年,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被診斷出以來,每年死於艾滋病的人數不斷攀升,近幾年更是超過了一百萬人。但是現如今,並不會出現因為某地確診了艾滋病患者而受到廣泛關注。反觀80年代前期,尤其是艾滋病剛剛被發現的時候,任何地方出現艾滋病患者都是大新聞。時至今日,根據最新消息,儘管在臨床上,一些發達地區艾滋病患者的預期壽命已經可以十分接近正常人了,但這目前畢竟只是少數人才能享受到的幸運,大多數患者,尤其是落後地區的患者(比如說非洲那千百萬的HIV病毒攜帶者),都只能聽天由命。但是現如今如果有人因為艾滋病死亡,完全不會受到全世界的關注。2.
恐怖襲擊事件早已有之,並不是近幾年或者說進入21世紀之後才有的。60年代的越南,80年代的阿富汗,還有非洲一些沒有存在感的混亂國家,恐怖襲擊可以說早就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們卻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想想前幾年巴黎空襲和奈及利亞博科聖地的屠殺事件,前者受到的關注程度遠遠超出了後者。關於這一對比,我們當然可以說,歐洲人命比非洲人命值錢。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考慮一下,如果那次博科聖地屠殺的死亡人數,只跟巴黎恐襲差不多,當地人會把它當回事嗎?我覺得不會,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時不時被殺死個把人的生活了。————誒我為什麼要割一下呢?————
人們在遇到群體性問題的時候,通常有兩個選擇:要麼戰勝它、解決它,要麼接受它、適應它。
最近這幾年的幾次疫情已經充分應證了這一點。
前者最典型的如「非典」,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熬到了疫苗研發出來的時候,戰勝了非典;後者正如前面說的艾滋病,世界人民團結一致,破罐子破摔(開玩笑),熬到了現在,雖然還沒有找到徹底根治的辦法,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每年因為艾滋病死個百把萬人,所以哪裡再發現幾例艾滋病也就不算什麼新聞了。類似的,對於恐怖襲擊這回事,也是這兩種方法。
歐洲頻繁遭受恐怖襲擊是這幾年才開始的事情,這就好比出現了一個新的疫情。如上所說,遇到疫情,兩個辦法,要麼儘快解決,要麼慢慢接受。對於這個「疫情」,歐洲能不能儘快解決,我不敢斷言。但是如果歐洲最終是「慢慢接受」了,那麼我想說,其實阿富汗、伊拉克、蘇丹,他們都早就已經「接受」了。現在回過頭去看我前面提到的「情態不穩定性」。
歐洲出現了新「疫情」,目前還沒有研究出「疫苗」,那麼站在世界輿論頂端的歐洲人自然會對早期出現的每一例「死亡」大肆報道了。因為目前的形勢還不穩定。但是假如,這次的「疫情」是和艾滋病一樣,在未來幾十年里都找不到可靠治療方法的疾病。也就是說,在未來三十年里,歐洲每年都會有那麼十起幾十起恐怖襲擊,每次都會死那麼十幾二十人,那麼三十年後,他們還會這麼大張旗鼓樂此不疲地細緻報道每一次恐怖襲擊嗎?不會,因為他們適應了,情態「穩定了」。當然,這不是我希望的。人固有一死,無可非議。
但虐殺枉死,天理不容。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coser女友和別的攝影約酒店拍照?
※有什麼性能特別牛逼的伺服器呢?
※哪些內褲包裝讓人有購買慾?
※如何看待正版遊戲和盜版遊戲的抉擇?
※如何看待現在流行的「猩猩偏袒X軍」的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