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龍十八掌」為什麼不是"降龍十八拳"?

直觀去想,拳比掌的威力大很多吧,為什麼感覺武俠小說裡面高手一般都用掌而不用拳呢?我都懷疑武術裡面掌法究竟有沒有用,難道是能發衝擊波?貌似名字是古書裡面考究出來的,不過改也不改直接借用,也反映了武俠小說家更青睞掌吧。


謝邀。

拳的接觸面積小,打擊上去壓強大。理論上講用拳應該傷害更高,你是這樣想的對吧?但是你忘了金庸小說里的設定:內力。掌的接觸面積大,可以發出更多的內力過去打擊目標,這麼說你就懂了吧?


傳統武術有句話叫

拳輕掌重肘要命。

掌的發力點並不是整個掌面,而是掌根。

傳統武術有三節之說,即梢節,中節,根節。以手臂為例。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越接近根節發力越大,勁越快。掌的發力點是掌根,顯然比拳峰更接近根節。


謝邀

名字問題請去問金老先生.

拳比掌重的直覺是錯誤的.

人類的拳頭並不是好的武器.裸拳打人頭上,手骨折的可能很高.

除了直拳之類少量技法.用掌往往更容易協調動力鏈,打出鞭稍的發力效果.

而且很多技法,用掌更靈活.比如切人喉節 抽人下陰之類.


謝邀,但這題應該問金庸老先生,你為啥是降龍十八掌


叫降龍十八腿可能威力更大


可能因為掌是包袱,拳是石頭吧,對上拳肯定能贏,而且貌似沒人用兩根手指分開的武功套路,僅有的戳眼睛這種也可以用掌卡住,概率上來說比較容易有優勢_(:_」∠)_吧?


不好聽啊


要是降龍十八拳你又得問怎麼不是降龍十八掌


降龍十八掌,從字面上讀起來更好聽。


這個根上官鐵蛋,歐陽翠花是一個道理


出處為《蜀山劍俠傳》的「降龍八掌」。


如果是降龍十八拳,你又要問為啥不是降龍十八掌,總要有個形狀吧


難道還叫十八摸?


難道不是因為前者更押韻嗎?


你玩過剪刀石頭布嗎?


因為本來是,降龍十巴掌……


金庸是歷史學者、作家,不是武人。他小說中描寫的武功和今天所謂的「武術」沒有半點關係。

降龍十八掌的概念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相撲運動。

相撲又稱角抵,是古代中國人比武的一種形式。相撲運動起源非常久遠,早在《漢書·武帝紀》中就有記載:「三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內皆來觀。」意思是說,漢武帝時盛行相撲比賽,公元前108年在京城舉辦大型的競賽活動,方圓三百里的老百姓都前來觀看。

到了唐宋年間,相撲更是流行於民間,宮廷軍隊中。

民間集市到了墟日,江湖力士們便來到集市中央,擺下擂台(其實就是在地上用白石粉畫只圈),挑戰各路英豪,十里八鄉的壯士輪番上陣,為錢也為搏得鄉親們開懷大笑。比武規則很簡單:屹立在圈內的為贏家,被推出圈外的輸;擂主贏的,沒收打擂者的報名費;打擂者贏的,獲得擂主一整天的收入;另外還有圍觀群眾的賞錢。

在宮廷中,還養有專業相撲選手。每當喜慶節日,宮廷盛會中,相撲節目作為壓軸戲,由左右軍擂鼓助威,身強力壯的文武官員赤膊上陣,與宮廷力士一決輸贏。

在唐代,相撲傳到日本,到今天,是傳統保存得很完整的古代運動了。今天的相撲運動是這樣子的,看那掌法!

相撲以掌為主,以推、拍、拿、拽等手法進攻對手,手法多變,掌法十分複雜。相撲有「技麻利」七十手,加上傳統的四十八手。「寄切」、「釣出」、「突張」、「控手」、「押出」都是基本的掌法。我想像中的降龍十八掌,應該是這樣子的:

或者是這樣子的:


推薦閱讀: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為什麼會票房不好?
相比於汝陽王府其他高手,趙敏為什麼更信任范遙?
乾坤大挪移和斗轉星移(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什麼區別?
為何高手決鬥都選在高處?
《倚天屠龍記》中屠獅大會上黃衫女子解了張無忌之圍後飄然離去,為什麼張無忌竟然會有些惆悵?

TAG:小說 | 武俠 | 金庸 | 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