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對岸那些莫名其妙的文青?

如果那北京人是那樣肯定有錯

可是我覺得那店主後面那半段有點矯情

看完那個什麼龍應台的文青之後,我今天看到了另外一種優越感的文青

以下全文

[別拿你的價值衡量我的文化]

  昨天,我自己一個人在店裡編著弓織,有一群客人操著濃厚的北京腔,字正腔圓的討論店裡的每樣東西,我放下手邊的弓織,站在角落說聲「您好」,等待他們向我詢問價錢或是物件的使用方式,此時,一名客人指著掛在網子上的黃藤製背包問道:「這個包多少錢啊?」我開始講起他的編法是台灣阿美族習慣的藤編方式編織,正當我要繼續講他是如何被製作成的時候,他打斷了我,說:「你只管告訴我多少錢,多少我都買」我回:「新台幣一萬元整」他回:「這破東西要一萬元?我身上的名牌包才值這個價」我回:「這個藤製背包從採集原料開始 ..」他回:「別說了,這破東西不值」之後就呼喚她的朋友離去了。

  我當下好氣,真的氣憤到說不出話,我不顧當下客人有可能是最多的情況,把店裡鐵門拉下,我把自己鎖在店裡頭尖叫、吶喊、大哭,那個藤包或許在你眼中不值這個價錢,但在我的眼裡他就是一塊寶,山上的藤是越來越少,生長的地方更不是一般的地形,有可能一不小心都會摔斷腿的地方,製作的人,自己上山取材,將黃藤砍下之後,曬乾、捶打,最後慢慢織成這樣的藤包,一個藤包不是說要有就可以有的,他要經歷的是一個人四五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製作,他手上的繭是為了採集和編織長的,他的眼睛是為了細心編織所以眼花的,他的腿是因為認真編織所以麻掉的,他所織的不只是一個藤包,是老人家所傳授的智慧,是老人家所教授的編織方式,是充滿著文化和心血的作品,他沒有華美的外觀,沒有顯赫的品牌,他只有樸實的外表,只有文化和心血,只有堅毅耐用的功能,是的,他的確不值這個價,因為在我的眼裡他無價,甚至沒有人可以用金錢買走我的文化,沒有人可以用金錢買下每個創作者付出心力所做出的成品。

  我不知道來到甘願交易所的客人是抱著甚麼心態進來的,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抱著欣賞這件物件的心來,即使只是看看,我相信都能感受到每個物品給你的文化意涵,他就是台灣原住民的傳統傳承,用現代的東西融合傳統文化的編織方法、珠紋、十字繡、木雕,成為一個能承襲傳統、承載文化也能實用的物品,在我的眼裡他們都是寶,我賣的不是那個物品,我賣的是文化、是精神、是傳承。


謝邀。就個例而言,的確是那位北京人失禮了。失禮之處主要在於用了「破東西」這樣一個很刺耳的貶義詞。其實他表達的主要意思並沒有多大問題。如果換種說法,如「這種包我在大陸也常見,頂多幾十塊,你們這兒怎麼這麼貴呢?」這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so.這不是一個文藝與否的問題,這是一個個人素質問題。那位北京土豪的確欠缺修養。如果我在場,我一定當面把他批判一翻 。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只要別人付出努力做的東西就不能用點貶義詞呢?

我舉個例子:網路小說。哪一篇不是人家網文寫手起早貪黑寫大半年甚至幾年才寫出來的?人家沒有付出努力嗎?別告訴我你們沒噴過網文啊。


在文藝的地發泄情緒。其實前半段黑大陸人,是他們那的政治正確,無可厚非。

但是就好像諾基亞出了新手機還是那種十年前的老式按鍵機,卻賣兩三千一樣,你不可能買。

諾基亞也可以說我們賣的是文化,是傳承,它對我們來說無價,組裝工人的眼為它而花,腿為它而麻。

所謂這些都是為她和她的產品受辱的開脫罷了。

她本身知道這個價賣不出去,可能從阿美族阿媽那裡收來用了5000新台幣都不到。

文中也提到這個包確實不值這個價,但在她心裡無價。

只有前半句可信,後半句既然在你心中無價為什麼要賣給別人?硬要讓別人承受這「無價」。是精神文化傳承就去自己享受啊!那就不要賣啊!

然後對於不賣她回了一句「有錢不賺是傻瓜」

如果那個北京人真的買了,她心裡就會想「大陸人真是傻瓜」。

以上


所以我一直覺得,搞藝術的就好好搞藝術,生意就交給代理人打理;這就好比,自家的孩子總是越看越美,別人說不好那都是嫉妒!不識貨!

可是在商言商,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做生意,自然要面對千挑百選,百般挑剔;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古古怪怪的理由;如果你在乎生意,那麼請在意顧客的需求和感受,進行產品調整;如果你在乎自己對藝術的追求,在乎自我的表達,那麼就專心做藝術品,也不必在乎別人是否喜歡,是否認可。

最後,我還是覺得,讓寫字的人專心寫字,讓畫畫的人專心畫畫,喜歡咖啡的人就好好做咖啡師,開店、買賣的事,交給生意人去做,這樣大家都會愉快很多。


好幾十個答案

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到

這個人一開始是說了 多少錢我都買 這句話的

然後你嫌貴 不買了

我覺得這個行為比全樓說的都嚴重啊!

一萬新台幣才幾個錢

為這點錢就放棄自己的承諾?

真的是北京人么?

店主想矯情就矯情唄

想賣多少錢就賣唄

關鍵你一個大男人

你說過了不管多少錢都買這話也

你的誠信連一萬塊新台幣都不值啊

然後看你們這裡還在討論背包值不值的問題

我也是醉了

還是說其實是我錯了

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

說話都當放屁來著?


『前提是這是真實事件而非藝術創作』

以這件事而言人家姑娘一點都沒錯,耗費心血編織的工藝品被高高在上地貶得一錢不值還不許人家吐個槽了?禮貌和修養屬於這個世界通行的道德標準,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就是尊重自己。覺得貴可以不買,覺得做得不好可以從工藝、手法和材料上指出為什麼不好。而現在的情況就是個趁了倆錢的衚衕串子跑人家店裡開噴得瑟,如果這一場景發生在內地(就比如前兩天某展示活動中那個被熊孩子推倒碎裂的狐尼克吧)那題主還會對人家勞動者批判一番么?如果有人開車把題主撞了一下然後說「你長這麼丑,隨便拿個兩毛錢去貼副膏藥啦」,題主你會把自己批判一番么?

不問對錯,逢台(灣人)必噴。這是病,得治!


我認為店主有錯在先,客人有錯在後,當然錯有大小。

按事件順序來看:

客人進店看上某件商品,問賣多少錢,這沒什麼問題;

店主不直接回答客人問題,反而先blabla講一堆商品如何好,如果不是客人打斷,看來還要繼續講,從描述來看客人是不耐煩了,使客人從有興趣到不耐煩是原則錯誤,店主可以先報價再看情況介紹細節;

客人之後的言論缺乏基本的禮貌,要麼是素質低,要麼就是不耐煩之後的意氣之爭,也有可能兩者都有;

店主之後的反應就太情緒化,開門迎客就要學會應對不同的客人、處理各種尷尬場面,全球所有非標準化商品的市場估價從來都是天差地別,要有平常的心態,看來店主還是too young;

店主在facebook發這帖子就屬於開地圖炮地域歧視了。

所以基本上來說,店主是一個不合格的銷售,客人是一個不理智的顧客,跟莫名其妙和文青沒什麼關係。


大家的意見,似乎是賣家面對不禮貌的買家受到了傷害的時候,錯的是被傷害的賣家。

如果文章描述為實,那很明顯,顧客的行為非常不自尊與尊重他人,非常沒有禮貌。

知乎上居然成片的人為不自尊、不尊重他人、沒有禮貌的行為集體洗地。

明明是一堆封建社會的惡風舊俗,偏偏支撐著有些人空虛的文化自尊,明明進入了現代社會,還要以「我是大爺」的心態面對服務業的從業者。

我傷害了你?這算什麼傷害?你被傷害了?你莫名其妙!

孔子喊你吾日三省吾身你不做,這些逆來順受人高人低的舊糟粕你一句也沒拉下。

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

還什麼這種玻璃心來大陸開店早倒閉了,地溝油把別人吃死了難不成怪別人胃不夠堅挺么?

真也是奇觀。


我終於知道老羅對他的鎚子手機,孟醒對他的雕爺牛腩是啥心態了。


總結一下

1:先寫北京口音,點出顧客的內地人身份。

2:寫事發經過,因為內地人說她「破藤包不值錢」,所以開始「我把自己鎖在店裡頭尖叫、吶喊、大哭。」

3:開始blablabla我這藤包怎麼怎麼滴,最後以我賣的不是包,是情懷結尾。

看完之後,首先想問姑娘是不是姓羅,然後想起一句話「買賣不成仁義在」,不過既然都發到網上報團取暖了,那想必仁義也就不在了。

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嘴欠的北京買家,碰見一個神經病的台灣賣家,僅此而已。


我就多個嘴。北京話應該是介破玩意兒。會說破東西的這人真不一定是北京人。同時我也對這個店主分辨大陸方言的能力表示質疑。請不要沒事挑起地域問題謝謝……


玻璃心,矯情,受虐妄想症,可能是古今中外各路文青的共同特質吧。不過話又說回來,誰又沒有中二過呢。


真是受不了,我們大陸人太能反躬自省了吧。這個「北京客人」錯在哪裡?

來來來,我們來做一個Role Palying,假設我們是那位「北京客人」。

第一,我們去了一家藤編店,這是商業場所又不是不能大聲喧嘩的博物館,我們當然可以討論的吧。

第二,我看到一個包還行,問個價格沒問題吧。

第三,可是售貨小姐答非所問,跟我說這包是blabla。你總得告訴我價格之後,才解釋為什麼這麼貴的吧。何況我管你是怎麼做出來的,我只要價格啊。我就說了,你告訴我價格,多貴我買得起。

第四,售貨小姐告訴我新台幣一萬摺合人民幣兩千……拜託,我打開淘寶一搜,最貴的藤編包才幾百。你這不是宰客嗎?

第五,我說啦,兩千起碼也得一個二線名牌包吧,一個藤編包實在太貴了,這話有錯嗎?

第六,我們是來購物的,又不是來愛心捐款的。我們當然不賣啦。

總結,明明台巴子玻璃心,這還怪我們大陸人咯。

同志們,你們是不是太有素質啦?


不好意思,看到把自己鎖在店裡尖叫大哭吶喊那段我真的尷尬症都要犯了。

單就事例來說北京人確實做的不對。

但是另一個層面上,鑒於對岸逢中必反的尿性,我對故事的真實性存疑。


如果描述客觀,那的確是顧客失禮啊!

在國內這種人沒少見啊,遇到脾氣暴的店家被揍也不是不可能啊!

不覺得人家莫名其妙。


不就是一位北京的豬隊友嗎……回家找兩三好友罵上幾句碧池,此事就了了啦。

看文章這是一位很注重傳統文化延續的文藝青年呢,手工製作這些東西真的還不錯哦!

不過看你這態度感覺很有失我們文青的風度,既然從事這種文化保護工作,別人的不理解,世界的不友善,難道不該是早就知道的難處嗎?我看台灣散文,大多很是心境恬淡的,這種關上店門,尖叫,大哭,是單純的因為自己的文化價值被他人所輕視嗎?

還是因為這幾個北京人,真像一幅大爺的樣子,把自己當什麼東西的想法呢?

不好意思,我這個人就是很不善良。


首先寫結論,兩邊都有問題,兩邊都是各自的社會環境的受害者。

事情發生在台灣,那麼大家要清楚一點,台灣作為一個孤島,語言幾乎只和大陸相通,意識形態、政治、經濟水平卻長期與大陸迥異,長期圈在島內過著安穩小日子,很多功能都退化了,他們對外面的世界認知有強烈的刻板印象,而且每個人印象可能相互矛盾。比如說口音,有大陸遊客就表示,在台灣買東西被小妹說「你的國語不標準」(就是要說台灣腔才標準)。大家可以搜一下新黨的王炳忠的視頻,在很多台灣人眼裡,他的口音就已經叫做北京口音了,其實我們聽起來只是略帶台灣調的、平翹舌音前後鼻音FH清楚區分的普通話,並不是京片子。所以這位妹子說的口音,我是懷疑的。

在大陸長期的有一些人觀念上認為提供服務的行業低人一等,有錢就是爺。但是在「民主」社會,不管是燈塔國之類的「真·民主」還是灣灣的假民主真民粹,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就很強調人與人的平等尊重,不論貧富(不同的是在假民主地區,相互尊重會口號化教條化政治正確化,該打打不得該罵罵不得)。當然大陸許多人也越來越尊重給自己提供服務的人了,情況會變好的。所以文中所提的顧客本身就是非常失禮的,如果他們問的是他們領導,一定會注意聽完委婉回應。

然而對於這位妹子而言,她充分體現出身處缺乏競爭的環境下「草莓族」的屬性。妹子認為這個包的價值不在於品牌,而在於其背後付出的心血凝結的藝術價值,然而既然拿出來賣,那麼藝術價值就是通過交易體現,如果沒人願意出這個價就不值這個價。她開這家店,就要以一個銷售的身份推薦商品,顧客的買點很簡單就是品牌和設計,一般說來只有買大名牌時顧客才會真正在意產品歷經多少工序(可能是防止自己只看牌子顯得膚淺),沒有品牌當然是看設計,你和他們說工藝他們不在乎也是正常。沒有品牌看設計,這個世界上欣賞不了設計的人很多,他們愛怎麼說是他們的事,這個都受不了,還是不要做銷售了。


開門做生意,笑對八方人。

哪那麼多矯情事,賣東西被嫌價高的買主擠兌幾句就要關門大哭申訴情懷。

也就是台灣「小卻幸」,擱在大陸這邊競爭激烈的情況,早就經營不下去了吧!


《震驚!台灣少數民族老人為生存而冒險爬山采藤,曾險些摔斷腿》

——耗時半年製作一個藤包,只能賣2000元人民幣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從藤蔓生長現狀看台灣環境保護


民國有句老話叫「褒貶是買主,喝彩是閑人」,有些店面,開起來只是花父母的錢,以聽閑人的喝彩罷了。


事實證明文青逃班就是6


推薦閱讀:

TAG:台灣 | 文青 | 龍應台 | 台灣文化 | 女文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