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今日話題」:《憂心法官辭職?不用瞎操心》專題?
憂心法官辭職,不用瞎操心
主要論點如下:1、法官群體不存在「辭職潮」;2、「法官嫌收入低,轉而做律師」毫無依據;3、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對法官的優待;
4、維護法官群體的榮譽感,可期待改革和自律。
1.是不是辭職潮,不能看辭職人員和總人數的比例,而是要對比辭職人數+退休人數+離開審判崗位人數與新任法官數的差額,並且結合辭職人數在法官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來判斷是不是「辭職潮」。不用說百分之幾,只要法官整體上呈現負增長,十年以內法院系統絕對要在案件的爆炸式增長中崩潰,並且出現踩踏效應,防微杜漸,不可小覷。所謂流動性也要有出有入,出水速度大於入水速度,不就成了「求多長時間能把池水放干」的問題了么?
2.法官收入低不低,尚且見仁見智,但法官付出收入不成比例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了。記得當年討論法官薪酬的時候,一位知友說過,一年辦幾百案子的法官,收入和婚姻登記處只管蓋章的公務員工資一樣高,換誰都選後者。況且,所謂的43%待遇一拖再拖,從總收入高43%變成基本工資高43%,眾說紛紜,反正是沒見到實惠倒是造就了一個「空調」的流行辭彙。做律師的不多倒是真的,一來兩年澄清期不能申請執業,二來大公司法務工作穩定收入也相當高,前段時間上海辭職那位年薪一百幾十萬來著?
3.越來越重視不假,但工作態度與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成果並不一定成比例。
4.司改和自律。司改的推行本身就意味著包括人才流失在內的司法問題已經到了亟待解決刻不容緩的地步。自律這個,我看來看去無非是說因為有些法官不夠好,所以所有人的待遇不能提——這(友善度)對那些不以工資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壞銀們有什麼制約作用嗎?是改造壞蛋還是逼良為娼?
就這篇文章而言,更多地是一個邏輯問題,而不是社會或法律問題。這是一篇完全沒有經過認真調查,憑藉想像而寫出來的文章。
實際上,沒有人會憂慮某個法官因為某個原因辭職,有良知的人真正憂慮的是,法官辭職所隱含的可能意義。
我們常常說過去法律人的質量不高,所以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一定要弄出一個司法考試,把通不過司法考試的人排除在外。司法改革也是沖著要提高法官素質的目標去的。所以,理解法院的人才流失,關鍵在於看法院的一線辦案人員是否流失,以及一線辦案人員的素質是下降還是上升。
這篇文章是這樣說到:
我不知道作者的數據是從哪裡來的,但另據新京報的一篇報道:也就是說,慕平說的是每年有100多個法官辭職,而非作者推測的50人。還有,作者明顯不清楚法院的組織構造。在法院有法官職稱的,不一定是一線辦案人員。辦公室的人、檔案室的、研究室的、政治部的、審管辦的,都是不在一線辦案的,都是法官。也就是說,即4200名北京法官,其中辦案的人也少於這個數量。這次司法改革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讓擁有法官職稱的人只能是辦理案件的人,要把上述人員歸口到司法行政人員中去。作者連這個基本常識都不知道,就寫出文章號召大家不要咸吃蘿蔔淡操心,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我們從來就不會說,某個有法官職稱的辦公室主任調動是法院人才流失。我們所謂的人才流失,從來就僅僅指審判一線業務人員的流失。真正讓人擔心的是下面這個問題:
所以,作者不僅存在數據造假的嫌疑,而且論證邏輯也是虛假的。另一方面,不僅優秀業務骨幹在流失,新招錄的人員素質也在下降。同一地區的法院檢察院相比,優秀人才更願意報考檢察院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法院只能降低招錄要求。
而且,新招錄的有編製的人員,很大部分充實到了非審判一線部門,前幾天統計了一下,我院的35歲以下有編製的年輕人大約40個,在審判一線的不到10人。其餘的人去哪裡了呢?政工、研究室、辦公室。
有人批評之前法院師傅帶徒弟模式不夠現代化,現在的問題是,你連徒弟都沒得帶。 審判一線缺人,更缺乏審判輔助人員,都是通過招聘勞動派遣人員這種方式解決的,而且招錄要求也在下降。就以最高法院為例:
在2012年,最高院以招法學本科生當書記員,每月工資2000元。2015年,最高院招非法學專業的大專生當書記員,每月工資5000-6000元。第三,不僅新招錄人員的素質在下降,對審判一線的人員充實遠遠也低於其他部門。
大約80年代,某基層法院60來人,其中40人在審判一線,現在該基層法院膨脹到130人,大約60人在審判一線。 而至少從2000年開始,法院的結案數每年都以10%的幅度上升。案件數量大幅度增加,指手畫腳的人也增加不少,社會矛盾愈加尖銳,但是實際做事的人還是這些人。
所以真實現狀是:
一、一線業務骨幹正在流失; 二、尚存的一線辦案法官的壓力逐年遞增,既無力提高自身素質,也沒有時間去做出優良的裁判。 三、很少有年輕人進入審判一線部門。而進入審判業務部門的審判輔助人員大量是沒有編製的,不具有培養價值,審判經驗技能沒有傳承;現有的人正在流失,後繼又無人。。。
我也期待司法改革改變這一切,
就目前而言,司法改革似乎嚇走了一部分業務骨幹,但是如果它隨之而來的制度能建立起有效的梯隊培養機制,能吸引優秀的人進入法院,能把已經進入法院的優秀人才向審判一線配置,能建立良好的法律理論與法律實踐互動的制度——時間和高素質人才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前途還是光明的。
不過,這位連基本常識都缺乏的作者,也缺乏想像這有多困難的能力。所以他只能臆想道德,輕飄飄地說榮譽,法官獨立,潔身自好這類的詞,所以他認為這一切都非常簡單,完全不用操心。呵呵,為什麼我總看不起有的新聞人,除了會秀情懷或者抓公眾眼球或者引爆輿論焦點來為自己的文章增加點擊率以外,他們還會什麼?新聞倫理和邏輯思維對新聞人就是個屁。以前新聞界曾經提出個概念,新聞人應該是掃雪工,為大眾掃出真相。你覺得寫這篇文章的人是掃雪工?
一、熟練法官的流失和新人的招錄對整個法院司法水平有幫助嗎?跳槽的是不是精英不好說,但是能跳槽的能力絕對差不到哪裡去。這些人才的流失直接降低了法官整體水準,降低判案效率和正確率。而一個新人從招錄到培養到成為成熟的法官需要無數的案子和時間去喂,在成熟的精英法官紛紛離職的情況下,沒有人傳幫帶的情況下,誰來為司法體系的陣痛支付代價?還不是這些相應和叫囂得最響的屁民?單純玩數字遊戲,說法院招錄的人數大於離職人數,故意忽略了人才的水平差異,新聞人耍起流氓、玩偷換概念真是比黨國666好幾倍。
二、法官是拿來幹嘛的?需要的時候,媒體人就高呼法律是社會的底線,法官是最後的良心;不需要的時候,媒體人就奚落法律是權貴的意志,法官只是台ATM,大把多人搶著當法官。精神分裂症?不不不,媒體人的嘴比官字兩個口厲害多了。
三、法官的待遇很好?用帝都法院的待遇標準來套用到全國30多個省、區、市的法官身上,引導性地使人認為法官都享受了諸如公租房、配偶進京落戶、子女入學、享受福利房等優越待遇;利用魔都出台的文件暗指全國法官的經濟待遇在改善。這以偏帶全的水平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同樣條件下,隨便一家公司,任意一個老總,面對一樣的業務,是願意要一個優秀的業務骨幹還是願意從頭開始培養一群傻白甜?你的業務骨幹嫌工資低要跳槽,你能做到「愛乾乾不幹滾,勞資大不了再培養一個」,我服,祝你們公司的骨幹天天跳槽,你的競爭對手絕壁感謝你,這麼好的一個人才培養基地,換我我都捨不得讓他倒了。
五、點開這篇話題的評論,清一色的網路噴子,諸如「基層百姓多困難,你怎麼只關注法官」、「農民工/服務員辭職最多,法官算什麼」、「肯定是貪官,看現在反腐形勢就辭職」、「滾了好,讓更高尚的人來干」、「大把多人比現在的法官牛逼多了,高人在民間」之類的言論比比皆是,高亮評論什麼奇葩都有,果然是什麼樣的網站就會招來什麼樣的受眾。
六、扯句題外話,法律是社會運轉的基礎規則,其體系嚴謹、龐大、複雜,從事法律工作的人本來就應該是受過嚴格訓練的精英,才能從錯綜複雜、千絲萬縷的各類案件中作出公正判決。不過遺憾的是,太多人喜歡拿自己樸素的價值觀去套到法律身上,就算在知乎這種平均文化素質相對較高的網路社區,法盲還是一堆堆的,層出不窮。一個對法律缺少認同和敬畏的國民,去隨意談論法律、評價從事法律工作的人,真的好嗎?
七、企鵝今日話題的水準一年不如一年,現在的媒體人犯的錯誤之低級連我這個工科生都看不下去。小劉,你看你不淡定了吧。
你看兒科醫生不夠,我們可以降低醫生標準嘛。你看現在法官不夠,我們可以降低法官標準嘛。是,司法考試是只准法本考。但還留了個視同法本的空子啊。
考過的不去當法官,我們可以增設司法資格DEF證啊。噢,F代表fail不好聽,那就S嘛,這些證通通只准做法官不就成了。年輕人啊,只要多想,總有辦法的嘛。這些所謂專業人才拽個屁,走就走,換些學歷低點的不更聽話更好管理?什麼?專業素質與法律理解?我又不打官司我哪知道。管他呢,會調解不就成了。前幾天就開始寫這個回答,一開始寫了一大堆訴苦的內容,後來全刪掉了。因為我忽然想到,我們為自己出聲的法官固然都是好法官,但法官這個群體卻仍然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我應該寫得客觀中肯一些,比如法官也不全是為了理想情懷和正義留下,比如法官也有因為經濟問題而辭職的。
然後今天我又把那些都刪掉了。馬法官被槍擊這事給我的啟示是,每個人都只是在為自己所支持著的利益說話而已。而利益之間是有衝突甚至相互矛盾的。這兩個月,我經歷了兩次身邊同仁的辭職。
1月31日,我在法院內部通訊軟體上接到個信息,是兄弟法院一位刑庭的法官發來的。另外一個,是與我共事了十年的副庭長,感謝閏年,明天是她最後一天在法院上班。
前幾天她在我們幾個好友的群里說我性格向來不合群,但與她共事卻從未出現過很多地方兩個副職之間不和的事情。她要調離法院也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可是當她說這話的時候,我才突然發現,這就算是告別了。我當時沉默著,假裝沒看到。她上班的地點與法院很近,才幾百米,以後一樣可以吃飯聊天喝茶,乾的也仍然是法律相關的職業。只是,從此再與法官這個職業無緣。他們的傷感,並不是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而是與曾經熱愛並且奉獻出最美好那段青春的法院和法官訣別。古龍說,離別是為了相聚。可是我們沒法再以法官的名義聚在一起。如果還能守候就等待希望,如果不能堅守就成了訣別。僅此而已。確實不用瞎操心,到時候自然會發布禁止性文件禁止法官辭職。比如:滿五年、排隊、拖延流程等
法官這個職業想起來高大上做起來卻是累不是僅僅業務工作的量造成的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累雖然工資比一般公務員高可是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壓力卻如排山倒海你願意一個月拿個4000.5000塊,然後必須一年至少辦300個案嗎?你願意每次審理,接不完的電話,應付不完的人嗎?你願意承受每次判決下了,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嗎?還有那追究終身的責任還有來自民間的誤解與非議。
某東部一線城市某全國先進基層法院近一年來已經辭職了大約十位法官,這幾位有以下共同特點:
一,年齡在30到35
二,性別基本全是男三,辭職前都是庭里業務骨幹,辦案調研能手四,大都辭職去了大型國企,銀行,年薪翻至少 三倍。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法科生就業率年年倒數的情況下,法院人才流失,再招人就是了。但是有幾個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積重難返。
一,前幾年招進來的大有北大清華人大一流學校應屆生,後來幾年逐漸由華政等偏專科學校生源壟斷,現在更有一些三流三本學校生源。法院已經很難在吸引高質量生源。
二,走的都是年輕骨幹,招的都是愣頭小子,法院成了培訓中轉站,即使保持整體數量大體不變,整體素質卻下降,人才斷代以後還會出現大律師玩死小法官的尷尬。寫文章的作者不是法官,我無法列舉數字,但是以我所知的事實來說:
1.法官離職人數正在逐步攀升
2.法官繁重的工作量與收入不成正比
3.作者說法官的收入相對於公務員整體來說較高,我只能說,這說明公務員收入真心低和體制內同學聊天,公訴同學的特別希望工資能改成計件浮動工資,法院立案的同學馬上表示開心的不要不要的。。。
東北某省會城區基層院民事案號已經五千了,2016年才過去兩個月。。。公務員人才流失是事實,誰否認誰就是不客觀,只不過人才流失有兩種,一種是走了,一種變平庸了。
辭職是在體制外的人看來是很正常的,甚至叫離職,跳槽去更好的公司,拿更高的待遇,有著更好的職業前景,但是對於體制內的人來說,辭職的意義對於家庭,對於個人的影響不低於犯罪。體制內人士一旦辭職,原有的所有待遇一律抹平,甚至養老金都要重新交,而自己在體制內繁重的工作和壓抑懶散的氛圍,這兩者並不矛盾,忙的忙死,累的累死根本無心去為以後的職業學習技能。所以凡是幹上五年以上的公務員都不會輕易辭職,而恰恰某些省市,某些單位要求的服務年限為5年,所以嘛!
據我所知,現在體制內真正能幹實事的人才一般來說就做兩種事情,一種就是辭職,本來就能幹,管他什麼年紀,有能力和人脈哪不能成事呢?例子不舉了,出去過後,幾年光景身家千萬的不少,日子可能不比在體制內舒服,但是爽啊!更多的就是沒有拼勁了,在原有的崗位上消極怠工,調去更加清閑的部門或者崗位,送送孩子,看看書,陪陪愛人,有點愛好。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不管怎麼樣使用權力,權力本身就是有原罪的,權力本身還容易犯錯,原來氛圍還不一樣,但凡能幹事的背後還有人背書,大家交交圈子,互相扶持一下,現在嘛?人人自危,誰不想把自己給撇乾淨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許多關於貪官被查的報道,周圍人評價其強勢,為什麼要強勢?體制的人懂,你不強勢,不要說政策落地,就連人都叫不動。
現在政府行政空轉,消極怠工越來越嚴重,一是大環境在此,二是做的越多錯的越多,原來還有點緩和的餘地,現在嘛!呵呵。本來幹事的人就少,現在基本上頂頭的都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才考公務員的年輕人有衝勁,先壓榨幾年,過個三五年,就成單位的骨幹了,運氣好的被提為副職,比如快播的公訴人,這樣的群體太多了,甚至在個別部門,如果沒有年輕人進來,副職領導也幹事兒。
但凡是人才,哪會甘心就這樣庸庸碌碌一生,還是想要在有生之年做一些事情的,不過我覺得這個也是以後政治常態,公務員本來就不應該是奮力一搏的職業,因為社會成本太大。
多說幾句,任何一個政權想要管理好一個穩定的社會都必要要依靠龐大的官僚集團,在中國更加需要,一旦官僚集團逐漸弱化,不強勢,他們大不了什麼事兒都不做,這個還真不算什麼事兒,以前有個人跟我說,你這樣的想法,怪不得現在行政效率低下,原來都有這樣的思想基礎。坦白說,我還算好的了,有的人想的是人人為他,他為自己,哪有這麼好的事兒?公務員裡面的人都屬於現實主義者,你都不願意冒風險做的事兒,他們就更加不會做了,有人說那就懲處懶政,不作為,這你也還真懲處不了,比如官員子女不準經商這個政策,現在誰敢施行?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法不責眾,更何況要法責眾官?
當年太祖爺是偉大的,太祖爺的偉大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他就在那裡,他認識到了官員這一群體會在和平年代管理社會當中逐漸腐敗變質,於是發動人民,搞運動,搞批判以此來起到監督作用,結果嘛,大家看到了。歐美國家採用官僚管理體系為政務官與事務官,其本質不外乎就是權力防火牆,這個裡面有一個政府職能性質的問題,歐美國家經過幾百年的政治與社會達成妥協,轉變為服務型政府,而中國嘛,口號喊出來才十年不到,最近幾年才減少行政審批,很多行業屬於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未來幾年,大家不用期待經濟有什麼實質變化,金融和房地產的擊鼓傳花遊戲還能玩上幾年,其他行業死一大片,政治嘛,不多說。為農民工維權的律師被法官判刑了,說是收了歪果仁的錢。
現在好像法官大人們也有想維權的想法了,但是應該沒有律師為他們死磕吧,更何況,歪果仁也不會給錢呀。
怎麼辦呢?忽悠那些農民工為我們搖旗吶喊吧~
用工荒喊了那麼多年,應對辦法是抓NGO。但我想法官大人們命運會好非常多,真的。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都待過,看到問題心情很複雜。忍不住來奉上本人知乎第一個長答案。
我不做分析,就舉例子。公道自在人心。
案1, 在我生活的地方,基層法官在去村民家裡調解案子的時候,被村民綁在樹上,村裡的婦女向他們身上潑尿,一行的三人里逃出去的兩人聯合WJ和JC等數十人才將其救回;
案2,在我生活的地方,基層法官去當事人家裡送執行通知書,被當事人從樓梯上推下去,肋骨斷了三根,到現在還沒來上班;
案3,在我生活的地方,基層法院申請編製比登天還難,一再壓縮綜合科室的人,都去業務庭室辦案,一個人身上幾十成百件案子,壓的喘不過氣來,而老乾局什麼的編製就??
案4,在我生活的地方,基層法院的民事庭庭長去年辭職,去了一家銀行當法律顧問,他是我們單位辦案的超級牛人,現在整個業務庭室後繼無人,最重要的是,他是自本地有法院以來,跳槽的第一人。你知道的,在這個不知道四線五線的城市,能在法院這樣的單位上班意味著什麼,但是現在,呵呵??
案5,在我生活的地方,基層法院的工作人員每天「翻山越嶺」,這村到那村,走的都是「沒有路的路」,但是公車改革導致的結果就是,每個基層法庭配備的都是里程數超過100000公里上下的五菱榮光,有時候跑一會就要停下來散熱,車門都閉不上行駛中要靠手拉住,地方還天天嚷著超編了要把車收回去??
案6,五天一大查,三天一小查,能管我們的部分都在查我們,辦案人員天天不能外出辦案就守著辦公室等待檢查,這種帶來的效率地下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案7,法律在群眾中不能樹立威信,繼而來的就是老百姓不相信你斷的案子,你判被告贏,原告出去社會上到處亂說,說你吃拿卡要,你判原告贏,被告出去造輿論,說你收受賄賂。人云亦云,越傳越惡,唯一能為老百姓匡扶正義的地方,在群眾眼裡的形象卻是??;
案8,辦案人員在一鬧離婚的家裡調解案子,男方在回來的路上,辦案人員在家裡勸解女方,回來以後女方接受調解,結果男方污衊我院人員和他老婆通姦,大打出手??
??太多了,想到再更吧。接下來總結。
看了上述這些,你明白的不僅是什麼叫「窮山惡水出刁民」,更深刻的體會是司法改革的道路有多麼路漫漫,我們出門被問及甚至不敢說自己是法院的。你和我談薪酬待遇,呵呵;你和我談灰色收入,呵呵呵;和我談法官職業的自我實現,呵呵呵呵;你和我談職業自豪感,呵呵呵呵呵??
先答到這兒吧,無任何貶義,答主僅認為,這也許是黎明前的黑暗吧。
答案樣本僅為題主所見所聞,真實但不具普遍性。 主觀情感驅使,不客觀。不喜勿噴。 不匿名,望有包涵之心,原諒我淺薄之見。基層法院民工一位,就2015年本院情況回復上述幾個論點。先報坐標,NJ,工作三年半,任助審一年,待遇每年實到手8w,每天朝九晚六,但基本七點下班,雙休基本保障,單休不多,年結案180-200。之所以回報坐標等情況,我認為我們相比其他很多基層,待遇、勞動量等各方面還可以。1、辭職潮問題,w全院一線審判員60幾個,2015辭職了3位(一位辭職未遂,由於未達到最低服務期5年),3位均為中層副職以上,2016公務員本院擬招錄10法官助理(公務員編製,往法官方向培養,且報考資格放棄了十年前就要求的碩士,本科即可報名)。2、轉行做律師問題,辭職三人中,兩人去了銀行,一人去律所,去律所的人帶走了本院書記員,並帶走了曾在法院後調至街道的老同事,收入具體不知,但他給書記員開的工資年薪10W左右。而另外去銀行的,據說也是為了兩年的脫敏期。3、越來越重視?工作三年半,待遇穩步下降!!!4、對改革的期待?年紀輕的在等待5年服務期,或者達到中層級別後另擇高枝,年紀大的,慢慢等員額吧。改革方向是好的,但是現在的藍圖連草圖都沒有,談何容易!更談何說起榮譽感?最後一個悲傷的事情,今天北京發生槍擊女法官事件,不知如何添加鏈接,只能說有這麼個事情了。
留下一堆撈錢的和混日子的 說難聽點就是不給好人活路 貴支藥丸
基層一線法官一年辦300件案子,一個月工資3000。縣城律師一個案子代理費最少3000起。你選哪個?司法改革辦案法官更少了,一年案件最少得500,一個月工資漲到5000,律師跟法官你選哪個?中國大部分案件民事矛盾都在基層,司法改革後遴選的名額基層遴選的比例肯定比中院,高院少,對基層的法官來說真的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