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特爾移動處理器標準電壓HQ反而比低電壓U還要便宜很多美元?

前者比後者好很多啊。而台式機處理器卻是性能越高越貴,


因為需求不一樣,比較的點也不同,低電壓版就是為了省電與控制發熱,用於New Macbook這樣的超輕超薄本上,相較於標準處理器,它這裡花費的功夫就不是性能如何優秀,還是在滿足一定性能的條件下,省電與發熱做得更好,要不然它如何保持那麼長的待機時間啊?

為了滿足這點付出的成本,比如技術和人力上的投入、新型號的生產和管理銷售的投入(原標準產品線規模生產上產能加大些成本反而更低)、對手這塊做得不如自己可以賣貴點的溢價等,都是定價的考慮因素。


高能效很難做的,可能需要更多複雜的設計,意味著更多晶體管,而且低壓處理器良率比正常電壓低,低壓下面晶元工作受各種variation影響很大,就算是intel也沒有辦法把良率做的跟常壓一樣吧。


cpu頻率不是問題,關鍵得控制好頻率和耗電發熱之間平衡,所以低壓並不意味成本低。


CPU貴不貴在於成本高不高。台式機的CPU,對於散熱要求不高,性能主要比拼用料,所以性能與價格呈正相關關係。

而移動CPU,除了用料之外,還需要考慮散熱,因此有部分高階帶U的CPU,在發熱量接近HQ的產品同時還要保持比HQ產品低的TDP(散熱設計功耗),雖然性能方面成本比HQ的CPU低,但散熱方面的成本卻比某些HQ產品高得多,就有可能最終的價格比部分HQ產品還要高,這是很正常的;另外由於要兼顧性能和散熱,工藝方面要求較高,也會容易造成生產的不良率升高,攤分到每件CPU的成本可能相對較高。

例如:i7-6700HQ、i7-6820HK、i7-6820HQ官方報價均為$378,45 W;而i7-6500U、i7-6600U報價$393,i7-6650U甚至為$415,但都為15W;而頂級的i7-6920HQ則更高為$568,45 W。

但也從中可以看到,帶U比HQ貴只是HQ中的中低端產品,而不是HQ的高級產品;

由此可見兩點,第一,帶U的高階產品性能不會比HQ的低端產品差太多;第二,HQ的低端產品與高端產品必定性能有著明顯差距。

由此得出三類產品的賣點:帶U的高階產品比較適合追求輕薄且對性能有一定要求的人;而對性能要求比較高,但預算比較有限的則適合低階HQ,性價比高,反正性能比高階帶U的還要強一些;當然不差錢的主則可以選擇頂級的HQ,但要注意散熱問題,用了此CPU必定是個大塊頭才能壓住,否則筆記本可以煎蛋了,若是這樣,也就談不上移動了,乾脆來個台式機,那酸爽……


英特爾標價都很奇葩的,不需要看,如i5u如果要300美刀,為啥某用該u的超級本才賣3000人


為了搶佔市場把,英特爾每年在移動端補貼好多錢呢


HQ的是焊死的,而且帶U的低電壓不代表低價。。。


推薦閱讀:

能詳細描述一下CPU中i3、i5、i7的區別,以及新聞中老提到Haswell是什麼意思嗎?
如何評價Intel的聲明:推18核Core i9並非AMD壓力,一直在提升性能?
既然有說X86架構是過時架構,為什麼不採用新架構替換他?
為什麼CPU不做的大(外形上)一些?(圖)?

TAG:英特爾Intel | 中央處理器CPU | 電腦配置 | Skyla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