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前景被高估了嗎?
最近看科技媒體,感受到VR很火,各種產品如雨後春筍,但是我試過一些產品,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對此很疑惑,求解。
「技術總是在短期內被高估,但是在長期又被低估」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把這句話用在虛擬現實領域,個人覺得最好不過了。說實話,在去年(2016年),這個行業是被嚴重高估的,高估到什麼程度呢?一天一小會,三天一大會。就是說,在VR風口被熱炒最鼎盛階段,每天在全國各地都有各自各樣的虛擬現實沙龍、盛會,以探討這個行業的未來。
這是中國創業的一個普遍形象,一個技術被突然提出來之後,往往給人看到一種虛幻感,巨大的創業需求,導致很多人願意相信這個東西能馬上、立即起到「顛覆」的作用,這是很多創業者希望看到的,因為它意味著機會。
因此,隨著大家的熱情,一開始資本也看不清楚,所以大量的熱情開始湧入,每個項目都因此水漲船高。自然而然,虛擬現實的前景被「瞬間」高估了。當然,站在科技創業的角度,這其實也叫泡沫,短期高估,很正常,畢竟大家都不懂嘛,一下子湧入來。當潮水退去之後,你才發現,誰沒有穿褲子。
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題主通過對科技媒體,感受到VR很火,各種產品如雨後春筍,這寫都是事實,去年的確出現大量的產品,無論是硬體還是內容,同時包括科技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根據,導致大家都覺得太火爆了,馬上就進入VR時代了。
但實際上,行業並不是這樣。
因為從做VR的角度,前兩年的確是布局的好時機,但布局歸布局,不會有那麼快的回報,因為VR需要在兩塊完成突破,才可能真正進入VR時代,你可以說現在已經進入了爆發的前夜,但正如馬雲所說,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後天很光明,但好多人都輸在了明天晚上。VR也這樣,迅速被高估,迅速又被低估,其實都是不對。
今年以來,很多人放棄了做VR,也有很多行業小夥伴繼續會堅持。其實本身是很正常,樹木有枯榮的時候,行業也有熱冷。但很多媒體就開始講VR寒冬,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各種黑VR,正如此前鼓吹VR一樣。
實際上,VR自從幾十年出現以來,一直面臨著各種吹捧和冷落,所以這兩年所經歷的,不過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複而已。但從長期來看,VR的技術已經基本完善,產品也在快速迭代,今年B端在大力推進,出現了大量不錯的案例。
不可否認,此前的確是高估了,現在的確低估了,但長期來看,VR會在各種跌宕中體現它的價值,兩年以後、五年以後、八年以後,這個行業會高速發展。
奏凱,我要說、!!這個是我帶著眼鏡看了恐怖片之後久久無法正常入眠引起的現狀!!!對於一個不看恐怖片就無法入眠的人來說!!第一次帶著DK2看恐怖片非常震撼!!!
沉浸感十足,音效感十佳,第一視角!!
絕對絕對是十足的震撼力。。不對,是恐怖!!!當然啦!!VR這款現在在國內只是起步階段大鵬、暴風、連做手機的魅族。鎚子都要進軍能說不火,沒市場??最近在北京召開的HTC vive 開發者峰會,還必須有邀請函才能參加!!十分火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現在的VR正在曲折處行走,也許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在曲折處行走,甚至直到我們生命終結的時候,VR仍然在曲折處行走,但在那條曲折的道路的盡頭的,仍然是一個金光閃閃的未來。
當然,VR的未來不等於VR的現在,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所以要理性看待當前VR行業的"冷"與"熱"。
如果你知道像FACEBOOK、阿里巴巴這些巨頭都在投VR領域研發的話,應該就會對VR發展有更深入的理解。VR畢竟被譽為將會替代電腦、手機的新一代媒介產品,其未來應用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歷史的車輪在前進,當年3d化大潮前好些人都質疑遊戲需不需要3d化,2d也是不錯的么。任爺爺如是說……然後ff7跳出來給了全世界一記耳光。
電力早晚會取代蒸汽,u盤已經快打死光碟機,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歇的
重大創新,難免經歷 提出、泡沫、崩塌、沉澱、提升、爆發的周期。
並不會,你看看現在互聯網大佬們對待VR是怎樣就知道了。
VR+的理念正在慢慢滲入到我們的各種行業,改變著我們的各種生活方式。
VR+電競」、「VR+音樂」、「VR+旅遊」「VR+教育」、「VR+體育等等這些。
就是未來VR更多面的一種。
厲害
來看這邊文章吧《八問VR:風口過去後的求生之路》
1、VR的市場足夠容下這麼多玩家嗎?
我們先算一筆賬,到目前索尼的PS4已經銷售了4700萬台,預計17年能夠突破6000萬台。回想微軟推出的Xbox的配件Kinect,即便只是增強部分遊戲的操作體驗,也在其積極的推銷之下其銷量達到主機的36%。只要索尼願意推動,PSVR賣到3000萬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對於遊戲開發者來說肯定是個好事。
話說回來,如果VR只是一個玩遊戲看小視頻的工具,定位就是「遊戲機+DVD機」,遊戲機市場每年只有1500萬台,無疑跟雷軍所說的一樣,「VR只是個玩具」。那麼這個市場太小了,小到谷歌根本就不應該進來,更不用提英特爾、微軟這些了。
未來VR的市場應該是遊戲機+電視+PC的市場規模,其定位會是家庭娛樂市場,更大的市場會是AR,如TimCook所說「VR是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但不會有AR那麼大」,AR的終極目標將是取代手機。
2、目前VR發展的瓶頸在哪裡?
硬體能力,從傳輸到晶元到顯示能力都跟不上VR的需求。各家廠商做了很多聰明的優化,比如錐型編碼、視角預測,來解決處理能力和帶寬上的壓力。像眼控,手勢識別,無線傳輸這些」甜點」也在不斷的加入,來提高使用者的體驗,想必在17,18年會普及到各家的設備。
但始終沒有解決的是顯示的問題,目前的解決方案都是手機屏幕加上兩個透鏡,一是重量難以做到使用舒適,一是紗窗效應非常明顯。我們可以想見,至少兩年內無法期待能夠滿足雙目4k的屏幕出現。顯示的問題只能期待科技上的革新,工程層面,短期內創業者只能在現有硬體架構中尋找機會。
3、巨頭們給創業公司留了什麼機會?
谷歌、微軟、Facebook等巨頭公司早已布局VR多年,國內的樂視、小米也在都在積極完善自己生態版圖,即便看似置身事外的阿里也重磅押注MagicLeap。在人才、數據、IP等等方面積累和儲備,初創公司確實是無法挑戰大公司的。相比於直接在平台層面正面競爭,小公司更適合從端上尋找大公司照顧不暇的機會,比如像拼接、拍攝、手勢、定位、內容等等。
4、硬體短板或許也是件好事?
反觀手機行業,現在已經進入硬體的平台期,對於消費者來說,今年的手機和去年買的只是外觀稍微好一點,硬體能力上沒有明顯的提升。這時候硬體產業就會停滯,只有內容上能夠掙錢。VR恰恰處於所有人都不滿意,但所有人都期待的時刻,現在是創業公司進入的好機會,假設2025年行業才走向成熟,一年一升級,兩年換一次硬體,還有很多錢可以掙。
5.做頭顯的創業公司準備好了嗎?
現在深圳每個月的頭顯出貨量能達到千萬級別,去年一台機器能賺到3塊到5快,今年大概2毛到5毛他們都做。深圳的工場接地氣,產品成本非常低廉,市場投放也非常快。創業公司如果沒有在分發上的優勢,希望靠著設計和功能上的創新,頭顯已經沒有機會了。
6、硬體跟不上,VR內容怎麼辦?
有消費者被問到,如果有成人內容的視頻,但是看不清楚,你願意看嗎?他說,會看,而且我會很用力的看。所以也可以理解深圳大量的廉價VR頭顯賣到哪裡去了。在日本的成人用品展上,VR相關的內容,甚至「智能硬體」的豐富程度遠超想像。
相比於大型體育賽事的實時性要求,強互動性直播的操作和延遲,在硬體不能支持之前,完全可以從一些對延遲和畫質容忍度更高的業務切入。比如VR秀場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降低互動,把視角壓縮到雙目180度,而且場景中大部分的內容是靜止的,不會出現暈眩感,但對於觀看者已經是完全進階的體驗。
對於內容創業者,即便VR的顯示體驗距離ritina尚遠,能做的事情也已經很多,除了上面兩個,還有駕駛培訓、裝修設計、產品展示等等。
7、技術公司如何夾縫求生?
越前沿的技術它越自然地跟B端是在一起的,只有越成熟的技術它才會越自然地跟C端在一起。技術導向的公司如果不是在流量或者資源上有特別的優勢,從2B入手更可以專註於技術本身,而且B端客戶相對更加理性,對能給其業務提供價值的技術更加敏感。同時2B公司的成長軌跡相對於2C製造爆款要漫長得多,這就要求創始人和團隊都能耐得住寂寞,並且管理好現金流。與會的一位創始人談到,他們做到現在差不多用了6年,中間經歷了很多考驗,給一些大公司做做外包項目也是很好的生存之道,一方面保持收入留住員工,另一面挑選項目一定要和公司方向有契合之處,這其實是變相的技術積累。
8、什麼樣的VC會跟你穿一條褲子?
其中一位與會的創始人提到,之前有投資人找上門來「我們打算投你,但是你得給我一個保證,保證我投完你們之後沒有風險。」這樣實在無法稱之為「風險投資」。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蘋果增強現實APP達到1000款 但開發者熱情大跌?
※AR如何入門?
※iOS上有哪些好玩的,有用的AR軟體?
※AR 技術能用來做什麼,有什麼想像空間?
※增強現實技術(AR)具體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