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里寫的不是真相,為什麼讀書?史里載的也不是真相,為什麼讀史?

u世上萬般醜惡,書里寫的不過十一,為什麼讀書?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被閹割過的,為什麼讀史?

15:30編輯。。

肥腸感謝大家 補充一下~題主並沒有說自己不讀書也不讀史嘛~~嘲諷的和秀優越感的幾位你們爽到就好,但是題主自信不比你們讀書少,所以感受不到你們的惡意:-) 題主只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啦,好答案真的不少哦,大家明辨~

17:37

假設我就是不讀書不讀史我就愛捧著爆米花看電影電視劇咯~~電影電視劇真的好好看吶!!!而且也有保羅萬象哦,更能滿足雪亮的眼睛們找茬找錯找真相的慾望呢,特別是宮斗劇!我還愛刷知乎,一句話抖機靈真是太機智了呢~


各位回答什麼探究真實、追尋真相什麼的太高大上了,我來個淺顯點的。

一個人若跑來問我他想造個房子,我會告訴他,先挖地基、再立柱子、然後砌牆、柱上架梁、樑上架板、蓋上屋頂、大功告成。

他很滿意地走咯,過幾天又跑來罵我,說我騙他,他按我說的來根本造不出房子。

我一聽,很高興,告訴他:「建築設計本科五年,土木工程本科四年,暖通專業本科四年,工地施工還得讓老師傅帶著熟悉個一年半載。你一個人全學太累,不如咱們兩合夥兒找個學校一人跟著老師學一半,我已經學了兩年了,這樣算的話6年之後咱們就可以動工了!」

可我沒想到他又跳起來指著鼻子罵我凈扯犢子,氣呼呼地走了。過兩天他在知乎上問了個問題,「閑談後學了兩年建築學,連個房子都蓋不起來,為什麼要學建築學?建築學有什麼用呢?」

我在這裡眼淚汪汪,母校,俺個學渣給你丟人了··········

題主說自己讀書也讀史,這我是相信的。但這裡的「史」分很多種,有歷史小說、歷史書、史書、史料、野史神話,敢問題主讀的是哪一種?

別跟我扯什麼所有的歷史結論都是假設啊,沒有絕對的真相啊之類的「正確廢話」。歷史學家的任務就是還原歷史。

可題注你想想你讀的書和史學家讀的書是同一類書嗎?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上可以講的頭頭是道,但你看他敢不敢在同行彙報中這麼玩。

他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聽得懂,老老實實承認,你們的接受程度就這水平。

史學家真正知道的可能也就兩個點,這兩個點是怎麼連起來的?有各種推論、假說、證據。但為了大眾能理解,得,統統給他們畫直線就成了。況且,那兩個點是不是真相,還有各種假說猜想。

你真以為史學家就是抱著一大堆古書在那裡埋頭翻找?原來的歷史學是一級學科,底下有八個二級學科為他服務,分別是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8個二級學科專業。

知乎上有關於考古的回答,你看看,一大幫人在田野里挖半天不就為了幫史學家敲定史書上的幾行字么?就這樣,還未必是對的。一有什麼大墓挖出來的時候,不知道多少史學論文就成了廢紙。

題主,你憑什麼認為自己在家裡啃幾本當年明月就能比得了一大幫學者埋頭苦幹?你那著個牙籤就想學人家造個瓷器,憑什麼?

知乎上的歷史板塊下面吵吵鬧鬧誰他媽都不服誰,可你見過幾個沒腦子的敢肯定說自己寫的就是真相?有幾個答案拿得出物料與史料的雙重證明?大家都不過東拼一點,西湊一點來這裡看看熱鬧而已。

我覺得任何一門學科學得稍微深入一點就應該明白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史書不是理所當然的真相,醫院不是理所當然的就能治病,努力不是理所當然就該有回報,節儉不是理所當然的美德。

這一切,只是你的想當然。

~~~~~~~~~~~~~~~~~~~~~

我本來想說的事,史學是一個很嚴謹的學科。

我們所讀到的歷史和史學還原真相的歷史並不一樣,後者的門檻很高。

但我發現好像看錯問題了。

正面回答問題,因為學院要考建築史,所以我得讀史。

(沒人說建築史書不是史書吧··············)


不過十一,所以你要讀十本

被閹割過,所以要讀雙方

不然你連一都不知道,閹剩下的都撈不著


看樣子比起多角度的參照,題主更喜歡可以「蓋棺定論」的知識,喜歡一語道破的故事,喜歡已被確定沒有懸念的世界。

你在試圖尋找一種活在已知的安全感。

可世界並不是靜止不變的,它不是總停留在一個時間點上,只有一種形態。這個問題並非真如描述所說,是為何而讀書的疑惑,它是屬於個人世界觀的問題。

你在讀書時要求客觀,要求真相。卻不曾悉心思考過所謂「真相」究竟是什麼。很想告訴你我個人化的觀點:每個人信奉的都是自己心中的真理,然而真理卻可以包容不同的每個人。如果這個時空中真有真相的存在,那麼它也是所有角度與對錯的總和。

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讓你懂得自己去思考。不斷擴大思想的圓。如果說一本書是一個小圓,那麼當你身處其中一個時,圓外的世界對你而言就是混沌一片。讀書的意義,就是讓人充分接觸和體驗那些確定與不確定,不畏懼心中的相信被推翻,亦不會對不了解的事妄下結論。

對了,很重要的一點,你要始終記得是你在讀書,而非書在淹沒你。

真相浩如煙海,所以我們才敢進行專業或業餘的每一次討論。如果真相薄如紙張,那麼大概在此的許多人都不敢輕易的開口說話。

-------------

然而問題描述中的行文實在太亂,就不再多展開,只是對題目稍作討論。問題本身並非提問,更像質問。在這種語境下,想好好找一個角度分析真不容易。


我覺得問題有點誤導的意思。

首先,讀書,讀歷史和研究書研究歷史是不同的概念。

讀書是因為有讀書的樂趣,不是為了所謂的真相。比如你讀一本小說,茲要故事有趣,情節動人就可以讓你讀的津津有味,沒必要糾結故事的真實性,有時候甚至不必對不合邏輯的地方挑刺,只要這謬誤的邏輯「顯得」很順暢就可以了。讀歷史是相似但不盡相同的道理。作為普通讀者,讀歷史大多數時候和看小說沒有多大區別。不過讀歷史本身就需要讀者有不盡信歷史的決心,也可以說這才是讀歷史的趣味所在。比如某歷史說說某皇帝是蛇生的,這顯然是錯誤的,但通過研究這個時期的文化可以解讀出出現這樣記載的原因是什麼。是龍信仰,還是當地當是崇拜蛇神?甚至可以推斷出龍信仰的演化過程。而這,就是讀史的樂趣,也已經接近研究了。

再來就是研究的問題了。單純讀書和為了研究的讀書是不一樣的。讀書是美學享受,研究是科學態度。科學研究者才是追求真相的人。這是幾乎完全不同的兩種態度,但美學感受和科學研究在終極部分是重疊的。(參考朱光潛,談美書簡)。換個簡單的說法,假如一本書里寫了一堆顯而易見的真相,告訴你人類是一種動物,花是植物,那根本就沒有讀的必要了。其他人我不清楚,我讀書一個是感受書里的氛圍,一個是讀書給我思考的素材。這兩種都是我的樂趣,書是否講的是真相會通過我的思考得到某種程度上的驗證,無論它是否真相,對於思考著的讀者都是無所謂的。毋寧說,正是由於扭曲的真相,才更有趣。

閱讀是一種創作。只是眼睛望著鉛字在動的話,確實應該發明只寫了「真相」或者「正確的」內容的書。但反正我不會看這種無聊的東西。


我對這個題很感興趣,而且我認為題主可能想問的不是應不應該讀書,

而是「為什麼」——當面臨這些潛在的問題時,讀書的意義還在哪?

有可能我的理解也不全面,希望能指正。

首先,對「書里寫的不是真相,我們為什麼讀書?」回答:

● 真理,許多真相是需要人去調查和發掘的,而當我們讀書的過程中會產生疑問和發現漏洞,或許這些漏洞給予啟發,讓對此感興趣的人加以反覆琢磨,甚至給出解決的答案。嗯,我想說的就是這樣的過程,稱之為對真理的追求,而研究的過程,就是進步的過程。

● 書何其繁多,但是也沒有多少選擇。作者的結論給了讀者第一次選擇,讀者對書的挑剔進行了第二次選擇。因此「多讀書、讀好書…"對於真相更加接近的書,有利於我們理解世界,而對於虛假醜惡的書,有助於我們擦亮雙眼

● 各類書籍滿足不同的需求,也許人生是充滿了假惡丑,需要書籍去抨擊;同樣人生也充滿了真善美,需要書籍去讚揚。這就是書的魅力。

其次,「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被閹割過的,為什麼讀史?」

● 我覺得很多我們現在讀到的史書都是相對真實的,比如司馬遷的《史記》,裡面雖難免有些怪力亂神之談是為了符合統治者登基的目的,但總體來說尊重歷史。(《史記》的真實性如何判斷?能舉例證明嗎?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借用我同學的觀點:雖說史書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但是勝利者過一段時間就換一個,清朝可能會修改在明史,但是宋史唐史,就沒有那麼在意了。各種不同版本的史料也可以互相參考和對照。

● 考古學,是我們最為接受的還原歷史的方式之一,我們在史書上讀到的,或被考古發現證明,也或被考古發現推翻,這樣的過程不僅在歷史上,也在無數的科學成就中上演,但這個尋找真相的過程是進步的,也是我們所嚮往的。

● 最後,歷史隱藏的部分不見得就那麼重要,就我們常人對歷史了解的層次,真假的探究不過是茶餘飯後的消遣,這麼說可能不學術,不過這就是平常人讀史,了解脈絡、細節即可

感謝我的朋友 @代小紀 以及@SevenQ提供的這張圖片

這不是證明了歷史是被閹割過的,而是我們不要自我閹割地看歷史,一知半解就以為這便是全部。

最後,不是教育,而是我想到了這句話: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弗蘭西斯·培根

回答有很多不足,但我本意覺得題主出發點很好,引起了很多思考


罪犯也沒幾個會老實交代的,是不是以後警察也不用審他們了?


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目,達四聰,故共、鯀、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台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而下情得以上達)。」上曰:「善!」


題主既然已經看得如此透徹,書啊史啊還是讓我們這些看不穿的人去看吧。

題主一定要堅持不讀書,不讀史,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千萬不要學我們,就知道看書看史,卻看不穿世間的醜惡和閹割的事實,比起題主來,真不知道LOW到哪裡去了。



同樣的歷史不是只有一本書來寫,同樣的事迹也不是只有一本書來描述,你可以通過大量讀書,拼湊出一個你認為的真實的歷史,既有大開眼界的功效,也有福爾摩斯斷案的快感。


讀史初讀事,而後讀疑,但最終,讀的是態度

中國的史官,向來不吝於表達態度,通過不同朝代的史書對於同一個人,同一個事件表達的不同態度,可以看到背後政治與精神導向的變遷。

就好像一個成熟的人,能夠從別人的話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判斷他的立場,即使他說的話本身也有偽飾與不實


題主說自己也讀書也讀史,你在讀的時候就沒想想自己為什麼讀嗎?每個人的理由是不一樣的,我自己的話主要是興趣佔主導地位,不是為了裝逼,也不是為了了解我華夏民族偉大歷史。我就是對歷史感興趣,對歷史中那些活生生的歷史人物有血有肉的讓我產生共情的英雄悲劇人物感興趣,還有就是我想知道一些事情究竟是怎樣的。比如漢唐盛世是如何的輝煌,激發我讀史的慾望。比如小小蒙古是如何興起的,比如西安事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抗日戰爭是怎樣一個過程、國共內戰為何會是這樣的結果?大多數都是好奇心驅使著自己。所以我讀史也是是有選擇的,只讀自己感興趣的。


以下為答主個人見解,若有不同歡迎討論,不喜可點叉退出_(:з」∠)_

書寫的是不是真相?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題主看的是什麼類型的書。

但是要不要讀書?至少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是比書籍更能打發時間的東西了。從我記事起,我家就有兩柜子的書籍,再加上獨生子女的假期簡直是世界上最難熬的假期,但是當你開始看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哇!時間怎麼過的他媽這麼快!

我記得有一個暑假,第一個月我只看了兩本書(世界百大偵探案件和災難事件)每天把規定的任務做完,又沒有小夥伴找你玩的情況下,那時間簡直是熬的要死人了。那兩本書完完全全的充實了我的無聊時光,尤其是看偵探故事,一個故事可能就會仔細的看一下午,很多時候推理裡面疏忽的地方,還會翻到前面尋找裡面提到的線索_(:з」∠)_當然也會腦補一些場景(小時候看這個還做過噩夢,逃)

要不要讀書?我的回答是要。很多時候我在想為什麼現在的我不是很喜歡讀書,雖然很多時候是靠手機打發時間,但是還是覺得很無聊。是因為我小時候讀過很多很多的書,至少我的眼界在那裡,至少現在我不會對雞湯文,成功學有興趣。雞湯?還沒我小時候讀過的童話故事好把。

我過去讀的書籍至少不會讓我的未來在某些方面花一些明明可以避免的時間和精力,我覺得這是讀書的最大作用。

史書寫的是不是真相?是的

史書寫的是不是全部的真相?不是的

不知道題主知不知道議程設置,很多時候你所知道的真相,只不過是一部分的真相罷了。史書也是,它僅僅只是寫的人所看到的真相罷了,但是它的的確確就是真相。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看史書呢?因為我們不看就一點真相也不知道了。

題主也說寫的不是真相他就不看,人類不都是對未知極其的有探知欲么,雖然它僅僅是部分的真相,難道它就不吸引你么。

一點小看法,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因為尋找真相的過程很有趣


好問題。

很多書,裡面的事實不是事實,不僅如此,很多書,講述的觀點,也是比較片面,或者偏頗的。很多人,說的話,也是不完全正確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寫書的人掌握的信息可能不那麼全面,個人會處於特定的立場下,作者是這樣,讀者也是。有些書寫出來的時候就有種種不得已或者有意為之。

寫書的人也是人,開天闢地的書幾千年就那幾本。

和你說話的人,也許本身是真誠的,但是他的視角看去,就是那個樣子,人資源和稟賦不同,看到同樣一個事情印象不同是很正常的。何況,有時候說話的人也有特殊的用意呢。

書,只是曾經存在的歷史,和聰明人的知識的一種投影,投影的角度,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時候可能看起來有點失真,或者好像沒有那麼精妙。

不過既然是投影,它仍然是我們了解本相的最有價值的線索之一。去審視當時的背景,作者所處的環境,深究投影為什麼這樣投,就會知道當時的實情。書上的字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應該學的,是寫書人為什麼這麼寫的原因。

書上的知識,除去最經典的,難免是有粗糙的邊角,但是它們還是值得推崇的。如果沒有他們沿著經典的方向去研究,那麼經典開創思想道路,可能會被雪掩蓋。而且這些著作往往是瑕不掩瑜,裡面還是有很多閃光點,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不求它完美,只要有一兩點給自己以啟發,引發了思考,就值得珍視了。

並且,真正的精髓的思想,是不會在書上讀了就學習到了的。就像巧妙的木匠,哪怕是子繼父業,兒子技能也不會那麼精妙,不是刻意不教,因為最精妙的經驗,是講不出來,寫不出來的。

所以讀書的人,不應該糾結於文字表面的真實,正確與否,寫書的人都是在特定的情況下,立場下,背景下,寫出了這些東西。時代在變化,即使是完全客觀的知識,時代變化了,也是可能已經不合時宜的。真正的讀法,是不糾結於字裡行間,結合前人的形勢,了解他們這麼寫的原因,學習他們的思維方法,再審視當前的時代形勢,截長補短得靈活使用那些思想。

如果能夠做到,讀完書甚至連書都不需要了,更不會有這些糾結了。


你看到的也不是真實,為什麼要有眼睛?

你聽到的也不是真實,為什麼要有耳朵?

你的存在都未必是真實,為什麼要有你?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