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彩是如何倒下的?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地區,繼「春都」「亞細亞」之後,倒下的第三個企業吧。

有人分析認為安彩倒下的原因是「多元化投資」,但個人認為不止如此,哪位高人能分析下,謝謝!


摘自網路,侵刪!從多個角度分析了安彩倒下的原因。令人唏噓。

**************************************************************************

安彩的故事其實可分解為三個懸念:

  一是這個頭頂著壯大民族品牌、為國爭光等理念的企業,突然間一夜成名之後,該當何去何從?該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安身立命?

  二、一個企業,尤其是一個公認的顯赫企業,當名利與財富、挑戰與陷阱縱橫交錯時,企業該選擇怎樣的戰略,在這真偽善惡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當一個企業過多地印上了個人色彩,企業安危繫於一人之時,這究竟是禍還是福?又該如何規避這種隨時會迸發出地震般破壞力的風險?!

  這個冬天,對於安彩5000名員工來說,來得異乎尋常地早。

  此前的員工大會上,他們被告之。因為經營遇到困難,市場持續低迷,集團決定裁員一半,以渡過眼下的難關。短短兩年內,這已經是安彩的第三次裁員。

  很顯然,這個號稱資產130億元的大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關……

  這家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的玻殼企業,一度以「紅旗飄揚」的民族企業姿態,高調打破了國際巨頭對中國彩電玻殼的壟斷。成為世界第一玻殼大王。20多年裡,它一直是眾多企業膜拜的標杆,並是首批16家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之一。有人聲稱,因為有了安彩,中國人買電視至少少掏了1/3的錢。

  過去的安彩有著太多為人讚歎的輝煌,今天它卻不得不承受人們太多的詬病。有人放言。如果安彩倒下了。將是中國信息電子企業進程史上「最沉重的一撞」,將是對一些多年「家天下」的國有企業最振聾發聵的「警世鐘」。而在中原這個總是誕生神話並也總是埋葬神話的紛擾之地,安彩倘若倒下,將是繼春都、亞細亞之後又一個重量級傳奇企業的悲壯謝幕……

  相比於前兩者,安彩的命運更讓人唏噓。

  安彩這匹大大的黑馬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決定大力發展彩電工業,為此國家擬興建彩電的核心元件廠――玻殼工廠。對這個關係中國彩電工業未來命運的關鍵項目。各大城市南京、上海、成都、瀋陽都參與了爭奪。安陽作為河南省的代表,「幾乎是最貌不起眼的一個」。

  不過這種「貌不起眼」很快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變得「光彩四射」。此人李留恩,而後被人譽為「中國玻殼之父」,執掌安彩達22年的強人。

  李留恩出身貧窮,卻聰慧過人。他精於發明創造,剛參加工作時就設計了一台鹽水爐,「引起了市領導的重視」。之後,安陽當地的造紙廠、鋼管廠、二機電廠、震動器廠、齒輪廠等企業都出現過他設計、改造的機器。

  他少年得志,自稱「沒有搞不懂的機械原理」。有人拿了一台進口機床讓其觀摩,結果不到半天他便捉摸弄會了操作;1983年,他出任連年虧損的自行車二廠廠長,不到一年,該廠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先進企業。

  ――就在其他城市大談實力、交通、環境的同時,李留恩談的卻是他對彩電工業的理解、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行業的走勢……分析深入淺出,頭頭是道。令人信服。據稱領導會後當即拍板:「就是他了!」而後有人告訴他,中央領導很欣賞他的眼光和初生牛犢的勇氣。

  安彩項目因此塵埃落定!

  在一片長滿野草的麥田上,籌備者、領頭人李留恩領著上千名建設者再度發揚了一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紅旗渠精神」。所有的建設者夜以繼日風餐露宿,吃住都在工地上。當時的領導到國外去考察,隨身都還帶著一個小布袋,「裝的是小米,可以用來熬粥喝。」

  李留恩的很多做法而後都被視為「超前而富有遠見」。在技術引進上,安彩以「貨比三家,以夷制夷」的博弈手段與國際巨頭展開談判。為國家至少節約了上億元的資金:項目確定之後,他從不多的籌建基金中拿出了70萬元。委託培養了151名大學生,這開創了國內企業培養人才梯隊的先例;企業尚未投產時,安彩便率先制定出廠規,大到企業的總體理念、小到一個清潔工的行為規範都一應俱全。俗稱「安彩36條」;每一個被招進安彩的員工,首要的一關是軍訓。不合格者,一律不予錄用。

  投資額達數億元的浩大工程。最終用了18個月的時間完成。1990年5月17日,在安陽人民「熱烈而又按捺不住內心激動」的期待中,安彩建成點火。當年。生產玻殼500萬套,產值10億元。

  20世紀90年代初,安彩以一種一出生就技驚四座的方式,開始走向中國企業浩瀚的大舞台。

  滾雪球般地壯大

  作為為國爭光的典型代表,李留恩是愜意的;但作為初出茅廬的企業家,李留恩一出頭就遭遇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切膚之痛。

  安彩試產成功的第二天,日本NEG公司就宣布玻殼降價30%,而後,有人發現,在引進的技術中,日方還有意無意地「暗算」了安彩――居然少了一道精磨的工序!後果幾乎是致命的。有人描述:「大批玻殼堆滿了倉庫,廣場和馬路邊上全是玻殼,甚至連安陽市滑翔學校的飛機場上也堆著賣不出去的產品……」

  跟中國大多企業一樣,企業家在草創階段起到了第一要素的作用,他們的個人魄力和決斷往往成了企業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在走投無路之下,李留恩展現了他的魄力。他發了狠,組織一幫科研人員攻關,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1991至1993年,安彩用近乎拚命的狀態完成了258項技術改造。解決了40多項工藝問題,填補了8項國內空白。安彩還研發出了當時國際先進的21英寸、25英寸大屏幕彩色玻殼。

  自主研發最終救活了企業,也成了安彩後來風光多年的法寶。

  在當時國際巨頭大都年產量在2000萬套以上的生動刺激下,知恥而後勇的安彩挾自主研發的雄風,其後便踏上了一條奮起直追的擴張之路。

  1994年,安彩上馬二期,投資過10億元的工程,快馬加鞭,一年的時間宣告建成;

  1997年3月,三期工程開建,又一年之後,三期工程一次點火成功;

  2001年4月,四期工程宣告點火;

  同時安彩在國內也掀起了一股無人可擋的「安彩併購旋風」――

  1998年12月,安彩成功兼并了成都紅光玻殼廠。一年過後,原先負債過億、下崗3000餘人的老廠起死回生;

  1999年8月,安彩兼并天津市津京玻殼廠,將對方的黑白玻殼生產線改造成彩色玻殼生產線,不久,安津公司扭虧為盈;

  1999年9月,兼并河南新鄉美樂集團,一個月後,安彩集團順手又兼并了新鄉另一家難以為繼的軍轉民企業。

  那是一個激情燃燒並充滿了暴利氣息的年代,市場對彩電的巨大渴求以及安彩自主研發產品優越的性價比,營造了一個難以想像的牟利空間。正是有了李留恩未雨綢繆式的決斷,抓住了這個百年一遇的機會。

  2001年,此時的安彩集團儼然已經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這年的年終大會上。李留恩穿著筆挺的黑色西裝,當著6000員工,意氣風發地作報告:「安彩實現了銷售收入60億元、利稅7億元、資產80億元,年產玻殼3000萬

套!」話音未落。台下的掌聲歡呼聲已然雷動。

  就在當年,河南當地的媒體做了一次評選,安彩以「最具影響力的企業」獨佔鰲頭。此時,紅得發紫的春都剛剛倒下、亞細亞關門一周年,安彩以橫空出世的姿態成為了中原大地又一顆最為耀眼的新星。

  期間盛行的一個笑話是:當日本人聞訊前來尋求合作時,揚眉吐氣的安彩人頭都沒有抬,日本人最終在廠區外晃晃悠悠地轉了三圈,走了……

  「一人制企業」的眩暈

  1997年之後的幾年,安彩的效益出奇地好。

  一個普通的工人,月工資能發到5000元,一個小幹部,工資上萬。當時,安陽人的平均收入只有700元。

  「到安彩幹活去!」成了當時安陽最有煽動力的一句話。不過,進安彩幾乎成了一件比高考還難的事,因為即便是做個普通工人。都得主管的市領導簽字。

  安彩廠區外一條安彩大道,成了安陽夜市最繁華的地方,先富起來的員工們開著自己的車,喝著當時最貴的扎啤、過著小資一樣的情調生活……

  和後來許多多事之秋的國有企業一樣,當企業在某位能力超強的「牛人」帶領下。達到一個高度後,權力將會無限地集中到某個人身上。這種畸形的治理結構被人稱為「一人制企業」。率先「發明」此名稱的是三九集團的趙新先。一次還是國務院副總理的朱?基到三九集團視察,末了叫趙新先把企業的副總、相關負責人叫過來合個影,趙新先說道:「不用找他們了,企業基本上是我一個人在管事!」

  90年代末,在把安彩帶到一個讓人眩暈的高度後,李留恩也成了企業說一不二的「家長」。

  安彩內部的重要通告。都以「總裁×號令」的方式下達,所有的員工都被要求深刻領會總裁令的精神,總裁指示什麼就幹什麼。他一句話,「干不好衛生間,就干不好企業!』,此語一出,安彩集團上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每個衛生間都貼上了瓷磚,「並且可以沖澡,有賓館的感覺」。

  他在企業內訓話:「我在國外得到一個點子,至少夠你們學上一年!」台下的人噤若寒蟬。

  這是一種明顯帶有人治痕迹但卻在一些國企大行其道的「通吃模式」。沒有人認為它絕對合理。但卻真實存在。「符合國情」,甚至讓企業有著超強的運轉效率。

  一方面李留恩被極力地粉飾和吹捧,被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可以自由出入市長辦公室,不用排隊不用打報告;去外地談合作時,接待他的都是政府一把手,有時甚至四大班子全部出動。

  另一方面企業的命運夾雜著領導者個人雄心無限地擴散和膨脹。他斷言:「現在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誰把資源配置得最好,誰才是贏到最後的聰明人。安彩必須千方百計做好資源配置……」

  「安彩要做的,應該是世界第一,要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大集團!」

  2003年末,安彩人以75億元的銷售額,伴著一句振聾發聵的話,進入了新的一年。

  脫韁的野馬

  研究安彩案例,往往給人這樣的感慨:因為害怕自身不夠強大,害怕規模不夠,安彩總在不斷地壯大、不斷地擴充;然而,就在一路衝殺、對手紛紛退避的時候。安彩的英雄們反倒茫然四顧,無所適從了。

  作為一家資產過百億、員工多達萬人的科技型企業,如何進行更為長遠的戰略規劃,把握未來的趨勢和主動權,卻始終沒有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作為一軍統帥的李留恩只有一個目標:把安彩做大、做大、再做大!於是。任何能讓安彩做大的想法都讓他躍躍欲試。

  2002年。安彩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宣布注資一億元開發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產品,該產品是「21世紀高科技的兩大發展方向,有著巨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

  事隔未久,安彩又果斷進軍金融行業,出資過億元成了南方證券的股東:

  2003年,當時的「河南首富」、華林集團的老總孫樹華找到李留恩,稱手上有一個「西氣東輸」項目,你我兩個大企業可以聯合起來搞,利潤至少上億元。孫樹華一臉的憨厚,以「最沉默的老實人」著稱。而後,安彩近億元的資金打進了華林集團的賬戶,同時安彩還為華林集團擔保貸款:

  2004年,有本地的企業找上門來,要求「大哥級企業」安彩為其擔保,向銀行貸款5000萬元;2005年,李留恩決定在新疆成立一家物流公司,理由是,新疆毗鄰中亞,那一群斯坦國家中,很多家庭還沒有電視看……

  這種帶有即興創作、倉促上馬的公司,事後證明,大多沒有進行可行性論證。而安彩施放的這一顆顆「衛星」,大多顆粒無收,虎頭蛇尾。

  在北京的衛星定位系統搞了兩年,一無所成,最後資金耗盡,公司宣布解散;安彩參股的南方證券因為做假被證監會查處,最終破產;為安陽本地企業做擔保,該公司到期後無力償還貸款,銀行從安彩的賬上將錢直接划走:

  與「最沉默的老實人」孫樹華的合作,更是被企業界傳為笑柄。錢打過去了,「華林集團的賬務居然由一個沒有任何財務經驗的高中生打理」。華林集團甚至私刻了李留思的公章招搖撞騙。再後來,孫樹華被捕,死無對賬。有人估算,安彩至少損失了1.35億元……

  多元化不僅一點點耗掉了安彩耐以積累的企業資金,更使一個原本主業清晰、思路正確的公司失去了方向。

  有人秋後算賬地做了一個點評:「安彩的多元化有點像盲人摸象。」

  說它「盲」,是因為一沒有規劃。沒有方向,摸著什麼上什麼。二在轟轟烈烈的搞大企業的過程中,安彩賴以安身立命的玻殼技術,始終未有進展。1997年之後10餘年問,安彩依舊以「一招鮮」的方式吃著老本,規模的壯大並沒有換來企業質的提升。

  「史上最為失敗的收購」

  但2000年到2003年間,市場格局卻悄然發生著變化。

  一方面,行業大舉洗牌,彩電企業以四天一家的速度死掉,市場萎縮。傳統的CRT玻殼利潤下降;另一方面,高科技的數字新一代產品在迅速萌芽、蔓延。

  2002年,從美國考察歸來的李留恩興緻勃勃地召集中干開會。或許是美國之行收穫巨大,他心有感觸地作了預見,未來幾年內,數字等離子、高清液晶電視等新一代產品必將成為市場的主導。有人小心翼翼地建議「可否開始系列產品的研製」。這在後來被看作是最為適時的一次建議。被否決了。

  他有自己的判斷:傳統CRT電視雖說市場在萎縮,但放眼全球,還有很大的空間。他記得他回農村老家過年,在老家,看彩電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覺得,CRT電視至少還有10年的市場!

  事後證明,這是一個完全南轅北轍的判斷――安彩的好運,也至此走到盡頭。

  作為市場老大,李留恩覺得唯一的努力就是奔跑,就是甩開對手,就是利用老大的氣勢最大限度地佔領市場,然後讓那些掉在後面的追隨者黯然死去。

  2003年5月,安彩就恰恰遇到了這麼

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這年,李留恩得知,美國康寧公司準備出售旗下的玻殼工廠。康寧公司是世界玻殼行業的開山鼻祖。牢牢佔據著世界CRT玻殼「一哥」的位置60多年。一旦安彩獲得了康寧公司的玻殼工廠。世界CRT玻殼的歷史將重新改寫,市場將被安彩絕對壟斷。安彩更是可以驕傲地成為國家圈點的首批16家中國企業中第一個「世界品牌」!

  李留恩「動了凡心」。而後,他被康寧公司以總統級的待遇對待,專機接到美國考察。20年前,作為觀摩的實習生,李留恩也曾經來過這裡,不過,那時的他受夠了氣,美國人沒讓他進門。

  各方的資料如是描繪了安彩這場「跌宕而完美」的收購:

  「康寧公司給安彩的開價為1.5億美元,李留恩看後暗自欣喜卻不動聲色,一句『安彩沒這個實力,價格不能接受』,讓康寧公司如墜雲霧。

  正是有了李留恩的欲擒故縱,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安彩掌握了主動,最後李總裁使出『殺手鐧』:開價5000萬美元收購康寧公司九條生產線!美方眼見無奈,只能同意。」

  這起「蛇吞象」案例,在各種場合被演繹得繪聲繪色。還成了一所高校的MBA案例。

  2004年10月,從美國引進的生產線,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中正式點火投產。當年,安彩的宣傳資料中寫到:玻殼產量達到5500萬套,產品國內覆蓋率達46%,品種國內覆蓋率達95%,出口創匯1.7億美元,生產規模躍居世界第一!

  不過在三年之後,當陷入困境、瀕臨破產邊緣的安彩集團痛定思痛時,人們才發現,那一次氣吞山河、被無限誇耀的「蛇吞象」收購,居然收購的是市場上行將淘汰的生產線。那次精彩的剪綵,儼然成了李留恩最後一次意氣風發的謝幕演出……

  這場收購,被安彩人定格為「史上最為失敗的收購」。

  如此之快的冬天

  該來的一切終究會來。

  當初收購九條生產線,安彩表面上只付出了5000萬美元,但這並不包括運輸、安裝、調試等費用。有人估計,將所有的費用算上,安彩至少需要付出12億元人民幣的代價。由於先前多元化的潰敗,這次收購一舉花光了安彩多年的老本,不得已。還向員工內部集了資。

  2004年10月,安彩將購買的9條生產線中3條安裝好,不過除了一條線勉強能生產出產品外,其餘兩條生產出的全是次品。剩下的六條生產線,拉回了幾個集裝箱後,一直堆在廠里,「再也沒有看到開封過」。

  殊不知,更大的災難悄無聲息地圍了上來。

  2004年到2005年。平板電視開始成為市場的主角,並迅猛地將傳統CRT電視市場吞食。2005年,CRT玻殼也隨之出現大規模的積壓,當年行業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價格戰,降價幅度達到了35%。

  此時剛坐上世界「玻殼之王」寶座的安彩,自有資金已然告罄。洶湧而來的降價浩劫,像洪水猛獸一樣颳走了安彩殊為珍貴的那一點可以流動的資金,這直接導致了各大分廠大面積停產。其後,安彩紅光玻殼廠、安彩津京玻殼廠宣布「下課」,再也沒有開過工。

  尤其可怕的是。2005年國家宏觀調控雷厲風行,銀行捂緊錢袋絕不鬆手。對這個「世界第一」但產品落後的企業,銀行並不看好安彩未來的前景,反過來,他們加緊催收過去的貸款,「像小人一樣露出猙獰的面孔」。市場利潤和銀行貸款。安彩的兩條生命線――都斷了!

  結局是悲愴的。2005年,安彩虧損1.8億元,下屬上市公司安彩高科也戴上了一頂不算光彩的ST帽子:再一年。安彩的財務報表更為難看,巨虧18.5億元。

  2006年3月25日,一位「曾經立志獻身安彩事業」的大學生爬上了高煙囪,以跳樓的方式逼要先前繳納的集資款:「銀行月供1000塊,我還上有老下有小,一個月只發700元。我怎麼活?!」

  此時的李留恩正在美國。這個宣稱「安彩的生命比我事業更重要」的企業家正頻頻約見美國那些大腹便便的投資家們,不過這回在美國他沒有享受到總統級的接待。那些大腹便便的投資家們陽奉陰違,用「NO」回絕了這個曾購買過他們國家設備的「買單者」。

  六個月後,一紙50字的免職令下達。他被免去了安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等一切職務。他沒能實現一生與安彩共進退的夙願。

  活著還是倒下

  安彩由此進人「後李留恩時代」,副總裁趙文明臨危受命。

  趙文明上台後採取了節流增效、提拔幹部、加大考核力度「三把火」。不過即便是正確的決斷,在一個「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隨時都有人在下崗」的公司,此時已經不可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趙氏吏治」最終無功而返。2007年7月,上任一年未能扭虧的趙文明倉促「下課」。

  2007年中期,這個多災多難的企業,兩次被無情地推上了拍賣的手術台。不過,期望中的拯救者最終沒能出現。

  就在安彩進行第三次拍賣的前夕,一場帶有誇張色彩的討債行動在安彩集團史無前例地爆發。一群為安彩跑過貨的運輸公司老闆,打著「頭可斷、血可流、2400萬不能丟」的標語,聲勢浩大地堵在安彩集團的大門口……

  一位自稱被安彩拖欠了多年的討債人告訴記者,他被告之,要錢,只有上法院。而當他來到安陽市法院經三庭準備起訴安彩時,發現那裡堆著的關於安彩債務問題的訴狀已經有半尺高了……

  那條曾經紅火的安彩大道,幾十家門面關的關、停的停。門口大都掉了一地的樹葉,但已經很久沒人清掃了。

  一位員工至今都能回憶起他在這條路上的際遇。當年,他剛大學畢業,沿著這條路到安彩集團報到。他不知道總部該怎麼走,正踟躕時,一輛桑塔納2000型轎車在他身邊緩緩地停了下來,車窗瞬間打開,裡面一個微微謝頂的中年人探出頭來,和善地給他指路。待到他上班後發現,先前遇到的指路人,原來竟是集團的董事長李留恩。他就此認定,李總是個有方向感的人……

  這個有些離奇的際遇,年輕人曾經向不少人講過,但沒有人相信他。


曾經在安彩工作過,親歷過那段歷史,唏噓不已。


簡直可以拍一部電視劇了,跌宕起伏。


推薦閱讀:

TAG:經濟 | 企業 | 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