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不讓老人帶孩子說家鄉話的現象?
我也一直想不通這個問題。其實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我們上海這邊以前搞「推普」,應該別的地區也有這樣的吧?推廣普通話不讓說方言,然後現在又說孩子們都不會說方言只會說普通話了,但這又是誰害的呢?
我覺得非常有必要重視方言文化傳承這個未來的社會熱點話題,方言都代表著各自地方區域的傳統文化,對地方的文化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我是一名大學生,今年回家過年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如今的孩子大多都不會說方言,甚至連自己地方特色都不知道,只知道拿著iPad打遊戲,六年級的學生還一直在看動畫片,不關注身邊事,如今的城市建設亂七八糟千城一面,山村也即將面臨著非主流般的千村一面,難道孩子說話也要像工業化生產那樣千人一面嗎,普通話必須學,但是方言也必須要會,這是傳承千年的語言,不要因為當今時代的快速發展而沖昏了你們無知的頭腦,不要等到資源匱乏再去節約資源,不要等到沒有森林再去保護環境,不要等到沒有藍天再去治理霧霾,意義不大
每次看到老人說七飯飯。。圈衣服教小孩就覺得搞笑
看到現在豆子大的小盆友都滿口普通話,其實還是蠻難過的。 我家蛋總十一個月,在他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就希望他以後能說一口流利的家鄉話,為什麼不說?那是我們的文化呀,多麼寶貴的東西!
方言需要保護,而這就是我們八哥說方言正在做的有意義的事情
我跟我老公一個地方的人,在廣東生活,平時交流沒有講方言,都說普通話,不覺得家鄉話有什麼值得那麼固執的去天天講天天念叨,十年不說我也照樣會講,對寶寶也以普通話為主,我們在外生活,遇到天南海北的人,說普通話好溝通呀,寶寶也不至於想要和其他小朋友玩但是羞於開口,方言什麼的帶回老家去幾天不就會說了,又不是個難事,題主多慮了~
同湖北,長到這麼大,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基本不講普通話,在校時也是,一來我們那邊東北人特多,講普通話全是東北味,本地人也被影響,所以從小特別討厭東北話。小學幼兒園時老師強制性要求說普通話,全家都不會講普通話,全靠自學,但我普通話發音什麼的完全沒問題,捲舌平舌,前鼻後鼻,鼻音邊音都分得很清楚,但語調東北味太重自己都受不了,一直忍到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在班上說方言,因此影響了一批同學。初中高中更是變本加厲,本地老師點我起來回答問題都講方言,外地就還是講彎管子普通話了。。。。到大學也是日常都講方言,也開始慢慢說些普通話,出國實習的時候,同事來自大江南北但如果我不說我是湖北人他們根本聽不出來我有任何口音。私以為通過放棄方言的形式來強制普及普通話體現的是對方言及家鄉文化的自卑和對所謂的普通話的盲目崇拜。順自戀一下,自覺在口音方面比較有天賦,幼時牙牙學語老媽老爸都沒花什麼精力,英語德語荷蘭語基本都能很快就學會發出比較正確的音,學德語的時候還被老師贊過,學荷蘭人說話的時候荷蘭人還震驚了下。綜上,小時候用方言講話根本不會影響普通話甚至外語的普及,說影響的只是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而已。退一步說,講普通話的時候帶一點方言也不會怎樣啊,何必呢
作為一個剛剛來武漢生活的北方姑娘,一想起我未來的孩子可能操一口我完全聽不懂的湖北話,就感到深深滴惶恐……
無所謂,我習慣了說普通話,爺爺奶奶說河南話。我侄子跟我說普通話,跟爺爺奶奶說河南話,小孩子聰明得很。
我覺得說方言無所謂,這就和你學外語一樣,你在一個全英文環境里,難道就會忘記中文嗎?
我父母是浙江人,對我說家鄉話;我在上海長大,小學初中老師都會對我們講上海話;生活中大家為了互相方便,會講普通話。
如果在普通話說得尚可的基礎上會說一點方言,有什麼不好呢?
我雖然對汪涵無感,但很佩服他能掌握多門方言的本事。和對方說他熟悉的語言,拉近彼此的距離,不是很好嗎?
我就說一個事兒:我弟弟小學一二年級普通話說得很差,被叫了好幾年土包子。
我小學之前都在廣西長大,一直講著廣西方言和廣西口音普通話。後來父母到江蘇定居,大家都知道江蘇是出了名的看不起外地人的。我小學過的很痛苦,一直被班級里的人歧視欺負。而且我的普通話一直都沒有學好,英語也有口音。到大學了才稍微學的好些。然而,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班轉來了一個北京人,因為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受到了班主任語文老師的推崇,各種演講比賽,主持人。在學校特別受歡迎。所以我一定讓我的孩子學好普通話。
看甜馨的視頻,感覺家鄉話也很好玩的,何必苛求呢?畢竟以後我們也是當爺爺奶奶的人,別人幫我們看孩子,還得苛求別人這個那個,把家庭氣氛搞的不融洽,那才是真真的丟了西瓜撿芝麻。
方言有強勢和弱勢,如果你的方言強勢如滬語 粵語 英語等(必須加個等字) 那應該掌握,非強勢的,那用的交流機會也不多,自己看著辦唄
樓主雖然沒有提,但我感覺這裡的方言應該指的是家鄉話,而不是所住地方的話語,僅從交流的角度看,除了和父母交流,其實家鄉話並沒有太多實際用途。有人非說,家鄉話代表了什麼什麼傳承,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恐怕真正的家鄉不是父母之家鄉,所生長的地方才是其家鄉,真看不出對孩子有啥好處。
當然敏感到樓主所舉的例子確實有點誇張的。但除了個別方言算是一大語系(例如粵語),有建築在自己獨有方言上的文化之外,大部分方言恐怕除了讓離鄉許久的遊子有個念想之外,多個老鄉的歸屬感,也不用推到那麼高的文化高度吧。
另外,樓上很多人說的那個正氣凌然,但是按現在的實際情況,除了個別發達省份的方言不受歧視以外,大多數方言到了學校到了工作場合都會或多或少受到歧視。當然這種歧視理論上是不對的,這個我完全同意。但是何必讓小孩來面對這種不公?
補充一下關於雙語的問題:
確實有心理學家證實雙語是有利於大腦發展的,但是問題是地方話之於普通話,除了個別差別極大的方言(比如粵語和普通話),恐怕談不上什麼雙語吧,難道美式口語和英式口語就算是雙語了?這種相差不大的口音除了互相干擾,真談不上什麼雙語教育。
總之在我看來,這些關注普通話的家長,多半是自己吃了普通話不標準的虧,對小孩這個方面就特別注重,沒有什麼特別奇怪的。有些人沒有受到這樣的歧視,或者內心足夠堅強,所以覺得無所謂也完全可以理解。文化云云還是算了吧。
我不是來回答到底應該說普通話還是應該堅持方言,我是來講故事的1.我發小的兒子是爺爺姥姥在西北偏遠小縣城帶大的,一口標準的方言,標準到我這個常年在外奔波的發小都自愧不如的水平,快上幼兒園時發小把孩子接到某二線城市生活,結果發現孩子很難融入到同齡小朋友中去,大家都不願意和他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孩子不會說普通話,難以溝通,孩子很失落,也因此有自卑情緒2.我表弟今年22,會說我們縣裡的方言、市裡面的方言、省會城市的方言,而且可以隨意切換,假如吃飯時有我,他的高中同學,以及他的大學室友,他可以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方言,都說的很好,要知道他在三歲時被我姑帶去市裡面生活直至初中畢業,說了整整12年的普通話,他沒有刻意去學過,應該是環境影響的所以,我認為說普通話也好說方言也罷,是人家自己的選擇,學會說普通話也不代表就不會說方言了,但只說方言而不會說普通話,在以後走出方言這個語言環境,可能會暫時性的影響溝通
我是普通話說大的,在這點上非常感謝我的爸媽,我是南京人,學會南京話是在小學,用親身經歷來說,家鄉話簡直太好學,只要身邊的朋友說家鄉話小朋友很快就能學會了其實,但是普通話想對而言就沒有那麼好學了,尤其是在南京n l 不分這樣的情況下,當我熟練掌握區分n l 之後再學家鄉話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先入為主的是家鄉話,比如我老公,到現在都還是nl不分,導致他說英語也很難聽,我現在正在孕期,孩子出生以後一定先教普通話,因為南京話我可以留給他的小夥伴教他!
推薦閱讀:
※如果一覺醒來你發現所有的人都消失了,你第一反應是什麼?然後會怎麼辦?自殺還是想盡辦法到世界的盡頭?
※上海有哪些地方可以吃到好吃、特別的湯圓?
※哪種品牌湯圓最好吃?
※目睹親人死亡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陳星漢的遊戲和一般的遊戲差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