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不讓老人帶孩子說家鄉話的現象?
周圍有很多家庭年邁的父母帶小孩,本身他們不會說普通話,所以家長怕影響小孩,便不讓老人帶;另則還有本身夫妻二人都是說方言,卻跟小孩說普通話。我感覺很彆扭,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是在方言的環境下長大,學校裡面也是,但並不影響普通話朗誦寫作,進了大學也是跟大家沒有太大出入的普通話。現在人在外地,聽到家鄉話更親切,我覺得這是值得傳承的文化。
現在年輕的父母輔導小孩大多是普通話,進了學校老師自會交普通話。我們湖北人的普通話除了「L」「N」不分以外還好,也不擔心將來我的娃娃分不分的清楚。我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覺得老人在這種情況下會妥協,抄著一口不倫不類的土洋結合的普通話,這不是更誤導小孩嗎?
這是個普遍的心態,推崇普通話,歧視方言,生怕孩子在說普通話方面「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家長們一個個操著一口塑料普通話教孩子。
大致有幾種理由:1,普通話是官方語言,孩子要早些接觸普通話,不然長大了說不好普通話。其實,即便3歲之前甚至小學之前完全不接觸普通話,仍有至少12年的學校教育來加強普通話能力,等進入社會更是有一輩子的時間使用普通話,因此擔心孩子說不好普通話的想法是完全多餘的,而方言日漸式微,如果家庭里不教方言,孩子就很難有其他機會來學習方言。總結此點就是:7歲時不會普通話一點事都沒有,而7歲時若還不會方言,那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學會方言了。
2,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普通話和方言同時教容易讓孩子邏輯錯亂。
這點理由是很多人贊同的,甚至有的家長見到某天孩子普通話里有方言的發音或辭彙時,會覺得非常可怕,因為他們會得出結論:你們看,這要是孩子聽方言多了,說出來的普通話得是多麼奇怪啊!一定不能和孩子說方言!可是,反過來問有這樣想法的家長一個問題:你們小時候接觸的語言比你們的孩子複雜得多,至少接觸方言比孩子多不止幾十倍,那麼,你會不會在說普通話的時候犯這種錯誤呢?低齡的孩子犯錯,然後進而他們會思考,這對他們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是非常有幫助的。3,學說方言會影響孩子學英語,帶方言味的英語太難聽了
假設你說的有道理,那麼請問,帶普通話味的英語就好聽嗎?另,孩子的語言能力是要從小啟蒙,多語言環境是一種良性刺激,因為語言能力不是說普通話能力更不是說英語能力,而是對語言的認知和分析能力,是靈活處理多語言的能力,你認為那些動不動會講六七國外語的孩子會是單一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嗎?4,方言太難聽,太粗俗,普通話才文明高端優雅這也是一種普遍的心態,覺得方言里都是粗話髒話,普通話才是文明語言,孩子學方言會素質很差。也要問一下這樣想法的家長:首先,普通話的髒話也不少吧?傻*,*你ma之類,不止是方言的說法吧?普通話真的優雅嗎?還是您是覺得普通話推廣最好的城市裡人們都不說髒話?我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聽不到髒話,或是不會說髒話。
髒話是必須會的,教育孩子是要告訴他,髒話不能隨便說而已。你見到的不說髒話的成年人,你以為這些人是不會說髒話嗎?智商正常的人都不可能不會說髒話。不會說髒話的是傻子,會說髒話而不說髒話,才是文明的表現。「瑤瑤,你給要吃飯啦?」
「瑤瑤,你lailai去打牌了。」 「瑤瑤,你給要跟的大媽克卓小麻雀。」 「瑤瑤,二娘拿個糖糖給你,你不要哭了噶。」 「瑤瑤,你克跟的大解節玩嘛。」…… 以上,來自於前面過年去給外老祖拜年時,家裡的長輩們跟表妹說的不標準普通話,為毛知乎不可以發音頻!我真想讀出來給大家聽聽有多難聽!當時我心裡一萬隻草泥馬奔過,一家子都是雲南人,就好好說雲南話不行嗎,那麼小咪咪個小丫頭,全家人為了適應她平日的生活環境也跟著說普通話,可是她的生活環境也不過是在昆明,昆明也講昆明方言啊,為什麼嬸嬸不能好好跟她講方言,非要過分營造普通話的環境,為什麼家裡的大人不能正常跟表妹說話,這樣的討好有意思嗎,以後表妹長大了,連方言都不會說,難道很驕傲?似乎說好普通話,已經在某些程度成了父母們劃分階層的方式,說普通話的小朋友就很高人一等一樣,可以與老家拉開距離,說明自己不來自於那個落後的地方,可是,真正自信的人,並不在意這些。
學方言多好玩呀,那些父母們怎麼就不懂呢~現在某些熊家長在把自私當奉獻的路上漸行漸遠的的步伐簡直穩健啊。。。
這跟強迫孩子跟自己信同一個宗教的性質是一樣的,這種強加自己的價值觀於別人的身上簡直是人類所有罪惡的中最噁心的一項。
你覺得多運動是好的,OK,因為它被完善的體系證明了是好的。你覺得多讀書是好的,OK,因為眾多的數據已經證明了學識廣的人在人類社會更如魚得水。你覺得營養均衡的飲食是好的,OK,因為所有的證據都同時為這樣的習慣表示雙手贊成.。但是當你覺得音樂比體育好而讓你孩子放棄他戀戀不捨的乒乓球,當你覺得書法比航模更高大上而沒收了他日以繼夜完成的的航母的,當你覺得古典名著高貴典雅而奪走了孩子的《三體》並扔給他一本《紅樓夢》,你不覺得你很可笑嗎?
你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你所支持你的價值觀,卻強硬的讓你的孩子跟隨著你的意願前行——請問你的教育跟在玩養成類遊戲有什麼區別?什麼為孩子好,原諒我瞎,我看不見。承認吧,你只是也想體驗這種操控的感覺,正如你當年被操控的時候想的一樣。
你也曾被說滿街瘋跑不是女孩子該做的事而被迫在家修習女紅,你也曾因沒有考進全班前幾而被訓斥的狗血噴頭,你也曾因不如隔壁的王小明成功而備受冷眼,所以你覺得這就是常態,這就是等你生兒育女之後就可以握於指掌的木偶線。
就像從上古時代就流傳下來的「成本=物料成本」的小農觀念一樣,「小孩的人生約等於父母的人生」也是在中國根深蒂固的觀念。而我想告訴各位家長的是,你其實並沒有什麼自然權利去決定你孩子的人生。
也許你對以上的文字一直抱有著「鬼才聽你瞎扯淡呢,我的生的養的娃,我愛怎樣就怎樣」的鄙視,我想邀請你回憶你孩童時挨的那些打,受的那些委屈,背叛的那些夢想,然後再對你自己說一句或真心或違心的「我愛我的孩子「,你是否還覺得所謂的天經地義還那麼天經地義?
所以,在你能證明方言的糟粕性,普通話的至高無上之前,請不要擅自為你的孩子做選擇。反正我希望我的小孩懂我家鄉的方言,還要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要會講粵語英語。懂方言是為了讓他知道他是誰,普通話粵語英語只為了生活工作中能交流學習。(感覺要求好像有點多,不過他爸能做到的他也不是問題吧)
我是粵語為母語,幼兒園大班會普通話,然後英語+西班牙語修習中……在雙語環境下很容易習得兩種母語的,反正都是同語系的嘛。在歐洲一些地方,因為地就那麼小,同時會說英法意德也不是沒可能的。在南方的美國人就不用說了,會西班牙語跟英語的人還是很多的。人家洋大人都不著急,你們怎麼就著急自斷文化了= =我有個一歲的妹妹,她媽媽(我的mother-in-law )是重慶人,我爹說必須要讓她會粵語會中文會聽說,反正英語她遲早都會,還要我教她西班牙語= =這事往大了說是個文化認同問題,搞不好的話會變心理問題。我家裡還有奶奶是只說粵語的,你是我妹大概也不想在一屋子都說中文(粵語)的人里,講英語謎蒙蒙,覺得自己不屬於家裡的一份子吧。我在yy上別人說我的普通話有「扶南」(湖南)口音,什麼鬼= =所以口音這事我覺得還蠻主觀的,因為那時候我在學我們團長說話(他是東北人),怎麼就變扶男人了!講真你們把口音看太重了,語法才是決定你是否掌握一門語言的重要因素。還有就是說話別結巴,慢慢說,口音重一點別人也可以聽懂的= =我媽(biological mother)三十五歲開始學普通話,我都七歲八歲了,基本上就是在跟我一起學,而且還是公認普通話講最爛的廣府人,現在她出去住酒店跟服務員說普通話,電梯工在外面以為她是外地人= =不過在睾跪的知乎er(我)眼裡,還是廣府普通話哈哈哈。
該說方言的還得說方言,不會說方言怎麼能稱得上本地人?而且普通話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政策,在該說普通話的場面下說就好。無論是什麼方言的流失都是損失
上面說方言什麼什麼的,我就問一句,粵語是什麼? 香港還是粵語授課呢,憑什麼都把其他地方的方言就消滅掉。方言就是文化,出門在外聽到方言就是聽到家。
的確,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生下來以後,就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生怕方言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我一直覺得方言和普通話不存在誰更重要的問題,二者不可偏,廢如果說普通話是現代人所必須掌握的交際工具的話,那麼方言就是我們的精神財富,是我們這個時代人人都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別的不說,單從古漢語的角度來講方言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當中的入聲字。特別是在粵語,閩南語當中完整地保留了很多古語發音的痕迹。這為我們了解古漢語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信息。很多研究語言學的人還得專門深入到各個方言區,尋找漢語語言發現的脈絡。我記得中國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就是在雲南的土話當中找到了「呱」這個字發音的由來。 再者,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方言是我們家鄉的一張名片,就如漢語是中國的一張名片。普通話與方言的關係,和普通話與英語的關係是一樣的。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一個最為重要的標誌就是我們說漢語,寫漢字。四川人之為四川人,廣東人之為廣東人,就是因為我們說著家鄉特有的語言。如果方言消失了,也許有一天中國將不再會有地域的區別,我們可能會知道自己的家鄉是福建,山東,但我們不會再覺得自己是福建人,山東人了。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我們也正是憑藉著語言來確認自己的家的存在。一旦語言消失,家也就隨之滅亡。所以,都德才在他的小說《最後一課》中說 語言是打開監獄的鑰匙,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不忘自己的語言,國家就不會滅亡。 雖然今天普通話和方言之間的戰爭並不如何激烈,但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硝煙。我們都知道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標準音發展起來的,但普通話在推廣的同時也吞噬掉了北京話。所以今天才在許多北京的原住居民口中多了一個新詞叫老北京」。這三個字既是北京在現代文明中淪喪的一種標誌,也意味著北京人對北京之為北京的一份堅守。只不知這份堅持在洶湧而來的現代化潮流中還能持續多久,如果有一天當老北京這三個字也消失了,那北京,還是北京嗎?
兒子是自己的兒子,說話口音一點都沒有自己的影子,不覺得難受么?
我覺得沒有必要刻意為之。講個經歷,我是天津人從小最愛天津腔,張口閉口都是「嘛」,後來五歲的時候我媽帶我去北京探親,親戚一家對我的天津腔特感興趣,我對他們的京腔特別好奇。後來我就模仿播音員的普通話,後來我成了家裡唯一一個沒有口音的人。我的大家庭可是個五湖四海彙集來的,爺爺奶奶東北口音,爸爸媽媽天津口音,姥姥姥爺河北口音,誰也沒把我再拐帶走。所以我覺得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後隨著它的完善,你怎麼拐帶,只要他/她覺得不好都無效。
從小不會說方言的人來答一記。
方言沒那麼高的文化價值,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會說方言,自己去教就是。沒必要又往道德制高點上爬,去教別人怎麼做父母。看到高票答案中有說這是操控孩子去滿足自己的願望什麼的,我想說你們真是想多了,小孩子學語言是個自然的過程,從小接觸的是什麼語言,就自然而然學什麼語言,根本沒有去想「我到底喜不喜歡這門語言」這個過程。拿學語言和乒乓球什麼的對比真是醉了。
以「不希望孩子學方言」為由拒絕老人幫忙看孩子,一般只是找理由委婉拒絕老人,或者只是無數個不找老人帶孩子的理由中細枝末節的一項罷了。老人帶孩子的能力限於其經驗和教育程度,大多槽點無數,對孩子實在沒什麼好處。再說帶孩子也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我能理解那些讓老人帶孩子的家長,但真的覺得不讓老人帶孩子才是天經地義。
最後給個實用主義的建議:如果真是為小孩子好,還是要看他未來成長環境中是說方言的人更多還是說普通話的人更多。如果是封閉的中小城市或農村的本地人,幼兒園、小學的小朋友基本都說方言,那還是教方言吧。如果是大城市,或者父母旅居外地,那千萬要教普通話。總之就是要合群,除非你想讓孩子被孤立、被欺負。我認為普通話是必須學習的,但是方言也是不能放棄的。因為方言絕對不是糟粕文化,它是特點地方特定文化的積澱,能反應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我也不是說要小朋友一定要學習方言,但是作為我而言,我是肯定不會阻止曉得小孩去學習方言,再說這些根本不要特意去學習,在平日里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影響的。我覺得這種影響是好的。我自己從小就是在方言的環境中長大的,普通話也很好,普通話只要很清楚發音就很好了,現在只要在需要說普通話的環境里我就可以說普通話,一回家我也可以說方言。我覺得這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不想孩子受到爺爺奶奶的方言影響而拒絕爺爺奶奶帶孩子,我覺得是自己的,雖然孩子是自己的,但是孩子也是整個家庭的,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愛也是真切的。我覺得那樣的行為會深深傷害老人的。或者爺爺奶奶為了努力減少方言會可能會努力說著一口夾著發言的普通話,我覺得這對與老人和孩子都是一種煎熬。所以我的孩子我一定會引導他學習方言,我覺得方言就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優秀文化,但是為了在社會上更好的生活,普通話也是不能放鬆的。現就說這麼多吧。
不能傳承方言很遺憾,但是個體選擇權應當被尊重。
最怕把方言放到文化的高度上說事 語言的統一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我是覺得說方言一不方便二會培養地區沙文主義 那些說方言是文化的 漢服也是文化你們還穿么 落後的文化該淘汰就淘汰了
如果說方言有利於對個人集體身份的認同 那麼這個論點我可以接受小時候跟奶奶一起長大 ,學會了當地方言,但並不代表普通話就不標準!兩者並不是絕對的啦…… 大學生一枚,寢室里有來著各地的,晚上卧談會的時候就會聊起自己當地的方言!當發現每樣東西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樣時,並且跟室友說起自己當地的方言,氣氛超級歡快′▽`!如果只會說普通話,就out了呢… 最最重要的一點,你可以很傲嬌的說我又掌握了一門語言哈哈′▽`
ˊ_&>ˋ我突然想起來某個深圳(木有惡意)的同學說她為什麼不會講白話呢,因為她爸媽覺得講白話會影響學英語。。。你英語也沒見多好啊ˊ_&>ˋ我們這些講白話的同學和香港澳門同學情何以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