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的時候,蘇聯給了那些支持?

前期和後期都給了不少吧?


朝鮮戰爭的時候,蘇聯給了那些支持?

我知道,1950年8月美軍從朝鮮仁川登陸,北朝鮮軍隊被美軍消滅大部分之後,蘇聯總統斯大林就要求毛澤東出兵,以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差為理由被拒絕。1950年10月1日,朝鮮領袖金日成被斯大林推到中國,要求毛澤東出兵。這時毛澤東派周恩來找斯大林,說明中國出兵的困難。毛澤東猶豫了五天才確定,認為這個仗早晚要打,早打比晚打好。才同意了斯大林的意見。斯大林對毛澤東說,你們去幾個軍我們裝備你們幾個軍。所以毛澤東把38、39、40、42軍換上朝鮮人民軍的軍裝10月18日秘密的進入朝鮮。

裝備的武器,有笨重的《水連珠》步槍、有笨重的 兩個鐵輪人拉的重機槍,後方有蘇聯淘汰的39年式瞄準具高射機關炮(只能打飛行速度每秒80/160米的飛機)美國飛機的速度都在每秒180/220米根本無法打。

蘇聯給的重機槍,朝鮮是山區士兵扛不動被淘汰,

我們27軍入朝,都是在解放戰爭中 繳獲國民黨的武器.。

1952年2月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過了38線,到了37線。蘇聯才正式給中國提供武器。如:給中國五千輛嘎斯牌汽車,各種口徑的榴彈炮、高射炮、雷達。因為我軍沒有制空權,再加上我軍士兵文化低,不會使用,遲遲沒有發揮作用,直到1952年底才逐漸被動的發揮作用。蘇聯給中國培養的空軍也不能飛到38線與美軍作戰。


找東西的過程中正好看到了這個問題。

以前我收藏過這樣一個貼子

http://tieba.baidu.com/f?kz=3733352261mo_device=1ssid=0from=1001192juid=0pu=usm@0,sz@1320_1001,ta@iphone_2_5.0_3_537bd_page_type=1baiduid=F587B3414F32603BC6576092E227F980tj=www_normal_1_0_10_title?pn=0

請不要給我點贊或是感謝,可以收藏後去原貼說。

第一批入朝部隊,也稱作13兵團/志願軍總部直轄部隊

38軍44251;39軍52946;40軍48357;42軍53219;

38軍:步槍3926,自動步槍/衝鋒槍3203,輕機槍864,重機槍125,短槍2969,迫擊炮34~2,其中106mm以上重迫擊炮31,步兵炮38,山炮36,榴彈炮32 。

39軍:步槍6362,自動步槍/衝鋒槍4549,輕機槍919,重機槍154,短槍3537,迫擊炮542,其中106mm以上重迫擊炮33,步兵炮47,山炮18,野炮24。

40軍:步槍5569,自動步槍/衝鋒槍5182,輕機槍744,重機槍155,短槍3092,迫擊炮370,其中106mm以上重迫擊炮32,步兵炮40,山炮35,野炮32。

根據1950年9月的部隊戰鬥實力統計,39軍共裝備38式步槍7320支,79步槍1512支,美製春田式步槍2408支,美製衝鋒槍3058支,捷克式輕機槍790挺,美製M1918式輕機槍168挺,英制布倫式輕機槍117挺,美製M1917式重機槍155挺,日制92式重機槍7挺,60毫米迫擊炮260門,81毫米迫擊炮82門,82毫米迫擊炮15門,120毫米迫擊炮12門,美製107毫米化學迫擊炮12門,國產6管102毫米火箭炮9門,92式步兵炮36門,41式山炮12門,94式山炮12門,美製75山炮12門。

50軍共裝備38式步槍1565支,79步槍6111支,英制恩菲爾德步槍458支,美式卡賓槍716支,美式衝鋒槍1575支,捷克式輕機槍821挺,英制布倫式輕機槍120挺,馬克沁重機槍125挺,92式重機槍3挺,60毫米迫擊炮230門,81毫米迫擊炮4門,82毫米迫擊炮52門,美製60毫米火箭筒4具,美製57毫米無后座力炮4門,92式步兵炮14門,美製75山炮16門,日式37毫米戰防炮7門,美製37毫米戰防炮36門。

據統計,在前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平均每月武器損耗率如下:步槍12%,衝鋒槍21%,輕機槍24.3%,重機槍17.1%,60毫米迫擊炮19.2%,火箭筒15.3%,輕迫擊炮15%,山炮30%,高射機槍30%。例如:

第一次戰役:39軍步槍原有7701支,損失570支;衝鋒槍原有2935支,損失334支;輕機槍原有1001挺,損失65挺,重機槍原有163挺,損失8挺;火箭筒原有60具,損失4具;60毫米迫擊炮原有278門,損失21門;81毫米、82毫米迫擊炮原有108門,損失2門。

第二次戰役:20軍步槍原有13285支,損耗1822支;衝鋒槍原有3227支,損耗474支;輕機槍原有1021挺,損耗150挺;重機槍原有152挺,損耗22挺;火箭筒原有47具,損耗4具;60毫米迫擊炮原有229門,損耗36門;82毫米迫擊炮原有82門,損耗12門。

第三次戰役:39軍步槍原有6915支,損耗179支;衝鋒槍原有2315支,損耗95支;輕機槍原有798挺,損耗36挺;重機槍原有151挺,損耗3挺;火箭筒原有52具,損耗1具;60毫米迫擊炮原有203門,損耗2門。

第四次戰役:38軍原有步槍4376支,損耗316支;衝鋒槍原有1333支,損耗312支;輕機槍原有600挺,損耗250挺;重機槍原有135挺,損耗35挺;火箭筒原有41具,損耗12具;60毫米迫擊炮125門,損耗47門;81毫米、82毫米迫擊炮原有69門,損耗12門;山炮原有30門,損耗5門。

第五次戰役:63軍步槍原有7643支,損耗645支;衝鋒槍原有2716支,損耗308支;輕機槍原有605挺,損耗59挺;重機槍原有160挺,損耗12挺; 60毫米迫擊炮257門,損耗11門;82毫米迫擊炮原有81門,損耗3門;山炮原有36門,損耗8門。

第五次戰役:65軍步槍原有7484支,損耗481支;衝鋒槍原有2701支,損耗316支;輕機槍原有610挺,損耗96挺;重機槍原有155挺,損耗18挺; 60毫米迫擊炮原有248門,損耗36門;高射機槍原有91挺,損耗14挺;山炮原有27門,損耗3門。

15軍在第五次戰役中損失步槍、輕機槍各22%,重機槍56%,60毫米迫擊炮24%,82毫米迫擊炮21%,野炮41%,榴彈炮50%,高射炮75%。

64軍在第五次戰役中損失步槍24%,衝鋒槍36%,輕重機槍各44%,60毫米迫擊炮62%,82毫米迫擊炮32%。

在志願軍入朝參戰前,中央軍委制訂的彈藥基數標準如下:

名稱 數量(每個基數) 名稱 數量(每個基數)

馬步槍彈 40發 平射炮彈 30發

輕機槍彈 500發 戰防炮彈 30發

重機槍彈 1000發 坦克炮彈 30發

擲彈筒彈 25發 92式步兵炮彈 30發

60毫米迫擊炮彈 40發 山炮炮彈 30發

81毫米迫擊炮彈 40發 野炮炮彈 30發

82毫米迫擊炮彈 40發 榴彈炮炮彈 30發

100毫米迫擊炮彈 40發 手榴彈 每個戰鬥員4枚

120毫米迫擊炮彈 20發 工兵炸 葯 每人2500千克

150毫米迫擊炮彈 20發

第一批入朝參戰的志願軍部隊按上述標準配齊了兩個基數的輕武器彈藥,一個基數的炮彈。另外在1950年8月底之前,東北邊防軍每個軍領到了爆破筒200根,炸藥7500千克。東北在鳳城、通化兩個方向上囤積了輕武器彈藥三四個基數,各種炮彈約19個基數,以備戰爭需要。

由於志願軍對戰場上火力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認識,根據國內兵工廠的生產能力及進口武器彈藥的情況,中央軍委將各種武器的彈藥基數進行了調整,從1951年10月1日開始實施。具體標準如下:

名稱 數量(每個基數) 名稱 數量(每個基數)

手槍 24發 蘇制122毫米榴彈炮彈 50發

步槍 80發 蘇制152毫米榴彈炮炮彈 50發

衝鋒槍 140發 卡秋莎火箭炮彈 64發

輕機槍 800發 51式90毫米火箭筒彈 10發

重機槍 1600發 57毫米無后座力炮彈 40發

高射機槍 1000發 75毫米無后座力炮彈 40發

信號槍 30發 37毫米高射炮彈 120發

60毫米迫擊炮彈 30發 76.2毫米高射炮彈 80發

82毫米迫擊炮彈 40發 85毫米高射炮彈 80發

107毫米迫擊炮彈 30發 T34坦克炮彈 55發

120毫米迫擊炮彈 30發 IS2坦克炮彈 28發

57毫米戰防炮彈 80發 SU76毫米自行火炮彈 30發

日制38野炮炮彈 30發 SU122毫米自行火炮彈 28發

蘇制76.2毫米野炮彈 80發 手榴彈 每個戰鬥員4枚

美製105毫米榴彈炮彈 30發 美製155毫米榴彈炮 30發

日制96式150毫米榴彈炮彈 50發 51式90毫米火箭筒彈 10發

日制92步兵炮彈 30發

據統計,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共損失:

各種手槍8357支(其中51式手槍1179支,駁殼槍2816支,雜式手槍3463支,信號槍899支);

各種步槍44086支(其中38式步槍5509支,99式472支,莫辛納甘式28089支,美製春田式步槍1527支,恩菲爾德步槍6支,捷克步槍4666支,日制6.5改7.92步槍59支,雜式步槍241支,美製卡賓槍1617支,美製M1半自動步槍1900支);

衝鋒槍28525支(其中50式11491支,波波莎11429支,司登式611支,湯姆生式4754支,M1蓋德式240支);

輕機槍4325挺(其中歪把子3挺,蘇制德普式1711挺,美製M1918式321挺,日制96式7挺,英制布倫式55挺,加拿大制7.92布倫760挺,捷克式1407挺,比利時拉啟利式44挺,雜式輕機槍17挺);

重機槍1234挺(其中蘇制郭留諾夫718挺,蘇制7.62馬克沁5挺,美製M1917式176挺,日制92式重機槍53挺,7.92馬克沁236挺,79式重機槍7挺,日制79式重機槍7挺,蘇制7.62車載機槍28挺,蘇制12.7車載高射機槍2挺,日77改79重機槍2挺);

高射機槍525挺(其中日式7.7高射機槍2挺,蘇制德什卡高射機槍477挺,美製M2式高射機槍46挺);

擲彈筒70具,槍榴筒3,信號筒16具,

各式迫擊炮2657門(其中60毫米迫擊炮1841門,81毫米迫擊炮44門,國產82毫米迫擊炮691門,蘇制82毫米迫擊炮10門,蘇制107毫米迫擊炮5門,美製107毫米迫擊炮27門,國產120毫米迫擊炮34門,蘇制120毫米迫擊炮5門);

各型無后座力炮396門(其中國產57毫米無后座力炮372門,美製57毫米無后座力炮9門,國產75毫米無后座力炮7門,美製75毫米無后座力炮8門);

各式火箭筒694具(其中美製60毫米火箭筒174具,國產90毫米火箭筒491具,美製90毫米火箭筒29具);

火箭炮11門(其中國產102毫米6管火箭炮7門,喀秋莎火箭炮4門);

戰防炮8門(其中蘇制57毫米戰防炮7門,美製57毫米戰防炮1門);92步兵炮78門;

各式山炮177門(其中晉造山炮17門,日制41式山炮57門,日制94式山炮74門,美製75毫米山炮27門,蘇制76.2毫米山炮2門);

各式野炮136門(其中日制38式野炮58門,日制90式75毫米野炮13門,日制95式75毫米野炮4門,蘇制76.2毫米野炮61門);

T34型坦克14輛,IS2坦克4輛,

美製105毫米榴彈炮64門,

日制105毫米榴彈炮14門,

蘇制122毫米榴彈炮33門,

日制150毫米榴彈炮1門,

美製155毫米榴彈炮8門,

日制105毫米加農炮6門,

蘇制152毫米加農炮2門;

各型高炮142門(其中20毫米高炮2門,蘇制37毫米高炮116門,美製40毫米高炮3門,蘇制85毫米高炮21門)。

1950年11月17日,周恩來致電斯大林:「新的戰役即將開始」,而「鴨綠江鐵路橋每天都在遭受敵機轟炸」,為解前方作戰燃眉之急,需要立即從駐遼東半島的蘇聯部隊中抽調500輛汽車。斯大林當天便答覆:「為了儘快將汽車移交給您——我是說給您新車,已指示我軍司令部不是從旅順,不是從舊車中調撥,而是在滿洲里交付新車。11月20日移交中方代表140輛,11月25-26日移交355輛,剩餘車輛將於今年12月5日前儘快發出。在滿洲里站還將交付1000輛汽車。」對於周恩來提出的請蘇聯為中國正在組建中的一個空軍集團軍派遣15名軍事顧問的要求,斯大林也是立即予以滿足的。

個人感覺這應該是抗美援朝時期第一批整建制蘇援。

從現在看到的歷史文獻,中國首次向蘇聯提交所需武器彈藥清單是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之時。

1950年11月7日,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說:「由於人民解放軍陸軍的武器裝備主要是從敵人手裡繳獲來的戰利品,因此造成步兵武器口徑種類繁多的情況。這一狀況給彈藥生產,特別是步槍和機槍子彈生產帶來很大困難,此外我們的工廠目前所能提供的這種子彈為數甚少。志願軍部隊直接參加朝鮮軍事行動的有12個軍,計36個師,但僅有6個步槍和機槍彈藥基數。今後,隨著軍事行動的發展,我們在保障軍隊彈藥方面勢必出現很大困難。如果軍工生產方面不出現變化,那麼,改換裝備工作可能要到1951年下半年方能開始。為克服目前困難,我請求您研究一下關於在1951年1月和2月這一時期給36個師供應步兵武器裝備的問題。」毛澤東提出的具體要求是:

蘇式步槍14萬支,步槍子彈5800萬發;

蘇式自動槍26000支,自動槍子彈8000萬發;

蘇式輕機槍7000挺,輕機槍子彈3700萬發;

蘇式重機槍2000挺,重機槍子彈2000萬發;

飛行員用手槍1000支,飛行員用手槍子彈10萬發;

TNT炸藥1000噸。

對於這36個師的步兵輕武器,11月9日,斯大林回電錶示同意,說1951年1-2月可如數運到中國。這批武器的到貨數量與中方要求的完全一致,具體型製為:

1891/30式水連珠步槍;

1938/44式騎槍;

1927式ДП輕機槍(圓形彈倉,即轉盤機槍);

1927/44式ДПМ輕機槍(長方弧形彈倉,位於槍身下方);

1943式郭留諾夫СГ43重機槍;

1941式ППШ木柄衝鋒槍;

1943式ППС鐵柄衝鋒槍;

ТТ30/303式手槍。

1951年3月, 志願軍19兵團在華北地區完成換裝蘇式輕武器,到達東北後,又補充了蘇式高射機槍270挺。志願軍20兵團由東北軍區負責換裝8個師的蘇式輕武器,共計步槍31944支,衝鋒槍5856支,輕機槍1608挺,重機槍432挺,12.7毫米高射機槍441挺。

在成建制換裝的同時,給朝鮮境內的第9兵團補充步槍11979支,衝鋒槍2196支(不含26軍);補充13兵團蘇式步槍15972支,衝鋒槍2928支。改裝的蘇式輕武器都配有2個基數的彈藥。

除了蘇式輕武器,還給志願軍一線部隊補充了各種型號槍械7576支,炮142門,給二線部隊補充了各種槍6701支,炮23門。

截止到1951年3月,我軍有30個師改裝了蘇式輕武器。新武器一般帶來8至20個基數彈藥,但蘇式自動武器發射速度較快,彈藥消耗比一般彈藥大,其彈藥在國內尚無法製造,戰場又無法繳獲。因此中央軍委向蘇聯訂購輕重武器10個基數,高射武器訂購15個基數彈藥,並要求在5月運抵東北。

根據中央軍委安排,換裝後的炮兵參戰部隊按新基數標準配4個基數的炮彈(攜1囤3)。共計喀秋莎火箭炮彈19008發,蘇制37毫米高炮彈197120發,蘇制85毫米高炮彈12040發,蘇制76.2毫米野炮彈7480發,蘇制57毫米戰防炮彈7200發,蘇制122毫米榴炮彈12960發,蘇制12.7毫米高射機槍彈5757000 發(內有隨新槍1427挺配發者4281000 發)。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蘇聯提供的這批武器基本上都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甚至戰前研製的武器,是蘇軍退役淘汰的裝備,而當時蘇軍現役裝備的一些新式武器,如СКС45半自動步槍、АК47突擊步槍(衝鋒槍)、РПД44班用輕機槍、РП46連用輕機槍、СГМ重機槍,都不肯賣給中國,甚至在後來提供的60個師的裝備中,還搭配上了324挺1910年式水冷馬克沁重機槍。從這些武器的型制上就可以判斷,當時蘇軍陸軍師的裝備領先於中國部隊10年左右。

1951年5月25日,第五次戰役後期,毛澤東派總參謀長徐向前率代表團赴莫斯科與蘇聯政府談判購買60個師的蘇聯武器裝備問題。談判從6月上旬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中旬。開始雙方達成協議,根據蘇聯的生產和運輸能力,在3年內完成60個師裝備的供應,而在1951年完成10個師的供應。9月,斯大林又提出,除1951年已經提供的4個師的裝備外,原計劃的其餘6個師的裝備和物資要推遲半年,我們表示接受。最後到1952年4月雙方確定,當年供應16個師的裝備,其餘40個師的裝備分兩年到1954年底供應完畢。

這60個陸軍師的武器裝備,是按照蘇聯的編製配備的:每個師(14963人)有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坦克自行火炮團、1個獨立高炮營、1個獨立五七反坦克炮營。炮團裝備有122毫米榴彈炮、76.2毫米野炮、120毫米迫擊炮各1個營(12門),坦克自行火炮團裝備Т34坦克24輛、76毫米自行火炮16輛,獨立高炮營裝備37毫米高射炮12門,獨立反坦克炮營裝備57毫米反坦克炮12門。全師步兵武器13938件,炮303門,汽車261輛,特種車84輛,馬車517輛,馬1136匹。

在60個師的武器裝備中,我們無償贈送給朝鮮人民軍3個師的裝備,另1個師的裝備拆散給各軍事院校作訓練用,實際裝備了56個師。但即使這些裝備了蘇聯武器的部隊也多是在國內駐防,真正到朝鮮前線作戰的僅有3個師。主要原因,一是裝備時間晚了,部隊全部換裝後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二是蘇軍的裝備不適合朝鮮的山地作戰,例如,坦克團就不需要每個師都裝備。20世紀50年代前期,中國共有106個陸軍師,除56個師按蘇軍編製裝備外,另外50個師都是用國產仿蘇武器換裝的,這些部隊都部署在淮河以南,因那裡水網稻田地多,山地多,完全按蘇軍裝備沒必要。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為裝備、培訓中國的坦克裝甲兵,根據中蘇協議,蘇軍10個坦克自行火炮團1950年11月來華,由中國組織10個團的機構,對口接收裝備和接受訓練。這些裝備有Т34中型坦克300輛、ИС2重型坦克60輛、ИСУ122自行火炮40輛。中國用它們組建了3個坦克師(每師2個團,再配以摩托步兵團、炮兵團)、3個獨立坦克團,以及基地訓練團。

蘇軍根據二戰的經驗,炮兵的裝備配備中,地面制壓炮兵(山炮、野炮、榴彈炮、迫擊炮)、野戰高射炮兵和反坦克炮兵的比例為6∶2∶2。志願軍出國作戰時,作為統帥部的戰略預備炮兵只有地面炮兵(或者叫突破炮兵),沒有高射炮兵和反坦克炮兵,而且裝備也很落後。如炮1師、炮2師、炮8師,配備的都是雜牌美日式野戰榴彈炮。後來用蘇式火炮改進了裝備,如炮7師、炮3師入朝時,裝備了蘇式122毫米榴彈炮、152毫米榴彈炮,加強了地面炮兵的攻擊力。此外,也增加了高射炮兵和反坦克炮兵。如裝備了蘇式五七反坦克炮的炮31師、炮33師後來也曾入朝作戰。但蘇聯提供的反坦克炮製式落後,都是蘇軍淘汰品,這種炮需要用騾馬牽引,行進起來長度達17米,在前線作戰行動不便,特別是在山地行軍和近距離打坦克,還不如國產五七無坐力炮。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還用蘇聯37毫米高射炮編組了101個獨立高射炮營,其中53個營入朝,另40個營編入城防高射炮師、團,4個營編入坦克師,4個營編入海軍基地。5個野戰高炮師、1個城防高炮師均入朝作戰(野戰高射炮師和城防高射炮師用蘇聯85毫米高射炮裝備了24個營,用76.2毫米高射炮裝備了14個營)。

另外,炮21師、炮22師(共9個團)裝備的是蘇БМВ132毫米火箭炮(即喀秋莎),在朝鮮戰場作戰中也取得了一定戰果。這種火箭炮在汽車上有16個滑軌發射器,火力大,機動性強,但發射時尾部噴火,目標大,由於志願軍沒有空軍掩護,所以發射後需要立即轉移陣地,隱蔽起來;又因為射程僅8公里,射彈散布面大,只能用來打地面集團目標,而這種目標較少,所以在實際使用中受到限制。

中國軍隊在1950年代用蘇聯火炮裝備了榴彈炮兵師14個、反坦克炮兵師2個、火箭炮兵師2個、野戰高射炮兵師5個,共87個團。此外,還有城防高射炮兵師3個、高射炮團33個、探照燈團4個、雷達團1個、獨立雷達營8個。

工兵方面,用蘇聯的工程器材、舟橋裝備了28個工兵團,其中入朝工兵團13個。

鐵道兵方面,入朝的鐵道兵10個師,加上鐵路員工共15萬多人。鐵路工程器材基本上購自蘇聯。

通信器材和防化器材也是向蘇聯購進的,用於全軍各通信分隊和防化分隊。

新中國成立時,全軍擁有繳獲的和東北軍區購自蘇聯的汽車共24000餘輛。1950年10月志願軍出國作戰,共有汽車1300餘輛(3個汽車團700多輛,4個軍各100餘輛),僅第一個星期就被敵機打壞217輛。從志願軍1950年10月19日夜出國到12月底的72天中,國內給志願軍補充汽車12486輛,損失6646輛,送回國內修理438台,受損率達60%以上。到1953年朝鮮停戰,共撥給志願軍汽車21728輛,其中損失7729台,上交修理8436輛,所剩不足一半。

到戰爭結束時,全軍擁有各種汽車71000餘輛,這其中包括運輸車、指揮車,以及隨60個步兵師、10個坦克團裝備和炮兵、工兵、防化兵、防空軍、公安軍、海軍、空軍購買蘇聯裝備時配置的特種車(牽引、工程修理、加油、消防清洗、通信、移動發電等專用車輛)。在中國能夠自產汽車之前,軍車的來源主要是購自蘇聯。

蘇聯空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1950年10月25日正式打響地面戰鬥的第7天便投入空戰而且不久又把作戰半徑從鴨綠江上空推進到清川江和大同江一線。

1950年11月1日,蘇聯飛機出現在朝鮮上空。1950年11月8日,朝鮮戰爭中第一次真正的空戰爆發了。首次參戰的有蘇聯空軍的3個殲擊機航空兵師,這3個航空師配置在中國境內的鞍山和安東等機場,裝備的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蘇聯米格-15殲擊機。從第一次空戰爆發,短短半個月,蘇聯飛行員便取得了擊落23架美國飛機的優秀戰果,自已僅有2架米格-15被擊落。同時,斯大林決定分兩批增派120架米格-15新式戰鬥機參戰。1950年12月,上述3個航空兵師合編為第64殲擊航空兵軍。

但是蘇聯空軍是有很多作戰限制的,蘇聯飛機不準在美軍控制地區和海上飛行。1951年夏,蘇聯飛機的最南端被限制在平壤——元山一線(北緯39度附近)。而當時志願軍與聯軍主要是在北緯38度附近作戰,空軍能給地面部隊的支援能力實在是乏善可陳。

1951年2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裝甲兵,正式入朝參戰! 1951年3月31日,志願軍裝甲兵以坦克1師1團、2團、坦克2師3團及配屬的一個高炮營、一個工兵營組成第一梯隊,由坦克一師師部負責指揮,開始進入朝鮮。隨第一梯隊一起開進的還有華東坦克第26師53團的全部人員,他們不帶坦克,徒手入朝,主要負責打掃戰場,收集繳獲的敵坦克、裝甲車、武器及搶修戰損車輛。

後來,坦克第4、5、6團,坦克獨立第2、6團先後參戰。到1953年之前,在朝鮮前線的志願軍坦克部隊保持著4個團以上的兵力,每個團有坦克40輛,共有坦克近200輛,總數為「聯合國軍」坦克數量的十分之一。最多時達到7個坦克團,坦克數量是「聯合國軍」坦克的七分之一。


西方反動勢力全線壓上

老大哥輕輕的一笑,「這麼快就出底牌了,帝國主義還是沉不住氣啊」

看看周圍的小弟,老大哥說道:大胖幾次求救,我都壓住了,可這次敵人全線出動,諸位兄弟,誰可與之一戰。」

說完,又看了看周圍小弟,無一人作聲,心道「媽的,這下我下不來台了,平時一個個都喊著要打要殺,如今卻不來接話。」

老大哥見諸小弟無語,大怒「難道是要我披甲再戰,我剛做了大清洗手術,本想有諸位弟兄,我也還能休息恢復一下,卻。。。。。。」

這時,中山裝大披頭上前拱手一抱,「殺湯姆焉用牛刀,我願為大哥前往」

「那,就有勞二弟了」

「二哥威武」眾小弟齊齊稱讚

「胖子啊,大哥我剛動了手術你也是知道的,你的困難我了解,所以,我讓老二來救你,而且,他是自願來的,絕不假打」老大哥說完,微微一笑。


由於中國沒有空軍,蘇聯空軍直接參戰,還幫助中國培養飛行員。


政治支援,領導整合東北亞赤色力量。引導東馬加入戰爭。缺席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表決。

軍事支援,軍事顧問對棒馬的支援,軍事物資對棒馬東馬的支援,空軍的直接介入。


米格走廊

米格走廊_百度百科


制空權!!!

不要以為志願軍人人都是王海,新兵蛋子飛行員能拼的過飛二戰的老飛行員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

我們要感謝做出犧牲的蘇聯飛行員。


他們的確派飛行員了,真的。參加戰鬥了!


空軍主力全是蘇聯的,天朝就是跟班打醬油的。


推薦閱讀:

朝鮮被制裁後,會不會狗急跳牆,開戰呢?
經歷炮擊、轟炸、爆炸是什麼感受?
為什麼解放戰爭中不堪一擊的國軍到了朝鮮戰爭這麼強?
美國海外動武標準在哪裡?

TAG:戰爭 | 朝鮮 | 蘇聯 | 朝鮮戰爭1950-1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