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2歲孩子常常故意摔東西、大叫的情況?

女兒剛剛2歲,有時候會把手機和其他東西扔到地上,還喜歡大叫,我知道可能是她需要關注,我的方式是當發生這種事情後,將她抱到一個懲罰椅子上,並且告訴她爸爸不喜歡她這樣,告訴她如何她想讓我關注她的話就跟我說,並讓她坐5分鐘,但這段時間孩子會哭的很厲害,岳母和妻子覺得不應該這樣管教,應該好好跟她說和溝通。我覺得這樣她根本就不會聽的,所以我們這樣就產生了分歧,不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做法?


寶寶才2歲啊,又不是5、6歲,2-3歲正是大運動能力爆發成長的時期,寶寶愛扔東西太正常了,這不是行為問題啊,這是正常發育中的體驗需求(按題主的描述,寶寶不是因為發脾氣而扔東西泄憤)。您應該陪伴她玩更多的投擲類遊戲的小遊戲,來滿足她的好奇心和體驗慾望。

不就扔個手機嗎,這能有多大事兒啊,您認為手機貴重,小寶寶不知道啊,她對她的「錯誤」完全無意識的。這是個本來該用遊戲陪伴解決的事情,您用懲罰來解決,她能不委屈嗎(摸摸寶寶腦袋,好無辜~)

題主罰寶寶在凳子上靜坐,應該是從教科書上學習過暫時隔離法(網站說的有點粗糙,關於這個推薦看書《SOS!救助父母》(林恩?克拉克...)。雖然暫時隔離是個好工具,但教科書也提醒過您,「暫時隔離」是最重的懲罰形式,僅適用於處理比較極端的問題行為,對吧?您得先分析寶寶問題行為的緣由再對症下藥,明明該引導、鼓勵的事情,您用這麼重的懲罰,寶寶當然會「哭得很厲害」啦。

順便說下,2歲的寶寶,即使要用「暫時隔離」,也只能隔離2分鐘。一般是幾歲就隔離幾分鐘。

以下為常見大運動訓練的遊戲方式:跳遠、蹦床、投擲、走平衡木、騎自行車等等(如何促進2-3歲寶寶的大運動能力)。針對你們家2歲齡女寶寶的情況,我推薦投擲和騎自行車。單獨說投擲遊戲的話,如下圖,低齡一點的寶寶可以玩這種投圈圈的玩具,可以訓練肌肉協調性和手眼協調性。等孩子稍大,有輸贏概念的時候,就可以進階相互拋擲皮球、丟沙包之類的小遊戲。如第二張圖片,家裡沒有球,用扔毛絨玩具替代也是可以的。家裡從來不會缺玩具,缺的只是如何與孩子玩的好點子罷了。

(投擲遊戲,適用於18m以上)

(投擲遊戲,適用於24m以上)

此外,建議在訓練寶寶大運動能力的同時,也訓練寶寶的精細運動能力。精細運動能力也叫小運動能力,比如翻書、用筷子、拿筆寫字,都是需要精細運動能力的。如果寶寶精細運動能力薄弱,那麼到學齡期學習寫字會吃力的,別人30分鐘能寫完的卷子他要寫40分鐘,自然在考試成績上也會吃虧一些的。很多時候寶寶學齡期的落後,不是因為他們主觀上不努力學習,而是因為他們在早期成長中某些指標的發育落後於同齡人了。而大運動能力和精細運動能力都是評估早教成果的重要指標。

如下圖,是側重訓練寶寶精細運動的小遊戲。低齡的寶寶可以玩敲打遊戲和串珠遊戲。大一點的寶寶就可以玩積木遊戲了。

(敲打遊戲和串珠遊戲,適用於18m以上)

(經典積木遊戲,適用於36m以上)

古往今來積木是幼兒的經典玩具,玩法多種多樣,適用年齡廣泛。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的精細運動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訓練孩子耐心、促進情商發育,同時,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操控的成就感,有利於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說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遊戲中也要注意一些技巧,才能讓孩子得高興。剛開始落高2~3塊積木對1歲的孩子來說都很困難,大人可以適當給予輔助、示範,讓孩子體驗掌握平衡感,避免他們因失敗而沮喪、失去耐心。為增加遊戲樂趣大人可以搭一個4~5塊積木落成的塔給孩子看,然後裝作不經意將塔碰翻,孩子先是一驚但看你在笑他也會跟著笑,之後他會高興地學著一次又一次地把你搭好的塔碰翻,在這之後培養他自己把積木落起來就變得有趣多了。

孩子到2歲左右積木也應變得複雜一些,比如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可搭出不同的圖形,還可從盒子里拿出來再按一定順序排列回去。甚至還有一些可以拼圖的積木,孩子在拼出一個小動物之前可以先看完整的圖形,在你講解各部分特徵後再讓他拼回去,這裡還有孩子對圖形的記憶的訓練,總之積木雖簡單,可玩的方式卻很多。總之,一句話,不要對寶寶「說教」,請陪他們一起「玩」

祝你們家寶寶一切安好,快樂成長。


建議你試著體會一下,極度焦躁、憤怒,身體里有股火亂竄而不知道如何發泄,同時你的老闆(或者妻子之類的人),在旁邊警告你要保持安靜,指責你沒有風度。你是什麼感覺?

2歲孩子發脾氣和30歲大人發脾氣時的感覺是差不多的。

再試著體會一下,你追求一個女孩子,人家對你始終冷著臉,甚至甩臉子,這時候你想約會她的話,你會不會有點膽怯,有點不敢直接說,而是想試探一下?甚至想故意跟別的女生親近,藉此引起她的注意?

如果你猜測她是想引起你的注意,那麼要知道她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時候才會直接表達需求。不要認為2歲很小,就連一隻貓,也只有在信任的人面前才亮肚皮,否則它只會炸毛。

最後,你說溝通應該不會有用,但是你試過嗎?

用溫柔的語氣說話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暴露命門的行為,這需要辨別當時的情況,也需要勇氣,請成年人先邁出這一步。


謝邀。

下次不要把手機及其他貴重物品放在她可能會隨手扔到地上的地方。小孩大叫和扔東西都很正常,不傷害到別人和自己,就當做她在做遊戲。

「我覺得這樣她根本就不會聽的」。你這種想法很正常,當時那種情況下,確實很不適合「講道理」,她多半真聽不進去。但是,你不要激怒她,而是要幫她緩和情緒(大叫和摔東西時,情緒肯定是激烈的)。

孩子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我們關注到她-&>把她抱起來-&>她情緒更激動,哭得厲害。

你做的事情,是一種負強化

這是很多家長經常容易犯的錯誤,所以你的家人會覺得不妥。

正強化是這樣:

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情-&>我們關注到她-&>把她抱起來-&>她非常的開心/哈哈大笑/心情愉快。

和負強化是不是很像?

「她想讓我關注她的話就跟我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平時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用正強化的方法。

再摔東西怎麼辦呢?

漠視

對,就是看不見,她的行為無法引起你們的關注,負強化這個過程鏈是不是就進行不下去了?

家長還要自省家裡還有沒有其他的「負強化」,2歲孩子,不要高估孩子的智商,孩子的反抗,孩子的「故意」。

如果覺得哪裡沒說清楚我再補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你做的對。


謝題主邀。

題主你看看蒙氏教育關於幼兒敏感期相關的書吧。

比如《有吸收力的心靈》《童年的秘密》《愛和自由》《窗邊的小豆豆》等等

小巫在這方面的理念我個人比較贊同,供參考博文_小巫weewitch_新浪博客

看完書你會明白孩子扔東西不是你想像當中的壞脾氣或是要引起你的注意,而是她需要聽到聲音來打開更大的世界。

這就跟你學拼音的時候需要一遍遍的大聲讀一樣,孩子需要聽到聲音來確認自己的位置、熟悉物品,鍛煉自己的各項機能。

你讓孩子靜坐,會引起這部分感統器官的發育不良以及心理不適和認知混亂。

有很多孩子在這個期間被錯誤的指正了,以至於要花一輩了去改善自己的數字、重量、顏色、安全上的認知邏輯。我這麼說也許有點兒危言聳聽,但是心理學的朋友們會告訴你童年行為的正確性對我們的一輩子有多麼重要。

我一直都不懂為什麼大人長大了就不再記得自己小時候的體驗,題主顯然忘記了自己孩子時期的記憶,那麼請你通過看書慢慢回憶起來,將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給她平等和自由。對於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個孩子感受的大人們,你們要記得,孩子是與你們完全不同的生物品種,不要用大人的邏輯去推斷孩子的行為,孩子比你們想像得更簡單,也更複雜,孩子的世界是有自己的邏輯體系並且與你現在所擁有的有著巨大差異,請以一個門外漢的虔誠心態去學習孩子世界的邏輯,而不是去猜測去定義去管束。

你可以試試找到類似聲音的相對便宜的東西和她一起扔著玩兒,然後引導她扔到垃圾筒並且保護自己不受傷;告訴她扔之前和你說一聲,因為有的東西破了你不會修。買一些擊打玩具讓她玩兒,聽各種各樣的音樂,告訴她東西碎了也會哭,說不定她還能寫首詩呢~

至於大叫這個問題,告訴她喉嚨會痛會受傷。進幼兒園以後小盆友還會比賽尖叫,把聲帶叫傷掉的都有。可以錄音下來放給孩子聽,孩子會判斷哪個聲音好聽,引導孩子叫得好聽些,就可以合理的避免大喊大叫。我家小孩2歲的時候會唱好多歌了,《南泥灣》整首唱不跑調不串詞兒,特別喜歡錄下來放著聽,陶醉得不得了。長大了反而有些小時候會唱的歌唱不全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我最近在看育兒方面的書籍,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其中一個剛好23個月。

我個人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你跟他說過之後,他沒幾分鐘就忘記了,你所說的懲罰方式,適用於3歲左右的孩子。你不想讓他動的東西,你就收好,他大喊大叫,你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方式,喊過之後,你可以選擇和他說道理,但是,過後還是會忘記的。

如果你想讓他去哪,或是做什麼,他不執行,你可以直接把他抱到那個地方,或是跟他一起做。

這個年齡的小朋友,大概都有這種特質,在大一些,你所用的教育方法,應該會起到效果。


小孩2歲9個月,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但沒有這麼嚴重,雖然我的手機屏幕就是她摔壞的,但我並沒責怪她,只是告訴她,不要摔爸爸手機。但是,我會很開心的和她一起摔其他的東西。


其實,我家的寶寶也是2歲出頭,一言不合就摔頭後倒,尖叫,因為2歲是什麼都不懂的年紀還要自作主張。這樣子順著他講道理也半年了,沒轍,後來爸爸準備打屁股數123前叫起來,當他一屁股坐下去大哭準備摔頭時,爸爸一喊,他一軲轆翻起來就只是哭,然後我們親他抱他又跟他講道理他過一會兒就安靜了開心了,當然也有挑戰父母權威的時候,打屁股用愛心小鏟子,辣疼卻不留痕迹,因為在美國的社會工作者是看不得虐待兒童的如果被懷疑就會開始調查你,剛好,我有個美國的朋友E,她是資深的社會工作者,她說只要不留印子就可以了,而且告訴我3歲前的孩子要管好,以後就會省力氣,她自己有4個孩子,又領養了5個,我在她們家住了2個月學到不少。比如,同樣的一口飯,寶寶他指著要這口不要哪口,不然就不吃或者尖叫發脾氣,好,換過來吃了,這樣啰嗦下來,一餐飯要吃很久,或者挑食,他表現得像小皇帝。2歲的孩子並不懂營養學,而且我還準備再生二胎,如果我每次準備的飯都要重做,更別說有再想有時間做別的事,這麼成長下來他會變成一個挑剔食物的青少年,處理方法有2種,第一種:讓他餓著,下一餐他說餓,打開來就是他上一餐不吃的食物,如果不喂別的食物,他表現先拒絕但又忍不住吃光了,第三次的時候他就不怎麼抗拒這種食物了。第二種,在他生病要按時吃藥的時候,吃藥前都要吃飯,做出來的肉類混米飯里他又怎麼不合意,爸爸這時候就跳出來數12……3的時候他就一口吃掉了。然後最重要的是養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他習慣後,就會有心理準備,就不發急,也不會叫著不動或者懶得做,特別是睡覺,原來不讓我關燈,一關燈,摔頭尖叫,哭啼,一開燈,歡顏開心,E告訴我他在用這種方式控制我,後來養成8點回房間玩9點小燈讀故事完了熄燈睡覺,一開始不願意發火,後來自覺抱著書來讀,關燈數星星,翻來覆去就睡了。希望有幫助。


好吧。看到小孩大叫和摔東西真心煩。我感覺還是要嚴格點。我果然不適合照顧小孩。


您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讓人欣慰,想必您也看了很多書籍或節目,這是負責的表現,值得其他家長學習。

但方法有待探討。懲罰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也就是說如果能讓孩子成長,可以不用懲罰,可以嘗試更多的方法,這可能是你岳母和妻子想表達的吧。如果一定要懲罰,需要確保你對孩子的觀察的準確性,例如你提到孩子可能需要關注,那麼幾次懲罰不管用的話,你是否有審視自己的觀察,以及方法。還有就是你高估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了。想要直接的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使是成年人,也大部分做不到,何況兩歲的孩子,而且你希望她做的遠比這還難,那就是希望她在情緒起伏時,迅速平靜,然後好好和你溝通,這個境界堪比高僧大德,試想你在懲罰孩子時,做到了心如止水嗎?你確定你是針對她的行為進行的觀察,然後做出客觀的評判嗎?還是你對她的行為進行了投射,引發了你的不滿?亦或是你過於執著於方法?

如果您的教育方法來自於《超級育兒師》或《超級保姆》,請慎用!


我的辦法是,告訴孩子這個聲音不好聽,然後給他一個可以敲打的玩具。反省椅的做法,我認為在這個階段有點早。

我家孩子兩歲半,最近剛剛引入反省箱的概念,但是先通過讀繪本的方式告訴他的,然後在他扔東西之後,放進反省箱,告訴他第二天才能出來。沒收玩具很堅決,安慰很持續,自己情緒平穩。

不過這個方式的前提是,孩子可以和你有一定程度的對話,否則我認為是對孩子的折磨。


我兒子生氣我一般是抱抱他,問問怎麼回事,總是能把他哄順了。孩子的爸只會說不可以這樣,不要這樣,再這樣就打你,然後就打了他,孩子真的委屈的不行!


這就是今天要聊的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的發展從零歲開始一直持續到六歲,所有孩子出生時,從子宮一出來,就能感受到空間的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是巨大的。

於是,孩子通過扔東西,移動物體來探索空間,感知自己和物品、自己和空間之間的關係,這是孩子認知空間的最初過程。

?那麼空間感的探索過程其實是這樣的:

  1. 孩子發現物體與物體之間是分離的,於是他喜歡把一些東西從高處扔到地上,拿到之後再扔到地上,這是孩子最早的空間的感受。這也是寶寶會開始喜歡扔東西的原因。
  2. 在扔東西之後,孩子們就會發現,有些東西可以從一個空間裡面出來,外邊東西還能塞進去。於是孩子們見到了小洞就會把一個東西塞進去。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喜歡拿鑰匙學著大人開門,而且會非常專註的把鑰匙往鑰匙孔裡面塞。把各種物品塞進孔里。
  3. 緊接著孩子會開始不斷壘高、推到、再壘高、再推到。這個遊戲中,孩子能體會到空間的變化,是最典型的感知空間發展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可以在家裡給孩子提供大型的泡沫積木,鼓勵孩子堆起來,然後推到,或者準備疊疊杯的玩具,讓孩子感知空間的變化。
  4. 接著孩子會對狹小的空間,或者高處的地方感興趣了。他們會嘗試爬到狹小的地方去躲貓貓,或者對爬桌子爬樓梯會有著巨大的興趣。於是我們可以在家裡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還可以鼓勵孩子去玩鑽隧道之類的遊戲。?
  5. 上個階段過去之後孩子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開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這個過程除了身體感受空間之外,孩子還在用他身體所有的部位來感知這個空間有多大、多高、多遠。

孩子發現自己從這個高度往下跳的時候,心理已經能夠承受了,就會跳下去。然後他透過經驗發現對這一空間高度得到把握,能夠再一次承受,就會探索更高的空間。

這個時期,孩子還需要在各種各樣的空間中來感知不同的空間位置,比如上下、里外、空曠和狹小、方和圓等。只有在稍微小一點的空間中孩子才會有明顯的空間感知能力。?

那麼,我們看到孩子透過感知不同的空間進而發展了自己的空間感知能力。孩子對空間的把握程度,也決定了孩子在未來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為未來發展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空間敏感期可能給家長帶來比較大的危機感,怕寶寶摔著或者磕著,所以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活動。

但是,這個階段,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支持和幫助,給孩子提供安全可靠的環境,鼓勵孩子盡情的探索。

最後,育兒的問題來問一米哥哥


1、摔東西,是在實驗力量、控制感、感知摔東西結果的反饋(她和你們的)、引起你們注意...

2、5分鐘過長,一般就1-2分鐘,且要保持視線的交流。(因為她們的控制水平無法持續停止感知世界過久,幼體必須要隨時保持敏感才活得夠長,夠安全。)

3、不能出現有保留的愛,這樣她會否認和親人(母獸)的特殊感情,而重新定義此關係為有限供養。

4、系列理論,不是隻言片語能解決的,也不是各有各的說法,也不是隨便網上看了個就覺得好的;你們家庭內部必須確定統一的指導思想,並一起學習一樣的指南,堅持一樣的思考和行為邏輯,給小娃兒環境一致性以養成其主線的心理和行為。(否則她會花更多時間來選擇更合理的交互邏輯,導致心理成長滯後;語言也是:如果多種語言交雜,小娃兒會很迷茫的,可能推遲說話。)

---

最後,推薦一篇文章:2歲孩子的教育問題


很好聽官方aA卡澤爾康為大家


我感覺吧,一個可能是想引起大人的關注,一個是你們的反應過度了讓她覺得很好玩。

不能扔的東西全部收起來或者放高,扔東西只要沒有危險,不傷害別人就別管她。過一段時間就好了,當個神經大條的爸爸吧!有空多陪孩子玩!


學習一下正面管教吧,你會有很多收穫。


你只有陪她一起摔,才能讓你女兒健康成長。永遠不要用大人固定的思維去看小孩子。


參考心理學—習得性無助。


我的寶寶之前也是這樣的,後來我發現,是我對他的愛不夠,說老實話那段時間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我抑鬱著,後來我換了環境,漸漸人好多了,孩子也好多了,再後來我明白這是他的一種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也許是你們的關注少了,我不是指陪著,是指陪伴,有沒有跟她意思玩遊戲?有沒有跟她講故事?有沒有陪她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有沒有回過頭對上目光?有沒有仔細聆聽她的所說觀察她的所想?真正的了解她理解她並好好的指引她?如果都做到了,當我沒說。


我沒有育兒經驗。我只知道鄰居家的小女孩從小愛亂丟東西,大人也不管,兩三歲的時候,和人說話時很容易不高興,並且一不高興就丟石頭砸對方,不管對方是小朋友還是長輩。這樣的小孩很不討人喜歡,而她父母包庇的態度更讓人討厭。


實際上,我個人是很贊同題主的做法的,以忽視的方式阻礙了女兒通過異常行為想達到的目的、事後的說教都做到了。

題主現在面對的最大難題是,自己親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阻礙和分歧,這種阻礙和分歧會直接影響到題主對子女的教育,特別是如果你的女兒也察覺到(不一定意識到、但是下意識會有這方面的感覺,如果父母的爭執就在自己面前發生的話就更明顯了)有人支持自己、自己的這種動作對其他親屬有用,那麼,光靠題主一人努力,要糾正女兒的這種異常行為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是的,題主,解決你女兒問題的最大阻礙並不在你女兒身上、而是在反對你這種教育方式的親人身上。


推薦閱讀:

學齡小孩7歲全托還是走讀?
如何做好孩子的性啟蒙?
嬰兒多大可以出遊?
寶寶性格暴躁一生氣就咬自己手怎麼辦?
什麼事情讓你覺得男孩子一定要富養?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