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強者為弱者開闢道路,但是強者往往為弱者所奴役。」這裡的「奴役」如何理解?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這篇文章里,王小波說:「在人類前進的道路上,強者與弱者的命運是不同的。弱者不羨慕強者的命運,強者也討厭弱者的命運。強者帶有人性中強悍的一面,弱者帶有人性中軟弱的一面。強者為弱者開闢道路,但是強者往往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為大腹便便的遊客打魚一樣。」這裡的「奴役」該如何解釋?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蜘蛛俠他叔


既然是問這句話在文章中的意思,自然應該放迴文本裡面去看。文章原文我貼在這個答案的最後。【】中為原文引用。

首先,我不知道題主你在摘取提問中的那段文字時,為什麼漏了最後半句?最後半句正是對你所提問題的舉例闡述啊。

【在人類前進的道路上,強者與弱者的命運是不同的。弱者不羨慕強者的命運,強者也討厭弱者的命運。強者帶有人性中強悍的一面,弱者帶有人性中軟弱的一面。強者為弱者開闢道路,但是強者往往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為大腹便便的遊客打魚一樣。 】

在小波這篇文章里,對「強者」和「弱者」的定義,是基於他對「失敗」的定義之上的。

文章中小波對失敗的定義有兩層,第二層是真正意義上的失敗。

第一層:【什麼叫失敗?也許可以說,人去做一件事情,沒有達到預期得目的,這就是失敗。 】這是普遍意義上的失敗,沒有達到目標的是通常意義上的盧瑟。後文要用到這個概念。

第二層【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這個詞還有另外的含義,即是指人失去了繼續鬥爭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類向限度屈服,這才是真正的失敗。而沒有放下手中武器,還在繼續鬥爭,繼續向限度挑戰的人並沒有失敗。】

針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失敗,衍生出了對「強者」和「弱者」的定義:

強者指的是那些與命運鬥爭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鬥爭的人,是沒有放下手中武器,還在繼續鬥爭,繼續向限度挑戰的人。比如總懷著無比的勇氣走向莫測的大海,有不可戰勝的信心的老人。

相對的,弱者指的是那些安於自己限度之內的生活,向限度屈服的人。文中例子是七尺男子漢坐在廚房裡和三姑六婆磨嘴皮子,或者衣裝筆挺的男女們坐在海濱,談論著高尚的、別人不能理解的感情。我不喜歡人們像這樣沉溺在人性軟弱的部分之中,更不喜歡人們總是這樣描寫人性。 】

於是你問題的答案很自然的就出來了,「老人」是強者,「大腹便便的遊客」是弱者,而前者為後者所奴役,在字母意思上就是指老人為遊客打魚,更深層挖掘的話,可以說是,由於強者總是進行著接近自己限度的鬥爭,而弱者安於自己限度之內的生活,因此前者總不能達到目的,後者」常勝不敗「,前者是普遍意義上的盧瑟兒,(用第一層意義的失敗衡量),在普通的消磨人意志的生活中顯得更為艱辛,為了討生活要為了後者提供服務。

再延伸一步的話(這步在邏輯上有些危險,僅作參考),強者帶有人性中強悍的一面,弱者帶有人性中軟弱的一面,強者為弱者奴役的意思,即是人性的強悍總為人性的軟弱所奴役。

嗯,這個要探討起來就要結合歷史啦,今天先寫到這兒,想到再加。

【嗯打個廣告,歡迎問我王小波的問題!雖然我不一定會但是很高興答啊!一定認真回答!】

——————————下附王小波原文————————————————————————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王小波

我不相信人會有所謂的「命運」,但是我相信對於任何人來說,「限度」總是存在的。再聰明再強悍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也總是有限度的。老人桑地亞哥不是無能之輩,然而,儘管他是最好的漁夫,也不能讓那些魚來上他的鉤。他遇到他的限度了,就象最好的農民遇上了大旱,最好的獵手久久碰不到獵物一般。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限度,彷彿是命運在向你發出停止前行的命令。

可是老人沒有沮喪,沒有倦怠,他繼續出海,向限度挑戰。他終於釣到了一條魚。如同那老人是人中的英雄一樣,這條魚也是魚中的英雄。魚把他拖到海上去,把他拖到遠離陸地的地方,在海上與老人決戰。在這場魚與人的惡戰中,魚也有獲勝的機會。魚在水下堅持了幾天幾夜,使老人不能休息,窮於應付,它用酷刑來折磨老人,把他弄得血肉模糊。這時,只要老人割斷釣繩,就能使自己擺脫困境,得到解放,但這也就意味著宣告自己是失敗者。老人沒有作這樣得選擇,甚至沒有產生過放棄戰鬥的念頭。他把那條鯊魚當作一個可與之交戰的敵手,一次又一次地做著限度之外的戰鬥,他戰勝了。

老人載著他的魚回家去,鯊魚在路上搶劫他的獵物。他殺死了一條來襲的鯊魚,但是折斷了他的魚叉。於是他用刀子綁在棍子上做武器。到刀子又折斷的時候,似乎這場戰鬥已經結束了。他失去了繼續戰鬥的武器,他又遇到了他的限度。這是,他又進行了限度之外的戰鬥:當夜幕降臨,更多的鯊魚包圍了他的小船,他用木棍、用槳、甚至用舵和鯊魚搏鬥,直到他要保衛的東西失去了保衛的價值,直到這場搏鬥已經變得毫無意義的時候他才住手。

老人回到岸邊,只帶回了一條白骨,只帶回了殘破不堪的小船和耗盡了精力的軀體。人們怎樣看待這場鬥爭呢?

有人說老人桑地亞哥是一個失敗了得英雄。儘管他是條硬漢,但還是失敗了。

什麼叫失敗?也許可以說,人去做一件事情,沒有達到預期得目的,這就是失敗。

但是,那些與命運鬥爭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鬥爭的人,卻天生地接近這種失敗。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魚來咬他的鉤,於是他常常失敗。一個常常在進行著接近自己限度的鬥爭的人總是會常常失敗的,一個想探索自然奧秘的人也常常會失敗,一個想改革社會的人更是會常常失敗。只有那些安於自己限度之內的生活的人才總是「勝利」,這種「勝利者」之所以常勝不敗,只是因為他的對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投入鬥爭。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這個詞還有另外的含義,即是指人失去了繼續鬥爭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類向限度屈服,這才是真正的失敗。而沒有放下手中武器,還在繼續鬥爭,繼續向限度挑戰的人並沒有失敗。如此看來,老人沒有失敗,老人從未放下武器,只不過是喪失了武器。老人沒有失去信心,因此不應當說他是「失敗了的英雄」。

那麼,什麼也沒有得到的老人竟是勝利的么?我確是這樣看的。我認為,勝利就是戰鬥到最後的時刻。老人總懷著無比的勇氣走向莫測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戰勝的。

他和其他許多人一樣,是強悍的人類的一員。我喜歡這樣的人,也喜歡這樣的人性。我發現,人們常常把這樣的事情當作人性最可貴的表露:七尺男子漢坐在廚房裡和三姑六婆磨嘴皮子,或者衣裝筆挺的男女們坐在海濱,談論著高尚的、別人不能理解的感情。我不喜歡人們像這樣沉溺在人性軟弱的部分之中,更不喜歡人們總是這樣描寫人性。

正像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樣,很多人每天也走向與他們的限度鬥爭的戰場,彷彿他們要與命運一比高低似的。他們是人中的強者。

人類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當人們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這個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擴大了。人類在與限度的鬥爭中成長。他們把飛船送上太空,他們也用簡陋的漁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馬林魚。這些事情是同樣偉大的。做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而那些永遠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在人類前進的道路上,強者與弱者的命運是不同的。弱者不羨慕強者的命運,強者也討厭弱者的命運。強者帶有人性中強悍的一面,弱者帶有人性中軟弱的一面。強者為弱者開闢道路,但是強者往往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為大腹便便的遊客打魚一樣。

《老人與海》講了一個老漁夫的故事,但是在這個故事裡卻揭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我佩服老人的勇氣,佩服他不屈不饒的鬥爭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蝙蝠俠:黑暗騎士

影片最後,蝙蝠俠不惜替哈維背黑鍋也要讓高譚百姓繼續相信」光明騎士「的形象。

和武俠小說裡面的狗血情節差不多,要麼是大俠都決定歸隱養老了,最後總會為了救一些不相識的人而一再復出,甚至犯下錯誤,悔恨終生。要麼是黑幫或者邪教老大想洗手不幹了,最後又總會被幾個小嘍啰惹的禍壞事,又出山調停。就像老人是為大腹便便的遊客打魚一樣,強者看似很強大,可依舊無法剪斷和凡人的羈絆。人在江湖,生不由己啊。


「『只靠空想,是推不開擋在大路上的石頭的。誰什麼事都不做,誰就會毫無辦法。我們為什麼要把精力都浪費在空想和憂愁上呢?起來吧,讓我們走進森林,穿越過它,要曉得,它總有個盡頭的——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有個盡頭的!走吧!喏!嗨!

「大家都看著他,看出他是所有人中間的一個最優秀的人,因為在他的兩隻眼睛裡面,閃耀著無窮的力量和活生生的火光。

「『你帶領著我們走吧!』他們說道。

……

「丹柯帶領著他們。大家都友好地跟在他後面走——大家都深信他。這是一條艱苦的道路呀!黑暗得很,他們每走一步,泥沼就張開它貪慾的污泥的嘴,要把人們吞噬進去;而樹木則像一座牢固的牆壁,阻擋住他們的去路。樹枝互相纏住他們;樹根正像蛇一樣地到處伸延著。每走一步路都要這些人耗費很多的汗和血。他們走了很久……森林是愈來愈濃密了,大家的氣力也愈來愈小了!於是大家開始埋怨丹柯,說他是個年輕而沒有經驗的人,正把他們帶領到死亡城去。但丹柯始終是走在他們的前面,勇敢而又坦然。

……

從那黑暗當中,又好像有某種什麼可怕的、黑暗而又冷酷的東西,在看著這些走著的人們。這是一條艱苦的道路,那些被它折磨夠了的人們都喪失了勇

氣。不過他們羞於承認自己的無力,於是他們就把怨恨和憤怒發泄到那個走在他們前面的人——丹柯身上。他們開始責備他沒有能力帶領他們,——瞧,他們就是這樣的!「大家都停下來了,在森林的勝利的喧擾之下,在戰慄著的黑暗之中,這群疲倦了和兇惡的人們就開始審問丹柯。「他們吼道:『你是個對我們毫不足道和有害的人!你帶領著我們,把我們都弄得疲憊了,為了這,你就應該死!』「你們說過:『帶領吧!』因此我才帶領你們的!」丹柯向他們挺起胸膛這樣高叫道,『我心裡有帶領的勇氣,因此我才帶領你們!而你們呢?你們做了些什麼能有助你們自己的事呢?你們只是走著,而不能為了更遙遠的路程保存你們的力量!你們只是走著、走著,正像一群綿羊!』

「『你該死!你該死!』他們叫道。

…… 「『我要為人們做些什麼事呢?!』丹柯比雷聲更有力地狂叫道。「他忽然用雙手撕開他自己的胸膛,從裡面挖出他自己的那顆心,把它高高地舉在頭頂上。

……

「那些快樂的和充滿了希望的人們,並沒有注意到他的死亡,也沒有看見那顆勇敢的心還在丹柯的身體旁邊燃燒著。只有一個謹慎小心的人注意到這件事,他害怕得什麼似的,就用腳踏在那顆高傲的心上……於是它就碎散成為許多火星而熄滅了……

——《丹柯》

這樣的丹柯,魯迅算一個,我們上一代這整一代人,也算一個。

只願將來的我們不怕做下一個。


斗膽解釋一下……很有可能是錯的……

強者往往會重視弱者的感受,為了弱者的幸福和安危去做事,去努力。強者總是試圖為弱者負責,即所謂「胸懷天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以上個人觀點……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在社會沿革的進程中,強者多勞力,弱者多勞心。


走在前面開路的吃苦,走在後面跟著的吃土。


1、貧道以前一同事,每次午飯,一樣的盒一樣的菜,一定要從貧道的盒飯里夾幾筷子走。

她說,她基本上是不吃早飯的,因為家裡條件不好,能省就省,所以中午盡量多吃點。

某次吃魚,貧道沒有讓給她,她當天特別吃驚,特別生氣。

2、從國外回來,跟朋友聚了一下,一兄弟的女朋友問貧道有沒有買一些免稅的東西。

我說有,比方DIESEL的香水,現在用的這個,喏。

她一邊歡快的接過去,一邊噴了兩下,然後就一直拿在手裡,她男朋友有點不好意思,苦笑說「一定很貴吧,多少錢,我給你吧。」

貧道說:「……我用過了。」女孩子拉著他的手,天真的看著貧道,說:「沒關係的。」

後來兄弟默不作聲的把香水從桌子下面還了回來。

姑娘一直噘著嘴,臨走前,突然大聲說:「可是,我都沒有出過國啊!」

3、老師長的一表人才道貌岸然,特別受女孩子歡迎。師娘說,老師還年輕的時候,有一年,他的一個女學生跟蹤他回了家,等他上樓開門時,突然衝上來,跟老師表了白,然後讓「已經是老婦女的師娘一星期讓出一半的時間讓老師跟她談戀愛」。

「他跟你有家庭!有孩子!可是我什麼都沒有!我只是比你更愛他!」——那個當年已經二十齣頭的師姐在樓道里撕心裂肺的哭喊著。

4、她找我借錢,去給剛畢業的兒子買車。

「我跟你說,我們家都困難成這樣了,我姐夫就是不肯借我十萬,我告訴你,他們家光是房子就有兩套,他們家是閨女啊,他們還買房?這是什麼?這是貪心!你說他一開公司的,十萬都拿不出?我們家是兒子,這幾年都這樣了,他管都不管!他就是一王八蛋,他們全家都是這揍性的!現在人心太壞了!我這話撂這兒,他們家,早!晚!要!倒!霉!」

5、很多年前,一朋友的書被人在另一個網站全文搬運抄襲。

朋友的粉絲呼啦啦追過去要那邊刪文。

對方刪文之前更新了一章,感覺是一邊嘔血一邊撒花瓣一邊緩緩倒下。

大概意思是「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大大,知不知道我們這種熱愛文學苦苦掙扎的小透明出名之路有多麼艱難!」

那個極品還跑去貼吧掛大大逼她刪文氣到她吐血,過一陣又自稱是她哥,說她本來剛剛做過心臟搭橋,已經被氣的舊病複發死了,要報仇。

當年鬧的挺火的,不知道你們還有沒有印象。

6、鄰居家買了新車,沒兩天,門裡面的皮子就掛了個口子。

她媽讓她開車給她哥送梯子,她說車放不下,她媽賭氣,抗了梯子下去就給她塞到了車裡,一關門,掛出來一道子。

鄰居當場氣哭,她媽也傻了眼,喏喏半晌,說:「你看,你這車外面也看不出來傷……至於嗎!你天天開車日晒不著雨淋不著的,你哥他可連車都不趁吶!」

7、一姑娘,每次聚會吃飯基本上是不結賬的,就算大夥說好了AA,她也不掏錢。

「我這個月工資還沒發,實在是沒錢了,」她每次都是這麼說,一樣的台詞,一樣的抱憾表情:「對不起對不起,要不這樣,我不吃,我看你們吃。」

大夥每次都說沒事沒事,一起一起吧。時間長了,就都有點煩她。

但是每次聚會她都想方設法打聽出地點,趕過來。

8、一曾經是朋友的姑娘,有一陣,說特別嫉妒貧道,因為貧道看上去很強,很自由,很獨立。

貧道說,也沒那麼洒脫,人生其實往往都是無奈。

她打斷了貧道,說:「你比我美多了,我得贍養兩邊的老人,帶孩子,上班,而你呢?你想去哪就去哪裡……」

貧道當時試圖告訴她,自己也很羨慕她的家庭——貧道的工作也很忙碌辛苦,而能有一盞燈等著你回家,是貧道的奢望。

「但是你不用給任何人負責,你不用承擔我這樣的重擔和痛苦……你這個觀點是有問題,你是那種特別依賴家人幫你的類型,我以後不會靠我兒子養的,我生孩子不是做投資,我只是付出,一直付出!你不用裝的好像很羨慕我似的,我知道你這樣的人,是看不起我這樣全心全意為家人付出的傻X的,看你,你多好啊,你家裡連老人都沒有!」

貧道當時笑著說對哦,從父母雙亡這一點我就贏過你咯?

9、小透明點名罵大大,大大回嘴,丫們必須驚詫,迅速竊喜,也是醉了。

奮力畫畫畫乾乾乾唱唱唱寫寫寫,付出比常人百倍的努力成為大大,就要接受被構陷,被傳謠,被冷嘲熱諷甚至點操全家,而什麼都不用干吃著白嫖飯的小透明因為弱小,就有權利拉開臉上的拉鏈操大大,而大大不能回嘴,不能解釋,不能擦屎,否則就是欺負小透明。

不知道這規矩是哪兒的江湖,哪個傻逼划出來的道道。

10、很小的時候,貧道跟著貧道的父上去旅遊。

公司組織的帶家屬旅遊,一車人,半車熊孩子。

車開到一處停下,加油,旁邊有一片菜地,裡面種著黃瓜。車門一開,小崽子們嗷一聲就沖了下去,大人坐在車上笑嘻嘻的看著,看他們跳下去掰人家地里的黃瓜。

貧道的父上不說話,貧道就不敢下去,忍了半天問:「爸,我能一起去摘嗎?」

他說:「不許去,這是偷。」

他徒弟笑嘻嘻擠過來跟貧道使眼色:「沒事,小孩掰幾個村裡人不說的,小孩能幹啥,就掰幾個,走走,叔叔抱。」

父上把他推開了,讓他自己下去抽煙。

「我就掰一個……」貧道小聲說。

父上說:「你弱你有理啊?」

(轉)


強者剩餘資本高,為人自覺。

弱者剩餘資本低,為了生存甚至還要去榨取他人的資本。

強者不必,強者自取自足。

就像太陽啊,有統攝整個太陽系的光輝,它怎麼可能要求小小的人類去照耀它呢。

有時太陽說,人類啊,我明天會少給你們一些光亮。

人類便說,你說什麼呢,你怎麼這麼自私呢,沒有了光亮我們怎麼正常生活呢?

太陽嘆了口氣,也是啊。

再者,弱者往往不懂得同情強者。

他們覺得,我已經很可憐了,他們不會想,你也很累了,你做了這麼多。有一根救命稻草,便死死地扯著它,不管那根救命稻草,會不會痛,它的身子,會不會斷。

強者,他就把弱者背在他的肩膀上。

累了又如何,弱者依靠強者,強者只能依靠他自己。

就像古往今來的總統們,人們看得見他的光輝,看得見他的失誤,噴子們見縫插針地指責,媒體們捕風捉影地批評,競爭對手明槍暗箭地開炮,一點差池便為千夫所指,萬人所棄。

他越堅強,人們就越覺得他不值得同情。他越偉大,人們覺得他應該承擔越多東西。

在歷史前進的過程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或智識過人,或勇猛無畏,或天賦異稟,或大公無私。

就像上帝在一堆灰暗的小行星中發現了一個太陽。於是他說,把它點亮。

於是,小行星們突然發現,在他們之中,有一個太陽。

行星們說,請照亮我們。

太陽只能說,我會的。

它再也成不了小行星,因為它被發現了,它是太陽。

所以,準確來說,強者並不是為弱者所奴役,強者為使命感所奴役。

就像 @mu peng 所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最後,強者與弱者,皆為歷史所奴役。

--這就是命運。


大反派往往是強者,並且不為大眾承擔義務。

所以答案昭然若揭:不接受大眾的道德綁架,有能力卻不為大眾服務,只滿足自己的願望,不在乎大眾的感受,就會被定義為「惡人」。


正欲振翅高飛,回頭才發現,還有無數人扯著自己的衣角。


阿特拉斯聳聳肩


你可以1V5,但是沒法1V9


「創造者關心的是征服自然,而寄生蟲關心的是征服他人」。

如果你同意上面這句話對強者和弱者的描述,那麼推薦閱讀《阿特拉斯聳聳肩》。這部巨制中,安·蘭德全篇都在探討這個問題,並提出了哲學上的解答:

唯一合理的理解是當有犧牲,必有人獲得犧牲品。當有服務,必有人享受服務。和你談犧牲的人正是在和你談奴隸和主子,而他正準備當主子。

沒錯。當弱者跟強者講犧牲的時候,他們要求的是強者的犧牲;當弱者與強者談服務的時候,他們要求的是自己接受服務。

可能有人會問,弱者既然是「弱」者,他又用什麼武器來要求強者遵從他們的要求呢?

很簡單——道德

而安·蘭德的這種觀點可稍追溯於尼採在《論道德的譜系》中關於道德的看法:

病人是健康人的最大的威脅,強壯者的災難並非來自最強壯的人,而是來自最弱的人。&<……&>與生俱來的不幸者、失敗者、軟弱者就是最弱者,正是他們在人中間最大地消耗生命,正是他們最有威脅地毒害和動搖我們對生命、對人和對我們自己的信念。&<……&>這些弱者,這些無可救藥的病人,現在毫無疑問地完全租用了道德。&<……&>他們在我們中間跑來跑去,現身說法,警告我們,好像健康、幸福、強壯、自豪和強權感本身都已經是罪惡的東西,人們有朝一日必須為此懺悔&<……&>

(切以為沒有省略掉要義,因為尼采寫作總是有大段比喻和感嘆,所以精簡了一下,畢竟打字很累^^原文出自第三章^^)

簡而言之,多數人用道德,特別是道德中的犧牲觀點——無私、奉獻、犧牲、服務、利他主義——綁架了少數人,不斷壓迫他們的創造力,佔有他們的勞動產品,從而獲得利益。

這應該就是題主問題中的「奴役」的解釋。

不過少數人也不太在意,因為: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數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實現人類的才能,而其餘的人背叛了它。不過這並不重要。正是這極少數的人將人類推向前進,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義。

最後,王小波雖然小說很好看,但畢竟很多觀點都是化用了別人的,還不註明出處^^


奮鬥一生,發現自己辛苦努力的果實餵給的是一群帶有若干種劣根性的普羅大眾。說白了就是自己種的糧食餵了狗。你要是看過《三體》應該會有所了解。

另外,近來看到一條新聞,大衣哥朱之文在星光大道走紅之後給家鄉修路,結果家鄉人不領情,「他要真想回報故鄉,不如給一家一萬塊錢好了。」


終於可以顫抖的打下「瀉藥」兩個字

強者就是改革的先行者,老人不知道海里到底有什麼,有一切的勇氣,這是人類從古到今一切進步的源泉,從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到王安石。海明威本身就說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就是一種精神,但這種精神只是少數人才有的,他們對社會的創造通常難以被自己的當代人理解,商鞅不是被河蟹了么。

弱者,或者就是平庸的大多數,借王小波言是沉默的大多數,即使在當今歌舞昇平的中國,普通大眾哪一個不是拼上老命的辛苦工作才混口飯吃,不然人家說中華民族就是勤勞呢,哪還有閑心思搞其他?在中國,只要你的想法和周圍有點不一樣,馬上別人就覺得你是異類,這也是傳統文化原因,普遍平庸化——哪個強者敢去海里找一隻超大的馬林魚?而大眾不知道的是他們打漁的這條路子是多少人真的是拋頭顱灑熱血才掙得的。

我們多少人拿「loser」這個字眼丈量過別人?我們太注重結果,而不知道這種視角的殺傷力,它使得我們裹足不前,連自己也懷疑整個過程的意義。

強者固然強大,螳臂當車也是徒勞。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