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蘇聯故事片。莫斯科電影製片廠1979年攝製。切爾內赫編劇,緬紹夫導演,阿蓮托娃主演。1981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部極具觀賞性的影片以曲折的人物命運取代了以往的說教,引起了各個年齡層次觀眾的共鳴,不僅在國內創造了極高的票房,而且在第二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影片的情節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終於70年代,影片把兩個時代進行了對比,著力表現中年人的命運,描繪了這一代人的心理狀態,涉及了許多觀眾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如道德、幸福、人生價值等等。片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和果沙給中國觀眾留下了十分難忘的印象。——百度百科


蘇聯電影在電影歷史上還是有位置的。

這個片子本身的故事很不錯,渣男放到今天也會被唾棄。

這個片子裡面的莫斯科居民生活很有意思。

蘇聯在中國60年代以後一直是妖魔化的,先是蘇修,後是惡魔,而這個片子可以讓我們看一下當時蘇聯的生活階層和價值觀。

片子裡面主角親戚的教授家放到今天的中國也算豪華。蘇聯對知識分子的優待可見一斑。

後來主角奮鬥成廠長,也能自己開車上班。

一個熟練鉗工在當時蘇聯的認可度不低,收入應該也不差。

當時蘇聯也有了現代的超市,從影片看衣食住行的品質不差,有鄉下的別墅度假(看上去就是農家樂)即使是背景是1958年的工人集體宿舍,相比今天富士康這類工廠也要強一些。

片子的主流價值觀和中國文革後很像,學習被肯定,工人學習,研究技術被認為有出路。這個看看同期的中國電影(瞧這一家子)對比會很有意思。

當時蘇聯社會階層也很明顯,工人與知識分子,官員,管理人員的有明顯的不平等。即使他們收入不差。

片子確有漏點鏡頭,蘇聯當時對電影的審查看來遠沒有同期的中國嚴格。


多圖!多圖!多圖!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部拍攝於79年的前蘇聯電影所呈現出的畫面色彩感使人感到非常舒服,我們來探討一下。 開場沒有問題,莫斯科的搖攝大遠景。(圖0)

第一場戲在宿舍樓。女主角卡嘉的造型是,金色及肩中發,領間鏤空的短袖白襯衫,外加深藍底色鑲邊花紋背帶連衣裙,看上去是很文靜的。(圖1)

旁邊的女伴則是典型的家庭婦女的衣著,包括了發行和圍裙。這個後移鏡頭也很有縱深感,中遠景中站了兩個女演員,中景處沒有開走廊燈,遠景處開著燈,同時遠景處打開的門也使得中景和遠景分割清晰,層次明確。 接下來是宿舍室內鏡頭。雖然是室內,但縱深布景一樣齊全,三個人物分局前中後景,一個坐著,一個站著,一個躺著,左中右各一,非常平衡。中間是視覺中心,右面光線略暗,左面光線較亮背景處有絳紅色掛毯來平衡左右的明暗,與右側的壁櫥呼應。右面人物的圍裙顏色比較淡,使得右面不會看起來太悶。這個女宿舍的布景看來是非常的講究。(圖2)

柳達在地鐵里與謝廖莎相遇。由於車廂燈光的關係,色調上有點偏黃。柳達的打扮看上去挺成熟的,與前面的卡嘉形成對比。髮型很繁複,耳環很大,口紅很濃,畫了眼線,戴珍珠項鏈,黑格白條長裙,方形手袋。再看謝廖莎,翻領軍裝式呢外套,紅藍白花格襯衫,領子外翻。頭髮梳得很考究。地鐵飛馳,人物初次邂逅,整個氛圍相當溫馨,看來是一段美好戀情的開始。(圖3)

卡嘉一行人去郊遊,其中重要的一場是卡嘉和柳達討論未來。兩人躺在草地上,位於中景,前景是灌木叢。雖然這一場最重要的是兩人之間的談話內容,不過在造型上還是有亮點的。卡嘉還是穿第一場中的服裝,柳達則換了一套。這裡傳達了卡嘉較柳達要更單純一些,柳達正有意識地通過經常改變穿著打扮來吸引別人的注意。還有就是卡嘉在頭上戴上了編織的花環,這也在表現卡嘉的天真和不諳世事。當然,通過對話我們能很明顯地聽出來,在造型上則予以了強化。這是兩個剛走上社會的年輕女性對未來美好而天真的想像。(圖4)

兩人開始實行計划了。假扮教授的女兒。這裡我們看到教授家中的陳設,是個有錢人家。卡嘉穿的是水手服,柳達則戴著發箍,兩人的打扮都很天真純潔。卧室中牆壁是深藍,與淡色的床單形成對比,視覺效果很強烈。卡嘉的衣服與牆壁相同,柳達的衣服則與床單類似,應該說是很好的對比和呼應。(圖5)

聚會中,卡嘉與魯道夫相識。影片很明確,就是卡嘉對魯道夫一見鍾情。兩人握手時,卡嘉有很明顯的喘氣聲,顯得比較拘謹,致意時兩人顯得非常正式。與柳達和謝廖莎的邂逅相比,此二人的初識完全不同了,有握手,有互報姓名,魯道夫著正裝,卡嘉弄過髮型,當然咯,兩人都是出席聚會,衣著肯定是很規範啦。反正就是很正式。這個鏡頭同樣地有縱深感,景很深。前景是兩人握手,中景的過道略暗,遠景的房間則有照明,層次很清楚。(圖6)

用餐段落中,大多數鏡頭中都有鮮艷的布景元素出現,比如柳達的紅洋裝和發箍,紅色的桌布,玫瑰花,黃色的燈罩,綠色的酒瓶。飯後,大家跳舞,四位主人公在一個鏡頭中交替出現在近景,遠景處黑色鋼琴上擺著白色花瓶,呼應了魯道夫和卡嘉的衣著顏色。在歡快的背景音樂中,我們聽到他們的談話內容和各自的生活背景都有很大的關聯。(圖7)

卡嘉與魯道夫定情一段是全片的重要段落。內景,黃昏。桌上給了光,兩處燭台給了光,窗外有一定的自然光,整個景深很充實,中近景的亮與遠景的暗形成對比,遠景色溫高,中近景色溫較低。兩個人物一黑一白。背景音樂是名曲《Besame Mucho》,旋律非常迷人,極富情挑意味。兩人先是對飲香檳,然後跳舞。(圖8)

布光上故意沒有打得很亮,有時甚至很暗,靠窗外的自然光效果給予人物剪影效果。人物在明暗交疊的房間中跳舞,時而出現,時而隱沒,觀眾們想看,又看不清,意境可謂十分朦朧,恰到好處。(圖9)

姐妹們得知卡嘉懷孕。室內,婚禮場景。在卡嘉默認自己懷孕的鏡頭裡,前景是略虛的一黃一紅兩朵花,中景是卡嘉,後景是兩位賓客。在歡樂的場合中,故事來到第一個轉折點,意味可謂深長。除了演員的面部表情外,無論歡快的音樂,鮮艷的布景,都展現著婚禮的氣氛,這樣就反襯出卡嘉複雜的心情。三個人的衣服顏色也有過度,從白,到藍,再到黑。卡嘉的心情顯然比較沉重。(圖10)

卡嘉和魯道夫分手。室外公園長椅。開場鏡頭從長椅背面拍攝,魯道夫著灰色呢大衣戴呢鴨舌帽,卡嘉著黑色呢大衣,戴白帽。鏡頭給到許多公園裡的人,尤其是很多孩子。。。雖然話題比較沉重,但是卡嘉的白帽和白色的長椅還是有呼應,色彩中仍然安排了紅色,即魯道夫的圍巾,而卡嘉則是淡綠色圍巾。即使在這樣的場景中,色彩仍然相當豐富。(圖11)

最後一個鏡頭按照魯道夫離開的運動軌跡後移,拍出了卡嘉被魯道夫拋棄後的孤獨和無助,令觀眾感動地想哭。(圖12)

女兒出生,卡嘉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獨立撫養女兒。室內,卡嘉的背影處於遠景。近景是澡盆和搓衣板,中景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我們可以看到是晾著的衣物,下面看到沙發上疊好的衣服,燈光主要集中在遠景處,光線色溫低,屋內感覺比較溫暖,窗帘顏色豐富,花紋美麗。這個固定機位鏡頭中信息依舊如此豐富,層次清晰,畫面柔美。吉他演奏的配樂非常舒緩,訴說著卡嘉的心事。(圖13)

鬧鐘一響,光陰荏苒。鏡頭帶我們來到卡嘉的新居。紅色的窗帘,紅色的燈罩,晨光透過薄薄的窗紗,充滿了生氣。(圖14)

卡嘉的穿著更加成熟,灰色呢大衣,黑底白點絲巾,幹練的短捲髮,胸前別著紅色小花。(圖15)

女兒亞歷山德拉亭亭玉立,穿著米色花邊裙,坐在桌前,窗外自然光效給出逆光效果,粉色白邊窗帘,歐式茶具,色彩與卡嘉的房間相比更清淡些,但基本承襲了對紅色的偏好。音樂相當歡快,表現了卡嘉嶄新的生活。(圖16)

卡嘉在火車上邂逅果沙,挺押韻的。。。車廂內景,基本就是兩人肩上肖像鏡頭正反打,不同的是拍卡嘉的是果沙的過肩鏡頭,而拍果沙則是卡嘉的主觀鏡頭,當然咯,卡嘉是主角。此段落主要是聽二人對話,色彩上特別的是卡嘉扎了黃底白點的頭巾,顯得年輕許多,表現出她當時愉悅的心情,也配合了車廂邂逅橋段的輕鬆氛圍。果沙則是黑帽子黑高領毛衣加皮夾克,一副成熟男人的打扮。兩人的鏡頭中都有乘客出現在中後景,使得畫面不過於單調。(圖17)

果沙帶卡嘉和她女兒一起郊遊。秋日的原野景色優美,一行人打扮輕鬆自然。色彩上也有亮點。卡嘉戴著黃色俄國式頭巾,女兒圍著紅黑格子圍巾,卡嘉還是黑毛衣加黑帽子。近景中卡嘉橫卧,面朝天空,卡嘉坐在一盤微笑著看著他,女兒俯卧在草地上,姿勢調皮可愛。場面非常溫馨愜意。音樂還是吉他彈奏主題曲,柔美悠揚。(圖18)

卡嘉和魯道夫在公園長椅見面。還是那個機位,兩個人坐的位置換了。衣著上魯道夫身上當年的銳氣顯然已經沒了,藏青色風衣,淺棕色長褲和帽子,顯得老氣。而卡嘉榮光煥發,這次沒有戴帽子,系著金色絲巾,黑色大衣,大紅色皮手套和手袋,兩款單品色彩很鮮艷,加上成熟的捲髮,風姿綽約,款款而來。魯道夫送給她的紅色鮮花,再配上白色的長椅,使得色彩更亮。卡嘉在經歷了人生歷練後,再次煥發青春。(圖19)

魯道夫來訪,果沙出走。室內客廳夜間。後景處有走廊,開著廊燈,很有縱深感。客廳內使用了泛綠的白光,相對前面的客廳戲時的白光要冷一些,餐桌上沒有鋪大紅色桌布,畫面中基本沒有鮮艷的顏色,這都與劇情符合。(圖20)

果沙重回卡嘉身邊,全劇高潮。 室內,逆光。門鈴響,眾人準備迎接果沙,卡嘉心情忐忑,人物面部曝光不足,故意使觀眾看不到她的臉,製造氣氛。20秒(圖21)

室內走廊,果沙進屋,光線柔和,人物由近及遠站立,空間飽滿,場面溫馨。20秒(圖22)

果沙進屋,逆光,曝光不足,著立領淺棕色風衣,儀錶英俊。6秒(圖23)

室內,側逆光,光線較暗,鏡頭推上,卡嘉坐在椅子上,帶觀眾看她的表情。7秒(圖24)

室內,逆光,光線較暗,鏡頭推上,果沙站在門口,凝視卡嘉。帶觀眾看他的表情。3秒(圖25)

室內,側逆光,光線較暗,鏡頭繼續推上,卡嘉坐在椅子上,表情逐漸清晰。4秒(圖26)

室內,逆光,光線較暗,鏡頭繼續推上,果沙站在門口,凝視卡嘉。表情逐漸清晰。推至半身肖像,鏡頭止。4秒(圖27)

室內,逆光,光線較暗,固定鏡頭,卡嘉半身肖像,逐漸露出微笑。9秒(圖28)

室內,逆光,光線較暗,固定鏡頭,果沙半身肖像,凝視卡嘉。5秒(圖29)

等等,這是火車上那個電焊工嗎?。。。 這一段落鏡頭運動主要模擬了兩位人物的視覺心理狀態,故意的暗光效加強了破鏡重圓的微妙氣氛,將兩人忐忑的心情描述出來,最終一起推到半身靜止肖像鏡頭為止,預示著兩人冰釋前嫌,心又重新走到一起。音樂舒緩,襯托氣氛。 客廳內景,燈光柔和,固定機位。朋友們離開,卡嘉一家坐下來,果沙吃東西,場景溫馨感人。1分36秒(圖30)

客廳內景,光線柔和,固定機位。卡嘉肩上特寫,右手支著頭,滿足地注視著果沙,漸漸露出微笑。看起來好像心裡在說:終於被我找到你了。此時她已是直短髮,更顯成熟,暗示了她的蛻變。9秒(圖31)

客廳內景,光線柔和,固定機位。果沙用餐鏡頭。問卡嘉為什麼看著他。果沙看上去很平靜,完全沒有什麼破鏡重圓蕩氣迴腸的感覺。與卡嘉注視他的動作形成對比。7秒(圖32)

客廳內景,光線柔和,固定機位。卡嘉肩上特寫,注視果沙,微笑著說「我找了你多久啊」。眼中似有淚光。觀眾為之動容。8秒(圖33)

客廳內景,光線柔和,固定機位。果沙用餐鏡頭。說完「八天」,繼續眉頭用餐,真是不解風情啊。。。傻得可愛。7秒(圖34)

客廳內景,光線柔和,固定機位。卡嘉肩上特寫,搖了搖頭,往事隨風而去了啊。,注視果沙,眼中閃著淚光,語氣加強,飽含深情地說:「我找你找了多久啊」。觀眾感動地哭了。11秒(圖35)

室外夜景,遠景,搖攝,萬家燈火,呼應片頭。主題曲響起,全片完。(圖36)

影片以都市童話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女人勇敢面對生活的挫折,最終找到真愛的動人故事,畫面色彩豐富,配樂旋律動聽,女演員漂亮,男演員英俊,富有異國情調。

鏈接:令人驚奇的色彩效果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和同學一起看過這部電影,故事主體可以算是一部女性成長史。 讓人驚訝的是影片里女性的服飾非常漂亮突顯氣質,與我們印象里那個時期的蘇聯很不一樣,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博物館裡看到東德人典型的公寓比同時期大多數中國人的住所要好得多。


Текст песни из к/ф "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 "Александра"

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片尾曲《亞歷山德拉》歌詞翻譯

Не сразу всё устроилось, Москва не сразу строилась

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ла, а верила любви

Снегами запорошена, листвою заворожена

Найдёт тепло прохожему, а деревцу земли

一切都由時光慢慢雕刻,

彈指間怎會建起莫斯科?

這座城市從不輕信眼淚,

唯獨愛情是恆常的法則。

雪花從天空中輕輕飄落,

魔法下的樹林銀裝素裹。

莫斯科為草木提供沃土,

把溫情遞送給匆匆過客。

--RF-- Александра, Александра, это город наш с тобою

Стали мы его судьбою, ты вглядись в его лицо

Что бы ни было вначале утолит он все печали

Вот и стало обручальным нам Садовое кольцо

亞歷山德拉,亞歷山德拉,

這座城市僅僅屬於你我,

命運註定我們與之交錯。

你若深深凝望它的眼眸,

一切憂傷都將轉瞬即過。

莫斯科城的花園環形路,

作為訂婚戒指見證許諾。

Москву рябины красили, дубы стояли князями

Но не они, а ясени без спросу наросли

Москва не зря надеется, что вся в листву оденется

Москва найдёт для деревца хоть краешек земли

公爵般的橡樹丰神俊朗,

繁茂的花楸林樹影婆娑。

還有恣意生長的白蠟樹,

讓花楸與橡樹相形見拙。

莫斯科鍾情碧綠的錦袍,

綠茵覆蓋城中每個角落。

--RF1-- Александра, Александра, что там вьётся перед нами

Это ясень семенами крутит вальс над мостовой

Ясень с видом деревенским приобщился к вальсам венским

Он пробьётся, Александра, он надышится Москвой

亞歷山德拉,亞歷山德拉,

橋上是誰身段如此婀娜?

白蠟樹在縱情舒展枝葉,

跳一曲華爾茲丰姿綽綽。

莫斯科的空氣滌盪心胸,

催促新枝萌動早結碩果。

Москва тревог не прятала, Москва видала всякое

Но беды все и горести склонялись перед ней

Любовь Москвы не быстрая, но верная и чистая

Поскольку материнская любовь других сильней

莫斯科從不曾隱藏憂傷,

它看盡人世間悲歡離合。

所有不幸在它面前低頭,

一切災難對它無可奈何。

莫斯科的慈愛並非朝露,

它堅如磐石且聖潔澄澈。

母愛遠勝世間一切情感,

從不因時光流逝而褪色。

--RF2-- Александра, Александра, это город наш с тобою

Стали мы его судьбою, ты вглядись в его лицо

Что бы ни было вначале утолит он все печали

|Вот и стало обручальным нам Садовое кольцо

亞歷山德拉,亞歷山德拉,

這座城市僅僅屬於你我,

命運註定我們與之交錯。

你若深深凝望它的眼眸,

一切憂傷都將轉瞬即過。

莫斯科城的花園環形路,

作為訂婚戒指見證許諾。


——「非皇后不愛,非百金不輸」

電影播放到十幾分鐘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幻想如果這部電影被改編成同名音樂劇,一定也會非常精彩。

從芝加哥到莫斯科,更早的倫敦巴黎,或者紐約,所有繁華龐大的城市都是催生這類故事的土壤溫床,小城來的工廠女工渴望通過婚姻獲得立足之地,為此謊稱自己是教授的女兒,用借住的高級公寓招待客人,然後計劃「我對他說我去上學,其實每天是去工廠幹活,等到我懷孕了,生下孩子,就順理成章留在家裡,即使他後來發現了真相也無濟於事,他愛我,他沒法離開我了」。

她把對生活的期望完全寄托在婚姻及兩性關係上,甚至為這樣的人生規劃制定出一套欲擒故縱的套路,要熱情不羈,要表現出真性情,卻還得堅守貞操的底線,可以調情,抗拒觸碰,在目標對象面前,她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兼具完美情人和賢妻良母的形象,並且成功用自己的算計收穫了一份婚約。

你說她生活的全部意義只是為了追求一種寄生關係,這樣的整個人生都太過可悲,與另一個女主角相比,她的人生目標應該被輕蔑,被嗤之以鼻,她的毫不掩飾的現實和市儈不免讓人心中警鐘大作,觀眾擔心她謊言敗露的同時又對她的毀滅隱隱抱有期待。野心放在崇尚資本的年代的確是百講不厭的一類故事,套路萬變不離其宗,而對於這一類故事,人們也總是捧場的,於是它就像中世紀的騎士小說一樣流行開來,讓無數的於連索雷爾和工廠女工在兩小時或一本書的時間裡經歷了一場輝煌幻夢。文學藝術作品本身是沒有力量排解野心家的焦灼的,夢想功成名就的人內心無時不刻不被慾望之火炙烤著,像身後有死神追趕那樣汲汲營營追逐名譽財富和認同,達到目的的方法因人而異,但每個人都在拼盡全力避免失敗的結局。

的的確確通過婚姻改變了自身階級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這種頗有心計的擇偶方式由於摻雜了太多的目的和顧慮完完全全不能被稱作是愛情,也許叫它投資博彩會更為貼切,同樣,生活中聰慧漂亮有主見的普通女孩有時同樣不會得到有野心的年輕人的青睞,因為他們的理想結婚對象是主編/檢察官/局長的女兒,他們在職位上工作出色,八面玲瓏,再同頂頭上司的女兒步入婚姻殿堂,最後順理成章地在而立或不惑之年繼承老頭子的衣缽,這條道路已經有無數前人走過了,聰明人走起來總會是得心應手的。所以這些看起來過於理性和冷酷的青年在另一些人面前表現出的是另外一種樣子,正如女主角面對在大街上向她搭訕的外地小伙和面對宴席上高談闊論的委員、詩人、電視主持人和運動員時是兩種語氣那樣,而觀眾們哪怕是在真實的社會生活里也早已習慣了這類區別待遇,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存在即合理的,像呼吸一樣自然。人們甚至學會了替得不到的心上人營築神壇,可是把自己身段再放低微一點又能如何呢?也還是得不到的,有些事情,永遠徒勞無功。說是「去日苦多」啊,是因為直到有了想追逐的事物的時候才恍然驚醒,我們擁有的籌碼實在可憐。高級公寓,櫥窗里的跑車,受人尊敬的職業,完美愛人,這些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得到的,自覺這一切難以企及,有人選擇放棄,有人則用了一點小技巧。

另一位女主角卡捷琳娜由於與她同行不得已也編造了自己的生活,之後便覆水難收,她內心是深愛那個男人的,可惜她向對方展現出的一切,都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如果在音樂劇里給她分配一首獨唱,曲目的名字將叫作《我用謊言去愛你》。《我將屬於他(Je serai lui——Le Roi Soleil)》中有一句唱詞:「我看到日光嵌入我的皮膚,我只是個可以隨意抹去的人名,好吧,我同意,一曲舞蹈可以主宰我的命運……我會隨他翩翩起舞……」卡捷琳娜跳的是一出如此危險的舞蹈,她眼前那個光鮮亮麗的男人對她的種種看重和緊張,全都建立在她編造出的教授女兒的身份上,謊言的泡沫一旦破碎她就重新變得一無所有,被輕蔑,被指責,受人嘲笑一個工廠女工竟妄想一步登天,在事實敗露之前,卡捷琳娜去男主角家做客,對方母親充滿羨慕地稱讚女主借住的公寓有多麼的好,小心翼翼又不乏奉承地表明自家能招待教授的女兒是一種榮幸,在這一段做客的劇情之後,導演安排了結婚場景,兩位女主也在場,當時新郎到工人宿舍里來接她的妻子,他們兩個都是工人,屬於相同的階級,對彼此知根知底,他們沒有錢,可也一樣地跳舞,一樣地歡笑,朋友們並非光鮮亮麗的名流,對他們的祝福卻也絲毫不會少,這樣其樂融融的婚姻場景把卡捷琳娜的人生襯托得何其悲涼。喜劇通常是以婚禮結局收尾的,既然故事還沒有結束,就預示著將有人噤若寒蟬地留在冬天,卡捷琳娜就是那個註定了要失去幸福的人。在別人的婚宴午餐上,她說她已經懷孕,而且不會有婚姻,她這一出篇章就註定落幕了,她的青春時代的天真和憧憬,一切都結束了。

於是我們的父輩曾如此推崇共產主義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那將是每個人站在相同的起點上,每條道路不會過於平坦或崎嶇,終於不再矯飾,不用在任何人面前畏畏縮縮,那是追求自由意志的烏托邦,不存在偏見的理想國,始終會交給下一代人崇高的道德信念:人啊,其實生而平等。如果它有一天真的實現,那麼在年輕時各自爭鬥的人們不必等到青春逝去才能夠重新聚齊,不必等待夜色,等待蘋果樹枝條垂下,才嘆息自己竟然迷失過多少次方向。

另外看這部電影的意外收穫就是找到了這段著名的話的出處:

今天開始是一個有公眾號的大人了呦~


告訴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不等於都是土鱉!苦逼!


有露點,那個年代有這樣的電影讓人吃驚!


蘇聯版本美國式的成功故事,很平庸的電影,只是發生在莫斯科,就有意義了。赫魯曉夫的孫女說過,俄羅斯的問題都源於他要偉大。當莫斯科變成了紐約,一個女子的奮鬥目標總歸是愛情,事業成功和家庭之後,自然就不再偉大了。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蘇聯 | 如何看待評價X | 俄羅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