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5G基站的覆蓋半徑可以做到和4G基站一樣?

剛看到一份分析報告,說採用了Massive MIMO和波束賦形技術的5G基站可以做到和4G基站一樣的覆蓋半徑,這,,,是真的嗎?

5G 宏基站鏈路預算參數

鏈路預算結果


3.5G下沒有多大問題。

問題是3.5G下5G提供的服務和LTE沒什麼本質差異。

再高頻段才能提高更高質量的服務,不過覆蓋堪憂。

即使最近的5GHz頻段覆蓋也差很多。


這種分析報告樣子像是設備廠家忽悠運營商的報告(壟斷企業都喜歡被人忽悠,只要有人有口徑出口,出了任何事情都不關自己事),反正應用到實際因素太多這種報告都僅僅有個「參考」說辭作用(大城市城區基本很多小區距離都不夠300m)。

之前都是吐槽。

實際要看權威點的測試報告可以查看3GPP會議上的測試報告我是傳送門,具體是哪次會議有提出我也沒留意誒(話說不是廠家哪有人會看)。

回到問題上,是真的嗎?你可以看規範文檔列表,36系列是LTE的,38系列就是5G的,LTE之前規定最遠覆蓋距離是100km(我沒去過沙漠或草原做過,所以真沒見過是否能打到那麼遠),而5G的我暫時還沒看到具體的規定。

而且你問題裡面單論最大覆蓋半徑還是相同速率下的覆蓋半徑這前提都還沒定下來,你的問題本來就算是有問題吧?

然後下面又是吐槽了

之前看過3GPP說,5G第一個版本都還沒凍結,但現在滿大街就用5G做宣傳的運營商我真不知道算不算虛假宣傳。

而且特殊國情下的中國的運營商都很坑,其他不知道(不過聽人說都一個樣),但無線這一塊真的很坑,官僚主義嚴重,技術人員基本上不懂技術的。貌似你是學生?盡量就別進通信這行當了(能去廠家倒可以趕上一波賺錢的機會)。


這些回答簡直沒法看了。

有回答說:頻率越高,覆蓋越小,這是客觀規律。這話起碼還有一個前提吧:其它條件不變。可是你看題目了嗎?人家說了massive mimo和波束賦形,天線增益大了啊,更何況基站發射功率增加到了53dbm。

還有莫名其妙把運營商罵一頓的。太搞笑了,中國運營商真是被黑化的一逼。就算是全球範圍內,中國運營商也是數得著的網路好、價格低了,不服來辯。至於技術水平,就對3gpp的貢獻來說,中國移動在全球運營商里絕對是前三名的水平。

至於問題本身,如果有人感興趣,我回頭去了解一下情況,再來回答。


謝邀

一般來說相同發射功率下,頻率越高,介質吸收越厲害。如果接收機靈敏度相同,那麼決定因素就只有兩點:

1、發射天線的效率,或者能否自動集中波束。

2、發射功率

從問題中的附圖看發射功率為53dBm,核算下來得有100多到200W。百度查到的大多數基站為20W,假設是同類型基站則功率差10左右。那麼如果天線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收益不能填補功率差異的話,則可以說主要是功率加大實現的(建立在同類型基站,且4G20W正確的基礎上)。


我所在的地區還沒有上5G試驗網,沒有實際對比過。

個人理解,做到4G覆蓋應該問題不大,關鍵是同等覆蓋下服務質量會不會折扣。

以前GSM的年代最大覆蓋35公里,開了覆蓋擴展可以去到100公里,用的是900頻段。到了LTE,2G頻段也能覆蓋到100公里。

技術難點是可以克服的,例如加大功率輸出,天線增益,或者分集技術,波束賦形等。


原答案:

頻率越高,覆蓋距離越近,是科學規律。

以下為更新內容:

寫了一句廢話,有愧通信人的身份。待我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正式回答題主的問題。目前各設備商5G II的測試已經完成,應該有一些測試數據了,5G III的測試已經開始,期待測試結果。


技術可行和商品化是兩碼事,而且設備廠家可不傻,他們還指望著5G再掙一筆呢,你弄個覆蓋範圍一樣的,那分布密度比之前的期望值小的多了,廠家沒有動力呀。


關鍵問題是,廣覆蓋怎麼辦?


應該還少說了一個,採用了上下行解耦技術,可以取得和lte1800相同的覆蓋效果。


下行差不多,

上行差一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內的 4G LTE 手機流量套餐也還是跟 2G / 3G 一樣吝嗇?
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中,哪家 4G LTE 網路的信號質量最好,覆蓋面最大?
移動的 4G 比 3G 有哪些根本性改變?
三家運營商的 4G LTE 頻段信號各有何優劣,技術層面上競爭有何影響?
無線傳輸的理論速度是怎麼算出來的?

TAG:4GLTE | 5G | 5G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