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什麼沒有沙縣小吃?
去台灣讀書了一年,走了很多地方,最大的疑問是走向全世界的沙縣小吃怎麼沒有在台灣看到呢?
作為沙縣家族的孩子,如果有人說:你全家都是開沙縣的。我會無言以對。
對於上一個答主說的雞腿飯,呃,我想說,沙縣小吃沒!有!雞!腿!飯!,這些東西根本不是沙縣小吃好嗎。低級預警:
看這問題覺得挺有趣的,那我就先嘗試回答看看。
首先,我是對於"走向全世界的沙縣小吃"抱持疑惑的態度,畢竟這牽涉到各地方人文風情,不是在這裡紅火,走向世界就會一樣紅火,舉個栗子:俏江南在台灣也是呈現萎縮的態勢。
第二,以口味來說,沙縣小吃在台灣完全沒有優勢,因為這菜幾乎所有家庭都會做,算是家常菜的一種,這樣的話,商家如何說服客人們掏錢來買客人自己就會做的飯菜?就以雞腿飯做個對比,沙縣小吃的雞腿飯是長成這樣的:
台灣的雞腿飯則是長這樣的:第三,吃飯的習慣不一樣,在台灣假如要做像沙縣小吃一樣型態的生意,以雞腿飯來說,台灣的選擇就必須至少是紅燒、滷、炸三種口味都可以同時選,此外,配菜也必須新鮮現炒,客人上菜要快,打包便當要快,食物不能隔餐還上桌,而且中午尖峰時間大約1.5小時,在這時間裡基本是3.4秒就結一張單,客人願意等的時間一般10分鐘左右,在尖峰時期一下打包一下要送餐,目前我還沒看到那一家沙縣小吃可以滿足這些條件的。
第四,主要是台灣不知道沙縣小吃,而且小吃在台灣的意思是點心,不是填飽肚子的正餐,因此假如沙縣小吃要在台灣的話,他只能叫沙縣便當店或是沙縣餐廳來開張,絕對不能叫小吃。
第五,不過也是有成功的栗子:蘭州拉麵,這可火了,不過他是因為台灣基本會做拉麵的不多,會手工做的更少,會手工公開做給客人看的就更屈指可數了,假如樓主有這樣的實力,倒還不如開拉麵店,真的。
第六,還是回到一開始說的,在A地熱門的東西,在B地不一定會一樣。其實不是沒有,只是少得可憐。在台北南港和宜蘭都有零星分佈。
而且有一個挺重要的問題是,沙縣小吃其實依賴著一個很龐大但很鬆散的供應鏈。在大陸地區,沙縣人如果組團進駐外地開沙縣小吃店,一定會還會引進麵食加工廠、調味品經營部同時在本地落地,建立起一套自己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一般是摩托車和廂型小貨車)。而這樣的供應鏈是基於勞動力和產品相對自由流動的前提下建立的,而且這樣一個供應鏈的供應範圍大概在一個縣的範圍內。
但是這樣的擴張是自發的,非系統的。基本上是一個村裡帶起來的一撥人,會在某一地形成這樣的供應鏈。所以福建以外各地的沙縣小吃一般都是雨後春筍冒出來,而不會是一家接一家店的開。
除了套餐飯這種各地都能做且容易在各地做出本土化調整的品類以外。沙縣小吃最核心的兩樣東西:扁肉(餛飩)和拌面的材料不一定能輕易在全國各地買到,拌面用的麵條是一種扁平乾麵,花生醬要基於一定的配方調製成流體。餛飩皮則要非常薄,一斤麵粉要能打出500-800張。還有上文提到的燒賣,用的粉絲、燒賣皮都不太容易在市場買到。豆腐類則相對好辦,但是有些地區的豆腐口感不一定合適。
總體上來說,在中國大陸範圍內實現這樣的供應鏈並不困難,因為各省各地之間目前流動比較自由,不至於像台灣這樣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就算「出國」了。
辣醬、白醋、麵條在台灣還算好解決,但是餛飩皮我真心沒有在台北找到哪家合適的,而所有掛著沙縣小吃或者福州干拌面的店,花生醬都處在欠奉狀態,我自己買到的花生醬大多比較貴,也很難調出正確的口味,不太適合沙縣小吃這種小本經營。而且台灣和大陸之間的人口流動是嚴格限制的。最重要的是
台灣本土的小吃真!的!很!好!吃!因為多餘
其實真相是,沙縣小吃是個體戶,基本屬於夫妻店(有的帶上孩子),你覺得普通人去台灣開店概率大么?或者換個詞語啊,把沙縣小吃換成拉州拉麵等。
今天在宜蘭文化中心附近路過就有看到一家...
下次找機會去吃看看
在臺灣,平民飲食的餐飲業超競爭,不夠吸引人的菜色~翻桌率低~獲利率低的,很難跟其他店家競爭
推薦閱讀:
※在大學旁邊開一家絕味鴨脖怎麼樣,前景如何。?
※請問大鵬養豬O2O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在小鎮開早餐店怎樣改進提高競爭力?
※如何看待「麥當勞(中國)」更名為「金拱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