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建築設計之前的調研工作該如何進行?


以目前的經驗看來一個較為合理的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1.審清任務書,找到自己感興趣和不懂的地方

2.先查網上的資料,可以是知網的論文,或者去建築類相關網站查案例,盡量切題一些

3.去實地驗證之前的調查,並且感受現場,進行深一步的分析。有時候可能要去好幾次,因為難免有漏掉的點。

4.整理成思維導圖之後,再分門別類的形成圖紙或者PPT,這時候,一定要層級清楚,邏輯很重要

5.之後再查案例的時候,就可以不局限於題目,可以多看看,促發靈感就好,或者可以借鑒的

--------------------------------------優雅的分割線-----------------------------------------------------

每次我的調研報告都能得到老師的讚許,然後期末的時候我斗膽問了老師一句:是哪裡打動了您?

老師說:邏輯清晰,分析問題深刻。

我們在找資料之後,不是簡單羅列出來即可,而是在經過你的思考之後,理順一條思路,可能會分為3-4點(5點及以上會讓人記不住的),然後再分別論述,那些案例資料是用來支持你的想法的,不是讓老師看百度的感覺。如果你只是簡單的羅列,並且很多人排版比較爛,然後大家講的內容都相差不多,誰還能有興趣每年都聽一遍。我們很多人在底下交流的時候都在幫老師想潛台詞一定是:和去年一樣,也沒什麼好聽的嘛。。

我在大二入手調研報告的時候就只會很細緻的把能想到的都分析出來,雖然可能當時沒什麼用,但是不一定在某一點就能用得上,可能是材料選擇,也可能是顏色選擇。

但是到後來學習了PPT之後,整個思維發生了很大變化。就是PPT式的邏輯思維。之後覺得調研報告是一種樂趣。

PPT演講講究四點,我覺得和調研報告的彙報是一致的:圖解,吸引,引導,體驗(來自於最近在看的一本PPT的書《PPT要你好看》極力推薦)

誒有時間想好好寫一下關於調研報告的問題,今天先這樣。


1關於建築利用者的把握

1.1利用者確定的情況

比如,住宅設計,對業主進行生活狀態的調研,當然,小孩以及妻子等其他居住者也要考慮啦!

1.2對沒有明確業主的情況

比如,公共圖書館,集合住宅之類的

這時候就要對建築利用者的身份進行分類

在圖書館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借書記錄,查閱利用者的身份,比如,幼兒,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上班族的比例!

1.3為多類人服務的情況下

比如學校,醫院

這種情況下 ,學校不僅需要考慮學生,還有老師,管理人員,家長,要從不同的立場去考慮不同人的需求

而醫院就更多了,對於患者,分住院的,不住院的,還有看望的人,醫生,護士,管理人員等等。這種複雜情況,就要向建築的管理人員多多詢問啦!

2為了了解現場狀況的調研

2.1親自去調研

這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住宅的話當然要與業主交流,看他對住宅有何不滿有何要求。

學校的話,去學校參觀,當然最好提前預約,不然就看交際水平啦!參觀學校上課,午休,還有放學的各種活動,最好可以和老師孩子交流交流,尋找現在的問題!

2.2系統的資料

這個是網上就可以查到的部分,官網有時候會做出一些統計的數據,好好利用,以便了解建築的過去,雖說是表面數據,但也是第一手資料,不可或缺哦!

官網對學校師生數量統計,醫院對患者數量,次數,原因統計等等都是很有價值的數據。

3為了解決問題的調研

3.1發現問題

只是單單去現場觀察,其實發現不了問題的,但只是表面的調研,如何在調研中發現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發現潛在的利用需求。

這時候我們需要特殊的調查方法,長時間蹲點調研,發現建築空間與生活需求的矛盾,以此出發,就不難發現既有的問題點。

3.2精細的調研

發現問題後需要解決問題!

比如住宅調研,只是去調研住宅的功能分區,以及比例什麼的是遠遠不夠的。嚴格的補充調研需要發現生活是如何繼續的,一天的生活狀況,以及生活是如何變化的,業主主動的去如何改變生活的。這樣才能在建築設計中主動的改變建築空間。

3.3調研舉例

住宅調研

Step1

查找現在已有的住宅的普遍整理資料和一些不常見的問題點,比如說,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需要私人空間對房間的需求之類的問題,還有就是傢具,裝飾品的增加造成空間的擁擠,儲物空間缺少之類的問題。

Step2

實地調研期間

要以之前的問題為重點,比如說之前的傢具問題。傢具的使用時間,使用人群,使用方法就成為了重點。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把握一家人全體的生活時,這時就以客廳的生活為重點,吃飯還有接待客人就成為主要調研對象。

既然以傢具為對象,那麼就要調查既有的傢具,傢具的數量,購買時間。這樣就能從側面了解家庭生活的變化。

接著,需要繪製平面圖,當然傢具的具體擺放位置需要清楚的原封不動的繪製出來,這是對生活的如實反映。

Step3

當然,潛在的問題和矛盾的解決,需要總結嘍!!

調研之後,研究傢具的可能性及多樣性,應對多樣性的多樣化住宅設計。

放大了來看,住宅不是單棟的住宅設計時,必須考慮周邊。接下來需要調研的問題如下:

景觀問題

交通問題,尤其是人與車的分流問題

建設費用和土地利用率問題

防火防災問題

施工安排問題,當然這一點方案設計不需調研

等等=====

接著就是人文社會問題啦

建住宅群,必須考慮周邊的生活的問題!!

當然啦,每個人眼裡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對於孩子,大人,採訪的親戚朋友,由於年齡和立場的不同,需要分開調研。

當然,孩子的問題是最重要的啦,不然怎麼會有學區房天價的新聞呢!!

隨著孩子的成長,生活圈會越來越廣,開始可以只在小區內上幼兒園,之後會越來越遠!這時候需要按照年齡的分類來進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生活軌跡的調研。

當然,住宅的底層,中層,高層不同,以及住宅群的規模不同,遊樂場配置的集中和分散,規模大小都會對調研數據造成影響!全部一起是無法完成的,這時候需要我們分別調研。

當然這需要我們多次調研,分別研究。比如說今天就調研底層住宅群幼兒的生活軌跡。通過多次調研,我們會發現比如,高中生那些大孩子缺乏活動場地,由於年齡層的差距,造成小孩子的遊樂場地被縮小之類的問題等等!

以這些研究為基礎,了解居住者的生活現狀,才能做更好的設計啦!

----------------/--------------------

用分割線補充一下調研方法

4.1查資料調研

這是最快捷也是最省力的方法

比如調研之前列印下谷歌地圖。

搜索下各種建築地圖,了解該區域的公共設施之類的。。

有時間會回來加上各種好用建築地圖鏈接。

之前來不及就直接地圖出分析圖,方便快捷還美觀。

據說都有app可以查公廁啦!

了解人口年齡之類的現狀可以去市政廳之類的說明研究目的,尋求幫助啊!

4.2人的行為觀察

這個是老師們口中口頭禪一樣的重點,紅線,重點哈!!

最最最重要的啦!

什麼都沒有,你來幾張人的照片,來條長線,上面標個時間,好嘞,你的人的一天行為分析圖出爐啦!

當然,如果你只是早上8點去調研,然後回去睡大覺,然後你出的調研報告肯定是不全面的, !

調研15分鐘,和一個小時看到的行為是不一樣的。那麼讓你一整天待在大馬路上,你也會覺得別人把你當傻子。

現在技術發達啦,來個錄像機,夢想改造家都能記錄一天的生活軌跡啦!這樣,就可以補全你無法調研的時間段啦!

觀察錄像,整理活動軌跡,如圖所示!

當然,表達方式因人而異,你可以打點,你可以用顏色區分,等等等等

調研人的行為得學會小組合作,合理分工,一個人眼睛是看不過來的,大家調研之前分工完整,調研學校中庭午休時間利用情況時,1個人負責屋頂拍照,然後再把中庭區域分成幾個小塊,每塊安排一個人記錄,年級,當然這是推測啦!性別,來這裡的活動,幾個人一起來,來這裡玩耍的時間等等!分工下來才可以在有限時間創造無限數據!

4.3問卷調查

對於使用者的調研,不單單是觀察他們,還需要聽取他們的意見,要求,這時就需要問卷調查啦!

問卷調查優缺點都有,與直接的調查結合起來比較好用!

優點就是省力,不用每家每戶派人過去仔細詢問,可以加快調研速度。

缺點的話,沒有辦法看到對方反應,從而提出想問的問題,這就需要提前考慮到可能涉及的問題,注意問卷的措辭之類的,簡單易懂,問題數量不宜過多之類的!

還有就是有小孩和老人沒法閱讀問卷,只能自己去調研啦!

4.4其他

其實有意思的調研千萬種,今天給大家舉個例子!

有堂課老師的點名方式變成畫出自己的自畫像,然後交上來,曠課的人自然是來不及找人幫忙畫啦!你眼中的自己當然得花點時間啦!

其實,建築調研中也可以!

比如關於自我領域的研究,讓調研對象畫出自己居住區域的地圖,小孩的地圖重點是自己的遊樂場區域,家庭主婦的主要地圖區域是自己的買菜,上街商店區域,小孩上學區域,而空白的地方則是自己少去或者是不了解的區域。

從每個人的地圖中可以發現每個人的生活軌跡,給研究帶來便利!


補充一點:一般而言設計什麼你之前就看看相同案例就行了!不切題的方向對你幫助不大,這是個人經驗總結,以前自己走了一些彎路。

比如讓你設計會所你就看看國內外會所,最多看看餐館設計(有一定相關性),其他什麼幼兒園、高層住宅統統不要看,沒用。而且會擾亂你的思維。


拿到基地圖以後網搜搜周邊情況(居住商業辦公交通),做個SWOT分析,然後去基地拍拍現場照片玩一圈。


推薦閱讀:

建築與規劃中調研到底調研什麼?
人人網上關於建築的資料,圖片有哪些?
如何理解國內的「監理工程師」與FIDIC中的「Engineer」的區別?
為什麼我在VFS里渲染出來的ZDepth圖是全白的?
適用建築的畫圖渲染的筆記本那個比較好?或者您現在正在用什麼?

TAG: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