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為什麼不像演唱會那樣分座次區域售票?


做買賣是這樣的,當你擁有的是稀有資源時,你就要想辦法通過區別對待不同等級的用戶,竭力賺取最高的利潤;而當你擁有的是與競爭者相類似的資源時,你要做的則是竭力提升用戶體驗,通過與競爭者的差別化優勢,吸引更多的客戶。前者在於特權溢價,後者在於規模效益。

把這個概念放在演唱會或者電影院的售票中,就尤其明顯。一個歌手在同一時間只能在一個場地進行演出;而且,即使是最受歡迎的歌手,下一次來到同一城市,至少也要等上一到兩年;很多傳奇歌手的告別演唱會,更是會打出「錯過此生不再有」的概念。演唱會,無疑是稀缺資源。

做一場演唱會,根據歌手當下的影響力及票房號召力,確定最大化潛在觀眾數的演出場地。再根據歌手的觀眾定位,以及場地的不同特點,確認不同區域的票價。某些歌手的消費群體固定且受眾消費力高,高等級票價的坐位就會明顯增多,價差級別也會設置的比較細,這樣就能最大程度的攫取票房利潤。當時王菲的付出演唱會尤其如此,最高價票賣出天價,但歌迷仍然趨之若鶩。至於初試演出市場的演唱會概念,則更傾向於較少等級的票差,甚至通過情侶座或者其他概念的營銷手段來鼓勵門票銷售。當然也有些例外,比如前兩年聖誕夜張震岳/熱狗的演唱會,在梅賽德斯中心開四面台,離主舞台最近的位置和最遠的位置票價相差無幾。這場演唱會出賣的就是全體party的概念,人人平等。通過極高的上座率,票房收成也十分可觀。

再回過頭來看電影。早期的電影為什麼同樣也會採取階梯票價。因為,那時的電影,也是一種稀缺資源。一座城市不過寥寥幾家戲院,電影的產量有限,加之電影拷貝成本昂貴搬運不易,導致熱門電影的拷貝數量也供不應求相對較少。毋寧說電影當時還被包裝成「上流社會」的娛樂。所以,那個年代,這種區分對待,彰顯特權的分區域階梯票價廣受歡迎。

轉而到當下,電影已成大眾娛樂,在發達國家,電影院數量更是飽和。而數字放映技術,更是讓電影的放映成本低得可憐。尤其在當下的中國,2010年來,影院屏幕數增長迅猛。大家採用的都是相近的放映技術,觀影體驗也幾近相同。這時候,各大影院拼的是區位優勢,拼的是服務水平和細節體驗。在大多數情況下,影院想的是如何把座位填滿,所以網上訂票的折扣、團購券、會員卡打折等等手段層出不窮。若是這時再有分區域售票的差價,工作日白天和冷門場次,估計只有最低票價才有人買。

另一方面,電影產量的增多,太多的電影想擠進大熒幕而不能,觀眾的口味多樣化和觀影水平的增長,迫使影院需要努力迎合。傳統的千人大廳現在幾乎無跡可尋,更多的是200~400人的中型放映廳,甚至一些只有百人規模的小放映廳。這當然有好處,船小好調頭,也有利於影院在排片時兼顧更多人群的口味。而在這種小放映廳,各區域內觀影體驗區別不大。甚至,不同觀眾對於座位的喜好程度也不同,搞區域差價完全沒有必要了。

但是,開頭說的那個規律仍然有效。現在電影院的票價普遍便宜,根據放映協會公布的數據,這兩年全國平均票價在35元左右。但是,現下的電影仍然有成為稀缺資源的時候。譬如當年《阿凡達》上映時,上海僅有的IMAX熒幕和平影都甚至引起了通宵排隊。票價也是從120元,150元,一路漲到最高180元。近幾年春節、情人節、平安夜、七夕節甚至其他公眾假日,很多熱門電影院也會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這時候,毋寧說平時的團購打折不能用,影院甚至還會提昇平均價格。一些熱門新片上映時,票價也會漲。同樣的。依次往下推,影院黃金時段的價格,與閑時的價格也會有一定差距;上午場和午夜場,通常都是半價電影票。在魔都和帝都的黃金地段影院觀影,與在郊區影院觀影,消費的價格肯定不同。看IMAX、3D或者所謂的「4D」,與看普通2D電影的票價亦有兩樣。

所以,我認為,現在的電影院並不是沒有在細分票價。只是細分票價並不是如當初那般,在一個大放映廳不同區域位置的基礎上進行區分。而是在不同日期,不同時段,不同地段,不同放映技術等等的基礎上進行等級劃分。個別影院不還有VIP廳么,甚至有一些小院線在嘗試運營更小規模的獨立放映廳,若是要享受此等體驗,你還是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另外,同一廳之類的區域差價也不是被徹底抹殺。什麼時候依然有效呢?首映禮或者有主創人員參加的其他放映活動,這時候靠前的坐位與靠後的坐位肯定有不同價碼。(當然首映禮通常是以活動形式發票)。因為,這些活動與演唱會類似,同一時刻只能在一個城市的一家(或者一晚上少數幾家)發生,絕對是稀缺資源。

謝Tony老師邀請。


我更希望分廳,兒童廳,零食廳,情侶廳……


1、影院影廳相對於演唱會場地(體育場、體育館)太小了。

2、每個人關於座位好壞評判的標準不一樣,分區定價不太好找大家都認同的規律。

3、電影票相比演唱會門票價格更低,價格可能不是影響觀眾觀影的主要因素。


其實是有的,不過應該很少了。我只見過一次,在Siam Paragon裡面某個很土豪的IMAX廳(當時人在曼谷,剛好看到了為什麼 Instagram 2013 年最受歡迎地點是泰國 Siam Paragon 商場? 這個問題,就衝去看了午夜場的霍比特人2)。

票價是按區域劃分。大致依據是最前排最便宜,越往後越貴(最後排可能不是最貴的,記不太清楚)。放映廳超級大,但價位檔貌似就四五個左右,所以其實第二便宜的價區中最後一排觀感就很好了(可參考電影院看電影的最佳位置是哪幾個座位?)。票價摺合軟妹幣約70元。

大部分影院沒有這樣定價的原因在於,除了非常非常邊角的座位,觀影體驗的差異不會大到需要分級票價來影響觀眾偏好。而即使是邊角的座位,也總會有人寧可買五分鐘後那一場第一排的座位,也不會為了換到第四五排而買兩個小時後那場。

至於那些根本吸引不到滿場的電影,角落的位置賣十五塊一張,你願意去看不?

此外,電影院的產品/服務和價格分級化更多的體現在團購/會員卡和VIP廳上。前者通過價格優惠實現規模效應,後者通過大幅提升消費愉悅度以及票價來留住土豪客戶(你試過VIP廳里堪比雙人床的情侶座么嘻嘻嘻嘻)。


在2017年的今天,國內分區售票已經實現了,見下圖

事實上,國外的某些電影院也是早就可以進行分區售賣的,比如英國Vue網站(http://www.myvue.com/) 可以在線選座,影廳普通座和VIP座位有不同區域和價格,VIP座位就要比普通座位貴

其他答主都分析的很有道理,在之前的電影行業也都是適用的,但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影院還是出現了這種需求呢?我們可以從需求的來源開始進行分析

一、影院分區售票的前提條件

如果影院想要進行分區售票,那麼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之一

  • 影院、消費者都認為,同一影廳內不同座位的【座位質量】是不一樣的
  • 座位是稀缺資源

1、座位質量不一樣

  • 物理位置維度:不同座位的在影廳內的物理位置,帶給消費者的觀影體驗有所不同;2、影廳越大,物理位置對觀影體驗的影響越大;影廳越小,物理位置對觀影體驗的影響越小
  • 座位類型維度:不同座位類型的座位舒適程度(材質/寬度/軟硬/扶手/等)、特殊體驗(震動等)不一樣;影院在座位的花費上,不同類型的座位成本不一樣
  • 消費者主觀感受:不同消費者喜歡的位置不一樣,並且受影廳大小、影片版本(2D/3D)、熒幕大小(「幻燈片」屏幕/普通/巨幕/IMAX)等各種因素影響;在消費者的主觀感受中,不同的座位存在區別

如果座位質量相同,那麼消費者購買高價區域座位的意願就會急劇降低,影院也就沒有必要進行分區域定價。

2、座位是稀缺資源

  • 高峰期時,黃金座位是稀缺資源
  • 同影廳內,座位類型好於普通座的座位是稀缺資源

二、影院分區售票的具體場景

那麼,影院在什麼情況下想要來分區域售賣電影票呢?

1、影院希望分區售票——當同一影廳內的座位類型只有一種

影院希望對不同區域的座位,實行不同的價格,比如:

  • 第一排、最後一排售賣較低的價格
  • 中間的黃金座位售賣較高的價格

這種情況下,影院的核心述求是希望對不同物理位置的座位(影院座位成本相同)售賣不同的價格

2、影院希望分區售票——當同一影廳內存在多種座位類型

影院要對一個影廳內的不同座位類型售賣不同的價格,例如:

  • 普通座
  • 情侶座
  • 震動座
  • D-BOX座
  • 包廂
  • ......

目前影院如果有這種影廳,一般是要麼所有座位售賣同樣的價格,要麼會把特殊座位鎖掉,只在線下售賣

這種情況下,影院的核心述求是希望對不同類型的座位(影院座位成本不同)售賣不同的價格

在上面兩種場景中,目前國內的分區售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二種場景,即越來越多的影院開始在普通影廳內布置高端座位,而高端座位的成本比普通座位高出不少,所以影院需要對高端座位收取更高的價格。

對於第一種場景,以我和很多業內人士溝通的情況看,暫時還沒有這種需求,未來如果有的話,也需要有一個策略團隊來做收益支持。

三、分區售票的弊端

但是,分區售票的弊端也很明顯,其他答主也說到了,就是監管成本太高——當實行分區域售票時,購買低價區域的用戶進場後,如果發現高價區域沒有人坐,那麼可能會坐到高價區域上;聰明的用戶會發現,每次購買低價區域的票,然後坐到高價區域,是最划算的

解決方案:

A、增加監管人員——成本高(人員工資),基本上不可監管(你不可能全場盯著每一個人,也不可能記住每個消費者應該坐的區域)

B、儘可能先售賣出高價區域的票——只能減少高價區域座位數量,或者降低高價區域座位價格,或者遇到高峰期/市場火爆時期,這樣能讓高價票座位總是有人坐

分區售票目前在業內應該還屬於一個小範圍的需求,想要全部實現的話,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在目前電影線上化率80%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只在線下售票了,搬到線上的話,行業內從影院到售票系統到網售商,大大小小的環節都需要做產品改動,成本大周期長。

未來這種情況會不會普遍化,還是要看影院的發展方向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也許後面會有其他的玩法也說不定。

以上。


至少英國有。

以Vue Islington http://www.myvue.com/cinemas/ticket-prices/cinema/islington 為例,最中央的座位一般是VIP seat,稍微寬一點舒服一點,需要加1.95鎊(在12.25鎊成人票的基礎上)。似乎賣的也不錯。圖中的電影是今天晚上八點十五的X Men(還有六個半小時開場),幾乎都賣光了。

BFI IMAX也是一樣,最後幾排座位都是Premium seat(倒數第二排之所以是灰色是因為是情侶雙人Premium座,同樣也是Premium座位)。普通票17.90鎊,Premium seating 20.70鎊。


看個自己本命的演唱會要提前一個月甚至幾個月存錢(我窮)選位置,不想看個電影還這樣…回答完好心塞Orz


採取價格歧視的前提的不完全競爭 , 相對於遍地的電影院 ,爆滿的演唱會就是一個寡頭或壟斷市場,差別定價獲取更高利潤就是可行的


不少地方電影院空座率高,如果按座次區域售票,精明的人就會買最角落最便宜的票。反正空位多,進場後隨便找個好座位就行。


演唱會的場地一般很大嘛,VIP和山頂票簡直天差地別。電影院就那麼大一點,在觀影方面體驗差異不大


普通放映廳座位之間的觀影差距不大。

但是,我覺得imax完全可以分區域售票。前後差別有多大,我沒體驗過。但邊上和中間區別還是蠻大的。


有的,國內有沒有不敢斷言,但是國外是有的,而且部分國家IMAX影廳最貴的票是1-4排。


張五常教授曾對此做過研究,原因大致是——電影院「劃分不同座位區域的交易成本太大」

如果採用區別票價,那麼觀眾就會買便宜的票、坐貴的座位,而電影院對此無計可施

這裡「無計可施」的含義是:電影院管理觀眾亂坐的成本太大,比統一票價(相對區別票價)的損失還要來的大,以致於還是採取統一票價更划得來一些。

附一個例子,來自《牛奶可樂經濟學》——

------------------------------------------------------------------------

至於演唱會為什麼就可以區別票價,答案應該出在演唱會與電影院在價格水平、規模大小、管理能力等特徵的差異上。


現在是分廳賣,

有不同等級的裝修和舒適程度的廳。

不同等級混合在一起已無必要,反而降低高級廳的使用感受。

演唱會和電影院的區別在於,一個歌手不能同時在兩個廳現場演唱。

而對於電影,只是多一份拷貝而已,若是數字電影,成本上更是微乎其微,幾乎可忽略不計。


因為已經可以分廳看了……不同影廳有不同價錢,隨之帶來不同體驗,這還不夠嘛?

再說了,去電影院的每個人都是規規矩矩按照選的位子坐?很多人都是到了影廳一看有空位就隨便坐。要是分區售票,那還不得多分配一些人力去監督大家有沒有乖乖坐好,是吧。多麻煩啊。浪費時間浪費金錢。


去年我在曼谷暹羅廣場看《鋼鐵之軀》,票價是分區域的。


以下不成熟想法僅為個人想法,沒有絕對,喜勿噴,多謝。

1、目前影院本身的票價體系就很繁複,分影廳,分影片,分設備,分早中晚,還要增加影片座位分票價,如果分區域座位收入能夠提高本來一個影廳收入的30%(打個比方),我估計會有影院這麼做,但綜合收入一樣,反而從設置和培訓上增加運營成本,不必要,何況還有那麼多不自覺的人不按座位號入座。但是大多數影院做明星見面會的時候,就會按座位近遠進行高低票價銷售,反正都是爆滿,逐利。

2、從顧客認知角度,我要記住不同影片不同時間不同影廳多少錢已經很複雜,還要記住座位區域不同票價不同,加大購票時間成本,人為提升門檻,會一定機率失去顧客。現在電商,電話訂票,會員網站在線選座等等都是為了讓消費更加有吸引力,更加便利,所以想要好位置,早點購票吧。


電影院是平民娛樂項目。。。我估計沒幾個人會為了看一場電影選擇幾百塊的雅座包廂


劇院、音樂廳我見到的大抵都是對區不對號的吧。

電影院也能做到一層二層三層四層不同出入口,分別專人在不同門口檢票的話,就可以分區域售票了吧。這樣會不會得不償失啊?

首先,要把電影院建成劇院一樣的規模?其次,要請更多的人檢票?最後,進出場最好也有專人拿著小手電筒給照台階,要是有人想拍照就拿激光筆懟,哈哈。


哪有那麼複雜:1一般電影三次放映成本太低,電影院分區售票所付出的額外成本大於分區後的增加收入。2因為觀影者習慣和喜好不同,所以電影院分區後不同區域的價值高低無法確定。3綜上,類似於imax的巨幕,如果進一步擴大屏幕,提高單次放映成本,分區售票很可能會出現。


電影院票價也是有差別的啊。什麼大小廳、VIP之類的,不過不是在一個大場地(如演唱會)里分,是在電影院里分。區別就在演唱會是實時唯一的,都得在那,電影沒必要。再有,看演唱會享受的就是現場氣氛吧,看電影要享受的可能就多樣些哈哈


印度的電影院至今是像演唱會那樣分座次區域售票的


現在中國的影院上座率平均才15%。當然周末或者大片上映後的那幾天上座率會高點。並且網路搶走相當大一部分潛在客戶。人都坐不滿的情況下還會去分vip專座么。


1、即便是繁華中心區的電影院,也有客戶稀少的時段,比如大早上,這個時候買票進去一般是隨便坐的。

2、當時段好觀影客戶多時,影院也會區分客戶群,比如團購客戶不能選擇觀影效果較好的中心區域,只能坐周邊。


這樣就不方便包場了


演唱會的是粉絲,電影的不是粉絲。


在一個檔期里,都是輪播的,不用大執著。


電影的座位還沒有稀缺到那個程度。而且還有不同的場次可以讓你去選擇。不同座位也沒有太大的差別,普遍可以接受。


分了大中小廳,VIP廳,情侶廳。。。廳的大小不一樣,價格不一樣~這樣算是區分麽?


如果看個電影都要按區域座次分票價買票,這個社會得浮躁成哪樣?


誰說沒有?有些電影院不是有情侶座嗎,收費就不太一樣,但很少數。


因為電影院小,觀影感受差別不大,如果電影院像演唱會一樣有那麼多浩浩蕩蕩的人,一定也是前排的票價高於後排的票價。


問題是,電影院中哪裡才算一等座呀


我總覺得如果按座位收費肯定不會是理想中的狀態。。。指不定會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


因為坐不滿,沒必要分區域,有時大片人多時就得按座號坐了


分區之後我們會不會連電影也看不起了


應該就跟火車票的站票和普通坐票價格相同的道理是一樣的


首先要說明的是價格歧視政策,簡單來說就是對同樣的商品制定不同的價格,手段則是通過細分消費者群體。對於演唱會來說,由於不同座位對於人們看演唱會的感受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可以以此來劃分人群,儘可能地多賣票,以達到最大利益的追求。而電影院與之相比,也採取了類似的價格歧視政策,只不過他劃分不同的消費者群體不是通過不同人對座位的選擇,而是通過賣學生票或者採取團購等手段,賣出更多的電影票,實現利益最大化?


很好解釋

區域售票的出現 存在的依據在於 不同的區域有差別性質的效果 例如賽場 演唱會場

而影院的結構設置雖然固定了座位,但是並不影響觀影的效果。因為影院的設計正是圍繞著如何提高觀影效果而定的。

座位的不同並不會影響觀影的效果,即便實行了差額售票,它的標準又在哪裡呢?

也許有的人喜歡前 有的人喜歡後


電影院相對於演唱會會場小很多,根據中國的國情,那麼小的場地不適合分區域售票。


之前問過本科老師相關的問題 當時討論的結果是 一場電影有固定的成本 而影院只需要賣到一定的座位就可以得到足夠回報 所以一些比較偏遠的座位就可能不算在他們的必須要考慮完善的範圍 因此大概也不會將座位分級化定價 所以說到底就是 既然想坐在好位置上那為什麼不選擇網上購票或者早點去排隊購票呢


因為你不是去看一個人的,有好多人。


個人感覺可以分不同類型的放映廳,不同的座次就沒必要,一般的人都喜歡後面座,不喜歡去側面座,假如把做好的座次在提高價格之類的,不現實


演唱會在好的區域會離偶像真人近些啊,而看電影就算貼著熒幕坐偶像也是假的,有什麼好分區域的呢?


講一個做小買賣的經驗,很多時候一堆桃子定一個價每次來客人都能挑到自己想要的好的,但是如果你分開檔次就不一定能賣得那麼好了。


呃(真心想說:你是猴子請來的逗比嗎?和諧社會還是算了)…電影院的傻啊?這是電影院做的一種營銷手段 就像你在網上找愛情動作片的種子是一樣的…


因為電影院座位少..在哪看基本都一樣!


因為電影院在某種意義上也給了你有限的自主選擇位置的權利,演唱會是規定了什麼票價只能坐在哪裡,在電影院你交了同樣的錢你自己想要選擇最不好的位置也是你的選擇,當然在沒剩幾好座位是,也只能無奈接受了


演唱會上的接觸明星的感覺與座位的關係比較大 但是電影院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而且要設置差價也比較不易拉開懸殊


可能是電影院影廳比較小的原因


你猜


因為電影院坐哪都能看見


樓主你肯定很久沒有看電影了,在你的記憶中還是20年前大場子1000人齊看電影的時代。

最近10年的各大電影城,全都改成小包間,同時排數十場電影,滾動播出,現場買票半小時內肯定可以看到。

包間從10人到100人不等,大家的位置都差不多,加上競爭強烈,寧願讓大家先到先選好位置,不會搞什麼好位好價了。


追求和被追求。


過細的定價策略會推高交易成本?比如不同尺寸的同一款服裝不會有價格差異。


壟斷市場與競爭市場是本質。按區位差別票價是第一價格歧視,能達到帕累托最優。


美國的少量電影院設有VIP區域和普通座位。VIP區域的椅子和國內飛國內的同等艙差不多。但是以芝加哥的ICON Thearter為例,VIP是只針對21歲以上的,因為影廳外面有專門的bar賣酒精類飲品。不過就ICON來說十多個影廳里只有一兩個是帶VIP的,所以還是非常稀少~


因為演唱會不怕賣不掉

電影院大部分不會滿場的


有人是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有人是去電影院……休息的!


演唱會定價邏輯可粗略認為是根據不同區域可提供的差異較大的觀看/參與感受從而制定不同價格;那麼,換一個角度看,其實電影院是可以認為分區域售票的-只不過這個區域是以整個影院為單位,而不是單獨一個廳:同一部電影的有imax3d版,4d版,普通3d版,2d版,如此提供不同的觀影感受。


看個電影不至於還要分區域吧,反正都是看屏幕在哪兒不是看呢?個人覺得電影是相對低廉的消費方式,分區所需要的人工花費應該大於給觀眾帶來的享受感,所以沒必要分區


因為聽演唱會是喜歡那個明星想去看看而已越近越好,看電影還有別的選擇,每個地方差別並不大


記得以前老縣城的電影院有設情侶座,票價要比一般座位貴些,就在後排座位,比較寬,其實可以坐3人,要做什麼的話,還是很方便的。大概就是2000年前後還存在,不知現在是否還有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曼昆經濟學原理第一章中的原則8?
勞動一定有價值嗎?
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點都是最有效率的嗎?
如何評價張維迎的新書《經濟學原理》?
亞當斯密關於使用價值交換價值的悖論怎麼解釋?

TAG:《經濟學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