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太宰治《陰火》中的《尼姑》?

沒有找到相關評論,看不大明白。


我也是不久前看完這個短篇,算是一點點的見解吧。了解太宰治的人應該都知道他對人世的厭惡,用他另一短篇里的話就是"一直孤獨的戰鬥著",只不過後來已經放棄了。以這種情感作為基調,再來看就會有所感悟。

主人公是個溫飽之外的並不怎麼老實的窮人,躺在床上遛時間。小尼姑,從她手發黑和她自己說的做了不潔之事大概可以猜測是被人玷污了,手上的黑可能是掙扎時弄的。作為一個小尼姑,已然失去了人生,失去了做尼姑的資格(她自認為),給主人公講的故事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心理安慰(佛祖願給女人超度成佛)。所以小尼姑是被人世所逼死的,雖然成佛了。

而人世之腐朽黑暗已然影響到佛祖,消瘦,塞滿樟腦的白象,與主人公"佛教貌似很流行啊"印象的佛祖形象大為不同,佛教雖流行,人們卻更多的投入到了人世間的勾心鬥角中去,信仰名存實亡,佛祖沒了香火才會那副樣子。

再說主人公,從尼姑和佛祖已經知道了這個世間大概樣子,看看這種世間的普通人。從躲利息,抱著色心去"端詳"尼姑的臉龐身體,後面尼姑去廁所還心想這下可賺到了,奸笑起來,儼然市井無賴之徒,看見佛祖只嫌臭不帶一絲敬畏之心是無知,後來尼姑成佛化成小人,他還無恥的往下擺吹了口氣。這樣無數個無賴無知無恥之徒組成了人世,這樣的世間,佛祖何以不古瘦如柴,小尼姑何以不寧願成佛呢。

太宰治的厭世不無道理,試想初看的時候,誰沒有過同主人公一樣的悸動。我們只能躬著腰背過頭說,這篇小說是作者對世間絕望的諷刺,而無法挺著腰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主人公,因為他就是我們自己。

寫的挺亂,想到哪寫到哪的,純粹個人之見


並不認同朝下擺吹氣是指對尼姑私處的猥褻。陰火四篇應該作為整體看待,我認為此處吹氣呼應紙鶴一篇中文末「……對著這個小孔吹一口氣。這便成了----紙鶴。」一句。事實上陰火有鬼火的意思,是指鬧鬼之事,此處也對應了誕生一篇中主人翁詢問主持是否鬧過鬼一處。

回到尼姑一文,太宰治先生在這篇文章中最想要突出的形象無疑是「如來」。「如來」本是能救「如斯之女人」的正面人物,然而信奉他的尼姑卻遭人玷污,他自己也黑瘦不成人形,代表人性中理想化一面的「白象」早已死去,只留塞滿樟腦的軀體。一句「我實在是進退維谷,這才出來的。」表現了如來,也就是尼姑口中的「大螃蟹」甲殼破碎,任小螃蟹欺負的境地,所以「如來」所思所想也就只有現身或離去時是否還能氣派些了。

總結全文而言,尼姑就好比一個引子(紙鶴),既代表了受人玷污的女性,也可以擴展為一類人絕對純真的理想,然而理想已經被玷污,主人翁和神通廣大的如來(救世主)心中都只剩下世俗的煩惱,是故平庸而無聊地活著,沒有希望。我認為陰火一系列都在展現這種徹頭徹尾的絕望心情,而絕非一絲怒氣,畢竟太宰治先生是不會怒的。以上。


首先必須要說,開偏太宰治先生對尼姑相貌形象的描寫真的很棒,一個美麗尼姑的形象躍然紙上有木有!

尼姑一節有很多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寓意,童話里的螃蟹,騎白象的消瘦佛祖,都在表達著太宰治先生對於人世得厭惡。蟹「唯有橫行,能至遠方」,那隻為皓月所吸引的瘦蟹後來怎麼樣了呢?佛祖離開時一句糟糕,什麼糟糕了。尼姑為什麼會指甲黑還自覺有罪。故事沒有講完,卻好像講了一個很大的世界。包括人世,宗教世界和童話的世界。「我」所在的人世反而是著墨最少,因為這人世讓太宰先生太失望嗎?宗教和童話有沒有給太宰治先生一點安慰呢?願死後有天堂,太宰先生不必遭受生之苦惱。


最近一直在讀太宰治的作品,出乎意料的很喜歡!今天讀完《陰火》,也是有些不知所云!但能讓人在讀書過程中掩卷思考的作品,也許這就是太宰治的魅力!


推薦閱讀:

請問大家對於太宰治《斜陽》中出現的 「蛇」這個意象有什麼看法?
太宰治的「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是為什麼被翻譯成「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
太宰治算是犬儒主義者嗎?
太宰治的秋風記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太宰治的《斜陽》?

TAG:文學 | 文學評論 | 文學鑒賞 | 日本文學 | 太宰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