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復盤方法論怎樣理解?


什麼是聯想式「復盤」?

復盤原本是一個圍棋術語,指下完棋,棋手重新擺一遍下棋的過程,以探討得失,總結當時有無更好的應對招數。

在聯想,「復盤」是企業文化中的重要方法論之一,是指工作做完了再回顧一遍,目的是不斷檢驗和校正目標,不斷分析過程中的得失,便於改進,不斷深化認識和總結規律。

復盤「四步法」

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經驗。

接下來,讓我們通過聯想的實例,看看復盤如何進行。

Step1回顧目標

回顧目標就是要回想一下當初的目的或期望的結果是什麼。

聯想創立於1984年,在2000年之前一直在IT領域發展。這個階段,公司業務有兩次較大的轉型:第一次轉型,是以科技成果「聯想式漢卡」的研發和銷售積累資金,後來聚焦為IBM、HP、AST等國際PC品牌做代理商,不斷了解市場,學習經驗;第二次轉型,是一邊做PC代理商,一邊逐步形成了自有品牌的 PC業務。

用「四步法」復盤這段經歷,我們會發現:從銷售漢卡到做PC代理商,從做PC代理商進而形成聯想自有品牌的PC製造業務,兩次關鍵的轉型都始終圍繞著最初的目標:在公司初創期不斷發現機會,探索業務模式,以保證企業的生存。

* 目標與目的不同,目的是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目標是要做成什麼樣的結果。從此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設定「不斷探索業務模式,保證企業生存」是當期目標,而最終目的是致力於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Step2評估結果

評估結果要對照原來設定的目標,看完成情況如何。

在評估聯想這兩次轉型時,柳傳志發現結果都超過了預期。第一次,因為技術進步,以硬體為依託的漢字系統將很快被淘汰,當時聯想及時從做漢卡聚焦於做PC代理,避免了因技術換代而「猝死」;第二次,聯想在做PC代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自有品牌PC業務,雖然在1994年,外國電腦巨頭大舉進入中國,對聯想等國有品牌產生了嚴重衝擊,但柳傳志仍決心堅守自有品牌PC,背水一戰,後一舉勝出。到了2000年,聯想的自有品牌電腦業務佔中國市場的27%,穩居第一,遠遠超過最初的預期。

為何能轉型成功?有沒有值得總結的經驗?這就是第三、四步要回答的問題。

Step3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是要仔細分析事情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原因。

前面提到的兩次轉型為什麼都超過了預期?

第一次從漢卡轉型PC代理的成功,是因為高度重視技術發展的趨勢,並能夠積極應對。當時晶元發展速度已越來越快,隨機存取存儲器價格不斷下降,漢字系統軟體淘汰漢卡將成為趨勢,而聯想選擇的是一邊做漢卡,一邊做PC代理商的模式,這不但使企業擁有了新的業務增長點,還在實戰中不斷地了解市場,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

第二次成功戰勝國際競爭對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對大環境有足夠判斷。中國PC行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飛速發展,當時的環境給了聯想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二,對所處的行業和業務做深刻、系統的研究後,才能有創新的做法。當時聯想除了對中國市場有足夠的了解外,還深入研究了供應鏈管理、庫存壓縮,以及成本控制等,這些都為超過國外廠商增添了砝碼。

第三,與國際競爭對手相差很遠的時候,不要被嚇住,要更多地去想自身有哪些地方沒有做到極致,以及如何做到極致。

在這其中,對於PC行業規律的認識和對於企業管理規律的研究、總結,又是諸多原因中最為根本的原因。

Step4總結經驗

總結經驗,包括得失的體會,以及是否有規律性的東西值得思考,還包括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前文提到的公司由漢卡的研發銷售聚焦為PC代理業務為例,柳傳志得出三點重要啟發:

第一,企業處於上升期時,也是最適合開展下一步布局的時候。公司的一把手與核心管理人員,一定要吃著碗里的飯,看著鍋里的飯,再種著地里的田。如果等到沒有飯的時候才去做鍋里的飯,那時就會來不及,動作也會變形。

第二,主觀努力很重要。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還是計劃經濟,像聯想這麼小的公司,沒有辦法拿到PC生產許可證,只能「曲線救國」,轉戰香港,當時既沒錢給人家,又要讓人家相信你有能力,沒別的辦法,只能努力地用各種辦法證明自己。這些例子在聯想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都是通過主觀努力,在很多人認為根本不可能的情況下做成的。

第三,領導人一定要「退出畫面看畫」,退出來看全局、看大局。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完全沉迷在具體的工作步驟中,往往會忘了根本目的和全局。

最後,在總結經驗、規律時,不要輕易下結論,否則就會不客觀,或者容易「自己騙自己」。一兩次的復盤,未必就真的能摸索到規律,只有通過若干次復盤,才能逐漸總結出一個規律的趨向。如果把不是規律的東西當成規律,把並不了解的情況當成非常了解的情況去指揮企業作戰,那結果會比不知道規律還要慘得多。


復盤「四步法」: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經驗。讀後容易使人感覺「嗯,我平時也是這樣總結的。」為了避免我們踩進常犯的坑,這裡補充幾點日常復盤容易犯的錯誤吧。

1、確定目標時,不要把手段當成目標。

大家聽說過一個小秘的故事嗎?

總經理要求秘書安排次日上午九點開一個會議。

2k-3k秘書的做法:

發通知--用電子郵件或在黑板上發個會議通知,然後準備相關會議用品。並參加會議。

年薪10+k秘書的做法:

定責任,將會議上確定的各項任務,一對一地落實到相關責任人,然後經當事人確認後,形成書面備忘錄。交給總經理與當事人一人一份。並定期跟蹤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並及時彙報總經理。同時,將整個會議舉辦流程標準化,提高效率。

他們的區別在哪裡?2k-3k秘書把開會議這個手段當成了目標,年薪10K+的秘書則把成功舉辦會議,高效解決公司問題當成了目標,開會議只是一個手段。

2、分析原因時,遵從事實。(尤其是在復盤失敗經驗時)

這個聽起來不難。你問問自己,當在復盤一場面試或一次失敗經歷的時候,你有沒有把原因都歸結外部。"都是他才會失敗的!""如果不是他,一定可以成功!"這是人的天性,但卻阻礙著你去全面客觀的復盤。不想辦法克服,你終究會踏入同一條河流兩次。

3、分析原因時,可以從三個維度信息、思維和假設出發。

信息:客觀、全面和完整;

思維:大腦給信息貼的標籤。例如:你在公交車上看到甲在用鑷子拿乙的錢包,乙在沉醉地聽音樂,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錢包正被甲拿走(信息),這個時候,你會判斷甲是小偷。這就是你的思維。

假設:給信息貼完標籤後,你對各個標籤之間的聯繫。接著上面的例子:你見義勇為地告訴乙,並把偷東西的甲趕走。你的假設就是」見到不道德的事件時,要站出來,見義勇為!"


柳傳志復盤啟發於 一、如果現在來重新做,將會如何執行? 二、已發生的事情,當時哪個環節沒做好? 三、從發生的事情中,梳理工作流程和標準是什麼? 四、如果現在來做,是否能比以前做得更好? 五、如何從工作中解剖自己,如何發現自己不足和短板? 六、如何從工作復盤中學習固化、僵化、優化?


很多答主對於聯想復盤的解釋都只是擔當搬運工的 角色,缺少自己的理解和接地氣的案例。知識攤開了、掰碎了、嚼爛了之後理解,對於大家來說才會有真正的收穫。

復盤其實是古時候的圍棋術語,古人下完一盤棋以後,總會再把過程捋一遍,想想剛剛有哪些地方下得好或者不好,以便後續改進。聯想的柳傳志和曾國藩都是復盤的狂熱追隨者,前者更是把*復盤*二字推到了萬千中國企業的面前,所以現在很多企業家都會把*復盤*奉為圭臬。復盤在美國比較著名的案例就是美軍AAR(after action review,即復盤)了,美軍憑藉復盤在上世紀70年代的軍事戰爭中名聲大噪。中外復盤形式千千萬,內里邏輯卻大多相通。

聯想復盤有4步——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經驗。看似簡單,卻只有比較少的人可以做好,我今天就結合美軍AAR的案例跟大家講講聯想復盤方法論吧!

先介紹一下本次復盤案例的背景:

在美軍海地維和行動中,有次一支小分隊接到任務:周三早上6點出發,把100名士兵運送到海灘地區執行任務,同時順路把10名村民(含2名產婦)護送到安全地帶,周五下午6點,小分隊全員需準時返回營地。

小分隊最終把所有人員都安全送達,但是周五晚上8點才返回營地……

每次行動後都習慣來次AAR的小分隊迅速聚集到了一起,這次他們到底是怎樣復盤的呢?

(我把美軍復盤思路總結成了一張圖,便於大家理解重點)

復盤雖好,但是如果不能抱著開放的心態,實事求是地反思自我、表達自我的話,效果也是會大打折扣的哦!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ThinkPad 新出的 A 系列,以及 A275 和 A475?
如何評價聯想收購富士通PC?
怎樣評價ZUK發布會?
thinkpad真的耐摔嗎?
如何看待華為表示三到五年內超過聯想惠普蘋果成為全球第一PC廠商?

TAG:方法論 | 聯想Lenovo | 復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