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和三星打專利大戰過程中,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浮出水面?

蘋果與三星的專利官司正在美國加州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已經看到了大量 iOS 原型設備的圖像,三星早期的各種手機設計,雙方各自的相關內部文件,以及喬納森·艾弗等重量級人物的表態。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浮出水面?


去年知乎上有過一個問題「蘋果設計師的博客有哪些?」(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67519/answer/12240950),我貼了一個 Shin Nishibori (西堀晉)的網站,他有一個日文的博客,我都翻過,通過翻譯軟體看過一些內容,他喜歡足球,偶爾會談一下 Apple,比如發布會後對自己所在團隊做的工作感到自豪,他是 Apple 的一位工業設計師。Shin Nishibori 也有 Twitter 但上面都是日文,我還想過大概是因為語言的原因,所以難得可以看到一位 Apple 的設計師在網上的活動蹤跡,因為 Apple 其它的設計師你都很難在網上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除了專利上提及的,至少 Apple 的工業設計師是這樣的。

在回答「蘋果公司是如何做工業設計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0279/answer/12240559)這個問題時,我讚歎了舉世無雙的 Apple 工業設計團隊,這些信息在現在的專利戰披露的信息中也有提及。非常小的團隊(15—16 人),非常國際化團隊,他們都處在黃金年齡,40 歲以上,在一起工作有10—20 年,除了1998 年有一設計師離開(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79987/answer/12277239),這個從 Steve Jobs 回歸後的團隊沒有人離職(有幾位比如 Jonathan Ive 都在 Steve Jobs 回歸之前就在 Apple 工作了),很難想像這樣的團隊的生命力,在這次專利戰 Apple 擺出的設計相關的材料也能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但是,現在,你看這:http://www.linkedin.com/pub/shin-nishibori/1a/903/894 西堀晉在7月底離職了,他是 iPhone 4 最早原型的設計者,你去看他個人網站,目前已經掛起不能訪問了,Twitter 更新停留在 5 月,新聞說在夏威夷病休(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special/2012/08/182_116561.html),拒絕了三星要求其出庭作證,那篇新聞也說到了三星對西堀晉的 Twitter 以及其他社會化媒體(估計是個人博客)的挖掘(比如參加馬拉松,在夏威夷衝浪等)。

西堀晉是 2002 年進入 Apple,剛好工作完 10 年,如果我沒記錯(或許是我所知不夠詳細),西堀晉是最近一位被 Jonathan Ive 招進 Apple 工業設計師的團隊,大概是 Ive 在日本時候碰到(當時西堀晉從松下出來後自己做了過設計品牌類產品,等他網站再度開放後你可以看到),我記得在西堀晉的個人博客中藉助翻譯軟體曾看到過對語言的適應。

雖然不能斷定,但是認為西堀晉的離職就是因為這一場專利大戰,認為他是犧牲品我覺得是很自然的和合乎邏輯的想法(猜測:比如三星對其個人信息的披露,他還在宣傳經營自己的小品牌,可能有悖公司準則),甚至可以想到壯士斷腕之類。

作為一位看客,雖然從中可以獲取一些額外的信息,尤其是一直處於保密性良好的 Apple,但是我還是覺得這場官司讓人煩死了,有時覺得已經超出你想了解的範圍,純粹屬於律師之間戰爭了。Apple vs. Samsung 或者 Apple 訴三星最終限定到了 7 個專利上(http://www.theverge.com/2012/7/30/3199424/apple-vs-samsung-trial-guide/in/2971889),三項發明專利(rubberbanding,tapping to zoom 和觸摸操作類型的判定),這都比較清楚,另外 4 個專利都是設計專利,也是本場官司的重點所在,牽涉到外觀和設計侵權,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甚至時間因素都不小,比如在 Galaxy S 剛推出的時候更多人會認為它是抄襲之作,只要去看魅族以及其他 Android 手機在大眾中的認知變化就可以看出,這裡面有三星提到的「black rectangle problem」的問題,也有因為抄襲模仿的人多了就能淡化設計的所屬的印象。但是,可以下定論的是,三星肯定是模仿 Apple 的產品尤其是專利提到的幾個產品,並且三星沒有表現出要遠離 Apple 現有產品的努力,三星的設計師肯定會感到「罪惡感」,可那位設計師又沒有「罪惡感」呢,我們並不會把所有借鑒學習和模仿的東西都給出明確的來源和 Credit,我們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和消化將其以自己方式表達出來以形成對其所屬性的擁有,但是我看到的三星沒有什麼努力。

專利戰本身太複雜太煩人,那就如題目說說通過那些披露材料發現的一些讓我感興趣的新東西或者新想法吧。

~~~~~~

Christopher Stringer 是 Apple 的一位 17 年工齡工業設計師,第一天出庭作證,而 Jonathan Ive 沒在證人名單上(不過他在 7 月 30 日的 British Embassy"s Creative Summit 上作了演講 http://www.wired.co.uk/news/archive/2012-07/30/jonathan-ive-revenue-good-design),Christopher Stringer 透露的一些信息在知乎上已經提及,比如 16 人左右的工業設計師團隊,大多數設計師在一起工作了 15—20 年等,設計的流程並沒有特別之處,在一張廚房用桌子上討論。路透社報道時(http://in.reuters.com/article/2012/08/01/us-apple-samsung-designer-idINBRE87001O20120801)配了法庭畫像,有對 Christopher Stringer 的描繪,當然文章中也提到了 Christopher Stringer 的相貌,披肩長發、花白鬍須、粉白西裝和窄黑領帶,這樣的相貌更像矽谷的早期,與現在 Apple 工作人員比如 Jonathan Ive 等在大眾中的形象不一樣,更自由,非制式化,我覺得至少給我的感覺很好,因為我覺得 Apple 太過制式化的形象在普通用戶中也會帶來審美疲勞。

第二天是 Phil Schiller 出庭作證,他說到了他們也將 iPad 視作冒險的嘗試,廣告策略是「Product as hero」等等。接著是 Scott Forstall,他談到了成立團隊間的工作,包括用 Fight Club 做門牌等,也再次證實 scrolling list 是很重要的一個起始點。

從 Scott Forstall 成立團隊的工作中可以看出 Apple 一些特殊的地方,從立項到組建團隊或者秘密代號項目,這些其他公司也會這樣,但是從中可以看出 Apple 特殊的是,它有一個金字塔結構,就是說產品的研發是從上到下,那麼最重要的是這些研發設計的核心團隊,指的是立項組建團隊之前的工作,這個團隊除了我們經常看到的一些領頭人物,還是一些不參與管理工作的高級研發人員,從一些報道中可以看到一些都是和 Steve Jobs 一起工作的。包括現在都已經熟悉的從平板電腦的研發到 iPhone 再到 iPad 的過程(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74249),一些基礎性的都是由這個核心團隊完成的,當然這是 Steve Jobs 直接參与和領導產品設計研發的自然結果。

三星在法庭上的一個策略就是找出證據說明 Apple 的 iPhone 設計也從其他廠商的產品中獲取啟發的,也就是和三星從 Apple 的產品中獲取啟發一樣,所以在這部分他們花了很大的筆墨,尤其是 Shin Nishibori 設計的那個貼有「SONY」的方案,三星並不會去說具體哪個地方受啟發,而是專註於獲取啟發這個行為上。

或許是因為 Apple 此前太過保守秘密,所以當這些設計研發過程展現出來時,我們會覺得「原來他們也是這樣啊,也會收集相關信息,研究競爭對手的產品,關注相關新聞……」,當然是這樣!

但從這些信息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很清楚的一點,就是 Apple 的產品設計的神奇並不是直接來自起始,反而我們看到的是 Built from Scratch,看看那些模型和草圖,或者開始他們的想法和點子,其實和我們都差不多,那麼為什麼 Apple 到最後做成了出色的產品,顯然這是發生在過程之中的,他們並沒有神秘的工作流程之類,設計也不是由智商和創意決定的,而是通過大量付出持續追求而得到的。起始點可以很粗糙很原始非常易碎的點子,但是設計真正的內容在過程之中。

~~~~~~

下面結合一些圖片,說一些我的看圖感想。以下圖片未作單獨出處介紹皆來自 The Verger (http://www.theverge.com/2012/7/31/3207848/apple-vs-samsung-complete-trial-coverage)的整理圖片集。

Shin Nishibori 設計的 "SONY",被三星抓住一通亂捶。我看到第一眼,既然說到是啟發自 SONY 的產品,我想到的是 SONY PCM-D1(或者 PCM-D50 錄音棒),介紹見這 http://www.sony.net/Fun/design/history/product/2000/pcm-d1.html ,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看一下 Shin Nishibori 設計的這個"SONY"有細微變化的另一個方案(http://www.gizmodo.jp/2012/07/sonyiphone_4.html),看按鍵的布置以及按鍵的形式,甚至整體的結構(三明治式)都和 SONY PCM-D1 有淵源,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

Apple 的 CAD 建模不屬於工業設計師團隊內的,這在 Apple 的對建模師的招聘說明中有非常明確的說明。從上圖可以看出建模師使用的是 PC。當然這並沒有什麼,只不過比較符合「不為人知」而已。當然同樣是使用 Alias 也有用 Mac 的,這裡就是 http://www.theverge.com/2012/7/26/3191999/apple-ipad-prototype-pictures,在裡面你可以查到建模師的名字。Apple 的設計師當然也用 CAD 及相關軟體,只不過專業建模師是來製作高質量的模型,從這些能看出面片的三維模型截圖中可以看出建模的質量很高。

此類形態 Apple 做了很多初期的探索,這也是很自然的,因為它源自 iPod mini 的鋁擠外殼,有很好的整體性及材質感,而且是 iPod 將這個形態發揚光大。

圖片來自 AllThingsD 的整理:http://allthingsd.com/20120729/court-case-offers-rare-glimpse-at-dozen-of-iphone-and-ipad-prototype-designs/ 看到這麼「爛」的草圖,你大概能明白設計到底是什麼。

事實上這些圖片顯示的設計方案並沒有太多可以挖掘的信息,看上去和一般設計師做的差不多,只不過 Apple 一個個都做出模型樣機出來了,這在下面這個方案中就可以看到樣機製作的帶來的可能。

這個模型做的並不詳盡,但是它是用過 CNC 製作的,或許就使用工作室中的 CNC 製作的,就是一個鋁塊一樣,我猜測原先頂部也要粘上如下部一樣的黑色(塑料或橡膠或黏土或其他材料)的那一塊,但是可能偶爾之間發現不粘上或許是一種可能,或許他們不將這個模型向精細方向製作,是為了探索 Unibody 的品質感。或許已經超出「不為人知的故事」這個範圍了,不展開說了。


喬布斯對 7寸 iPad 的態度轉變。

我們都知道喬布斯不喜歡小尺寸的 iPad[1]:

That appeared to run counter to Jobs" famous dislike of smaller tablets. In 2010, Jobs told analysts on a conference call that 7-inch tablets should come with sandpaper, so users could file their fingers down to a quarter of their size.

"There are clear limits of how close you can physically place elements on a touch screen before users cannot reliably tap, flick, or pinch them," Jobs, who died in October after a years-long battle with cancer, said at the time.

"This is one of the key reasons we think the 10-inch screen size is the minimum size required to create great tablet Apps."

上面的話大意是,喬在 2010 年分析師會上說,7寸平板應該附帶砂紙,這樣用戶就可以把自己的手指磨小點他還說,10 寸屏是平板應用適合的最小尺寸。

但專利戰一打,有些內部信息就披露了喬布斯態度的轉變(這事也被三星揪住了)

2011 年 1 月,蘋果副總裁 Eddy Cue 寫了一封郵件【見下圖】給 Tim Cook(蘋果現任 CEO,當時是 COO),Scott Forstall(Mac OS / iOS 負責人)和 Phil Schiller(全球市場高級副總裁)

文字版

「Having used a Samsung Galaxy, I tend to agree with many of the comments [in the story] (except moving off the iPad). I believe there will be a 7" market and we should do one. I expressed this to Steve several times since Thanksgiving and he seemed very receptive the last time. I found email, books, facebook and video very compelling on a 7". Web browsing is definitely the weakest point, but still usable.」

Cue 說,我用了三星的 Galaxy,我相信 7 寸是值得我們爭取的一個市場,我已經向喬布斯說過好幾次了,最後一次他看起來已經很認可

[1] Apple executive: Steve Jobs was open to making a smaller iPad ( http://today.msnbc.msn.com/id/48502399/ns/technology_and_science-tech_and_gadgets )

[2] Here"s Apple"s e-mail thread about a 7-inch iPad ( http://news.cnet.com/8301-13579_3-57486733-37/heres-apples-e-mail-thread-about-a-7-inch-ipad )


以前我們以為轉盤哀鳳只是發佈會上的玩笑,後來我們知道確實有過那樣的構想和研發企劃。現在我們知道這一開始就是喬佈斯本人的主意。我的信仰崩塌了(笑)。http://d.pr/i/U71T

現在我們才知道原來蘋果工業設計團隊裡面有個這麼玉樹臨風放蕩不羈風流倜儻的大叔:http://d.pr/i/2XPZ (Chris Stringer)


這種類型的公司,手上沒個專利黃頁,怎麼可能,投資,廣告


推薦閱讀:

為什麼 OV 機型攝像頭像素高?
什麼圖片適合手機的解鎖前後用?
蘋果為什麼要投資光伏發展太陽能電站領域?(原文應該是solar farm)
iCloud照片圖庫永遠是正在上傳?
MacBook Air 噪音這麼小,是如何做到的?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調查類問題 | 三星電子Sams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