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港台一些綜藝節目感覺比內地做得好?比如《康熙來了》?

感覺內地廣告收入什麼都比港台要多啊。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於錢。錢多到春晚又如何?

綜藝節目最考人的,不是節目形式。因為幾乎所有的港台大陸的綜藝節目的形式都是來自於國外和日本,原創的不多。

最考人,最能衡量出水平的,是嘉賓和主持人的水準。

在大陸這邊做綜藝節目的製片人,最喜歡的嘉賓,就是台灣人,為啥?

1,普通話好,國內觀眾聽得懂。

2,能說,表現力強,妙語如珠,能製造話題,氣場好(相比之下國內嘉賓要不不說話,要不胡說八道)。

3,敬業,專業,多數人有正氣,有骨氣,儒雅。

那麼說說主持人,別的不說,只說吳宗憲。

憲哥的水準是千錘百鍊出來的,有一次某省衛視搞跨年演唱會,台上的主Cast是吳宗憲,附Cast站了一大群人,可是吳宗憲一說話,誰也只能聽著,即使勉強插進來幾句話,也不著調。

關鍵是,吳宗憲還不斷給這些附Cast機會,無奈誰也不行。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人家素質高,高的不是一星半點。

一切是人的素質問題。

不過,國內也有逐漸找到感覺的綜藝節目主持人。


台灣綜藝節目低成本,使其賣點只是藝人的口才。

台灣藝人、名嘴極具段子手的水平,這是大陸缺乏的。

大陸最搞不清楚的就是謝娜杜海濤這種傻缺如何混出來了,把何炅這麼優秀的主持人帶進了快本這糞坑中共舞。


翻自己的知乎看到自己大概一年半以前回答的這個問題(詳見分割線以下),那答案對當時的綜藝節目生態來說還靠點譜,但現在來看,不過是短短的一年半而已,內地的綜藝節目無論從原創度、模式、質量、還是收視率指標來看,都不可再和當年同日而語;從《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到現在熱播的《爸爸去哪兒》,內 地的綜藝節目已經在加大投入以質取勝,突齣節目特色,培養成熟團隊方、注重廣告營銷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僅在內地引起了收視狂潮,甚至還搶佔了台灣等地區的收視份額,進步神速令人嘆為觀止;與之相對的,台 灣的綜藝節目由於一再壓縮製作成本,節目看起來簡陋,形式單一,缺乏創新等問題,已經很難再和內地比較強勢的綜藝節目搶收視,如《康熙來了》這樣的節目,現在來看真的很難再適應內地觀眾的口味了。

目前內地的綜藝節目在拍攝和導播技術(即使是浙江衛視這種大牛,直播也是災 難)、製作理念(有時候加入的元素太多甚至互相矛盾,如《中國星跳躍》)、原創程度上(大部分還是買的版權,但是《快男》已經是內地綜藝節目原創的好典故了)、廣告營銷上(《好聲音》是目前最牛逼的,其他節目基本上還是以冠名權、廣告費為主,周邊開發比較少》)、內容創新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還是那個主旨:這不到兩年時間裡的進步,令人嘆為觀止。

----------------------------2012年5月之前的答案-----------------

這個問題有點大,如果單就康熙來了來講,一個是它產業化的運作,它每周的節目的運作都是在一個非常成熟的團隊的操作下,包括編導公關選題策劃等等,內地這樣磨合得很高的高水平的工作團隊還很少,;另外這個節目你會發現,嘉賓不是最重要的元素,最重要的元素是兩位主持人,這兩位主持人的風格決定了這個節目的整體風格,所以即使每周都只請通告小藝人也沒有關係,是藝人依附節目而不是節目依附藝人,內地的綜藝節目現在還做不到這點,因為實在沒有這麼好的主持人;另外就是風格的問題,康熙明顯比較玩兒得開,這個跟節目傳統和當局控制都有關。總之內地綜藝節目和別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跟英美的就更沒法比


大陸的娛樂節目不娛樂早就是共識

台灣的娛樂節目受一些日本節目的影響 所以你覺得他們玩的很開 各種梗 國內娛樂節目不娛樂玩不開說的又是些客套話 國內節目像小S那樣玩遲早得罪很多人 台灣節目娛樂就是娛樂沒什麼人會認真 這也是作為一個藝人的職業道德

日本還要 AKB GO經常看到主持人打AKB的頭 Berryz工房1妹子 經常說到特定梗會被一男子一腳踹到地上或者拖出舞台 這些都是這些都是娛樂效果 國人能做到不


土壤不一樣,大陸的電視台屬於國營,節目尺度較小,而且賦予了和諧的教育意義,總體是積極向上的。台灣的傳媒是商業娛樂的導向,向收視率看起。

不過現在的《康熙來了》越來越疲軟,為了省錢搏收視,一堆通告藝人鬼扯,話題也越來越無聊,什麼拍藝人睡覺的樣子,少女穿奶奶的衣服之類的。確實好看,夠新奇,吸引你看下去,但是缺乏營養。現在的台灣綜藝已經在向低製作成本求高收視妥協的結果。

兩岸電視傳媒的差異:

台灣傳媒人的看法:

TVBS哈新聞20120504大陸影視文化差很多(從08:20開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LYPzo6NRMo/?resourceId=0_06_02_99?fr=2

大陸傳媒人的看法:

《超級訪問》主持人李靜戴軍談《康熙來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o1tiZCw3Cs/


台灣的綜藝節目 大多更體現真性情。話題範圍限制更少,明星也習慣了這種氛圍而更放開聊,誰來了都一樣,針對本期話題聊自己的東西,笑也是真的笑,尷尬也是真的尷尬。

大陸的很多綜藝節目,更偏向堆砌明星,每一期區別只在於不同的明星,面對互動項目的反應。芒果台尤其明顯,主持人甚至比嘉賓數量還多,看了倍感茫然…[不是我吐槽何@和維@,我真心沒見過他倆真正笑過…]

還有吧…作為閩南語母語的人,台灣的綜藝節目里的超多笑點…真的非常好笑…


南方人物周刊 有篇談兩岸綜藝各有的利弊的報道 在牛博上看到 忘了地址了 談的很客觀

但自己不看好好久了

歸根是去政治化 市場化 自由競爭的結果 依次類推這些大部分中國問題都在這些層面上找到弊病的根源 例如教育 娛樂業 等等....

當然你可以站在左派或精英的立場上 談其內容庸俗化 缺乏營養 惡性競爭 商業壟斷 ,

但一個走向的自由、開放、多元的現代社會 ,人既有民主、自由、知識 理性的權利,人也有庸俗 無聊 膚淺 媚俗的選擇自由,

沒人會在一個男女相親的大眾性節目中派一個自己的內參給你評定

其大部分節目形式其實在歐美日本都能找到原型 包括中國大陸

其真正繁榮的背後是搶奪觀眾最大數量為主導文化內容大量複製生產與消費的後現代症候群以及民主社會的平民文化的平庸化。

回頭兩岸簡單對比,第一發展與起步明顯比人家晚嘛 而且咱這有反人性的因素不知道哪天會結束

還有整體上小島的文創能力很強


港台的綜藝節目?那叫台灣的綜藝節目好吧,香港的誰看啊?

台灣的綜藝節目語言和笑點無障礙,所以從我猜開始,在大陸比較流行。大陸的綜藝節目現在其實也挺火的,而台灣的綜藝節目又不能直接到大陸播,所以一般都是台灣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到大陸來客串。


挖一下墳

沒想到這才5年,港台綜藝就已經被內地全方位吊打了


本篇回答可能會寫成為什麼康熙這麼成功。

第一是制度。台灣曾經不允許贊助商冠名,但隨著最近市場變化,冠名又一次被允許了。在沒有冠名的前提下,拉贊助是要以收視率為前提。拿出一個新節目,要攥住老闆們的眼球,那麼新意很重要。但是這對電視節目也有負面影響。某些台灣新聞節目也出現娛樂化的傾向(被大陸網民隔三差五攻擊)。也有某些綜藝節目借鑒其他節目的點子。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要求製作人能做出很符合民眾需要的單元和節目。

第二是選人。我一直很佩服王偉忠的能力之一就是看人。大小s在當時被又一次發掘。蔡康永從讀書類節目,轉行做綜藝。康熙二人又能找到契合點。對於選人,王偉忠的大意就是覺得這兩個人都有怪的地方,可以試一試。

第三,我覺得還是緊跟潮流。綜藝類還是要跟住潮流。第一時間請話題人物或製造話題還是很重要。康熙這麼多年的歷史,還是有獨到之處。

在寫這篇回答之前,我很喜歡的製作人B2已經離開康熙了,希望康熙以後能更好。


當年,內地到處在抱怨沒有好看的綜藝節目,嚷嚷著要向繁榮的台灣綜藝大學特學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到,不到十年後的今天,台灣綜藝衰弱的如此之快,而大陸的幾大衛視,在綜藝的戰場上打的水深火熱,爭得你死我活。

作為台灣綜藝標杆的康熙來了已經落幕,其中一位主持人蔡康永也早已加盟內地的奇葩說,成就著另一個神話。

在這個過程中,無數的港台藝人北上,個人「撈金」的同時,也帶來了內地綜藝娛樂市場的繁榮。

這些年,內地經濟的發展有目共睹,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大家都想有點樂子,給乏味的日常生活加點調味劑,這就產生了對綜藝娛樂的巨大有效需求。況且內地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市場潛力簡直無法估量,只要沒有其他限制,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給,有供給就會帶來競爭。引進國外模式,先進精良的製作,捨得花錢,還有各種大咖小咖,內地綜藝就這樣紅紅火火起來了。

反觀台灣綜藝,市場狹窄,加上經濟又不怎麼景氣,電視台製作公司等經費都異常緊張,已經不復當年的輝煌。雖然人才素質精良,但卻被財大氣粗的內地吸收不少,資源流失,短期內已看不到任何轉機了。


看過很多期發現下面幾點:

1、主持人要有冒險精神,與嘉賓聊天其實是需要藝術的,不自覺帶嘉賓繞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里。

2、製片人花費很多精力,每個話題都是編導精心設計,尋找的嘉賓都要有共同點,且其中的問題有比較針對每個嘉賓的個性來回答。就像我們很多人喜歡看星座,正是因為這個說的是每個星座獨特的個性特徵,在製片人對嘉賓性格特徵的提煉之後,主持人也會圍繞這個特徵鬆弛有度提問。

3、每個嘉賓的故事,都是製片方跟嘉賓一起推敲出來的,編導會一個一個打電話與嘉賓商討故事,然後不停提醒,激發嘉賓把故事想到更多,故事的文案和架構想到更加吸引人。有一期康熙講藝人和幕後工作人員,其中有些嘉賓就會被逼得每隔5分鐘接工作人員的一通電話,問其故事後續的想好了么。

所以最後才會高效的呈現綜藝的效果。

故事來源於生活,可是總是高於生活。


台灣的綜藝節目,大多低俗,迎合了人類的某些低級趣味的需要。由於人們看綜藝節目主要圖的輕鬆,所以這些節目在某種程度上使人們放鬆。但是大陸由於節目尺度的一些控制,不可能過於低俗,但是大陸也有很多好看的節目,比如江蘇台、湖南台的那些我覺得也很不錯。台灣有很成熟的節目製作公司,成熟的明星培養機制,而這些東西大陸並不重視同時管制也很多,台灣將娛樂業當做產業做而大陸根本沒有這個意識。大陸在文化領域比較重視,當做產業發展的有電影、遊戲、動漫等,這些都比台灣要好。歸根到底我覺得就是不太重視的原因,不是大力扶持的產業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台灣網友通過眾籌網站買下紐約時報的頭版廣告?
如何看待「台情侶困喜馬拉雅山47天1死 曾約定誰先死就吃其肉活下去」事件?
想自己去台灣旅遊有什麼攻略嗎?
朝鮮,台灣,新加坡三地的父子傳承統治有何異同?

TAG:台灣 | 電視 | 電視節目 | 康熙來了綜藝 | 台灣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