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作品中的東方元素是單純受感性材料的影響還是有借鑒樂律理論?

史料及傳記中一般只提及巴黎世博會上甘美蘭、強力五人以及日本浮世繪對德彪西的影響,那麼德彪西作品中的東方元素的出現是受了東方音樂的音響材料的影響還是也受到了樂理理論的影響,或者說當時日本、中國的樂律理論是否已經傳到西方?


德彪西時代,差不多也就是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日本、中國的樂律理論是否已經傳到西方」本身可以是一個問題,但是德彪西音樂中的東方元素和「日本、中國的樂律理論是否已經傳到西方」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吧,「受東方音樂的音響材料的影響」那也肯定是有影響的,但完全不是僅限於此,或者說這應該是對他的創作影響不大的一部分。我本人沒有看過關於他的史料或者傳記,妄加揣測一下。

說起德彪西要先談印象派,因為德彪西音樂中提問者所說的「東方元素」是包含於印象主義中,而印象主義的一些作品本身又帶有比較明顯的東方氣質。作為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的首創,德彪西可謂是西方音樂「印象派」的代表沒有之一。「印象派」的說法來源於「印象主義」的擴展延伸,而「印象主義」的概念並非由音樂而來,而是由繪畫而來。藝術是相通的而音樂、繪畫與語言文學之間的這種關聯表現地極為明顯,而「印象主義」本是保守派藝術評論家對於莫奈《日出·印象》的大譏諷,是個偏向貶義的詞。而印象主義音樂風格,也就是印象樂派,是將印象主義風格繪畫的特徵和詩歌中的象徵主義(詩歌不叫印象派詩歌)的概念及形式「投射」到音樂上來創造的一個全新的音樂風格。印象主義風格繪畫擅長對光線細微變化的描繪、將瞬息即逝的動態視覺印象映入。象徵主義詩歌則多用綺麗怪異的華麗辭藻和聲韻去表達飄渺、虛無、不可捉摸的東西,探究內心的隱秘。這兩點是不是相當符合東方藝術的氣質,這也是東方音樂很鮮明的一個特點。德彪西的音樂無論是在曲式結構還是在音響效果都很明顯對印象主義風格繪畫和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做了融合和映射,一舉突破當時幾乎所有學院音樂派都認為是正統的大小調體系,採用了大量五聲音階和全音音階(工具)來構建自己的音樂架構(形式)、對和聲更加重視(相對怪奇又極富絢色彩的迷幻音響)、配器的色彩表現也是很特別。

德彪西的音樂從東方藝術(繪畫、詩歌、音樂、雕塑等等)和俄羅斯音樂中獲得了大量的靈感,使他創作的的作品具有獨特東方色彩幻想的新音響,同他從繪畫和詩歌中汲取養分為己所用是一樣的。藝術的影響絕不是單一類型之間封閉的影響,對一個全新音樂流派形成影響最多的反而不是現有的音樂形式或音樂理論本身,恰恰是與此相通的其他東西,它們的特徵、它們的感覺給音樂家帶來跨越藝術類型本身但又是相互通用的東西才是更重要更富有創新的來源。德彪西音樂中表現的東方元素,應該說是音樂中表現出的東方色彩更好,這是他對東方的「印象」,是一種憧憬、一種幻想,並不是單純地研究吸取東方音樂中的材料,更不是借鑒研究日本和中國的音樂理論來作為創作的基礎。或者說他沒受到東方音樂理論多大的影響。他的音樂結構中,東方元素比如五聲音階什麼的,確實在我們東方人聽起來真的很有東方的味道,但這都只是他表達音色色彩和個人幻想的工具,而德彪西音樂創作過程中的基礎或者說「語言」必然仍是西洋音樂理論這種紮實根底的東西,沒有其他。


根據 David Toop 的研究,德彪西作品的確收到來自東方的影響,不是日本更不是中國,而是來自東南亞的爪哇;德本人也給予爪哇音樂很高的評價。

建議去找爪哇音樂來聽,後進行比較


推薦閱讀:

自學口琴,吹野路子合適嗎?
用口琴吹出天空之城是什麼感覺?
為什麼世界各地音調的體系大致是相同的?
如何評價民謠歌手楊一?
能不能推薦幾首好聽的藍調?

TAG:音樂 | 鋼琴 | 古典音樂 | 音樂史 | 西方音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