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國慶上映反映中越戰爭題材的電影《芳華》,大家期待嗎?


老鋼炮的新電影《芳華》快要上映了,坊間已經有許多人在議論。

熱點主要有兩個:一是青春大長腿,二是血染六五式。

一乃人所欲也,吸引眼球自不待言。不過沈版主認為此類事情人感人殊,有些話關起門來說比較好,這裡自不多述。

二為沈版主最好,日日鑽研,常寫常新,哪怕就沖著這6分鐘700萬的一個鏡頭,也必須花銀子進影院觀賞細思。

說到底,這就是一種情懷。50後、60後,甚至70後的情懷。

老鋼炮是頗具情懷的人。你就看他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和劇情沒什麼關聯的加了毛澤東逝世天安門廣場百萬人追悼會和38軍悼念領袖會場的幾個鏡頭,就能深悟這種情懷何在。

沈版主對這種情懷感同身受,不管怎麼樣,要支持老鋼炮。可能有些人對此很不屑,那和咱沒關係,你不屑你的,古大白。

對越反擊戰,新一代最可愛的人,老山英雄,血染的風采,曾經是多麼熟悉的歷史身影。

可惜,這種題材的影視作品,欲抱琵琶半遮面,已經20多年了。

那天偶然重溫1999年的電視劇《和平年代》,意外三次聽到《血染的風采》獨唱,不禁勾起了難忘的回憶。

前些日子火爆全國的電影《戰狼2》中,冷鋒一腳踹飛欺負烈士一家的強拆隊長,觀影眾人既意外又暗贊。無獨有偶,電影《芳華》中也有在戰場斷了一條手臂的主人公劉峰落魄謀生卻遭到聯防隊敲詐毆打的一幕,當年的女戰友郝淑雯看到後衝上去大喊:我操你媽,你敢打戰鬥英雄!

覺得罵得好嗎?

沈版主感到有些欣慰,畢竟,還是有電影人守住良心底線,在喧囂中冷冷地反映了時代真實一面的。

只是希望,能夠在法律保障下自由表達意見、自由抒發塊壘、自由創作藝術作品的時代早些到來。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代。

——————————————————————————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想看有料,就來吧。


給你一個數據:"麻粟坡烈士陵墓園埋葬著957位老山作戰犧牲的烈士。其中30多位烈士的家屬從未來過,大部分是因沒有路費而不能前來,有些家屬來到陵園竟沒有路費回家。"

既然拿中越戰爭做題材。

多少給老兵家庭點代言費吧。


拍影視最起碼得有這兩位,不然就是篡改歷史,替某些人塗脂抹粉。當時某人不過三號《?可能還不是》,正因為79年太敏感。除非爾亡。

鋼炮這人太假太裝,勸你別看。中越戰爭題材現在沒什麼好拍的。80年代都拍爛了。偉光正的有,批判揭露也有。


已閱。片子在及格線以上,但要說是反映中越戰爭……emmmmm,那就可以算是掛羊頭賣狗肉了,簡言之,就是一部發生在某時期末和中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的青春片。涉及戰爭的部分有,而且異常血腥,但電影主次不分,支線凌亂,戰爭部分也有點發不上力。


馮小剛近些年向大師轉型的努力有目共睹,可惜藝術創作經常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的,《唐震》《1942》《潘》三部加一起的藝術價值都不及老謀深算的《秋菊》,或許這就是命吧。當然還有一個藝術創作的常見規律----困頓出佳作,馮導已是人生大贏家,這種狀態下向大師進發,如同穿了雙大鐵鞋穿越初春的河冰,隨時可能掉進自己的踩的坑。

再做個比較,之前馮憑藉《老炮兒》拿了金馬影帝,巧合的是當年老謀也憑《老井》拿過東京影帝,雖然之間間隔幾十年,我仍然覺得老謀的影帝含金量更高,這旁證了老謀對電影的理解更為深刻。

人生於世,很多專長的東西都是老天賞飯的,龍要靠馮導精描細畫,可點睛那筆還是得老天來的。或許馮徹底釋然,再回到當年賀歲片的路子又忽然甘露輕彈,插柳成蔭了。

綜上,我對這部電影完全平常心,能超過1942和唐潘就算是驚喜了!


本來,我是看中央電視台長大的,沉醉於幸福感之間。

不料,若干年以後,我熱愛動漫的孩子突然告訴我,有一個台叫「湖南衛視」,太搞笑好看了,因為它有三個厲害的主持:一個叫「何炅」,總也不老,搞不清是哪個時代穿越來的;一個叫「汪涵」,賣的「老壇酸菜」速食麵太好吃了,比任何學校的食堂都有味道;一個叫「謝娜」,一直拖拍不肯結婚。

受到孩子影響,我不得不愛上了湖南衛視,也順便愛上了這三個主持,看來看去,我覺得他們主持的節目比趙忠祥的《動物世界》可愛多了:因為,動物們的世界,雖然基本上是「沉默的大多數」,啃的是草長的是角發的是情,但畢竟還有血腥的殺戮,弱肉強食的那一幕,看上去是多麼地驚心動魄——太沒有階級立場和階級感情了。

但是,湖南衛視就清新純凈多了,在這裡,我們只看到帥哥美女,只聽到鶯歌燕舞,至多只會出現某些轉瞬即逝的魔術,以及一些引發尖叫的雙簧相親。

看了這麼多年的湖南衛視,我發現:何炅已經不囧了,汪涵的老壇酸菜速食麵被下了架。然而,讓我納悶的是:謝娜仍然沒有懷孕。

天啊,懷一次孕,真的就那麼難嗎?

君不見,過氣女神章子怡都已經嫁給浪子汪峰了,央視一姐董卿都出國生子了,甚至,連吃窩邊草的馬蓉都悔恨出軌了。現在,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都調整了,倡導全民生二胎,這個謝娜,為什麼還不肯懷孕?

今天,上微博,終於看到了一則新聞:謝娜懷孕了,而且有望是雙胞胎,一龍一鳳的那種。

這不,數以百萬計的粉絲們歡呼雀躍,膽中的一塊結石,落下了。

在某種意義上,謝娜的這個成果,可以說是「為人民而懷孕」。當然,我們不能忘記她的老公——沒有張傑的努力,謝娜什麼也不是!

當人們都在為謝娜慶生催生的時候,我卻在反思:這件事情絕沒有這麼簡單,這事蹊蹺,有人教導過我們——凡事都有內因外因。套用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張傑只是懷孕的內因,而外因,又是什麼呢?是境外勢力嗎?

正當我絞盡腦汁的時候,又一條消息撲面而來:馮小剛哭了,為他的電影。

事實上,馮導演並不是第一次哭,他是經常哭,有人總結,他的事業和老婆都是哭出來的,反正,王朔都這麼說過。不過,這一次他哭得特別地虔誠,為他精心打造的電影《芳華》。的確,這是一部可圈可點的作品,因為劇本是當紅作家嚴歌苓弄的,自從她的《金陵13釵》走俏之後,她就對婊子著了迷,當然是愛國的婊子,一顆紅心N種準備的那類。

馮導演死也想不通,為啥他的作品要下架?

為啥?天啊,怎麼這樣問呢?你以為你是愛國詩人屈原,敢於發出《天問》?

路漫漫其修遠兮,你還是繼續上下求索吧!

裝委屈?哦,還是我來揭發一下:你以為,這電影想怎麼拍就隨便地拍?你的《一聲嘆息》突破了婚外戀題材禁區,《天下無賊》突破了賊不能當主角的禁區,《集結號》突破了戰爭對人性描寫的禁區,《1942》突破了對民族歷史解讀的禁區,《私人訂製》突破了對權力諷刺的禁區。

儘管,這些突破只是稍稍越過了一點邊界,一公里不到。

更嚴重的是,你還對大家口誅筆伐:「我不怕得罪你們丫的,也永遠跟你們丫的勢不兩立。」你以為你得了頑主王朔的真傳?想罵就罵?想抽就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看看你那副德性,數一數你的門牙吧,影評人為你鼓一下倒掌,你竟然大罵他們是「文化納粹」,不看你的電影,你要給別人「送葯」,你這不是想在電影界當暴軍搞毒菜么?

《聖經》告訴我們:沒有誰可以享有豁免權。因為,這世上沒有一個義人,一個也沒有。

當然,我對你的執著還是要鼓掌的,因為沒有你的折騰,我怎麼知道國產電影原來是何等貨色?對了,不要老是想去「創新」——太陽底下有新鮮事么?告訴你吧:沒有自由的靈魂,是不可能創新的。與其追求煽情,不如回歸真誠。

對了,你不要太迷信嚴歌苓的這個劇本,「文工團」的那點破事,早在一千年前就被白居易寫完了寫絕了,至少,你沒那個膽子敢撩來自京城的琵琶女。甚至,三百年的那部《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你也比得過么?至於西方那些經典,就更不要奢望了,比如《羊脂球》《茶花女》《復活》《苔絲》,可以把妓女升華成女神,你能么?

哭吧,哭吧,男人哭吧不是罪。

你這一哭,還是蠻有效果的——終於把謝娜給懷上了。

謝謝你的哭!

要剝開傷口,總是很殘忍。

2017年9月26日16時12分


強答一波。

我不期待啊,因為不喜歡這種矯情。看馮導的文章,尤其是之前《潘金蓮》的文章,讓我對他的好感下降不少。

他是商業片起家的,卻越來越不待見商業片。越老越想替自己留點什麼東西給後人評說,所以越開始擰巴的說自己的情懷了!

話說,若無之前的積累,他何來資本擰巴的說藝術情懷?誰能給他投資?誰給他錢?

搞得現在就是不看這片子,就沒情懷似得。還得帶父母去看,因為父母那輩人是經歷過的。

我70後靠近80年的,我父母普通百姓,沒在軍工團待過,沒住過部隊大院,這種情懷這種經歷還真沒有。

反越戰那會,我出生不久,我父母老老實實的在工廠里當工人。

徐良的《血染的風采》是在春晚上看的,對於那段經歷我只記得這首歌,和當年小學不得不看的《高山上的花環》(是這名字嗎?)我父母對於這片子也抱著可看可不看的態度。

故而,我才不會去去花錢看這片子呢,一個是沒時代經歷的共鳴,二個是不想去看當年扭曲的心態,三個是我對軍旅題材不感冒。

另外,這片子換擋了,國慶不放了!!!!

就這樣!


戲外永遠比戲內精彩!畢竟鋼炮!


期待。點映沒來得及去看,甚憾。十一後一定去貢獻票房,為了我的父輩。


不是特別期待。馮小剛的悲劇比喜劇更好,但是多看悲劇有啥意思?現實生活不是更讓人悲傷


不期待。

另外,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不是中越戰爭。


管理員,這真的是我原創的影評,從已經寫好的文檔複製過來的。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距《芳華》看完已經三個多月了,如今劇情已經淡忘,一些殘影也只能在腦海中閃回。九月底有幸參加了《芳華》10月定檔前的試映會,結束的時候想寫點什麼,不久就聽到《芳華》撤檔的消息,因為跟不上熱度,替其惋惜之餘這篇影評就不了了之了。如今《芳華》終映,很多人看完都在評價這部電影的優劣,有人覺得拍的很有情懷,也有人覺得劇情支離破碎可以劃入爛片,我就只想憑藉慢慢對影片的梳理,從我對第五代導演的粗淺認知,分析一下電影《芳華》誕生的初心。

一直以來有個不成熟的觀點,第五代導演的電影即便劇情再爛,單從電影拍攝技巧的角度,一定還是國產電影的標杆,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便是這個道理,這比幾年來充斥市場略顯稚嫩的《煎餅俠》、《夏洛特煩惱》從電影本身來講好很多。從馮小剛的《芳華》到陳凱歌的《妖貓傳》(沙門空海)一直以來我都是非常關注的,收到試映會的電子請柬,那首降央卓瑪的《絨花》改編,著實讓我驚艷了一把,這首歌配在這樣的電影上,實在是妙哉,世上有多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繡口一吐便是整個70年代青春的似水年華。

電影開篇便是復古的顏色,這種柔光處理從一開始便奠定了基調,這是成熟導演最擅長的處理方式了,有人提到同題材的電影聯想到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這兩部電影在我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濾鏡過後確實能讓人恍惚間回到1995年那個世界範圍內經典輩出的年份。

劉峰的設定就是當時集體生產生活下普通好人的縮影,這樣的人在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多見的,樸實單純,就像一朵絨花,那是女生身上都能餿得像剛從泔水裡撈出來的年代,我覺得物質貧乏但是有信仰的社會是盛產傳統好人的,我們可以理解為馮導對那個時代的人的集體追憶。

所以我大膽推測,馮導當初的野心是想拍一部群像戲,為了體現那個時代人的複雜性。

如果一個導演想拍年代戲,卻沒有一個準確的切入點以小見大,那只有群像特徵才能拍出一個時代的感覺,比如說金庸先生為了表現人間八苦,寫出了《天龍八部》的群像,但是一旦處理多組故事、多組片段不當,群像戲也就拍成了《芳華》這種支離破碎的分段式電影的感覺,當然其他原因也有很多,一是導演的功力,二是出品方的鉗制,三也有可能是多地取材導致電影整體的鬆散,我只能說即使是電影老手炫技也是會栽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羅伯特?奧特曼這樣的群像戲不世之才。

音樂最容易撩撥人的感情神經,電影從《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的旋律開始到《絨花》的旋律結束,讓我這個復古情節的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從劉峰的出場標誌這電影所要回憶的時代起點,陸陸續續引出幾件大事,四人幫的毀滅、大學恢復高考、主席去世、越戰等等,馮小剛像個狡猾的狐狸,他敏銳地嗅出市場味道,這些年青春電影、戰爭電影、年代電影泛濫,他卻將這幾個最火熱的題材結合的很完美,這也許是他當初選題的想法,從而迎合了市場保證票房來源。

影片一開始勾勒出青春的美好,卻在後半段一點點將這芳華撕碎給人看,這正是悲劇所慣用的伎倆。水的靈動正好表現了荷爾蒙的意象,青春的美好不就是那種躁動的激素嗎,然而國產片的套路是,青春雖然美妙卻往往要被時代的陰暗面所侵蝕,活雷鋒果然是要被人針對的,大雨將至,這正是劇情衝突襲來的前奏,劉峰因為被捧上聖人的神壇,以至於所有人都忽視了他也是個活生生有感情的人,所以他被調查,那個什麼東西都要被上綱上線的年代,像極了《太陽照常升起里》調查「耍流氓」一樣,用「到底是手摸了屁股,還是屁股摸了手」,狠狠地扇了官僚主義一耳光。「你對林丁丁有猥褻的想法!」只有俗人能有這樣威脅想法,你劉峰既然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怎能做出這樣的事情,這顯然是最讓道貌岸然的人噁心驚恐的,劉峰的神聖形象瞬間幻滅,吃瓜群眾可憐的世界觀瞬間倒塌。電影想表達的東西非常殘酷,甚至這樣的劇情比後面的戰爭場面還要來得殘酷。

表現好戰爭場景也是馮導最擅長的,從《集結號》開始,他就積累了豐富的拍攝經驗,然而拍越戰題材的世界電影很多,中越戰爭、美越戰爭都是在東南亞的叢林山地里展開的,因此影片表現中國軍隊被伏擊、沼澤地的長鏡頭等畫面都隱約有庫布里克《全金屬外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現代啟示錄》的影子,尤其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最近諾蘭很火的《敦刻爾克》弱化了德軍的背景,重點表現了戰爭中的人,而《芳華》緊隨其後,也同樣弱化了越南軍隊,重點表現了戰爭中人與人的互動,可惜由於演員水平不足,在囑咐後事片段的時候,那種渴望犧牲還是缺乏張力,這一切和經典電影比起來在格調上都還是差一大截。其後影片轉到何小萍的故事上,那些像被物資一樣輸送來的傷員讓人唏噓,我想起2010年的時候我看了6遍《唐山大地震》(當然是因為一些不得已的需要),《唐山大地震》的煽情手法,過了快十年馮小剛還在用,這種央視版的賣慘手法註定了《芳華》的格局還是太小,直到後面人設崩壞,劇情開始混亂,觀眾自然而然不能體會馮導所要表現的內容了。

影片有幾個場景拍的很不錯,是值的拿出來反覆說的,第一個是何小萍精神受到刺激,在觀看《沂蒙頌》的時候,由於內心對A角的渴望始終未曾熄滅,所以借著月光開始在草坪上獨舞,這一幕長鏡頭很讓人震撼,讓我想起了奉俊昊的《母親》和國產電影《山河故人》、《白日焰火》里的獨舞畫面,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一片原野,每個藝術家也有自己內心的聚光燈,如果說群舞畫面是眾人的狂歡,所以獨舞畫面往往是個人情感的凝聚和升華,月光下的舞蹈真是美極了,演員苗苗也是美極了,要知道為了演好何小萍的角色,馮導都要求全組孤立她,這樣才能體驗好角色的內心深處,我想那一刻苗苗真的和何小萍合二為一了;還有一段是在卡車上,當所有人熟睡的時候,穗子撕毀了情書,然而影片最終他們誰也沒得到真正的幸福,容顏若飛電,芳華易逝,歲月終老,那段真摯的感情穗子的扮演者鍾楚曦也拿捏得恰到好處,這個演員兼具郝蕾和周韻的神色,必定前途無量。

馮小剛在電影后半段拍的雖然鬆散,但是寄託的情感也非常之多,我記得預告片將影片的開始和結束都放在了一起,從劉峰第一次進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的舞房,是芳華的綻放,到劉峰越戰歸來進舞房,是芳華的枯萎,滿是導演夾帶的私貨,以至於為了表達感情想到哪裡就拍到哪裡,畢竟第五代導演都有點感性有餘邏輯不足,《芳華》在劇情方面的口碑自然就沒優勢了,最終劉峰和何小萍的境遇都不是很好,想起《無間道2》裡面黃秋生吞雲吐霧時說的那句話:「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這句話用在這裡也是絕配。

小剛導演在媒體面前總喜歡發表一些爆炸性的言論,但是他本人話還是不多的,待人也溫和,可惜了《芳華》,還是格局不太夠,馮導從《一聲嘆息》開始留白都太少,直白放到觀眾面前的東西都太多,不光光是他,也是老謀子、凱歌導演的通病,但是評價電影還是要有個基本點,電影從誕生之初就不是為劇情而生的,看電影要看劇情也是電影工業發展到現代的約定俗成的看法,我們很可以理解《芳華》為馮導的一部作者電影,那麼你看待它就沒有那麼苛刻了。電影雖然在群像刻畫上面失敗了,但是還是撐起了時代特徵下文工團的人物多面性、非單一的故事線索,綜合以上幾點,我對《芳華》的整體評價還是八個字:格局不足,水準之作。

馮小剛導演註定不會成為非常偉大的導演,但絕對還是一個有誠意、有感情的導演。


看完回來,有點想法。

……

嚴歌苓不愧為嚴歌苓,

馮小剛實在是馮小剛,

某部門簡直是某部門。

是一個奔九分的電影,

尤其是前面六十分鐘。

再說別的?不了不了,

這裡沒有要查的水表。

她問是不是歷史問題,

還真不是,這只是……

1979。

誇視聽吧,真好。

主題?這個公映沒看出剪嗎?

一切真的等全片出來才算數。

順便說一下,我有幾個關係很好的學舞蹈的朋友,所以對裡面的舞蹈關注多一點。專業的東西在這裡不談,請注意女主小腿,有特寫過,真的顯功底!


自從九十年代以後就不允許拍攝中越戰爭的內容,但打擦邊球的影視作品也有很多,但還沒有一部像馮小剛一樣敢用近10分鐘的時間來描述中越戰爭。


電影沒看過,不過讀完嚴歌苓的原著小說,我覺得書中的重點可不是那場戰爭


我期待他懟人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