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夠彌補制度上的缺陷嗎?

我看一些朋友在說制度問題時,會跟一句:等到國家經濟水平上來了自然就好了,那麼經濟真的能彌補制度的缺陷嗎


妄想。

從歷史唯物主義來講,經濟發展,往往最終會把經濟基礎變遷的情況反饋在上層建築上(包括了制度、文化、觀念)。但上層建築的變遷,是否是其自動的行為?是不是經濟發展了、官僚和資產階級也變得對權力和利益不再有那麼大的慾望了?想想就知道肯定不是好吧。

制度缺陷的彌補,來源於體制、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恐懼。

看到蘇聯共產主義建設得如火如荼,公民福利也爆帝國主義幾條街,帝國主義怕自己的被統治階級把自己推翻了也搞人家的那套,迫於被統治階級的壓力,西方國家以退為進,主動給予工人等較高的福利水平;

看到AI有利於降低成本,統治階級們覺得有利可圖,但是一紙命令剛要下,轉出門就發現了工會和工人們已經在門外等著自己了,這時候咋辦?寧死不屈?還是妥協?於是有了日本工會一定程度上阻止了AI被應用的進度。

被統治階級的「權利」,是自己爭取來的。不論是選舉權還是質詢權,不論是就業權還是婚戀權。如果光聽一句「端起資本主義的碗吃肉、放下資本主義的筷子罵娘」就覺得自己好像是白眼狼,不該多跟資本家和姓趙的手裡爭點權利來,那活該被壓榨。

可無力的是,我們不都在選擇活該么。眼下的矛盾還沒到眼跟前,一線落不了戶,我大不了去二線;二線買不了房,我大不了湊合湊合去三線。仍然還有錢賺,工資至少還在增長,也就不會去想什麼舉拳頭的問題,至少還有路可退。

那麼對於經濟發展、制度完善和要權利的問題,也就容易給自己一個自欺欺人的說法:

「你看,現在其實經濟還在發展,還沒到那個程度,到那時候自然就好了。」

拜託,每個「到那時候」的國家,制度是的確要麼變好了要麼變革了,但原因不是制度自己良心發現啊!原因是每個「到那時候」的國家的P民們(比如我這樣的)覺得過活不下去了,反正橫豎都是一個死,我光腳的不怕你穿鞋的,臨死前拉個墊背我都是賺了,抱著這樣的決心和態度去懟姓趙的,然後人家沒辦法,才肯給你一點權利,在制度上完善一些有利於你的部分,在政治運行里給你一點主動權、爭取權利的自組織機構而已。

這樣的幻想也可以理解,畢竟根本還沒到「那個時候」呢,對吧。


是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夠彌補制度上的缺陷。

說句不中聽的話,窮人和富人的腦迴路是不一樣的,也就是所謂的「肉食者鄙」。

等到大家都蠢萌蠢萌的時候,社會矛盾自然就消弭了。

但問題是,制度上有缺陷,經濟無法「發展到一定程度」。

信用是支撐現代經濟發展的必要因素,當一小撮富人的蠢萌,落在大多數窮人的眼裡是傻奸的時候,戲就演不下去了。

因為人類建造巴別塔,上帝擾亂了人類相互溝通的語言——富人缺乏同理心,窮人缺乏同情心。


可以一定程度上掩蓋矛盾是肯定的。特別是我朝子民,只要有口飯吃,當牛做馬無所謂的。偶爾有一兩個不和諧的,封殺或者按下去擺平,過兩天就忘記了。

其實你看知乎上現在風氣就知道了,過了幾年好日子,看了兩集兔漫,各種民族自信心爆棚了(我不是說有民族自信不好,我們國家取得成就我也很自豪,但是爆棚了、且被蒙蔽了雙眼就不對了,當然還有些是職業選手我也不想去說)各種吐槽其他國家,天朝上國的范兒又來了。

但是經濟不可能永遠快速增長,總有一天飛機要降落變成普通小車在地面上慢慢行駛的,我只期待在那之前我們的改革能夠成功,所有方面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能的,你看阿聯酋、美國、北歐諸國,制度上各種不足,但經濟足以支撐公民躲避那些不足。

如果敞開移民,即使制度不變也立馬水深火熱,可見一斑。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夠彌補制度上的缺陷嗎?

=========================

你還在這裡磨磨唧唧些啥?趕快去美國,英國看一看吧。

美英等西方國家就是「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也沒有能夠彌補制度上的缺陷」的典型,不然,怎麼會有偌大的日不落帝國,眨眼間就變成了還會繼續分裂的蕞爾小島的怪事?不然,怎麼牛氣衝天的大美帝國,眨眼間就成了滿嘴跑火車,喊幾聲「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就能當總督的騙子帝國?


首先得定義什麼是「制度」

如果是僅僅停留在字面的制度的話,其僅僅具有象徵意義,那麼除非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發生巨變導致比較劇烈的政治變革,否則不會輕易改變。

而如果是一個國家的主流生產生活狀況的話,那麼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上層建築,而經濟發展本身就意味著生產生活狀況的改變,細微的如工資、僱傭方式等等的變化,宏觀的如人與人關係的改變,社會矛盾的緩和。直接的如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間接的如科研成果、政治影響力、政局穩定程度、犯罪率的變化,都可以視為由經濟情況變化而引起的制度變化的結果。


可以。

魔鬼在於細節。制度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細節,而細節是磨合出來的。


一個公司能夠吸引人加入,要麼是這裡工資本來就高,要麼是現在不高但是漲的快。

要是這兩個都不佔,那就別怪員工心生不滿,天天挑你公司制度上的毛病了。


美國就是個好例子


彌補不了

隱私保護廢掉, 銀行可以關門

把產權保護廢掉, 發達國家全垮

例子, 委內瑞拉


不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現在的經濟水平已經彌補了制度上的缺陷。

現在世界上的任何國家或者經濟實體的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大量顯而易見,人所周知的制度缺陷。但是在尚且穩定且相對繁榮的經濟面前,大家都選擇了妥協和默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的經濟水平都能成功的彌補制度上的缺陷。最起碼是對佔有相對主導實力的主體階級來說,現在的制度和經濟狀況相互滿足了而已。

如果真的有沒有能「彌補」缺陷,主體階級的自我改變叫「改革」,被動改變叫「革命」。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牢記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看到@風沙星辰的回答了發現這個問題,不邀自來,因為這個題目還挺有意思的。

「制度的缺陷能得到彌補嗎?」

很明顯,三個關鍵詞:

制度缺陷彌補

我們一個一個說。

制度

制度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規則。具體化到人類社會上,就是各種資源如何分配的規則、以及衍生出的如何平衡分配者權利的規則。為了不用那些聽起來拗口生澀的辭彙,還是用個被大家熟知的比方吧。

一群人分一鍋粥。

A.

最顯而易見的制度顯然是政治制度。於是我們可以這樣看待:

1.立法權:

規定怎麼分粥(經濟意義),

誰來分粥(政治意義)。

2.司法權:

為了分粥的事吵起來的時候當仲裁。

3.行政權:

等定完也吵過了,拿大勺子分粥。

4.各種政治權利:

大體上可以理解為在分粥的討論中有多少話語權。

B.

接下來,經濟制度;總體上看就是粥怎麼分。隨便舉些例子:

1.福利制度:

為了防止肚子更餓的人鬧事,甚至乾脆掀翻這鍋粥,

給他們多分點粥。

2.鼓勵政策:

為了調動一些做粥的人的積極性,

給他們多分點粥。

3.差額稅收:

和福利制度類似,

大體上就是把粥多的人和粥少的人平均一下。

C.

制度為何存在?

我們這些喝粥的人,最終目的就是喝上足夠的粥。

喝到飽。

最好能喝一碗倒一碗。

能拿來洗澡就更美了。

於是為了更有效率地做粥和分粥,

一整套怎麼分粥、誰來分粥的辦法就應運而生。

這就是制度。

缺陷

缺陷是什麼?

狹義地說,

就是這套分粥的辦法里,有很多人不滿意。

廣義地說,

就是這套分粥的辦法里,還有些人不滿意。

我們大體從三個方面說怎麼個不滿意法。

A.

做粥出了問題:

這就是生產力受到制約了。

當然,很多生產力受到制約的情況其實是因為做粥的人的積極性被打擊了。但不管怎麼說,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

粥做得太少,不夠分。

B.

誰來分粥出了問題:

這就是關於政治經濟權力分配的問題。

一般來說:

權力分散可以讓粥分得更公平些,但與此同時帶來了扯皮過多降低做粥與分粥效率的問題;

權力集中可以讓粥分得更有效率些。但如何保障肚子餓的人的權利往往會成為問題。

以上兩者的好處與壞處可以說大概是互補的,如何掌握這個度就是問題所在。

C.

粥怎麼分出了問題:

這就是經濟獲益的問題。

如果分粥的時候優先保障效率,很好,肚子餓的人會不高興。他們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指不定什麼時候就在鍋上開個洞或者掀翻這鍋粥。

如果分粥的時候優先保障公平性呢?有很多粥的人會不高興。你可能會覺得,反正他們是少數人,不高興就不高興唄。

但他們往往同時是那群能保障做粥效率的人。他們不高興了,可能會導致做的粥變少。另一種可能就是他們會破壞、甚至掌握做粥分粥的規則、計劃、與權力。

彌補

所謂彌補,從目前來看,大體上只針對狹義的缺陷而言。

畢竟狹義上的分粥問題更緊迫(因為要保住這鍋粥),也更好解決(能有很多人不滿意一般是出了顯而易見的問題)。

而相對的,廣義上的分粥問題,更多程度上是一種人類的終極追求。從古到今,從中到外。什麼天下大同啦,什麼共產主義新世界啦,說到底,都是為了這事。

而題主那些朋友說的事情,其實就是馬克思他老人家提出的解決辦法

對,就是他老人家說的共產主義。

他老人家曰了:

無路賽!

什麼問題的三個方面?

什麼ABC?

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問題啦!粥不夠多!

只要粥夠多,多到喝一碗倒一碗、洗澡、開遊艇、繞地球十八圈,其他問題,統統都是垃圾。

那麼問題就來了,粥不夠多這顯然是個現實。怎麼讓粥多起來呢?

他老人家曰了:

你是不是傻。

要有粥,那就得做粥啊!

哦,你說有做粥的,粥還是不夠怎麼辦是吧。

簡單,讓做粥的人同時掌握分粥的權力。

於是他們會被充分激發積極性。

於是他們會使勁做粥,拚命做粥,變著法地研究怎麼多快好省地讓粥君繞地球十八圈。

……

以上這些用人話說,

就是讓已經充分用知識武裝起自己的工人階級掌握政權,最大程度解放其生產力,以最終達到生產力高度發達、生產與生活資料高度豐富,從而按需分配的理想社會。

當然我們都知道革命尚未成功。

不過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馬克思他老人家的話已經顯現了一部分。

那就是我們都見過「類似於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換句話說,就是經濟高速發展期

在經濟高速發展期間,由於相比之前生活資料極大地豐富,所有人的現實需求(而非最終需求)極大地得到了滿足,由此產生了一種暫時性的需求溢出

對快餓死的人來說,突然給他一大鍋粥,他只會喝個滿頭大汗,而不大會去想鹹菜在哪裡。

於是皆大歡喜。

最終解答

然而暫時性的需求溢出只是部分達到了生活資料高度豐富的效果,而非真·共產社會;因此就像高票答案所說的那樣,此時缺陷只是被掩蓋,而非解決

經濟高速發展期停止時,有兩種可能會突然出現:

1.喝粥喝得正痛快,粥突然沒了?

對應當前需求尚未徹底滿足時經濟高速發展期結束。

2.喝粥喝得倒是差不多了,鹹菜呢?

對應當前需求已經滿足,新需求出現時無法滿足。

因此要真正,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兩種手段。

1.實現生物慾望控制,沒需求自然就沒問題了。

2.一直維持在高速發展期,所有新需求出現都能迅速滿足。

以上第一條是我一本正經在胡說八道。

而第二條,大體上就是馬克思他老人家所說的真·共產主義社會

從目前來看這第二條簡直遙不可及,異想天開;不過不知道是幸運還是諷刺,似乎我們也沒辦法證偽。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是有成功可能性的。

我本人對其成功概率持悲觀態度,不過呢。

如果真的被他老人家打臉了,那可能是我挨過的最爽的耳光。


經濟發展不會彌補制度缺陷,經濟發展掩蓋制度缺陷。同時缺陷的制度下,發展的經濟也是畸形的經濟。這一下就好理解了。各國例子大把大把的。

但我覺得你朋友不是這個意思。他的意思是: 經濟發展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使得現在先進但小眾的價值觀變成主流,從而推動制度的更新。


不能。參見宋朝和希臘。經濟影響制度,但制度決定了經濟發展形式和規模。經濟發展可以一定程度上掩蓋或容忍制度上小的缺陷,而不是彌補,但只是在制度容許範圍之內,經濟不能發展到制度許可的範圍之外。除非政府不斷改良,否則必有危機爆發的一天。即便以美國為例,經濟的發展也沒有彌補制度缺陷,只是拖延了矛盾激化。何況經濟發展本身會帶來新的問題。所以制度缺陷只能靠政府不斷修正,取決於政府的理念和彈性,經濟的發達只不過提過了某些方面的自由度。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 只會擴大制度上的缺陷。。。


不會,反而由於貧富差距過大,既得利益集團形成,更加惡化。


應該是可以的。反向思維想一下,很多以前認為十分良好的制度模式的國家,在經濟下滑的時候也會被很多人質疑,要求改革。


不能,參見港澳


題主這個問題很有問題啊。

中國的制度是不可能有問題的。

美帝和西歐的經濟發展能用「一定程度」來形容么...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這句話不是說的很明白了么


推薦閱讀:

如果美國沒有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否會比現在發展得更好?
香港大陸遊客是否正在逐漸減少?對香港經濟是否已經造成影響?
川普總統宣傳「美國製造周」的同時,自己家族產品卻大部分由墨西哥,中國,印尼,孟加拉製造是不是很虛偽?
廣告有什麼危害?
今年玉米價格好低,影響的原因有哪些?

TAG:政治 | 經濟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