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為「知識付費」的時代,是好事還是壞事?
知識付費為我們帶來了方便,但弊端在哪裡?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先要弄清一個問題,就是「知識付費」中的知識,是什麼知識。
眾所周知,知識事關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知識的廉價甚至免費是時代進步的標誌。只有當全體人民而不是部分精英都達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整個社會才能稱之為進步的。那麼,為什麼時代發展到今天,知識付費卻突然興起了呢?
因為自媒體及其他內容創作者提供的實際上不是知識,而是服務。暫且不提咪蒙這類完全與知識無關的人,就是比較嚴肅的羅輯思維,也像羅胖自己所說,是知識「二道販子」,他們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對知識的篩選和提煉。在節奏越來越快,或者說人們越來越浮躁,靜不下心來學習系統知識的今天,他們提供了一個知識服務,把知識變得濃縮、直白或有趣,讓人們能夠花很少的時間,或者很少的力去了解一些東西。
所以我認為,「知識付費」的好處,第一是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人們對文化的興趣,創造了一種文化氛圍,雖然不一定是嚴肅的,但總比沒有好;第二,是給予創作者公允的回報,促進知識相關行業的勃興,鼓勵更多的創作湧現。換句話說,購買行為即讓知識得到了充分的市場評估,也是在鼓勵更多的思想湧出共享,通過這種良性的互動匯聚更多的新的時代思想。
那麼壞處呢,就是太方便、太功利性、太淺嘗輒止。剛才也說過,「知識付費」的創作者們提供的不是知識體系,而是碎片化的、經過咀嚼了的知識。也許它是能夠激起人們的興趣,卻也很容易讓人們停止於此,而沒有系統知識的根基,你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很容易被某個意見領袖左右,也不會有創造力。就像你每天逛知乎,但並不會就此提高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水平一樣,這點我敢保證。
因此在我自己,更願意把「知識付費」的內容看作是一種消遣,好比一部好電影,它能給你啟發。但如果要成為成功創業者,看看《當幸福來敲門》肯定是不行的,必須得經過系統的商業知識學習和磨練。
謝邀。
要看數字大小。要看知識的觀點是否正確。要看大眾的認同程度和剛需。
拍腦袋說是好事,肯定是不負責任的態度。要衡量的東西很多。答案絕對不是極端的兩極。
立場要有,需要時間去考核。還會犧牲一些學者和良民。
原因是:好人太多,而善良的人很少。
好多年前的某段時間,很多互聯網大網站紛紛推出收費郵箱業務,很多業內大佬紛紛呼籲:互聯網免費郵箱時代已經過去,電子郵箱收費時代已經來臨!(在此之前,不管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所有郵箱都是免費的)
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電子郵箱收費時代確實已經來臨,但它並沒有取代免費郵箱,而是共存!只是收費郵箱是免費郵箱的升級版,是增值服務!
謝邀,知識付費是必然的。因為誰的知識都不是憑空而來的,你也要相信天上沒有掉下餅的好事,免費的才是最貴的!弊端就是試錯成本比較大。
謝邀。講一個問題。如果只是付費開始。中國與資本主義社會無查。有錢人會更有錢 知識越來越豐富 底層人民將永不翻身。鄙人並不是戰爭販子。我想說另一場戰爭的種子就此埋下。
知識付費其實並不是新鮮事了,從我們小時候上幼兒園再到我們大學畢業,都是一直在經歷著為得到知識而付出費用的時代,只不過如今所說的知識付費從現實生活中轉移到了網路上來。
之所以知識付費會引起那麼大的議論,就是因為我們有著免費獲取網路資源的生活習慣,為網路上的資源進行付費還是在近幾年中才逐漸形成的。
從音樂付費、電影付費,再到遊戲軟體付費,最後到現在的知識付費,這是一個時代發展的趨勢。而且現在知識付費的平台都已經面向成熟,類似於小鵝通、短書等這類SaaS型平台的存在也使得知識付費變得越來越方便,使得知識付費的呈現方式也變得越來越簡單。
隨著得到、分答、喜馬拉雅、短書、開氪... 越來越多的知識付費平台接連而起,試圖在」內容為王「的新時代分一杯羹。幾乎每個平台都經歷了「爆紅」的一段時期,背後正是抓住了分享經濟時代的特點,解決了人們在移動社交體驗中知識和經驗不對稱的問題,某種意義上,正是糟糕的免費內容太多、太雜亂,反而促進了人們有意識的對精品內容付費意願的增強。
所以說,知識付費之所以會存在,就是為了把網路上那所謂免費的雜質內容給排除掉,去掉糟粕而留下精華,使用戶能更好的獲取優質內容信息,而不是一打開個網頁就全是廣告、推廣這些垃圾信息的霸屏。
知識付費時代其實一直都存在於我們身邊,從我們小時候上幼兒園再到我們大學畢業,都是一直在經歷著為得到知識而付出費用的時代,只不過如今所說的知識付費從現實生活中轉移到了網路上來而已。
一、流量經濟的衰落
互聯網曾經是一個「渠道為王」的時代,在渠道為王的時代,掌握「渠道」,就等於掌握了「流量」,而「流量」則是變現的關鍵。
互聯網的生意,也可以說是流量經濟。它解決的是信息(尤其是新聞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依賴的是點擊量和影響力,從而實現商業價值。早年間,門戶時代曾創造了一種「新聞超市」式的流量經濟,靠的是廉價甚至免費地獲得新聞內容供應,再將海量的內容免費提供給讀者,吸引大量點擊,最終通過廣告獲利。在移動互聯網的更新與迭代之下,門戶的流量經濟碰觸到天花板,逐漸走向式微。
實際上,近5年來,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微信的飛速發展,曾經帶來了大量的」流量紅利「、」微信紅利「,可以說,中國移動互聯網用5年的時間就走完了傳統互聯網10年的進程 —— 紅利早已消失,」流量變現「等一套方法已經越來越不管用
有許多商家和作者依舊用老方法和流量思維去做生意,未來會越來越難做 —— 廉價的信息,價值越來越低;流量的獲取,成本卻越來越高。 這和實體行業談到的「消費升級」是一致的:人們越來越多的為高品質的東西付費。無論是實物,還是「知識」。
二、「內容為王」的新時代
傳統思維中的流量經濟,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呢? 最大的問題在於,互聯網消費的是「信息」本身,而「信息「也就是」內容「,其本身的直接價值並沒有被體現出來。
從2016年開始,「知識變現」、「內容付費」的概念開始火熱起來。知乎Live在2016年下半年中,共舉辦了近 1500 場 Live ,用戶復購率達到 34% ,即每三個人聽完知乎 Live 之後,就有一人購買下一場。知乎用戶葛巾的「穿正裝:先穿對,再穿貴」創造了單場 Live 進賬超過 19 萬元人民幣的紀錄,其中約有 4 萬元來自結束後購買。這樣的復購率、認可度,都是以往」流量為王「的時代幾乎不可能出現的事。
得到、分答、喜馬拉雅、微博問答、開氪... 越來越多的知識付費平台接連而起,試圖在」內容為王「的新時代分一杯羹。幾乎每個平台都經歷了「爆紅」的一段時期,背後正是抓住了分享經濟時代的特點,解決了人們在移動社交體驗中知識和經驗不對稱的問題,某種意義上,正是糟糕的免費內容太多、太雜亂,反而促進了人們有意識的對精品內容付費意願的增強。
也有一些人認為,「知識」是不能夠碎片化的,「知識」是不能傳授的,能傳授和分享的,是「技能」,亦或者,是解決用戶「對未來的焦慮感」。因此,「知識付費」更多的時候僅僅是「內容付費」而已。
概念之爭無意義,無論是IP(小說、遊戲、電影各類知識產權)、還是當紅主播、當紅明星,都越來越受到追捧,因為他們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大。其背後的核心邏輯則是,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且願意為優質的內容付費。」內容為王「的主旋律是大勢所趨。
短書:專註於知識變現與內容付費的SaaS型工具www.duanshu.com
謝邀。
我覺得要看是什麼知識吧。如果是像網易雲課堂里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那樣,有完整的知識體系,確保課程質量,有名校老師做背書,最後發的證書也是比較有含金量的,拿為這樣的知識付費是值得的。
如果是像知乎上的一些live,講課者漫不經心只是為了圈錢,那為這樣的知識付費就是不值得的了。
其實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需要的知識只要有心,都可以免費獲取,只是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去搜集整理。付費的知識相當於已經幫我們把需要的知識整理好了,我們可以花錢省了搜集整理的時間精力。但是如果付費知識像現在這樣越來越良莠不齊,我花了錢還是要再花精力去識別哪些有用哪些沒用,那我還不如把精力花在搜集免費知識上呢。
所以我覺得,像網易公開課,Ted,coursera,這種有名校背書並且有機構來挑選確保質量的知識,如果收費的話我是認可的。(更可況人家還免費)
但是如果說像知乎上,隨便是個人都能開講座收費講課,那我對這樣的付費知識是心存疑慮的。瀉藥。
知識付費當然是件好事,至少體現了大家對知識以及提供知識的人的尊重。
弊端的話,主要是增加了獲取知識的成本,尤其是沒法提前評估知識的價值,只能在付出成本後才知道獲取的知識是否適合自己。而且由於知識的特殊性,定價也是很困難的事情,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知識付費的普及。
進一步消除教育平等
進一步消除教育不平等
什麼樣的知識值得付費,什麼樣的知識只是智商稅!在這個魚龍混雜信息爆炸的社會辨別真假去偽存真更為珍貴!弄清這一點很重要,相信很多在知乎上當受騙的人深有體會!
好事啊,這件事就是大家願意的,不強迫
感謝邀請。
我認為,知識付費是個人內存價值消耗的最直接的報償方式,是不能再好的趨勢了。我希望不僅知識付費,而且價格還要給力,不要讓我們時時覺得自己很廉價,灰心喪氣,畢竟一個夜班10塊錢,高級知識分子的一晚真的就值10塊嗎?
本該是一件事有好有壞,但目前我看到的是好的方面,這樣也算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對知識的尊重。
當然是好事啊,知識是怎麼來,是要花費時間的,時間就是生命啊,難道你的生命不值錢的嘛,,,那還買保險幹什麼,,,,
謝邀,
當然是好事了。
知識付費,和知識無關,是對知識人的尊重。
知識人是知識的載體,
讓知識人更好的活下去,知識人才能更多的創造知識。
對我來說,是好事。
對總想不勞而獲的人來說,是壞事。謝邀!
直奔主題,進入「知識付費」時代,我認為好壞是並存的,權重大概是七三開。
也就是好70%:壞30%。
我們先來說好的方面:
1.知識產出者得到尊重。有什麼人是知識產出者呢,教師、諮詢師、音樂創作者、電影電視劇創作者等等等(如有歸納不當,請指出;如有補充,請指出)。這種知識的付費,增加了知識產出者的收入渠道,在現在唱片、紙質書籍、線下商演等被互聯網衝擊得「體無完膚」的情況下,理論上可以增加知識產出者的創作動力,為社會產出更優質的內容。
2.付費的「知識」內容應該更優質。付費的進入門檻會更高,相應的平台也不是傻的,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流量保證,平台會對付費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把控,雖然這種把控目前看來好像是靠隨機的人工監測、系統自動檢測和用戶舉報,但最起碼設了卡,一定程度上面提供了相應的保證。
3.促進人群走向「系統性學習」。相信很多夥伴也開始關注「系統性學習」和「碎片化學習」這個話題了。因為付費,所以估計會促進更多人群走向更能紮實學習的「系統性」知識了,這裡不考究這兩者的差異和優劣,只能說這兩者誰也不會取代誰,「系統性」知識也可以快餐式,「碎片化」知識也能夠細嚼慢咽。
更多的好處歡迎更為補充。
我們再來說說不好的方面:
1.實際上現在「知識」產品的好壞還沒有一個評判標準,響應的平台也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把關。看產出者的學歷?工作經驗?職稱?還是其他的一些背書?例子:關於「用戶運營」的知識,你更樂意相信大學教授,還是百度資深運營人?這個大家自然心中有數,這只是一個個例,不代表全部,換其他的個例,大家的答案也不會一樣。
2.享用成本更高了,因為要付費了。這裡不展開說了哈。
其餘的歡迎補充,我也會在靈光一閃的時候補充。
很多渾水摸魚來一波,每一個新的行業,都有黑產灰產的存在。知識付費,終歸在於知識值得不值得去付費,很多付費完之後,會發現得到的知識其實是個坑
比如知識說些大道理,其實是沒用的,比如知識完全是抄襲別人的,又比如心靈雞湯類的知識。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