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驅逐艦隻配備8枚反艦導彈會火力不足嗎?

目前許多海軍的驅逐艦隻配備8枚反艦導彈,有些型號可以攜帶16枚。

本人玩過一些海戰模擬遊戲例如:Jane"s Fleet Command、Naval War: Arctic Circle

每次玩都發現反艦彈很快就打完了,而且大部分會被攔截。結果就是雙方反艦導彈都打完然後遊戲玩不下去了,除非開近進行艦炮肉搏。。


這個問題,中國海軍發展史幾乎可以完美回答啊。

當年的中國海軍對反艦導彈迷信到什麼程度?

護衛艦都8枚以上,驅逐艦都是16枚以上,4個4筒發射架,為什麼?因為在對海打擊里,沒有其他的打擊方式(當然再近點應該可以用艦炮……)

蘇聯海軍當年也面臨了這個問題,而且他的反艦導彈還要超音速突防,還要射程超過500公里(美國航母打擊圈),就搞出來了P700。這玩意一枚7噸,連基洛夫這種2萬多噸的巨艦都只能帶20枚,後來蘇聯就搞了奧斯卡級,一艘帶24枚反艦導彈。你說攔下來怎麼辦?沒事,有核彈頭,爆一發就TM夠了……

但是蘇聯海軍這麼玩,一是成本高,二是形成飽和攻擊實在是太難了,必須要大量戰艦,三呢美國80年代中期搞了宙斯盾,想突破外層需要的導彈更TM多了……

後來蘇聯清醒了,開始草航母,可惜加上以前的就斷斷續續草了兩艘莫斯科,四艘基輔,兩艘庫茲涅佐夫剛弄了一艘半蘇聯就丸了(美國比庫子大的航母造了二十多艘,全都是彈射航母)。

中國一開始呢,沒有航母來做平台,就只能給一艘船多裝點導彈,16枚,想搞個飽和攻擊。就這飽和攻擊還是半吊子,主要是沒錢吶,全中國所有的船捆一塊能不能突破第七艦隊防禦圈都是個問題。還記得167上靠啥來近防嗎?雙37啊!那TM是2000年左右服役的玩意,雙37,呵呵,連AK630都差這麼一大截。

現在有航母了,以後航母越來越多,估計中國的戰艦也會以防空+反潛為主了,事實上現在就是這樣了,052系列和054系列是以防空為主,反潛為輔的軍艦,把打擊能力交給航母,自己只帶少量的導彈了。

至於火力問題題主大可不必擔心,反正垂髮系統塞什麼都可以,你樂意64個坑全塞反艦都行。

—————————————————————————————————————————————————————————————————————————————————————

反艦導彈這種東西是不嫌夠的。說實話,一艘帶8枚,中國就算一次出動一個艦隊也突破不了一支航母戰鬥群的防禦圈。

1提康+3伯克,一巡三驅,400個坑,半數裝防空導彈都能TM裝300來枚導彈(其中一部分是ESSM),哪怕只有三成的成功率,也能打一百多枚反艦導彈下來。再加上近防武器,包括美帝早就在搞艦載機帶導彈打導彈這種事了。

一艘航母戰鬥群應付個一百五十枚導彈真沒什麼問題,如果是加強的雙航母戰鬥群那就更TM難了,事實上任何一個大國在稍微有點實力以後都開始玩艦載機丟反艦導彈這一套,50架艦載機一次扔你兩百枚。

中俄航母沒起步的時候還是用轟炸機的好,飛豹也行,兩個團飛豹一次扔你個200枚導彈豈不美滋滋,轟6就更多了……

哦對,美帝B52也能帶反艦導彈,一架16枚哦,保質保量!


拿驅逐艦、護衛艦當反水面艦的主力平台使,這不過是大艦巨炮思維的延續,自然也就會覺得反艦導彈不夠用,覺得不裝備反艦導彈簡直不可理喻。

的確,在一戰以前,海戰的空間維度是有限的,那時爭奪海權的唯一障礙就是敵方的水面艦艇,反艦自然成了頭等要事,為了在這之中取得優勢,作為反艦火力的艦炮也越做越大,抵禦反艦火力的裝甲也越做越厚,形成一種直線思維的競爭。

但是以一戰為標誌,海戰的空間維度發生了劇變,水下的潛艇、空中的轟炸機加入了進來,並且魚雷、攻頂穿甲炸彈這些武器賦予了這些新平台以小博大的能力,水下和空中突然變得危險起來。

這種維度上的變化在二戰徹底成形:德國在沒有多少大型水面艦艇的情況下依靠U艇狼群便攪得北大西洋天翻地覆,如果不是有美國驚人的生產力,掐斷英國的海上生命線幾乎不成問題,除此之外,潛艇在反水面戰艦作戰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岸基航空兵和艦載航空兵對水面艦艇的威脅更是空前:英國的Z艦隊正是被一群陸攻機送去餵魚,二戰末期神風特攻的瘋狂表現既是岸基航空兵威脅的直接體現又帶有一絲導彈時代反艦戰的曙光;而能搭載反艦攻擊機的航空母艦由於探測、打擊距離相比艦炮的幾何級增長而取代了戰列艦,成為太平洋海戰場的絕對主力,也承擔了多數反艦任務,數次將舊時代標誌的戰列艦送下海底。

二戰以後導彈時代的到來加速了這種維度的變化,首先是潛艇裝備巡航導彈甚至彈道導彈後具備了極強的陸攻火力,以往只能擔任破交、伏擊任務的潛艇突然變成了與航母同樣危險的目標,再加上核動力技術的加持使得潛艇的隱蔽性續航力空前提高,反潛的壓力是大大加重了;

而空基平台裝備反艦導彈後,空對艦打擊距離大幅增加,水面艦艇的防空、反導壓力也大為增加;

所以,二戰後作為水面艦艇主力的驅逐艦、巡洋艦、護衛艦的主要任務早已變為防空和反潛,因為相比潛艇,畢竟速度快,可控制的區域也大,相比空基平台又具備停留時間的優勢,所以上打飛機下揍潛艇正合適。你看現在的驅護艦,哪個不是相控陣+垂髮區域防空彈+反潛直升機+球形聲吶+反潛魚雷/導彈一應俱全?西方國家的反水面艦任務一般交給航母艦載機,即使是崇尚導彈制勝論劍走偏鋒的蘇聯也不把水面艦+反艦導彈的組合作為反大型水面艦的主力,而是以遠程轟炸機和巡航導彈核潛艇為主。你可以看到,馬島戰爭中,雙方的水面艦並無直接的交戰,擊沉擊傷英國幾艘艦艇的都是阿軍的攻擊機,幹掉阿根廷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的是英國的「征服者」號核潛艇,空中和水下早已成為不二威脅。

所以,現代海戰早已進化為一個立體化的交戰模式,雖然水面艦艇仍然是最光鮮的一群,但早已不是拿反艦兵器對著轟的時代,要照顧的點太多了,而反水面艦絕對不是驅護艦首要考慮的,艦載反艦導彈更多的是作為一種體系內的補充火力或者是遠程自衛兵器存在,因此也就不需要那麼多備彈量。

當然隨著新一代的反艦導彈整合進垂髮系統,以及反艦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和超視距探測、遠程中繼制導越來越可靠,水面艦艇反艦導彈火力重新增強也是一種可能的趨勢,不過這是一輪技術進步帶來的螺旋式上升,而不是艦炮思維的死灰復燃。


火力當然不足,不是實戰中打不完,而是等到需要使用艦載反艦彈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或者已經被擊沉了。

不知道這位@迷彩虎 是如何得出8枚反艦彈就夠的結論,4個火力通道就到上限了???多少船都要哭暈在廁所了

因為4連裝雙向布置所以一次也只能打出4枚,而且你是看不起我國海軍的防空能力嗎?HQ9,HQ16,HQ10再不堪也不至於對付不了這幾發反艦彈吧?就算是不提盾艦,非宙斯盾艦也是有一定區域防空能力的,例如基德級,佩里級,對抗這幾枚導彈綽綽有餘,054也可以應付。

雷達對掠海目標大約18海里的識別距離足夠反應了,更別說像美軍ESSM這樣的導彈了,而且艦船可以採用電子對抗,釋放誘餌等手段進行干擾,使導彈偏離目標

昨天做的模擬,轟六和飛豹帶YJ12和YJ82對伯克發動攻擊

伯克採取對抗手段,使部分YJ12偏離了目標,並且使用ESSM進行攔截

這是真實情況,注意YJ12上的紅字顯示其已經被電子干擾

這是中方視角

所以8枚反艦彈是絕對不夠的

------------------------------------------------------------------------

總之,還在靠艦載反艦彈反艦的海軍都是二流海軍

注意,單位是海里

那問題來了,反艦火力哪家強?

在冷戰時期,最強反艦火力不是基洛夫,也不是光榮,也不是逆火,也不是Navy的航母艦載機聯隊,而是USAF的B52!

USAF:Navy給我靠邊站!

每架B52能帶12枚魚叉

1985年6月,完成了2個中隊20架B-52G的改裝,具備反艦能力,分別是大西洋方向42轟炸機聯隊,太平洋43轟炸機聯隊。B-52G退役後,B-52H接班,到1997年所有的B-52H都具備反艦能力。

冷戰時期駐紮在西海岸盯著蘇聯太平洋艦隊的第69轟炸機中隊的布章

我們播種惡夢

艦艇屠夫。

想像一下十多架B52掛著100多枚魚叉追著蘇聯太平洋艦隊到處跑的場景。

USAF:我來教教毛子什麼叫飽和攻擊

美國一艘航母一次放出20架掛著4枚魚叉的蟲子構成的攻擊波也只能放出80枚魚叉,效率和B52沒法比

至於現在,最強的依然是美國空軍,但B52可以退居二線了,因為有B1B!

AGM158C也就是LRASM尺寸和JASSM相同,一次可以掛24枚,射程930km+

B1B:我不是針對誰,因為在坐的各位,都是辣雞!

B1B運用AGM158C的能力將在2018年實現早期戰鬥力EOC,而海軍的超級蟲需要再等一年,海軍的艦載MK41發射型還需要再等一等,因為暫時木有這個需求,雖然已經上艦實驗了

------------------------------------------------------------------------

前面談到了毛子的基洛夫級,我不禁要談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毛子的巡洋艦是用來反艦的,而美國的巡洋艦是用來防空的,現在也是如此,例如提康德羅加級就擔任了航母戰鬥群的防空指揮中心,引導艦隊進行防空作戰,而且絕大多數的提康德羅加級擁有BMD能力,可以運用SM3對彈道導彈進行攔截。

我們來看看冷戰時期雙方的核動力巡洋艦代表

基洛夫和光榮,光榮可以說是縮小版常規動力的基洛夫,目前基洛夫級只有最後建造的彼得大帝號在使用,剩下三艘處於閑置狀態,其中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在維修,毛子希望四艘基洛夫都能投入使用,不過困難重重,其中基洛夫號的零件不少已經被水兵偷了換錢了……幾乎無法修復

美國的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已退役),成為美國海軍核動力巡洋艦的絕唱,相比於能力不凡的基德級(和弗吉尼亞級的命運比起來基德級更好,在台灣找到了第二春),其實在太昂貴而且備彈和防空能力二者在同一個規格,更別說擁有宙斯盾的提康德羅加級了。弗吉尼亞級裝備有兩個4連裝的魚叉反艦導彈和戰斧巡航導彈,雖然有這樣的武裝不過其仍然是防空艦,主業是防空而不是反艦。

現在的伯克IIA已經不再攜帶魚叉了,也就是說已經沒有專門的反艦導彈了,美國海軍不慌嗎?沒關係,排除海軍航空兵,標準2,標準6,ESSM能反艦,緊急時刻用防空彈糊你一臉,現在軍艦薄皮大餡,挨幾發發4馬赫+哦,一噸多重(和印度布拉莫斯反艦導彈重量差不多)的SM6也很要命,配合E2D的指引,高拋彈道能打400km呢,比魚叉還遠

指揮:現代海空行動中的SM6

伯克使用SM6對052D發動攻擊的模擬,此時052D並沒有發現伯克,伯克先敵發現搶先開火,先分批次發射了18枚戰斧反艦型被HQ9B攔截,但仍然有存量,和足夠的HQ10。隨後伯克改為使用SM6,注意SM6的高拋彈道

052D被命中兩枚後造成的損傷,可以看出垂髮殉爆,命中第4枚後開始沉沒,由於速度快只來得及攔截了3枚


說到反艦導彈數量是否夠用這個話題,小虎這麼說,8枚足夠。

先看看名聲在外的幾種導彈。

法國飛魚反艦導彈。

美國魚叉反艦導彈

俄羅斯3M80E反艦導彈。

數據兇猛的中國鷹擊12。

宇宙第一的著名反航母超音速大威力超級飛彈(掌聲)雄風3。

可以看到這些導彈,哪怕是宇宙最強大的雄風三,都擁有150公斤的彈頭,一經命中,對戰艦的破壞力極大。

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使用一枚飛魚就擊沉了4100噸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想想上面的其他幾種,尤其是3M80E和中國的鷹擊12,威力遠超過飛魚。即便是今天的8000噸級驅逐艦,依舊有能力一發擊沉。

像3M80E這種超級大塊頭,現代級裝備了8枚,並且在同一方向,可以快速發射形成飽和攻擊。憑藉其強大的突防能力和攻擊力,可以對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等大型目標構成較大威脅。我國的反艦導彈很大程度上繼承了蘇俄的風格,鷹擊12的數據就很有毛式風格,性能要明顯好於西方各國所列裝的中型反艦導彈。

現代級驅逐艦發射3M80E。

帥氣的中國鷹擊12。

既然一枚反艦導彈都能對造成巨大威脅,更何況4枚或者8枚。

接下來說說航母。中國大力發展航母不是盲目跟風,而是徹徹底底發現了航母的優勢。航母艦載機大大延伸了反艦導彈的攻擊距離,對於中國這種極力發展航母編隊的國家而言,主要的攻擊任務都將又航母艦載機來承擔,而驅逐艦和護衛艦將成為航母的貼身侍衛,8枚反艦導彈綽綽有餘。

所以除了俄羅斯外的四大流氓里,都是把航母當做進攻的主力。而俄羅斯則擁有一大群裝滿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核潛艇和巡洋艦驅逐艦,反艦能力極度誇張。不僅流氓們,連印度也在打造航母編隊,都把艦載機放在第一位。對於這些有航母的國家,反艦火力主要來源正是艦載機。

除去軍事大國,剩下的小國家之間的海戰不過是小兒科而已,8枚,恐怕兩枚就能改變戰果。這些國家要是擁有054A一樣的軍艦甚至能改變地區平衡,所以8枚導彈的驅逐艦已經是超豪華套餐了。

說到最後,軍艦都有近防系統,美國的密集陣,中國的1130,俄羅斯的卡什坦等等。

這些近防系統正是要給導彈布下彈雨進行攔截,但面對飛行高度只有幾米的導彈,攔截時間是非常短的。如果同時發射四枚導彈,基本上已經超出了一般軍艦的攔截上限。所以綜合上面的原因,8枚導彈是個合適的裝載數量。


理論上,阿利伯克可以帶90+、提康德羅加可以帶120+枚反艦彈,其攜帶量只取決於艦上VLS垂髮數量。

至於帶的是哪種反艦彈?答案不是那位美國陸軍的朋友@劉翔熙 說的魚叉,而是:標準6。

SM-6,防空、反導、反艦一肩挑,兼容MK-41 VLS. 你說美帝的嫖客和那幫嫖客的兒子們,能帶多少枚「反艦導彈」?

去年1月美軍作的測試,一艘伯克用一枚SM-6擊沉一艘退役的美軍佩里級護衛艦。這水平,夠可以了。 (參見:Anti-ship missile test off Kauai meshes with amp;amp;#x27;lethalityamp;amp;#x27; concept )

另外,對於「區域防空彈」兼職「反艦」,這也不是美帝一家專利。我共的海紅旗9,如有必要也可用於反艦(HHQ9的具體反艦效能,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劉翔熙

這位美軍戰士……RGM-84並不能塞進MK 41 VLS……

MK-141發射器及其輕量版的尺寸圖

MK-141、MK-140為魚叉的專屬發射器,一般的MK-141以及適合小型艦艇的輕量化MK-140。MK-141的發射管壁比MK-140厚,並具有防震功能。每組發射器可安裝4枚裝有導彈的圓形彈桶,以固定35°朝上,發射後只能返港裝填。MK-140發射架較輕,8532磅重,MK-141為13887磅。

裝填於MK-11雙臂導彈發射器的魚叉導彈

裝填於MK-13單臂導彈發射器的魚叉導彈

既然參考了Wiki……

Wiki上第一張圖,這玩意是MK41 VLS???


現在主流的艦用反艦導彈,有效射程基本上都在100KM-200KM左右,太遠了就需要衛星和航空兵的搜索支持,然而用水面艦艇衝到這個距離去發射反艦導彈,有點海上拼刺刀的意思,這個距離已經進了航母編隊的火力打擊範圍。用寶貴的水面艦艇干這些活有些得不償失。

所以,反艦的活兒還是扔給航空兵和潛艇比較安全,好歹生存力比較高。水面艦艇還是專註防空反潛吧。


謝邀

真實海戰中,

用光反艦導彈的幾率幾乎是微乎其微。

即使每艘驅逐艦隻攜帶8枚反艦導彈,

也完全能滿足任務要求了。

目前比較先進的反艦導彈,殺傷力都極為恐怖。

即使是航母這樣的大型軍艦,也很難扛住命中的三五枚反艦導彈,一艘驅逐艦上的導彈如果全部命中,癱瘓兩條航母不是問題。

而一個艦隊里,往往有三到五艘裝備多枚這種導彈的驅逐艦、護衛艦甚至巡洋艦。

之所以不需要太多導彈,是因為在你射完反艦導彈之前,目標早就被干沉了。


謝邀,不過本人不是海軍出身,所以也就是拿公開數據說事了。 隔行如隔山,不要太當回事。

其實垂髮系統上了以後個人覺得不存在什麼導彈夠不夠問題。

拿阿里伯克為例,其最主要的武器裝備是Mk 41垂直發射系統(一組八具)。

從歷代艦型來看:

90具(Flight I構型)

90具(Flight II構型)

(↑前:29,後:61)

96具(Flight IIA構型)

(↑前:32,後:64)

可裝載彈藥種類:

BGM-109戰斧巡航導彈

RGM-84魚叉反艦導彈(除Flight II構型外)

RIM-161導彈

RIM-162海麻雀防空導彈(DDG-79之前)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

RIM-66導彈

也就是說,Flight II 以後,無論2A還是3 理論上都可以一次塞上96枚魚叉。。。足夠客串小武庫艦了。。。問題是,帶那麼多幹嗎? 打小怪獸么? 現階段那個海軍能承受這玩藝的齊射?

之前由於II不能裝這個,就得額外帶四聯裝agm-84a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 反而受限制。

-------------------認錯的分割線---------------------

感謝喵指出錯誤, 通用垂髮沒法裝魚叉,而我閱讀沒注意。。。

特此仔細看了一下是理解錯誤。維基詞條里: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 里明說 2 × Mk 141 Harpoon Missile Launcher SSM (not in Flight IIA units)。 我就認為是有取代品了而已。。。 結果我也沒看後面。。。"but there is provision to reinstall them later between the stacks; without them, the ships will have no dedicated on-board antiship missile system. " (翻譯,後來又裝回去了,否則就沒有任何反艦手段了。。。汗,不得不感嘆海軍同學的腦洞遠超我這個陸軍狗想像。。。)

因此我上面分析並不正確,特此更新註明,並感謝喵的指出錯誤。

-------------------------------------------------------------------------------

不過伯克II原來的定位就是防空艦。 因此帶足防空彈藥就好了啊,打軍艦本來就是航母艦載機的活。 因此以8,315噸(Flight I構型)- 8,400噸(Flight II構型)的艦體僅帶8枚反艦導彈也就夠了。

相比之下, 052C僅有5900-6900噸體重也不過就是2座四聯裝鷹擊-62 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而已。還沒有客串的餘地。 可以說052C的原始定位是類似Flight I - II 的伯克,但是噸位小2成而已。 考慮到交鋒可能性,我估計中國海軍思路是想類似 兩艘052C對一艘伯克II(不考慮IIA),或者3艘對2艘。

這樣3艘052C對2艘伯克2總噸位:16800 (美) V 20700 (中)

對艦火力: 16 魚叉 對 24 鷹擊 (2:3), 對空火力 180 對 144 (5:4) 的樣子, 基本能平手。 當然,換了9200噸的2A或者9800噸的3來,就另外一說了。

所以中國後續生產了7500 噸級的052D。 裝的是8單元通用垂直發射系統*8.在戰力上向美軍繼續看齊。 後續055估計目標就是超越同噸位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其實原來定位還是驅逐艦。。。)現階段的火力是兩座Mk 41垂直發射系統(共包含122具發射單元,可載RIM-66、RIM-67、RIM-161、RIM-162、RIM-174 ....) 和兩具四連裝魚叉導彈發射器。。。(對還是沒更新通用垂直發射系統,不過可以理解, 最後一艘康德羅加級下水都是94年的事情。。。那時候還沒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呢)


能搞定的目標8枚反艦導彈夠給它干沉兩回了,8枚反艦導彈打完都沒法解決的目標也就別想著拿單艦去懟了……


各位軍事專家說得跟真的似的,然而並沒有誰知道現代海戰的堂堂之陣到底會是什麼情況,因為根本沒有發生過(推演除外)。

如果沒有航母呢?比如破交艦隊和護航艦隊雙方的驅逐艦遭遇?

你看這多浪漫→_→

掌聲經久不息,唱了一首「炮口劈開千層浪 魚雷燒紅碧海水」(大霧


一圖流

本文為對某新型反艦導彈和某型防空導彈的突防擬真結果,反艦蛋螺旋機動突防概率遠超一半,即使是傳統大空域機動突防也有近4成的成功率。你覺得全程掠海的某另一種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打個水面艦還用得著幾發2333333


如果它能夠把8枚都打完,那麼這艘船也就值了;

如果一場海戰需要它把8枚都打完,那這個海戰不是驅逐艦能承受的


你要知道這世界上所有冠以驅逐艦之名的艦艇,都不是為了單獨應付高烈度衝突而生的,就是對付一般衝突。面對敵人至多不到十艘驅護艦艇加潛艇,單艦8枚足夠。

所有的主要海軍強國編製之下,驅逐艦絕對不是一類艦艇,美國有航母,一艘航母攜帶的空射反艦導彈和制導炸彈的數量絕對百枚往上了。

蘇聯有巡洋艦,一艘基洛夫帶20枚,反航母中堅,奧斯卡級飛航導彈核潛艇,24枚,作為乞丐版的光榮級,16枚,這都是550公里的遠程重型彈,防區外飽和攻擊。

以上才是一類主力艦,為了大洋上高烈度對抗而生的。。。現代級帶8枚120公里射程的彈,在蘇聯艦隊裡面要麼就是驅逐國外艦艇,要麼就是補槍,不參與首輪齊射。

你以為兔子會甘心8枚/16枚彈?甘心的話就不會搞航母了。。。


在百度查的,不知道準不準

世界上有驅逐艦的國家(以及地區)一共就這麼些。

印度、英國、美國、義大利、台灣、阿根廷、加拿大、伊朗、日本、中國、墨西哥、俄羅斯、韓國。

美國:壓根不用驅逐艦反艦,美國海軍主要靠航母戰鬥群上的艦載機毆打水面艦艇。

日本韓國:反正也不是獨立的海軍,就湊合來吧

英國:窮

中國:雖然我們的驅逐艦反艦火力可能不大夠,但是我們有022,有df21和26

俄羅斯:聽說你們說驅逐艦的反艦活力不夠?


那個 您聽過火力通道這個概念嗎?火力通道=最大接戰數,宙斯盾分時攔截最多分批次每批次攻擊三個目標,最多能制導12枚導彈。歐洲最先進的45級驅逐艦最多接戰16個目標(然而對掠海反艦導彈發現距離只有25公里)。如果您嫌8枚太少只能說,圖樣乃衣服。兩艘4000噸級的054a就能塞爆宙斯盾的火力通道,更何況進入交戰之後齊射反艦彈,反艦導彈往往要發射2-3枚防空彈來對付,這時候您覺得夠嗎。

舉一個例子

10月9日美國海軍「梅森」號導彈驅逐艦和「彭塞」號船塢登陸艦在葉門海岸邊航行時遭到兩枚反艦巡航導彈攻擊。當時「梅森」號發射了兩枚「標準」2導彈和一枚先進海麻雀(ESSM)攔截兩枚導彈,這兩枚導彈大概在當地時間晚7時左右被發射出來。除了導彈外,該艦還發射了"Nulka」反艦導彈誘餌系統。消息源確認,「梅森」號當時正在Bab el-Mandeb海峽北方的國際海域航行。「梅森」號的艦員表示不能確認第一枚導彈究竟是否被標準2導彈擊中而墜落海中,五角大樓稱還在繼續調查。而第二枚葉門方面發射的導彈肯定是沒有被美軍發射的導彈擊中就墜海了。

這次襲擊中發射的2枚導彈,第一枚遭到美軍「標準2」導彈攔截,可能被擊落,反正是墜海了,美軍稱需要調查才能確認到底是自己墜海還是攔截成功。第二枚則遭到「標準2」和「先進海麻雀」的連續攔截,未被擊中,最後自己墜海。第三次導彈襲擊詳情不明,據稱「至少一枚」導彈飛向美艦,美艦發射標準2和「先進海麻雀」導彈進行攔截,最終「先進海麻雀」命中目標,將其摧毀。


這是問題是取決於你是攻守哪一方和反艦導彈質量

比如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其水面艦艇裝備了大量的反艦導彈,從基洛夫級巡洋艦到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等蘇聯大型水面艦艇都裝備了大量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甚至包括航母都裝備了反艦導彈。

其核心指導思想是:利用水面艦艇發射大量反艦導彈形成飽和攻擊,攻擊美國的大型水面艦艇,讓己方核動力艦艇佔領發射陣位,發射彈道導彈,所以在前蘇聯水面艦艇上,反艦導彈一般不錯在不夠用的情況

而美國海軍處於防守一方,寶貴的噸位需要留給防空能力,所以必然的就會導致反艦導彈數量不足的情況,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也僅僅維持在一個夠用的水平上,何況美國海軍還有大黃蜂戰鬥機攜帶魚叉反艦導彈的攻擊模式

明天來詳細寫


如何用反艦導彈擊沉一艘敵軍軍艦?

首先你要找到敵人,鎖定對方,不能讓它跑了;

然後你要打出導彈,然後引導導彈飛行;

最後導彈打開雷達引導頭(假設為主動末制導)引導自己飛向並擊中目標。

簡單來說就是這麼個過程。

那麼會有這麼幾個問題:第一由於地球曲率,艦載雷達通視距離是有限的,至少要小於導彈有效射程(蘇/俄的「礦物」雷達雖說號稱是超視距雷達但是精度還是偏低)進行超視距打擊的時候需要直升機中繼制導或其他方法提供目標信息。第二,你要打擊的敵人不會在那裡等死,不考慮規避機動之類的問題,在你打擊具有完善防空體系的敵人的時候,敵人會用導彈和艦炮(包括近防炮)向你的導彈射擊並攔截,同時還要考慮到電子干擾和誘餌的情況。第三,你要知道對面也是會還手的,如果你在攻擊對方的時候也恰好在對方射程內,那就會非常有趣了。

對於一艘8000噸級的軍艦而言,裝16枚反艦導彈恐怕只能裝上YJ-83級別的,像P-270那種玩意兒8枚頂到天,至於P-700那種怪物。。。57比斯已死,有事燒紙。而且這些東西除了蘇聯時代那些遠古化石以外射程都不算遠,再考慮到你能看到的距離有限,如果雙方都沒有航母或核潛艇基本就是你能幹掉我我也能幹掉你的節奏;如果對面有航母和核潛艇,那麼恭喜你,你在進入射程以前很久就已經位於對面的打擊範圍內了。而且艦隊作戰不是一對一單挑,16枚反艦導彈在現代防空體系下威脅意義實在有限,如果想製造足夠的威脅你將不得不集結大批軍艦,在這樣的條件下靠水面艦艇擔任對海突擊的主力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事實上現在來看最有效的還是航空兵反艦比較靠譜,機動性什麼的比水面艦艇不要好太多。冷戰期間美國海軍主要依靠艦載航空兵實施打擊,至於驅逐艦上的八枚魚叉主要是應對蘇聯人的跟蹤群的(離得太近出動航空兵反而不划算)。至於蘇聯人,956主要是跟蹤群的任務,上面裝的P-270主要是面對航母戰鬥群的護航艦艇的(如果能活到打擊結束或許也有補槍的活)。蘇聯主要的對海突擊力量是遠程轟炸機和飛航導彈核潛艇,裝了重型反艦導彈的大型艦艇實質上並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核心,只是體系的一部分(58四艘,1134四艘,1144三艘,1164三艘,1143四艘,然而在八十年代事實上也沒多少)

最後總結一下,驅逐艦裝八枚反艦導彈的目的不是為了執行反艦任務的核心任務,主要工作是航空兵和核潛艇(對蘇聯人而言)對水面艦艇而言能自保還擊就夠了,堆砌太多意義不大,所謂的「火力不足」應該算是個偽命題。體系作戰從來就不應該指望什麼「決戰兵器」之類的玩意兒,當然,現代戰爭瞬息萬變,出現什麼樣意料之外的事情都有可能,以上討論更多只是泛泛而談了。


這個要從概率學的角度來考慮。公式非常非常簡單,武器綜合命中率=(1-單發命中率)^武器彈藥基數

反艦導彈你可以看成如果不受到攔截,命中率非常高(起碼是90%)的戰列艦炮彈。

然後你再算算這些導彈對目標的綜合命中率,以及戰列艦全部炮彈射出以後,對目標的綜合命中率,你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反艦導彈配備這麼少了。

這道理和現在精確制導武器只需要幾枚,就可以完成以前地毯式轟炸都無法完成的任務,是一樣的。

當然,在防禦方進化出反導能力以後,為了保證命中率,就必須增加導彈的數量,這就是老毛子的飽和攻擊最基礎的理論支撐點。


想剛導彈可以把垂髮全塞上導彈。

64發反艦導彈,一秒一發,喜歡么?

問題就是,驅逐艦的任務不只是反艦,他們還要戰區防空,艦隊需要在不同任務之中進行平衡。


推薦閱讀:

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政府高層對原子彈的認識過程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二戰義大利海軍?
一到兩套密集陣系統能否罩住大和?
有哪些在二戰時適用,但在現代戰爭中被淘汰的戰術或武器?
抗戰中,國軍各友軍間互相拆台,不救援,真的是普遍現象嗎?

TAG:軍事 | 戰爭 | 海軍 | 軍事裝備 | 驅逐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