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攻越南之後,蘇聯為什麼沒有出兵中國北方幫助越南?
蘇越不是有同盟嗎?
瀉藥這個問題再簡單不過,幾十個字就能說清楚:蘇聯的戰略重心始終是在歐洲,不可能為了越南和中國開戰。如果和中國開戰,歐洲還要不要了?而且他時間也來不及(需要從歐洲調兵),
中越戰爭時蘇聯的表現可謂是顏面盡失,除了和衛星集團對中國大罵出口之外,只是派遣一些艦隻到南中國海游弋和空運一些物資,在中蘇邊境沒有實質性舉動。
對中國來說,通過這一仗摸了蘇聯的底,掂了掂他的分量。中央原先估計蘇聯不可能大打,但也準備了中打和小打。結果蘇聯不僅沒敢大動,連小動都沒有,虛弱的一面暴露無遺。
對美國來說,蘇聯在盟友越南遭受軍事進攻的時候沒有採取實際步驟,從而更加堅定了「使用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遏制蘇聯擴張的決心。中美戰略協調關係在戰火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中美蘇之間的較量重新呈現出有利於中美而不利於蘇聯的傾斜。
對越南來說,證明靠蘇聯是靠不住的。越南之所以能在印支半島多個戰略方向全面出擊,肆無忌憚的侵略擴張,搞地區霸權主義,控制寮國、侵柬反華,關鍵就在於有蘇聯這個後台老板的支持。戰前越南大力宣傳有了蘇聯的援助,一定可以打敗中國。結果戰爭爆發後蘇聯援助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個嚴重反差對越南的軍心士氣打擊沉重。舉個例子:諒山省軍事指揮部所轄123團在戰前作動員時,要求部隊做好抗擊中國「侵略」的準備,並對官兵說戰鬥打響後30分鐘,蘇聯將派兵幫助越南打中國。許多官兵對此深信不疑。戰後連隊進行戰鬥總結時,很多人提出質問,仗打響後,蘇聯為何不出兵支援越南?宣傳和現實的距離使得越軍官兵日益懷疑黨和國家的路線、政策,對現實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只有乾貨,沒有水分。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請打開微信搜索 cpcliusi如果手機上使用的是UC瀏覽器,請順便關注UC訂閱號「南疆烽煙正十年」簡單談一下。
事後來看,79年蘇聯最終沒有選擇軍事打擊中國來援助越南,主要出於以下考慮:
首先,蘇聯比較了解中國的底線,知道中國的自衛還擊作戰是有限的,認為不可能嚴重傷害越南的筋骨,局勢是可以控制的,沒有必要與中國進行一場意義不大的局部戰爭。
其次,蘇聯顧慮採取軍事行動會招致美國的干預。進入1970年代後,蘇聯多年來大力擴充軍備的埋頭苦幹顯出了效果,在戰略核武器的數量上超過了美國,蘇美兩國的戰略核力量實現了大體平衡。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逐漸呈現出了進攻的姿態。美國當時深陷在越南,打得筋疲力盡,終於被蘇聯趕了上來。為了遏制住蘇聯的上升勢頭,美國急於從越南脫身,集中力量鞏固美國在軍事力量上的優勢。因此,美國有與蘇聯緩和關係的需要。而蘇聯因為多年的粗放式發展,經濟增長開始減速,也希望改善同西方的關係,達到引進西方技術與資金的目的。同時,蘇聯想利用緩和的氣氛來麻痹西方,同時加緊壯大自己的力量,在軍事上實現對美國的戰略優勢。
在這樣的冷戰總格局下,蘇聯首先發動了「緩和攻勢」,提出要與美國和西方各國實現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諸領域的全面合作,從而緩解國際緊張局勢。蘇美雙方一拍即合,發表了承認「平等和同等安全」為兩國關係基本原則的宣言,並首次簽署了限制戰略武器的協議。隨後,兩國又簽署了一系列的文化、商務、科技協定。一時間,「緩和」成為了國際社會的主流辭彙。通過緩和戰略,蘇聯取得了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地位,提高了其在第三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聲譽,增強了蘇聯在外交上的迴旋餘地。
然而,蘇聯一面大談緩和,一面又加緊發展戰略武器,蘇美軍事力量平衡開始向蘇聯方面傾斜。美國為了扭轉力量對比不利於自己的變化,態度逐漸從對蘇軟弱轉為強硬。進入1970年代後期後,因為過度追求軍備和多年僵化的經濟體制,蘇聯的經濟增長趨慢,與美國經濟差距縮小的趨勢停止,經濟結構狀況開始惡化。為了尋求西方的資金和技術扭轉經濟頹勢,蘇聯仍力圖保持緩和的國際環境,特別是不想和美國翻臉,以圖將軍備競賽放緩下來,喘一口氣。中國在這時發起對越作戰,蘇聯就難以下決心武力援越,擔心會打破力量均衡而引起美國反彈,從而破壞緩和戰略。戰爭爆發後,蘇聯一面竭力指責中國的行動是「破壞緩和」,一面還要拉住美國。2月22日,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索科洛夫元帥就在《消息報》上發表文章說,「蘇聯不會削弱爭取緩和的鬥爭」。同日,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在講話中也聲稱,「緩和」是「國際生活中的主流」,重申「蘇聯政府非常重視蘇美關係的改善」。
第三,蘇聯可以利用誣衊中國對越作戰是「大國侵略小國」這張牌,在國際上大造輿論,譴責中國,並加強同西方的接觸,搞垮中國的和平形象,達到擠壓中國的目的。
最後,只要中國不打破底線,蘇聯就可以通過給予越南一定的物質援助,使得中越衝突膠著或拖延下去,既可以使越南更加緊靠蘇聯,從而強化蘇聯在東南亞的存在,又可以影響中國的國家發展,減輕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蘇聯為何不進攻中國?蘇聯的觀點可以忽略,因為中國說了算!!!如果當時蘇聯進攻中國,蘇聯就是200%的SB。
戰爭中的關鍵因素不是人,而是時間和空間。 ————本人的名言
一、時間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間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一共28天)越南分為旱季和雨季。11-4月為旱季,氣候乾燥,多霧。其中,旱季又分為熱季和涼季,11-2月為涼季,3-4月為熱季。5-10月為雨季,時常下雨,多為大雨和暴雨,氣溫高,濕度大。旱季的涼季(11-2月)是越南適合旅遊的季節,氣溫適中,陽光明媚,晴空萬里。
——————地理知識:越南氣候
至於蘇聯么,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冬天,你自己有機會去體驗一下。
286表示要抓緊時間去越南旅遊一次——啊,說錯了,是打小朋友的屁股必須又快又狠。在天氣變熱下雨之前,撤軍。蘇聯很想揍中國,但冬天太冷,你說怎麼辦???(1945年8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進攻關東軍,狠撈了一筆,如果德國多堅持五個月,歷史就要改寫了。)
二、空間
286在南方打小朋友,蘇聯在北方打中國,有個卵用?如果中國被打疼了,小朋友會被中國打死的。為了保護小朋友,不打中國是正確的。
蘇聯打中國?怎麼打?邊境上放兩炮,沒用的,嚇不倒中國人。核戰爭?蘇聯表示一個小朋友,不值得全人類送死。全面常規戰爭?就那麼一條破爛的西伯利亞大鐵路,28天能運多少東西?
PS:給題主講個笑話:西伯利亞大鐵路在冬季的運輸能力。
三、做就做到極致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於1950年2月14日簽定的條約,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0年。
————百度百科 詞條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286是革命戰爭年代,一刀一槍干出來的人,既然要噁心蘇聯,那就乾脆噁心到家。286表示,咱倆簽的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還沒過期呢,蘇聯你好意思打我???
有人拍死了桌子上的一隻蒼蠅,(死的是蒼蠅,疼的是桌子)但是,蒼蠅自己趴在車輪的軸心上,吹噓「車輪前進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
PS:題主,這麼常識性的問題,就不要問了嘛?你中學時的地理老師會T你屁股的。
PS:看了諸位的答案,@cpcliusi@沈聽雪@洋耗子@追黃埔 @許飛飛,你們分析的那麼複雜幹嘛?常識,勝過真理。——————————————以下吐嘈各位的回復——————————————————@飛雪無痕蘇聯當然要保護西伯利亞大鐵路,因此策動了外蒙獨立,就是希望中國離這條鐵路遠一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修建貝阿鐵路,直到蘇聯解體,才修完。貝阿鐵路,全名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全長4,234公里。是蘇聯為應付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所建的策略性支線鐵路(西伯利亞鐵路的正線相當接近中國邊境)。新線與原線相距380至480英里。原本是西伯利亞鐵路最初的選線,在1930年代動工,1953至1974年間停工。1991年宣稱完成。 ——————————百度百科 詞條 貝阿鐵路
1979年前後蘇聯正在進行和支持的戰爭有:
阿富汗戰爭:蘇聯親自動手。
安哥拉內戰:蘇聯支持,古巴入場支援。埃塞爾比亞-索馬利亞戰爭:蘇聯支持埃塞爾比亞,提供空中運輸力量支援。莫三比克內戰:蘇聯支持。蘇聯同時面臨的戰爭威脅:
巴勒斯坦問題:由於埃及反叛,所以蘇聯在79年還要在中東方嚮應對以色列,果然其後爆發了第五次中東戰爭。伊朗伊斯蘭革命與其後的兩伊戰爭:雖然是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但美國蘇聯就此進行了波斯灣地區控制權的爭奪。波蘭團結工會上台。請問蘇聯在已經參與四場戰爭的情況下,會出於什麼樣的心態去參加到第五場戰爭中去?一來戰前中國向準備充分,中國戰前調動就是把主要力量放在北方防禦蘇聯而南方打越南反而是以兩個南方軍區為主,這樣的布局對於蘇聯還是很有震懾作用的,而且中國軍隊戰前的調動其實是瞞不過蘇聯的,甚至連越南也瞞不足,但蘇聯和越南都有很大的戰略誤判就覺得中國調動軍隊主要是震懾,真打的可能性並不大,這也導致了蘇聯的戰前準備不足甚至連越南戰前準備也不足,甚至連北方的戰略物質都沒轉移多少,正開戰以後蘇聯基本上處於糾結狀態,然後中國軍隊又是快進快出,蘇聯那邊還沒糾結完呢,中國已經撤出了,不過越南就有點慘了。。。
下圖可以代表越南的心情
老毛子,專業賣隊友二十年啊,和俄羅斯民族結盟的哪一個不被賣?
因為《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還沒有到期啊( ???????? )
這回答簡直天衣無縫啊,哈哈哈哈哈當時中國領導人剛訪美歸國,毛子想,我擦,回來就動手,這兩人商量什麼了?我先觀望下...一個月後,還沒觀望出老美的動靜,結束了……片面之詞……
哪怕不考慮政治因素,只考慮技術層面限制:
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力限制,決定了沒有幾個月的準備時間,蘇聯在遠東是大打不起來的。而中小規模的打,在當時中國三北已經全面進入作戰準備的情況下,根本就達不到「幫助越南」(圍魏救趙)的目的。至於政治層面嘛:如果真的蘇聯在遠東和中國大打出手,最高興的就是美國和北約。甚至為了把蘇聯拖在中國戰場,有必要的話,美國未必不會向中國出售F-15/AH-1之類的高技術武器來對抗蘇聯的鋼鐵洪流——具體可以參考阿富汗戰爭。
國家利益才是國際關係發展變化的根本驅動力啊,幫越南出兵中國對蘇聯有什麼好處?吃肉的只是越南而已。越南以為簽訂了條約,他和蘇聯就是穿一條褲子的兄弟,他被人打了,蘇聯就會幫他,可是他不懂歷史,也不懂蘇聯,在蘇聯人的眼裡,條約狗屁都不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這齣戲啊,角色一直在更換,劇情卻總是在重複。不知道過了幾十年,要是知乎還在的話,會不會有人這樣提問:為什麼在中國統一台灣的戰爭中,美國沒有出兵中國幫助台灣,他們不是簽訂條約了嗎?
怎麼能說進攻呢?我們這是自衛反擊而已!
蘇聯又不傻,怎麼會為了一個名義上的距離十萬八千里的小弟跟一個龐大的鄰居撕破臉,要知道這一打很可能曠日持久,誰都撐不起
蘇聯比美國弱一半,中國比越南強1000倍,美國打一個越南就被坑得不行,蘇聯打中國就算最樂觀的結果也是歐洲全丟加上一個中國包袱。
傻子都知道兩敗俱傷時才出手……
就跟現在你要是揍日本,美國也未必來救一樣,場面話好說,實際行動可是真花錢
最主要的還是歐洲是中心,當時亞洲就算佔領了也沒什麼意思,畢竟經濟、科技、文化都是歐洲美為中心。 其次,有一點很重要。中國軍隊並不好惹,朝戰之威,讓蘇聯明白,中國人一定不死不休!
再次,越南算什麼,真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