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轟炸機還有優勢嗎?未來戰爭的會不會不再出現轟炸機?

個人認為轟炸機隱蔽性不如潛艇,安全性不如發射井和導彈發射車,那為什麼還要研製和建造?轟炸機飛行員不是也很珍貴嗎?


俄羅斯連下一代戰鬥機都快沒了,還要努力保證Tu-160這種玩意;美國已經有那麼多過時的轟炸機了,還要努力研製B-21這種新型轟炸機;中國有H-6了,還要研製新型遠程轟炸機~```

誰人這麼牛,覺得自己比這三國加起來500多萬軍人和1000多萬相關從業人員更懂的?


樓上不少答主已經說的很不錯了。

那我們換一個思路來看看,有什麼事情是戰術轟炸機做不了,或者做起來成本比較高的。

舉幾個例子。

1.攜帶特種彈藥

這方面最極端的例子就是GBU57

這玩意有多恐怖。

他有30000磅(13600公斤)。

30000磅什麼概念?殲8正常起飛重量,也只有這個噸位。

世界上絕大多數戰鬥機的載彈量都在10噸以下,而單掛架掛載能力基本上都在2噸以下,戰略轟炸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投擲這類特種彈藥的武器。

彈道導彈都不可能。

2.遠距離+大規模投送

美國有62架B1B戰略轟炸機,如果投送LRASM這種反艦導彈的話,一次就能投送1488枚,即使一次只出動20架,也能扔出去480枚反艦導彈。

而如果出動F35扔,一次只能掛兩枚。

480枚反艦導彈至少需要240架F35C戰機,也就是說,一架B1B的打擊能力,就抵得上12架F35C。即使是拋棄隱身在外部掛架再掛上2枚,一架B1B的打擊能力也相當於6架F35C。

62架B1B的打擊能力相對於744架內彈艙掛載導彈的F35C(全部署狀態下美國11艘航母最多也只有550架左右F35C罷了),372架彈艙+外掛情況下的F35C(大概相當於8艘航母)

而且B1B也不是不能在外部繼續掛,理論上這玩意還能外掛幾十噸……

作戰半徑B1B是F35C的5倍,航程是4倍左右。

部署在夏威夷的B1B戰略轟炸機都可以用導彈夠到中國沿海地區,這種打擊能力不是戰術戰鬥機可以比的。

60架B1B的打擊能力就相對於美國的11支航母戰鬥群了,當然,使用靈活性,戰術任務上肯定是航母戰鬥群更強大。

但要是拼扔導彈……

B1B:還有誰?

未來戰爭肯定還會出現戰略轟炸機。

而且很可能會越做越大,越做投送能力越強,甚至隨著技術進步,還有可能會出現能真正意義上「超音速巡航」的戰略轟炸機(其實圖160在全程超音速的情況下作戰半徑也超過了絕大多數戰鬥機)。

別的不說,中國那100多架轟6K的打擊能力都至少相對於400到600架普通戰鬥機,所以才一直把這玩意當寶啊……


恰恰相反,以後戰爭的主力就是轟炸機了。

隨著電子技術越來越強,精確制導越來越厲害,空中打擊威力會是決定性。

大國打小國,陸軍先不入場,導彈打防空。空軍爭奪到制空權以後。就需要轟炸機洗地了。

一些人誤解,小國有三代機,有防空,轟炸機送人頭。

真打起來,小國或者地區的三代機防空很快就消耗掉了,雷達全部被滅,變成短射程導彈和高射炮防空。

那個時候如果波音747能發射巡航導彈都一樣用。況且轟炸機。

沒有制空權之後,地面部隊都是靶子。現在的偵查能力打擊能力,地面部隊基本是透明的。到了這一步就是你防區外能扔多少火炸藥的問題。

到了這一步,轟炸機是最便宜的,戰鬥轟炸機也可以用,但是貴。轟炸機就可以消滅有組織的抵抗。陸軍進來是反游擊的。

這個時候,便宜的老舊轟炸機一樣用,因為對方防空能力已經退化回二戰了,無人機都未必打的下來。

而且轟炸機還可以炸掉工業能力,後方港口鐵路橋樑,扼殺對方的戰爭能力。

中國以後也會這樣打仗,導彈滅機場,防空,指揮中心,對方導彈基地。

殲擊機消滅對方剩餘空中力量,獲得制空權。轟炸機洗地,然後就是佔領了。


一、戰略轟炸機目前是一個大國、強國的終極軍事象徵。在所有戰略武器之中,只有戰略轟炸機算得上是高、大、上的軍事裝備,可以用其隨時優雅的對目標展示自己的意圖,在讓對方敬畏的同時,還不會讓中立國家產生厭噁心理。飛行員可以駕駛著它到美國和日本的沿岸轉悠一圈,但是我們能發射一枚東風41在美、日的領空展示一圈不能?當今世界上只有兩個半國家有能力玩這種高大上的裝備,英法也沒有能力。

二、用戰略轟炸機打擊目標,所需要承擔的政治責任小很多,而且作戰效果更好、更精確。二戰時期,美國人打擊日本本土的各種手段中,我們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難道不是廣島和長崎的那兩顆原子彈?但是誰又能想得到,美國用轟炸機直接轟炸日本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是那兩顆原子彈的好幾倍之多。在正式關注軍事之前,我們如果不是因為看了很多記錄片,甚至不知道美國轟炸東京和日本其它城市這件事,但是廣島和長崎那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造成的損失,我們早就如雷貫耳了。

三、戰略轟炸機具備核常兼備的雙重優勢,可以應對任何情況下的戰爭。如果用水溫來比喻現代戰爭,那麼戰爭的升級也絕對不會從零度直接上升到100度,這中間無論讓戰略轟炸機從哪個溫度開始去應對,都會非常恰當運用自如。舉個例子,如果一個核大國用小當量的核武器轟炸我們的小部分非核心與重要區域的話,我們怎麼回敬對方呢?難道我們真有決心與對手同歸於盡?先別急著說YES,關鍵是你說的不算,領導和決策層要為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負責,任何一個決策層都不會做那樣愚蠢的決定的。

四、戰略轟炸機的實用價值和頻率要高於所有戰爭裝備。無論在近海還是遠海作戰,戰略轟炸機都會是首戰選用的武器,實用價值和頻率會遠高於所有戰爭裝備,比如戰列艦、坦克、火箭炮、潛艇、甚至是航母等。戰略轟炸機的奔襲速度快,效率極高、毀傷能力強,快速打擊和應對國際突發事件的能力迅速、及時。

五、航母的好搭檔,戰略轟炸機是配合航母在遠海作戰的獨立裝備。更加符合中國當前「走出去」的各層次(政治經濟軍事)戰略要求,符合中國積極防禦、打造藍水遠洋軍隊的軍事國策。戰略轟炸機可以與航母一空一海、一塊一慢的互相配合,也能夠分別獨自出擊去執行遠程作戰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單獨打擊對方,也可以共同出擊作戰。再或者像航母那樣停留在目標附近威懾對方。戰略轟炸機的遠程作戰能力,是其它絕大多數軍事裝備所做不到的。

七、作戰的靈活性強大。我們都知道,導彈的部署和奔襲路線都是死的,如果對方在你導彈的必經之路層層布防的話,你真正能打到對方的能有多少?或者能不能打得到對方呢?戰略轟炸機如果帶上加油機的話,可以選擇繞開對方的部署,從敵人最薄弱的地方實施打擊。比方說打擊印度,印度人肯定會把重要防守區域部署在了他們的西北方一帶,如果我們的戰略轟炸機從南海起飛,繞到印度人的東南方出奇兵去攻擊孟買呢?當然,這樣和那樣的可能都會有,重要的是我們的作戰選項會更多。

八、沒有真正的空中發起戰略打擊的能力(6K是半個),中國的三位一體核威懾就有缺陷。事實上,在海陸空的三位一體核威懾這方面,從空中發射打擊目標的難度是最大的,只有具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才算真正意義上完成由核大國到核強國的最終蛻變。美國和俄羅斯才會真正在軍事上平視你。尤其是美國,只有在軍事上達到基本等同他的能力,他們才會很認真的把你當成是夥伴關係,與中國共同分享某些特殊利益。


現在轟炸機基本分為兩個流派

一是老式轟炸機改成巡航導彈轟炸機,主要是發射遠程巡航導彈,射程普遍在1500KM以上。1500KM以上意味著對方的各種防禦手段都不能有效威脅,畢竟大部分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還沒有這麼遠,足夠保護轟炸機的安全。比如H6K在內陸部署就能攻擊周邊很多國家的首都,新德里 東京 河內這些地方的守衛都不可能派遣戰鬥機去1500KM外攔截。而轟炸機憑藉巨大的作戰半徑就能把很多地方納入威脅,比如頻繁的繞台飛行 遠海訓練,就是向世人展示轟炸機部隊的全地域作戰能力。

二是隱身轟炸機,目前只有B2。隱身轟炸機憑藉隱身能力和先進的電子戰水平,能在防空水平最高最危險的地方作戰。比如B2的隱身水平,足夠隨隨便便把整個印度國土納入攻擊範圍。自由自在的把新德里莫迪辦公室炸飛。在中國防空水平現代化之前,大部分國內地區也是可以隨便炸的。不管人家扔下來的是制導炸彈還是核炸彈B61,你也完全沒有辦法。這就形成了隱身威懾,改變戰爭天平的力量。

所以沒錯,轟炸機對大國來說很有意義。曾經有3V的英國何其強大!


如果沒有轟炸機,我想殲擊機也可以沒有了。要殲擊機做什麼?飛著玩?


建立制空權後轟炸機就是噩夢

潛艇戰艦受制於載彈量和地形所以只能在沿海地區攻擊

彈道導彈成本高昂,作為清理地面的武器性價比極低

反而轟炸機,飛的快,載彈量大,可以集群作戰,性價比就會很高

但是缺點同樣明顯

需要有制空權,沒有就真的是戰鬥機的靶子

真的有地面戰區機場可以提供轟炸機隊起飛以及完成對敵方的火力壓制,那麼大概戰況就是飛龍騎臉怎麼輸的節奏了

我的願望是世界核平------------------甘地


沒了轟炸機,那可把那些中東窮到沒有制空權的綠綠們高興壞了。


1.轟炸機能更靈活的進行核威懾。

2.轟炸機能更好的兼顧載彈量和航程。

3.轟炸機是空中打擊中「踹門」行動的重要保證。

4.轟炸機的效費比更高。

5.轟炸機的對飛行員的需求低。

——————————

1.轟炸機或許在核威懾方面能力式微,但仍然是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環,和核導彈相比,轟炸機最重要的優勢在於核打擊可撤銷能力,並且是以對方看得見的撤銷核打擊行動,這有利於核威懾能力更為靈活的發揮出來,增強了核威懾能力。

2.現代戰機雖然越做越大,但在航程和載彈量方面仍然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特別是在需要使用副油箱的情況下。而轟炸機作為正宗的「炸彈卡車」,極端優化了載彈量和航程的相關線條,就算滿載起飛,航程也不會有太大的削減。在阿富汗戰爭中B-1B僅用了美軍5%的出動架次就投放了40%的彈藥,而B-1B的起飛機場基本都比戰鬥機、攻擊機離戰場更遠。

3.在戰爭初期的空中行動中,進攻方戰鬥機的出動量往往會受到前線機場數量的限制和制空等其他作戰任務的原因影響,對地/對海打擊的任務架次極受限制。而轟炸機則依靠大航程和大載彈量,在首日作戰中會承擔儘可能多的對地/對海打擊任務。另外,飛翼式布局的隱身轟炸機隱身性能比隱身戰鬥機更好(B-2比F-22)。

4.轟炸機的效費比更好,在美軍的總結中,一架B-52或B-1B對地打擊的效率,相當於40架其他飛機的總和。另外,轟炸機單位投擲重量所需的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也比戰鬥機低得多。

5.培養現代戰機飛行員需要的資源相當於等體重的黃金。而轟炸機飛行員的訓練難度和成本更低,同時因為大載彈量,所需飛行員也更少。


更新: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寫的文章,卻被一幫軍盲來噴,好算你們贏啦好不,大轟好,大轟妙,炸的美國呱呱叫,你去造100億一架的大轟吧!o(︶︿︶)o

、、、、、、、、、、

現代信息化戰爭,以精確打擊為主的作戰模式,大型戰略轟炸機是可有可無的雞肋。如果我國花重金去研發大型轟炸機,將是非常不明智的決定。

中國需要的是一款遠程,隱身,無人轟炸機。類似美軍X-47B隱身無人轟炸機,但更遠的航程,要達到1萬公里。接下來的文章會進一步詳解,為何中國不需要研發大型轟炸機,而應全力研發遠程隱身無人轟炸機。

美軍X-47B,空重6.3噸,航程3889公里,可攜帶2枚1000kg炸彈

雖然,前階段X-47B下馬,因為目前AI技術還不足以支持無人機在地方複雜的防空體系下生存,但美國各家軍火商都努力研究更先進的無人機。10-20年內更先進的無人轟炸機會取代現有人轟炸機,戰鬥機只是起到護航作用。

如果未來無人轟炸機的發展遇到技術瓶頸,AI始終不具備在複雜戰場下的生存能力,必須開發有人遠程轟炸機,那也應該去研發中型遠的程轟炸機,而非大型遠程轟炸機。

因為現代精確制導炸彈使用,根本用不著每架大轟一次投彈30噸+,B52,B1和B2都是90年代以前的設計的,那時精確制導炸彈還沒有普及,所以大轟都是地毯式轟炸,需要很大的載彈量。但等有了激光制導炸彈後,戰鬥機或小型隱身轟炸機F117,只搭載2枚激光制導炸彈,卻也能完成大多數轟炸任務,因為準啊,而且隱身突防能力更好。

所謂大型轟炸機,如B2空重70噸,最大起飛重量150噸,載彈23噸,航程1.1萬公里

以下為各型戰略轟炸的尺寸對比:

F117在轟炸機裡面屬於輕型的了,空重13噸,最大起飛重量24噸,只能載2枚炸彈2-3噸左右,但F117的飛行性能太差了,航程只有1700公里。

而未來中國要研發的中型遠程轟炸機,空重在20噸,最大起飛重量50噸,搭載12噸炸彈,18噸燃油。

18噸燃油給兩台大型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20噸,每噸燃油飛行500公里,航程達到9000公里,作戰半徑4000公里,能攜帶8枚3000公里射程的巡航導彈,可攻擊7000公里的軍事目標。

雖然無法攻擊美國本土,但作為常規戰術武器,能威懾美軍在太平洋,甚至印度洋上的所有軍事基地,以及所有亞太地區的國家。

轟炸機用於戰略威懾

當今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兩國保有大規模的遠程戰略轟炸機,而英法的戰略轟炸機都相繼退役。中國老舊的轟6,印度僅4架圖22,僅限於保有戰略轟炸機的名頭,作為一個大國的終極軍事象徵。

因為在精確制導炸彈出現後,大型戰略轟炸機完全可以被戰鬥機,巡航導彈,小型遠程無人轟炸機所取代。對於大多數國家,高性能的三代戰鬥機完全可以滿足國防需求。

很多人對於轟炸機的情懷來源於二戰,盟軍對德國和日本的戰略轟炸,感受千機大轟炸摧毀一切的氣勢。但那是因為二戰時沒有精確制導的炸彈,要炸毀一處工廠,軍事目標,必須派幾百架B17去進行轟炸。

而今後越來越和平年代,很難再去像二戰時進行軍民無差別的地毯式轟炸,摧毀對方整座城市,那乾脆直接上核彈好啦,一個戰略導彈打過去大家都玩完了。

不是說以後沒有戰爭了,但應是小規模,高強度的軍事衝突。如與印度的邊境衝突,與越南,日本在南海,東海的軍事衝突。最多派一些戰鬥機飛過去,扔下幾枚精確制導炸彈,驅逐艦發射巡航導彈,哪裡用得著一個戰略轟炸機中隊,投上幾百噸炸彈。

現在美俄還在維持大規模的轟炸機,更多保持一種威懾力量,即使我不用核彈,也能一次出動數十架轟炸機,投擲上1000噸炸藥,摧毀一座城市。比起只針對軍事目標的精確打擊,這種軍民無差別的轟炸,會產生更大的威懾力量。

例如: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飛到美國和日本的沿岸轉悠一圈,展示自己的意圖,讓對方敬畏。這遠比告訴對方「我的戰略導彈瞄著你呢」更有效果。轟炸機的戰略威懾作用,遠大於其軍事作用。

三代戰鬥機的超強轟炸能力:

據統計,在二戰中美軍要出動上百架B17轟炸機投擲上千枚炸彈才能炸毀一座橋樑;越戰中轟炸摧毀一個典型目標,要投彈176枚。因為過去的轟炸機沒有GPS,激光制導等技術,只能數百上千枚的炸彈,才能摧毀一個軍事目標。

而在海灣戰爭中,只需出動一架F18大黃蜂投擲1-2枚激光制導炸彈就可炸毀一座橋樑,科索沃戰爭中,一架F-117隱形轟炸機出動一次,投擲一枚精確制導炸彈,就相當於二戰中B-17轟炸機出動上百架次、投彈數千枚的效果,作戰效益提高了上千倍。

可以這麼說,如今一架三代戰鬥機相當於二戰100架B17轟炸機的能力。如F16,F18,J10等,一架戰鬥機載著4枚900公斤的精確制導炸彈,可以摧毀4個目標。

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艦載機一天可出動270架次,摧毀1000個目標。二戰時要完成這樣的作戰任務,至少要1萬架B17轟炸機。美國10個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就等於二戰10萬架轟炸機了。

三代戰鬥機有如此強悍的性能,根本不需要大型的戰略轟炸機了。因此,英法兩國都退役他們的戰略轟炸機。連印度這樣的軍購大戶,也僅從俄羅斯買了4架圖22擺擺樣子。

作戰半徑的考量:

有軍迷會認為,三代戰鬥機航程太短,作戰半徑都不超過1500公里。中國要保護南海,以及在海外各地的投資,需要5000公里作戰半徑的遠程戰略轟炸機,介入南海軍事衝突。

其實,這麼使用遠程轟炸機是很愚蠢的。什麼時候看到美國,一開戰就把B2派去戰場進行轟炸的,讓造價20億美金的B2冒險去轟炸一個價值1億美金的軍事目標,美國人是不會這麼乾的。

從海灣,科索沃,伊拉克,到敘利亞,這幾場現代戰爭。美軍每次開戰,都是驅逐艦發射巡航導彈打頭陣,把對方空軍,機場,防空導彈和雷達摧毀後。再派F16,F18和F15去轟炸。

等B2,B52這些大傢伙上場時,對方已經沒有防空能力,完全就是一種半軍事演習去客串一把,刷下存在感,證明轟炸機還有用,好繼續管國會要錢去造新一代轟炸機,至少也要維持現有的人員編製。

不然,一架B2從美國起飛,經過6次空中加油,去南斯拉夫轟炸,來回飛了3萬多公里,這樣的效費比真是無語了。

至於說,大型轟炸機的戰略核打擊作用,其亞音速的突防性根本無法與洲際導彈的相提並論,也遠遠沒有藏在山溝里的東風51發射車安全,更別提和深海中的戰略核潛艇相比啦。

假如未來南海有戰事,也是先由052D驅逐艦,095攻擊核潛艇發射巡航導彈進行第一波次打擊,再派國產航母的殲15過去轟炸。

如果需要的話,轟6K飛4000公里,在敵方防區外發射1500公里射程的長劍10巡航導彈,打擊半徑超過5000公里,基本可以滿足當前的作戰需求,轟6K再服役30年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如果對美軍開戰,打擊美航母戰鬥群,有東風26彈道導彈打航母,以及095攻擊核潛艇一次可發射40-50枚潛射反艦巡航導彈,或者洛基級柴電潛艇在航道上蹲點伏擊。

以上哪種方式看起來都比轟6帶著幾枚反艦巡航導彈去攻擊航母靠譜。空射反艦巡航導彈射程就很短了,通常只有300-400公里,因為海上目標是移動,等亞音速的巡航導彈飛30分鐘到達目標區,軍艦早就跑出巡航導彈的雷達鎖定範圍了。如果轟6離航母戰鬥群太近,很容易遭到F18艦載機的攔截。

因此,中國沒有研製大型遠程轟炸機的需求,就算我國能研製出來B2級別的隱身轟炸機,其在現代防空體系下的生存狀況也令人堪憂,能否突破美軍宙斯盾,越南S400,日本愛國3等防空體系,單架100億人民幣的轟20被揍下來,實在心疼啊!

軍事裝備是消耗品:

現代火箭炮射程更遠,更精準,但依然無法取代155毫米火炮。抗戰時紅軍就使用的班用迫擊炮,到現在依然是各國步兵的制式裝備?因為便宜,可以大規模的消耗。

沒有那款武器是無敵的,轟炸機與巡航導彈一樣都是消耗品。雖然導彈是一次性的,轟炸機可以重複使用,但執行多次作戰任務,總有被擊落的時候。所以根本就不應該去研發轟20或B2這類昂貴的大型轟炸機。

遠程,隱身,無人轟炸機:

我國需要研發一款遠程,隱身,無人轟炸機,每台造價1億人民幣和三代戰鬥機差不多的。類似美軍的X-47B。

美軍X-47B隱身無人轟炸機,空重6.3噸,最大起飛重量20.2噸,航程3889公里,有2個彈倉可攜帶2枚1000公斤的精確制導炸彈。

但中國需要航程更大的隱身無人轟炸機,尺寸會略大於X-47B,空重應在10噸,最大起飛重量30噸。兩個彈倉可搭載4枚1000公斤的炸彈,或6枚500公斤炸彈,或16枚200公斤炸彈。或者兩枚重2噸,射程1500公里的空射巡航導彈。

航程達1萬公里,投彈半徑4500公里,加上1500公里巡航導彈射程,可摧毀6000公里外的軍事目標。

並且可以在距基地3000公里的空域持續巡邏24小時。空中加油可進行更長時間的巡航。利用隱身、長時間滯空優勢,滲入敵方上空,搜索、識別、跟蹤,並隨時摧毀軍事目標。

這樣一款遠程隱身無人轟炸機,要比大型轟炸機有以下優勢:

  • 首先,研發難度低,中國無人機技術發展很快,有能力造出類似X-47B的隱身無人轟炸機,但研發類似B2大型隱身轟炸機,會困難重重。
  • 其次,相對便宜的造價,消耗得起,被打掉幾架,即沒有人員損失,也能快速生產補充。大型轟炸機昂貴,生產周期也長,難以快速補充。
  • 此外,更好的突防效果。雖然大型轟炸機是很好的發射平台,比如一架B2能搭載14枚空射巡航導彈,但如果採用7架無人轟炸機,每架攜帶兩枚巡航導彈,能更好的分擔風險。即使被打掉4架,另外3架還能突破敵方空域進行轟炸。而一架B2被打掉,整個作戰任務就會失敗,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綜上所述,中國不要去研發大型轟炸機,轉而研究遠程隱身無人轟炸機。我國需要大型運輸機,但不需要大型轟炸機,轟6還可繼續服役30年。


東風41和轟六K價格差不多。


極有可能。

轟炸機是幹嘛的?

對地轟炸用的。

什麼時候用不上?

打飛機的時候。

飛機從哪裡來?

地面機場。

有沒有不是從地面起飛的飛機?

有,外星人的殲星艦

所以你看看,這麼多外星生物大戰地球人的電影,跟轟炸機有個毛關係。B2轟炸機這麼科幻,還不是航母配F15的老套路。


制空權不是靠空優機打出來的,是靠轟炸機炸出來的。轟炸機性能沒法實現絕對壓制,那麼一國空軍發展的前途是灰暗的。


實在看不下去了,軍事專家都不上知乎的么。

現在我們在發展隱身戰略轟炸機,現有的有非隱身的中距轟炸機。

非隱身的轟炸機拿來炸沒制空權的地面目標,隱身的是特種作戰用的。

彈道導彈無法代替轟炸機。打仗打的是錢,記住,打仗打的是錢。一枚遠程彈道導彈就跟一個轟炸機的錢一樣多。能用轟炸機的地方還用遠程導彈那就是敗家子。只要轟炸機執行一次任務回來,那這個轟炸機就是凈賺的了。彈道導彈只要不是核彈就是點殺傷,而轟炸機可以造成面殺傷,一炸一大片的那種。

戰鬥轟炸機代替不了戰略轟炸機,因為戰鬥轟炸機帶不了多少東西,它是第二批跟著隱身戰鬥機踹門用的,而且大炸彈小飛機帶不動。

無人機代替不了有人的。因為作戰會遇到各種意外情況,戰場遠遠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理想,各種奇葩的事情都會發生,無人機無法自行改變作戰計劃,有人的可以。

最重要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是目前所有遠程武器中唯一可以躲避反導系統的,你所有的彈道導彈都有可能被全球導彈防禦系統攔截,而隱身轟炸機可以不被發現,它是核反擊手段中最後的一環。

國家要是叫你們這些人管那可就算是遭了,再多的錢也得被糟蹋完。

殲20是先偷偷進去打對面的預警機的,殲16是第二批和殲20一起進去炸雷達和防空導彈的,還要兼顧空戰,空戰打完了後面才是轟炸機,在對面防區外面扔巡航導彈和空地導彈,再下面才是大規模的轟炸。

連作戰程序都不知道,說轟炸機無用也是醉了。

你弓箭再好射出去一發就少一發,投石機再貴它扔的是石頭,石頭不值錢,能一直扔,就這麼簡單。

書生誤國說的就是這些人,要是轟炸機這麼沒用世界上的幾大國拚死了都要搞戰略轟炸機都是傻子么,俄羅斯都窮成什麼德行了還守著圖160不放。

隱身戰略轟炸機才是一個大國最高的戰略武器,它的優先順序僅次於軌道武器,它是搭載戰略核武器的最保險的平台,核潛艇的突防能力都弱於它。

一分價錢一分貨,亘古不變的道理。花這麼多錢搞個大飛機是看中了它的作用。高層遠比鍵盤俠知道的多。


空軍,如果想成為進攻型的空軍必須要裝備兩種戰略武器,分別是戰略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缺一不可。

如果說空軍不需要轟炸機了,要麼不需要戰略轟炸機,要麼放棄進攻型的策略轉為防守。


潛艇和導彈很難完成轟炸機的戰術功能,用潛艇、彈道導彈或者巡航導彈進行戰術打擊的效費比比轟炸機低多了,而且很容易造成誤判。你不可能用民兵3或者北風之神來對isis進行打擊,但你可以用轟炸機,哪怕是B2給他們扔炸彈。

在戰略打擊(扔核彈)方面,轟炸機是三位一體核打擊的重要組成部分,多一種手段對方就需要多一份防備,核打擊的可靠性就會大大增加。而且戰略轟炸機可以24h不間斷巡邏值班(當然是靠不同飛機和機組接力完成的),隨時對突發情況做出反應,這在本國遭受第一次核打擊情況下的反擊中非常有用。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