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包容要求與最大實體要求?
剛剛接觸機械,對於這兩個概念很模糊,能請大神用通俗語言講解一下么?,真的感謝
個人認為沒有簡單的解釋,必須靠想像,或者使用數學公式。數學公式請參考ASME Y14.5.1M
我只能不夠完善的簡化到下面這個程度了,因為只要一簡化,就會把某些情況漏過,變得不嚴謹,所以我下方的說法並不嚴謹。
1.軸不能做細了,最細的地方也不能低於下極限尺寸。
2.做粗了也不行,最粗的地方也不能超過上極限尺寸。
3 允許軸不直或者不圓,但是必須能捅進一個無形狀誤差的孔里,此孔的尺寸的上下極限等於軸的上下極限。
4 允許軸不直或者不圓,但是必須能捅進一個無形狀誤差的孔里,此孔尺寸的上極限等於軸的形狀公差加軸的上極限,孔的下極限等於軸的下極限。
那麼包容原則就是,不給形狀公差,但要滿足123。
最大實體要求就是,給形狀公差,但是你可以超過這個形狀公差,但要滿足124。
但是滿足3或4的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只能靠腦補了,要不就看ASME 14.5.1的數學定義吧。
別著急,公差得慢慢學...很多原則可能書本上都沒有怎麼提,或者被忽略了。 比如初學者有時會對一個要素給的形狀公差給的比位置公差還大,導致形狀公差不起作用。有時會把尺寸公差給的比形狀公差還小,那你估計是不怕我造出萊洛三角形...
公差,要不靠想像,要不然就得靠數學....最大實體要求:在滿足尺寸公差的情況下,實際加工時,根據實際尺寸放寬了對行位公差的加工要求,降低了加工成本,且能滿足體外作用尺寸效果,同等情況下,與獨立原則的要求相比,加工更高效;前提是追求一致的體外作用尺寸效果;對加工大件與長件來說,報廢率成本大大減低,特別明顯;小件不太明顯;
包容要求:尺寸公差同時控制了行位公差,一公差2種控制作用,綜合控制尺寸公差與行位公差;滿足裝配前提時,是一種非常經濟的實現方式;
合理使用相關性要求,綜合考慮成本與功能作用,這是產品化工程必須的過程;批量化的效益是特別驚人的;
形狀公差給的比位置公差還大,導致形狀公差不起作用
這句似乎有點問題。
一個孔,圓柱度比同軸度大,導致圓柱度的公差帶把同軸度的公差帶包絡了,導致位置度不起作用。
推薦閱讀:
※讀機械的,在日本工作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怎樣機械製圖手繪能力才算合格?
※人類未來會不會放棄自己的身體?
※想請問摩拜單車的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如何,尤其是車輪方面騎輪轂設計方面的穩定性。?
※在這幾年機械類不景氣的情況下,我中專數控加工(數控車)的老師,該如何去和學生解釋這個專業的未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