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傢具設計品牌「HAY」在中國的市場發展現況如何?和其他北歐傢具品牌的競爭優劣勢何在?


很巧,我們家大部分產品和HAY的幾件實木傢具(某幾款餐桌和書桌)產品是同一個代工廠。

【這麼說沒有在抄襲模仿的意思,我們產品完全不一樣,碰巧而已。】

希望這夠不上侵犯HAY的商業秘密。。。

想討論的不是商業模式等,而是HAY的產品設計和工藝方面。

讓我成為HAY粉絲的原因也在此,他們的設計總是願意嘗試各種新的工藝和材料。

簡直就是傢具設計師的天堂。

也同時看得出HAY的野心與實力。

這些材料,這些工藝的完備度,是目前任何一個國內傢具廠商無法企及的,也沒有任何一個傢具設計工作室能學得了的。

大家在用國內的造作在對比HAY,從傢具設計師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還差了一百個木上。(為了露個臉,我也是喪心病狂了。。。)

傳幾個圖就能說明白了。

純實木/多層板加工: 難度 成本投入

多層板彎曲工藝: 難度 成本投入

金屬加工/粉末噴砂塗裝/電鍍塗層: 難度 成本投入

鏡面金屬/黃銅加工 :難度 成本投入

表面油氈塗層 : 難度 成本投入

軟木工藝:難度 成本投入

金屬/不鏽鋼鑄模生產工藝: 難度 成本投入

高水平紡織軟包/鑄鋁型材生產 (沙發腿/櫃體支架)

難度 成本投入

聚氨酯發泡工藝: 難度 成本投入

聚乙烯注塑工藝: 難度 成本投入

毛氈熱壓成型工藝: 難度 成本投入

應該還有不少的,我沒一個個去核實了。

HAY的身家厚實大家都知道,是綾致的老闆創立的,從前期出的傢具就能看出幾乎不可能是一個正常的傢具品牌生產傢具的路數。不停地去嘗試新工藝,不停地加大設計師投入和材料探索,以及工藝研發,簡直就是新成立的傢具品牌的標杆式存在。

恩,HAY真的是值得我們木上 MORETHAN好好學習的呢!

(哈哈,又在不經意間來了一發···)

-------------------------

要是沒看到:

可以去公眾號: morethanwood


謝 @盈任邀,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公眾號「器研新舍」。

趁著受邀參加第三屆知乎鹽Club的機會,抽時間去圍觀了一回HAY的上海延平路店。

之所以專門去圍觀HAY,也是因為日常從事室內設計時得到的住戶反饋中,能很明顯地感覺到,理念相對先鋒前衛的一部分住家人群,已經在認真考慮什麼樣的家居品牌才能更好地平衡品味、價格、易搭配性、實用性等諸多要素,或者僅僅為了發現一個能夠買得到的新的選擇,以便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那麼,為什麼會有一些人不喜歡「無印良品」的性冷淡風格,為什麼會有一些人會思考如何在「無印良品」的搭配風格的基礎上為居家空間添加更多的色彩和設計元素,為什麼另一些人只願意購買宜家的收納置物產品卻不願意買宜家的沙發?

是因為無印良品的產品不好用,還是宜家的沙發有多麼不舒適?

其實不然,試想,一個什麼樣的理論或者是調查結論,才可以完整地詮釋和預測消費者的需求趨向?

即使我們知道有所謂的「設計消費需求升級「,有所謂的」年輕中產消費人群「,有所謂的」家居設計風向周期「,卻依然難以得出有效的結論去指導我們的產品設計或者選購。

在MUJI和宜家這麼多年培育市場的前提下,不再願意局限於既有的家居審美認知的消費者正在變得越來越多,他們需要能夠讓自己眼前一亮的新東西。

我在以往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幾次「家居設計的適配性要素」,就是說,一個意圖實現比較顯著的市場佔有率和評論關注度的傢具生活品牌,如果過於強調全系產品的特徵屬性,不一定一直是好事。

但無論是作為家具行業從業者,還是室內設計師,隨時注意把握已起波瀾的消費動向都必須是看家本領之一。

於是乎,從2010年開始,有很多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傢具設計師開始探索如何設計出更適合當代中國大陸地區年輕消費人群的家居產品,幾年間湧現出了很多的獨立設計品牌。

從梵幾、木智工坊、木墨、吱音等發展比較早的品牌,到「造作」這種產品品類更加豐富、設計手法更加現代、商業化嘗試相對成功、材料工藝更具有兼容性的生活品牌,再到厭式房間、光陰木器、二黑木作、木跡製品、木上 @王昊誠 、靜研等規模可能稍小,但有若干件被市場認可的作品的設計品牌。

但是基本上,除了「吱音」在材質色彩的選用上略顯特別,很多正在發展的設計品牌所能提供的產品,在視覺觀感上存在很大的共性,這主要緣於他們的設計製造的傢具集中選用了白橡木、黑胡桃、白蠟木木材的商用鋸材和拼板,加工後用水性漆或者木蠟油進行塗裝飾面,想要儘可能地保留原木質感,在塑料、金屬、石材、織物、皮革等材料的選用上幾乎沒有太多嘗試,倒是「木智工坊」推出了一款大理石檯面的茶几,開始探索新材質的運用。

作為一名曾經花大量業餘時間研究過傢具設計製作和品牌運營的室內設計從業者,看過了無印良品(MUJI),看過了宜家(IKEA),看過了大大小小的國內設計品牌之後,為了能為自己,也為我的客戶找到新的選擇可能,我只好在業餘時間多關注一些有意在中國開店的歐美設計品牌,直到HAY來到了上海和北京。

比起同樣來自丹麥,同樣成立於2000年之後的家居品牌Muuto,甚至是其他成名已久的北歐設計品牌,已經在國內有不止一家實體店的HAY毫無疑問已經擁有了更多的普通消費者的關注。

況且,HAY還在積极參与各種展會和一些線下活動,以及入駐了一些線上線下的買手店和生活品牌電商,比如」良倉「和「設計共和「。

看過了以上所說的那些傢具品牌後,消費者再去感受完HAY的品質和設計細節,回頭對比了它的價格,就很可能把HAY作為優先選擇之一了。

另外,在全球範圍內,HAY也在與不同的設計師進行合作,開發不同的產品和合作品牌,研究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藝,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丹麥傢具設計學習,使用現代工藝對經典的北歐設計進行再表現,並通過「設計「這種共通性的語言,為世界範圍內的用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和選購使用體驗。

要說相比其他任何能在大陸地區買得到授權產品的傢具品牌,HAY最吸引我的地方,也就是他們在探索產品工藝上所表現出的熱忱,即使僅以我目前比較淺薄的了解,HAY對於材料和工藝銳意嘗試,在國際上較知名的傢具生活品牌中,也應該是走在最前列的,比如下列的部分工藝:

  • 用於桌面和椅面製作的多層板大角度彎板工藝,以及我不是很了解的桌面板飾面材質和工藝;

  • 金屬剪板、金屬彎折、金屬焊接打磨、金屬噴砂噴塑、噴塑噴漆、鏡面打磨、電鍍;

  • 軟木凳面、毛氈熱壓成型的椅面、聚乙烯注塑的椅面等;

  • 石材、木材、軟木、玻璃、毛氈等材料的創新運用;

如果你實地觸摸過了HAY的產品,也會發現,即使他們的產品色彩相對豐富,工藝精益求精,但依然不是什麼花架子,而是有著不俗的實用性,甚至是非常穩固耐用,特別是置物架類產品,無論是鋼架結構還是木質框架。

與宜家相比的話,HAY的多數產品在色彩選用上要更加明快,相對純度低而明度高,顯得更加溫暖,也能更好地與白色和原木色的打底效果相配,在天光不足的情況下在人工照明條件下應該也有更好的視覺表現。

HAY的產品,如果划到極簡風當中,當然也沒有什麼錯,但是至少在色彩運用上,依然保留了足夠的辨識度。

不過我們常說的極簡,其實主要指的是形式上的極簡,最多加上部分功能上的極簡。但設計內涵,或者說內部設計中的組合原理和設計思想,卻是需要集成大量的設計資源的,不輕易地表露出來並不代表沒有內在設計,如果再能加上外在色彩上保留識別度,這個品牌毫無疑問就已經是容易吸引現下的消費者的了。

列舉幾個標誌性的產品照片,大家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到MUJI、IKEA、HAY他們之間的區別。

MUJI:

IKEA:

HAY:

MUJI的日常化搭配,IKEA的功能性組合,再加上HAY的部分產品帶來的點睛效果,或許可以是現階段置業裝修的年輕人可選的住家選購思路,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各種海淘和國內的淘寶這兩大剁手助手。


宜家 - HAY - MUUTO的關係 約等於 HM - COS - Jil Sander

不過我是來吐槽的:

前一陣在設計一個室內,想用HAY的一張長桌(下圖),跑去詢價,店員很貼心的告訴我,這張桌子建議靠牆放,不然不穩。。。不穩。。。不穩。。。

這是一張小1萬的桌子啊!


與該品牌利益不相關,產品狗一枚,以下是個人觀察

HAY目前在上海發展得很不錯,在80後和90後的文藝/時髦青年裡面是挺有知名度的。從門店方面來說,專賣店從泰康路上的一家,今年又在靜安區延平路附近開出第二家。

HAY不僅開店,產品也進入了許多買手店,我熟悉的有OOAK,衡山合集、設計共和,還有申活館等主張生活方式/時髦/設計的好品牌。從市場活動上來說,記得HAY曾經在上海一線商區的商業地產舉辦過活動,連卡佛1層和K11都舉辦過線下活動。連卡佛以展示為主,據說中華區的連卡佛是引入HAY的,沒有一直去逛不好斷言,歡迎大家補充。K11則是一家游擊店,挺有特色的。去年HAY還在郊區做了折扣特賣會,我獲知消息晚了,基本好看的東西被搶光了。當然在設計上海這種熱門展覽上連續現身,也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

它為什麼會上海發展得比較好,或者比其他北歐設計品牌知名度高,以我個人淺顯的經驗來說,覺得HAY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點踩得非常好。當下正好是處在80後「當家做主」的時候,所謂消費新升級,這批人願意消費設計品,而不是普通的必備品。他們的審美和偏好的裝修風格,和HAY的產品有很高的吻合。在大趨勢之下,我覺得HAY的定價,面向這個人群的時候是比較合理的,以及它整體的產品條線與市場營銷的策略。

我先說說國內同類型的,大家都知道的家居品牌(其中有日本牌子哈)。之後再說北歐同類型的設計品牌。

個人覺得,作為都有實體店的(家居)品牌。HAY是MUJI和宜家這類品牌很好的補充。當年輕人想追求些與眾不同的設計品時,HAY則很好得補了位。它的設計應和當下設計主流:極簡。但是它的顏色又很討好中國人的普遍審美,溫暖或明快的顏色,溫馨有人味,在觀感上不高冷,能與喜歡原木/白色為主色調的現代風非常匹配,這正是大多數年輕人裝修時喜歡的風格。

在設計上,HAY和MUJI一樣有鮮明的品牌風格,品牌個性很強,辨識度很高,絕對區分了宜家之類的北歐風。然而諸如文具與餐具,HAY比MUJI更富有色彩和設計感。在傢具和居家用品方面,比起宜家的設計感則顯得更高級些,更北歐。整體上看,HAY的東西都具有實用性,但是裝飾性會更強。尤其在國內市場,年輕的人的家以小戶型居多,如果想提升下居室的質感,HAY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產品條線又豐富,而且它不是那麼貴,選幾款購入,不會傷錢袋子的元氣。

在我的印象里,一樣色彩豐富,風格強MUUTO則要比HAY貴很多。下面是MUUTO的產品圖。

這是HAY的。

乍一看其實兩個風格真的很像(其實要看整條產品線,還是有明顯區別的,MUUTO的質感會更好)。MUUTO也是非常好的設計品牌,但是對於國內正在消費設計品的大部分人來說,MUUTO真的很貴很貴,某些單品比設計類傢具經典大牌VITRA更貴。所以咯,價格也是蠻關鍵的。

HAY的產品線也比較有趣,它還做文具,夾子剪刀尺什麼的。這些產品便宜,很容易入手。我自己把這部分產品稱為「流量導入型」產品,這樣的產品顯見於許多成熟品牌的產品條線,在大牌這裡就是「年輕副牌」。(文具類的產品可以讓HAY不僅僅走家居渠道,單打這一個市場。還可以走文具市場與渠道。恰恰文具又是年輕人主力消費的市場,從文具這個條線的產品就培育了一批年輕人,品牌成長的同時,年輕人也在成長,等孩子們長大了有錢了,自然去選擇HAY的家居,WHY?這是一種習慣,消費習慣與品牌認知一旦形成,就很難打破了。這點也讓我想到了優衣庫的UT系列。)

很多人從它的文具、小單品開始入手,才慢慢了解到這個牌子的全局,從而喜歡上,構成了消費習慣。這種事情很奇妙,所謂搶佔認知層面吧,先入為主,後來者很難再去與之抗衡。單從設計觀感的角度,MUUTO完全不輸給HAY,但是MUUTO除傢具燈具以外,只有餐具,並沒有文具那麼easy,文具較之餐具,是復購率更高的產品。產品條線的規劃,HAY是很豐滿的,或者說是有章法的。

和HAY差不多價格的,還有Ferm Living、Design Letters這樣的牌子。無奈這些牌子可能還是在圈子內比較受歡迎,以及在電商上略有銷量。他們並沒有通過公關公司在國內市場進行試水。Normann Copnehagen、Marimekko也都是很好的北歐設計品牌,但是除了設計這個層面,它在國內所做的營銷活動、他們的產品條線的設計,都不如HAY那麼符合國內消費水準與趨勢。這是HAY的優勢。但是我相信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北歐設計品牌會入駐中國,今年iittla與三宅一生的合作款就通過香港的公關公司在上海舉辦了新品預覽會,我覺得這是一次品牌試水。

如果要說到劣勢。HAY的競爭對手可能還不是北歐的這批牌子,可能是國內的崛起的設計品牌。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國內品牌佔盡供應鏈的這環的優勢,如果有發展得比較好的牌子(個人認為國內吱音是很有潛力的牌子),HAY的前景就不會那麼樂觀。畢竟,即便現在大家願意消費設計品了,但是以HAY的這個價格,還是會流失掉一批略有價格敏感的客戶群,還有,HAY的傢具實用性比較弱,點綴還可以,全套不太適合日常起居。以及,大牌子宜家,現在也開始推出更年輕和時髦的限定款,它的大批量和好設計,從總體銷量上,對HAY也是碾壓級的存在。

我覺得未來很難再出現同比MUJI和宜家這樣誇張的大牌子了(全球化的超級連鎖),大眾審美日趨多元,而且設計類產品本來就是細分市場,當同類價格選擇更多的時候,流量會被分散掉。所以,無論什麼牌子,未來只要秉持住自己的品牌理念和針對的市場,總歸會發展得不錯。全面通吃的局面,恐怕在很多領域,都不會那麼成立了。對普羅大眾來說,是件好事情,品牌競爭越激烈,大眾選擇就越多,價值就會更多元,包容性會更好。百花齊放呀,耶。

想哪兒說哪兒了,不是很周全。望行業資深人士指正。


前兩天「設計上海」展看到這個牌子,HAY的展位還蠻大,展位上人很多。外籍設計師和中國性冷淡風的設計妹子聊得飛起…我和媳婦站在邊上挑了半天椅子覺得坐著不舒服算了…好吧跑題了……

今年HAY的展位依舊在當代設計館這個部分,話說「設計中國」這個展裡面80%的品牌上都很偷懶,有的直接用的去年的展位,有的直接用的去年的展位設計,有的乾脆把這當廣交會了,完全沒有展位設計。不過當代設計館這個部分比去年空間感好,通行通道比去年寬,很好地利用了空高,HAY的展位很大膽地用了黑色這個並不常在他們設計中出現的色彩,估計是因為主要有倫敦設計師Sebastian Wrong合作設計的全新品牌:Wrong for Hay。

HAY號稱全球成長最快的傢具品牌,泰康路的店應該是去年開的,因為前年的時候我還記得那個店面還是個日本牌子來著。淮海東路的連卡佛今年去逛的時候也有,不知道什麼時候進駐的。「家居界ZARA」這個名字真的不是蓋的,SKU真的是爆表,價格也很親民,從同類關注的品牌看,商業上講應該是比較合理的節奏,如果其他城市也有這樣的擴張計劃,那還是不錯的 ,但是如果只有上海有店,那應該是比較慢,作為業外人士不多談了。

至於設計風格……北歐你懂的,對於色彩的運用真的是非常討巧,獨特且柔和,沒有過分攻擊性的感覺。不過設計細節比宜家還是多出很多的,現代、刻意地簡化線條、IN的感覺更多一些,那個吸管茶几~已經有三個同事家裡見過了,嗯,實用性什麼的,還是交給宜家吧。

個人總結:HAY是以藝術性高舉高打,比較親民價格尋找中間市場的這麼一個丹麥牌子,中國的年輕人,尤其是愛裝逼的又考慮性價比的年輕人會喜歡的。隨著今年的樓市崛起,大市場的擴展,會有不錯的市場前景。其品牌優勢在於定位,劣勢在於渠道拓展。嗯……就醬就說這麼多


雖然大家都非常的看好HAY,個人覺得HAY的弱點是傢具線相對於自己的飾品線要弱挺多的。

HAY作為一個年輕的傢具品牌,這幾年發展是非常不錯的,第一就像樓上二誰誰提到的是對於其他品牌的一些補充,色彩明快,俏皮有活力,辨識度高,畢竟MUJI風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變得也越來越大眾化的時候,確實需要有更新鮮的品牌來做個衍生,解決一下審美疲勞也好,這個位置HAY可以補上而其他品牌暫時不行,原因主要也是因為飾品線的豐富。第二由於飾品線豐富,文具小傢具等單價相對低的產品來說,年輕人買的起,那麼對於品牌就會有參與度。第三,積極與其他買手店和網站的合作,擴大了知名度和購買渠道,確立了優勢。第四,由於飾品配色有設計感,通俗來說就是「產品很上照」,作為媒體和雜誌容易借到資源進行拍攝,在設計刊物和雜誌上的出現頻率高,品牌的定位就有提升空間。

以上是個人覺得HAY發展到目前都比較順利的一些,但是從弱勢來說,傢具線相對薄弱,特別是大件傢具無代表性作品是遺憾。舉幾個例子,來看下畫風:

HAY在良倉上賣的是這些:

在設計共和的官網可以找到的產品是這些:(傢具產品有了,可是大件傢具或者有代表性拿得出手的傢具產品不多)。

再來看官網的畫風:(儲物性能高的傢具非常少)。

外網畫風再來一發:(這些是茶几類產品,你確定你真的有想買回家的慾望嘛,和其他的北歐品牌一樣,設計感強實用性差。)

答主曾在另一家丹麥品牌Boconcept工作,個人覺得丹麥或者北歐風格品牌的,拿最熟悉的Boconcept來說,會遇到的瓶頸是產品質量,因為北歐產品過於簡約的風格設定,對於餐桌和櫃類產品的材料,承重有很大考驗。優勢是顏值高,受年輕人喜歡,有風格。

在此

,比較看好的將來可能會和HAY競爭的品牌,個人覺得不是國內許多設計師品牌,因為國內大多數設計師品牌出於美學考慮或者材料穩定性來說,還是以木質傢具為主,因為木頭是相對來說更好處理的產品。個人覺得HAY之後會遇到的一個競爭對手以及我個人比較看好的是:

造作傢具。

他家的畫風是這樣:

造作比HAY的優勢有

:國外設計,國內製作。滿足了對於國內客戶群體來說對於傢具顏值的考慮,另外節約了成本。HAY作為進口品牌,價格優勢就弱了。產品線還不算多,但是傢具和飾品兼顧。希望他們越做越好。

最後,不知道HAY的員工能否看到我,我只想說負責盤點的員工真的太辛苦了。

以上是自己想到的一些見解,謝謝你的閱讀

:D


這些品牌之所以貴,是因為他們的門店和代理,再加上要平衡進出口的費用,然而他們的成本花費並沒有很多。國內同樣代工廠和設計師的品牌也是有的,不過較新。可以看看inyard產品,他們的產品風格是這樣的,據說和muuto, boconcept是同樣的設計師。


整體上歐洲傢具的最強音還是在義大利身上,不僅僅是古典,現代款也是一樣。

北歐設計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過一次騰飛,原因我個人覺得主要是歷史造成而不是真的設計上有多麼多麼出彩,而且也主要聚焦在幾個明星設計師身上。北歐產品的特色在那個時期幾乎就確定下來了——工業的較低廉的材料例如膠合板、鋼管,簡單的外形,以及內斂的感受。直到現在,北歐傢具在西方絕不是中高端生活的代表,只能說性價比還不錯,大家都用得起。

Hay的產品在中國會有一些市場,畢竟好多國人都認為北歐生活挺洋氣,好多人家裡也裝修成北歐的風格,但是中國的光照條件,空氣透明度,應用有些慘淡的北歐產品未必是好選擇。

何況,它最終還是會因為價值感而敗下陣來。

我認為family furniture是未來的趨勢,經典的質感,以及不被時間約束的設計,好東西才傳世,才是環保啊。


質量不行價格還高,我買了把剪刀做手工,它在一周內刀口銹了,還不如買貝印呢


關注北歐風家居設計的盆友們應該對 HAY 蠻熟悉的,尤其是他在上海開了實體的體驗店之後,更多人認識和了解了這個品牌,包括之前大家說的進駐了「良倉」和「設計共和」 對於這個品牌在中國的知名度提升非常有利,所以也說 HAY 是成長最快的家居品牌。

(去年上海傢具展期間除了逛展,HAY 的實體店是最想過去看一眼的地方,當然很多大型展會上你也能看到他們家的展位,每年3月份的Designshanghai設計上海什麼的都可以去逛逛看,哦北京也開了一家實體店,在雙井富力廣場,還一直沒有過去看...)

說說這個品牌的設計風格吧,來自丹麥,當然也有著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風格特點:實用(受包豪斯影響的功能至上)、簡約明快又溫暖有情感。北歐風的簡約跟提倡物哀美和侘寂文化的日本設計有著本質區別,包括 HAY 在內的北歐傢具品牌可以明顯看出其明快的顏色,簡約的含義更多指向功能的實用(less is more 思想),而不是日式美學中推崇的剋制與內斂。

對於 HAY 這個品牌來說,除了北歐設計的特點和風格之外,我個人認為他加入了更多時尚和趣味的元素(有點兒像 nendo,既有著日式設計的特點但本身加入了更多生活的趣味進去),比如多彩的金屬的運用,時尚的線條造型以及很多能讓人會心一笑的小產品,拉近了品牌和普通消費者的距離,更多年輕的消費者願意為這些有風格有特點長得美又有趣的物件付費,這些是品牌快速發展的一個優點。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現況...這麼說吧,最早我剛剛上大二、大三的時候同學們之間討論的都是fan幾、duo少等品牌,現在幾乎不怎麼提了,大家談論到傢具品牌關注的更多是 HAY,Vitra,B&B 等等這些了,這些外國品牌進駐中國市場的方式和渠道越來越多,各自的風格特點很鮮明,消費者們也越來越認可、接受。

至於其他北歐品牌,比如 Vitra,比如Fritz Hansen,個人感覺他們更偏向於高端、高檔的市場,設計更加優雅有氣質。(如果硬要對比的話)如果說 HAY屬於歡快的小年輕,那麼這兩個北歐品牌更多的走知性熟女風。

對於普通消費者,本著裝飾自己的小窩來說略微有些高了(土豪除外)。但是他們的設計、工藝和材料當然是毫無疑問的非常棒了。

(Fritz Hansen和Vitra的產品↑


先跑題,上海那家店的客服要好好培訓下,hay在國外就是個中等品牌,在國內怎麼店員拽得像奢侈品呢。另外,就我個人而言,覺得hay, muji這類牌子的家居都是只適合大學生和剛畢業幾年的fresher,看多了也就膩了,希望傢具代理內的土豪們多去引進一些耐看的歐洲百年手工傢具,比如Arthur Brett 這種...當然,fendi,versace什麼就算了。。。


能不把提案要分析的內容放在這裡問嗎?客戶看到怎麼辦?


-

在一個 MUJI 和 IKEA 培育這麼多年市場,已被貼上「北歐」 「設計感」等標籤的前提下,HAY HAY Mini Market 能進入中國市場,並非單純因其「北歐」(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風格。

- 人群定位 -

MUJI 誕生於一個奢侈品和廉價質糙的時代,其注重品質,給人以純樸、無修飾和環保的感覺。從IKEA的官網 宜家創意靈感 可以看出,其更強調家裝的一種整體解決方案。

儘管 MUJI 和 IKEA 已成為人們購買傢具的首要選擇。但人們常會習慣於熟悉的事物。這就存在一批不願意完全隨附於現有傢具審美認知的人群。他們需要一些新奇的、意料之外的、使之眼前一亮的產品。而這些人,多為想追求品質生活卻無力購買昂貴品牌的80後群體

- 產品思路 -

[ 做配件 ]

畢竟家裝大局已定,可以靠配件進入市場。沒有床單被套等大件,有的是抱枕靠枕等小件物品。這就使得人們在整體家裝選擇MUJI、IKEA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選擇HAY的點綴性配件

[ 做差異 ]

通過HAY官網會發現,其產品多富有色彩,很容易產生使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且在色彩的選取高純度、低飽和度的顏色,給產品賦以優雅的姿態,時而憂鬱,時而輕快

- 營銷策略 -

這分三個群體來講。

一是已經有房子的80後小資們。

二是還沒有房子的90後少年們。

三是喜歡設計的一群人兒。

[ 有房子的80後小資們 ]

HAY在設計共和、K11、連卡佛等買手店、購物中心均有其產品的展示。提高了其在80後小資生活中的曝光度

[ 沒房子的90後少年 ]

90後少年不乏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而這隻能體現在寢室 / 學慣用品中。HAY考慮到這一點,有自己的文具產品線,其價格基本控制在50~200。旨在培養一批會成長起來的忠實用戶

[ 喜歡設計的人兒 ]

線下,在設計師概念店、設計周、傢具展均有其產品展出。線上,和良倉等生活美學app合作

除此之外,HAY還會利用明星效應,推出一些設計師合作限量款來刺激消費。

-

相同風格的北歐傢具品牌還有很多,但我們只是看到了HAY。不是缺好的產品,而是缺更精準的人群定位,與更好的營銷手段。

-


喜歡MUUTO 就是貴...


當我默默的告訴你,他家在國內跟only jackjones是一個老闆代理的,你是否還會覺著……


想要知道好不好,直接看圖呀

靜安區延平路實拍

我覺得是北歐風傢具中性價比比較高的品牌

價格適中,款式好看

智者見智哈

^_^

en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