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字具有「超方言性」嗎?

事實上絕大多數漢字都是「形聲字」,非純粹的表意文字,這就意味著發音變了,那聲旁就有可能會變。

如果各種方言都用自己方言字以及方言習語來書寫,其他方言區的人能看懂嗎?表示自己很難讀懂粵語方言字。


1、漢字有「超方言/語言性」。這是可以用實例來證明的,而不能用書桌前的推導來否定。

2、「超方言/語言性」指的是,不同的漢語方言、親屬語言、無親屬關係的語言,都可以選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而不是說,只要我會漢字,就能讀懂一切用漢字書寫的方言/語言。不同方言/語言間的辭彙/語法差異擺在那兒。「老鼠皮翼」,四個漢字,寫得清清楚楚,但你不懂溫州話,就不知道這指的是蝙蝠。

3、語音發展是按規律、成組變化的。比如說,「其基欺棋旗期」,這組字,聲旁都是「其」。

普通話:基t?i 期欺|其棋旗t??i

溫州話:基ts? 欺ts?? 其棋旗期dz?

你可能看不懂國際音標,但能大致看出其中的規律性。語音變了,不過是成組的變,許多聲旁仍然有示音功能。

4、很多字,在造字時,是形聲字。但後來語音發展,聲旁和字的讀音相去甚遠了。以普通話為例,「龕」的聲旁是「合」,「倪」的聲旁是「兒」,「汝」的聲旁是「女」,「顛」、「填」的聲旁是「真」。

更不用說,一些字還會出現聲旁的變形,比如「餚」的聲旁是「爻」,「志」、「寺」、「蚩」的上半部分都是聲旁,都是「之」。還有借字的情況,比如「洗」的聲旁是「先」,離得遠了,因為本字應該是「灑」。

這些字,按普通話來說,聲旁的示音功能已經很不完整了,但還是用得好好的。題主認為,「發音變了,那聲旁就有可能會變」,但實際上,大部分用字仍然是傳承字。

5、方言中,確實有一部分自造的方言字,或只標音的假借字。把用漢字正字書寫的方言文章,拿給不懂該方言的人看,如果傳承字、傳承詞的比例越高,讀起來就越明白。

比如:

華中地域全域の中心都市であり、経済的重要性から大幅な自主権をもつ副省級市に指定されている。長江をはさんで、武昌、漢陽、漢口の三鎮が並立し、江城の異稱がある。

近年は近隣の近郊都市群14都市とともに「長江中遊城市群」と言う大都市圏を形成している。具體的には武漢市を中心に、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仙桃市、潛江市、孝感市、咸寧市、天門市、隨州市、荊門市、荊州市、河南省信陽市、江西省九江市、湖南省岳陽市を含む大都市圏である。


漢字文本:

我想想我寫出來嗰個句談頭,你應該是看得懂嗰,要是換得是我口嘴講出來嗰你肯定就聽弗大懂呃。

語音信息:

ngou shianshian ngou shia tshohle keh kehciu daedei, n inkie zeh khoetehton keh,iauzeh woeteh zeh ngou khieutsy kaon tshohle keh n khindin jieu fehda ton ghah.

體會一下


總有公共使用的字,以及一些字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如果日語沒有假名,你也會看得懂。方言是有些字難看得懂或者難讀得出,粵語幾個常用字如:冇、唔、冚、閪之類的,只要你弄懂了讀音和意思基本都很好理解


日文都能看個大概,你還問這種問題。


那是因為你認不到那些生僻的本字,反倒對常見的同音字,別字先入為主了


要讀懂方言字,起碼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礎,所以我不敢要求古文不好的同學們去研究方言。

漢語的超方言性來源於土語學官話,官話學廣韻,而且漢語用的是反切,意味著即使變音也是成批的變音。

例如某地an變en,那麼fan.san.chan.dan等等就通通變成fen.sen.chen.den所以是很容易轉換的。

有人問出現不規則變換時怎麼辦?這時對讀音有爭議的人就會去找村裡的教書先生,然後先生顫巍巍地掏出一本翻爛的韻書,切出本地音,成為權威讀法。

死不改音的死硬分子,你能管自己,你能管子孫後代嗎?他們去一趟鎮上就羨慕鎮上的官話,去一趟縣裡就自卑自己的土語,去一趟省城,都不好意思開口說話買吃的了。

不規則就是這樣被擠壓到生存的縫隙當中。

題外,很多人提出粵語保育,一不統一粵語拼音,二不制定權威字典,三不推廣經典韻書,爭議音更是沒有任何仲裁渠道,怎麼跟學前班就爛熟的拼音官話競爭?

普通話厲害是因為她是一門能自學的語言,而粵語你只能跟粵語使用者學習,學習成本非常高,學不正的風險還非常大。

也就是說,粵語是用鄉村私塾的水平對抗現代教育體系,不亡何待?

說到底,還是現代化程度上比不上普通話的推動者啊。


大家好,吾來知乎混腔斯。

你說什麼意思?


所有文字 都是「超方言性的」!

所有的文字都是可以溝通不同語言(方言)的。

所有的 其它語言 都是可以溝通不同語言的。

前提就是:雙方都會相同的這種語言文字。

粵語者和吳語者,在都會 漢字(普通話)的情形下,可以用 漢字(普通話)超方言性!

粵語者和吳語者,在都會 甲骨文,那。。。

會英語,那。。。。

會篆文,那。。。。。

會閩語,那。。。。。

所有的文字都是超方言性的翻譯!!!!

只是 晉語官話湘語。。。。等等,使用了

漢字 這種文字。

如果使用 ?字, ?字同「超方言性」。。。。


推薦閱讀:

粵語是否由於推普在消亡?
「辣體漢字」是什麼?
「殼」什麼時候 ké ,什麼時候讀 qiào ?
為何有些人將亞字讀成第三聲?
「嗟/借/介/界/街」之類的字在中古是押「a/ai」韻的,怎麼後來會變成押「ie」韻了?

TAG:方言 | 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