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因素可以決定一門語言的正常語速?

比如西班牙語的語速就比較快,日語語速也比漢語快。有哪些因素可以決定一門語言的正常語速呢?


各種語言,大約都能在相同的時間內傳達相同的信息。

當然,這取決於說話者的風格(比如啰嗦 vs 簡潔),但平均來看,上面這句話是成立的。

語速一般用單位時間內的音節數來衡量。

單位時間內傳達的信息量,等於單位時間內的音節數(語速)乘以單位音節的信息量。

所以語速與單位音節的信息量成反比。

音節結構越複雜的語言(如漢語),語速就越慢;音節結構越簡單的語言(如日語),語速就越快。


(1)單位時間承載的符號信息量,(2)單位符號承載的意義信息量,以及(3)語言結構中的冗餘信息量。

其實每個語言的單位符號(母音、輔音、聲調都算進去)所承載的意義信息量都差不多。因為人類日常生活中要表達的意義也就是那麼多。而有些語言是有著很多冗餘的信息量的,例如「數詞+名詞」結構中的單複數區別。如果複數形式的變化需要靠詞綴(如brush,brushes)而非辭彙本身的語音變化(如foot, feet),那麼單位符號就承載了更多的信息量。

而單位時間承載的符號信息量其實每個語言也差不多,大家覺得漢語語速偏慢可能是忽視了超音段單位(聲調)本身的轉換。如果把聲調的高低變化也算入語速的考量音素,那麼漢語的語速與西班牙語、日語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人正常發音的語速都是差不多的,你聽日語快可能因為是音節中缺少復母音,而漢語英語則是有復母音的,導致其讀一個音節的時長較短。


首先我們要考慮個人因素吧。有的人語速就是很快。比如我,我經常說中文說著說著舌頭就打結因為太快了……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在我說其他語言的時候。然而,我認為我在說所有語言的時候是差不多快的(當然絕對不可能有母語快),因為我的思維就那麼快。

你覺得一個語言快,很可能是因為你不了解這個語言。當你了解了,可能就不這樣想了。

再說其實中文語速也很快的。

但是不同語種的語速如何測量?目前還沒見到準確的標準。有的人建議測量音節/秒,有的人建議考慮音節熵(syllabic entropy),即每個音節的信息量,也有的人說要測每個單詞的音節長度,這又涉及到不同語言的音節長度可能統一(中文),可能不統一(英語,日語)。所以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測量兩組數據就能得到的結果,而是要考慮多維數據,比較難。

希望有一天有個大牛站出來說,從此以後我們就這樣測語速吧!如果有這樣一天,我希望他說的是音節/秒。因為純純的,可以看出來說各種語言的人的誰固定時間能能說更多音節,誰舌頭更靈活。

當然這種想法是很天真幼稚的……

我們漢語的語速大概每分鐘三百字左右。估計日語可能要超過450。


原因灰常簡單,音節數量。音節數量越多語速越慢。漢語音節多是靠聲調,英語德語靠母音。母音少又沒有聲調的那就只能靠語速了(例如日語,西班牙語)


推薦閱讀:

美語中,當/t/出現在兩個母音之間並且處於非重讀位置的時候,不送氣。那/p/、/k/是否也如此?
mango和芒果,哪個是音譯?或者只是個巧合?
原始日語的面貌可能是怎樣的?

TAG:語言 | 語音學 | 語言學 | 語速 |